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黔东南三穗特产有哪些 黔东南土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黔东南三穗特产有哪些 黔东南土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4-19 06:11:50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侗果

这是侗家招待贵宾的一种美食。制作方法是:将蒸好的糯米舂粑,边舂边撒上野甜藤水,制成糍粑晾上一天,半软半硬即切成手指大的块,阴干后,再用菜油炸,然后把炒香的芝麻撒上,又香又甜又脆的侗果就制成了。

黔东南侗果是侗族人在传统节日上祭祀的常用供品,同时也是待客茶点,流行于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剑河等县。经长时间不断的改进提高,目前已发展为当地苗、瑶、水、汉等各民族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爱吃的名点。

在黔东南每年农历的“三月三”节里,侗果为当地的必备之食。通常在节前,侗家姑嫂、妯娌、婆媳、母女们便开始三五成群地加工侗果。加工侗果必须用当地野生植物的甜藤作为增甜剂,目的就为了使侗果具有藤的自然芳香。《本草遗拾》中有将“甜藤捣汁,和米粉作糗饵食,甜美、止泄”的记载。这说明甜藤作点历史悠久。侗族继承此食的传统方法并将之发扬光大,使之流传至今,成为闻名遐迩的名食。

不过遗憾的是侗果还未真正的流入大众,大多的侗果还只是停留在家庭里手工制作,未见其在市场上进行柜售。

原料:糯米1000克、甜藤汁、茶籽油、红糖、酥黄豆面、熟芝麻等适量。

步骤:

1、秋收后取藤,将之割碎后反复锤打,脱去外层皮毛,再用重锤锤烂后,以石碓舂至泥状,取出用清水浸泡一夜,过虑取汁。

2、米淘洗干净,浸泡一夜,蒸熟成糯米饭。

3、边舂糯米饭边加甜藤汁,直至成甜藤糍粑。

4、粑在簸箕内晾一两天,至半硬半软状态,将之切成指头大小的丁状,拌上黄豆面,摊晾在室内通风干燥处阴干,用坛子和塑料密封贮存。

5、干糍粑丁在油锅中炒至半胀,放入茶油锅中炸至膨胀,几秒钟后,如白石头子似的干糍粑丁纷纷飘浮,胀至状如猕猴桃大小,色呈酱黄时,捞出沥油。

6、红糖与水3:1比例入净锅,小火熬化,边搅边熬,熬至糖液起丝,将上述炸制原料分批入锅,铲动翻滚,俗称“穿糖衣”。取出料,放在备有熟芝麻的簸箕上,迅速翻转滚匀,使之表面均匀粘上芝麻,即成侗果。

7、侗果冷晾后用坛子或塑料筒密封贮存,随吃随取,保持酥脆。

诀窍:

1、甜藤易秋后采取,具有酥松与增甜的作用,如用糖水替之,成品干硬而不松软。

2、做成干糍粑后要密封保存,否则会发霉变味。

3、制作前要先炒后炸,以致膨松。

4、熬糖炒糖丝时火候很关键,嫩则不粘,老则发苦。

风味:外形膨胀松泡,剖面如丝瓜瓤,外香内酥,芳甜爽口,芝麻馨香馥郁,酥、脆、甜俱全,地方特色浓厚。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三穗县 绿叶米豆腐

时代进步了,或许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些曾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东西的消失..

米豆腐在三穗虽然颇受人喜爱,但是有多少人真的尝试过绿叶米豆腐?一种健康的,绿色食品我们怎么能让它就这样被埋没.好了,现在由我来介绍绿叶米豆腐的制作方法.(这里的绿叶并非一般叶,书名嘛我还不知道,但是以前都叫它豆腐叶.而且在千万树木中,我可以一眼认出它.呵呵,不是吹的哦)

1.摘取豆腐叶,洗干净.

2.在一个干净的盆里加入适当水(主要是与叶子的分量比例要合适)然后放进豆腐叶

3.在盆里把叶片捣碎.加入一定量草灰(成分:碱 作用:起凝固作用)

4.用一块洗净的细纱布作为滤布,将此时盆中混合的绿叶汁水进行过滤(此过程要快,因为加入草灰后,滤液容易凝固).将滤液用干净器皿盛放于阴凉处,避免强光直射.要用盖子将器皿盖住.

5.大约10分钟,即可.成品为纯绿色

凉拌食用:一般将其切成拇指大小的小正方形,放入碗中,添加事先作好的汤(番茄汤味更佳),辅料,食醋.就OK了...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锦屏县 罐罐鸡

罐罐鸡起源于清代末年,因用笔筒形瓦罐盛鸡蒸制而得名。罐罐鸡的选料、用料、制作工艺很讲究,风味别具一格,颇受四方宾客的赞扬。成为遵义地区的名菜肴,也是宴请客人席中常用的座汤菜。罐罐鸡可根据招待不同对象,配以不同的原料。一般只需在砍匀的鸡块中,配入水发墨鱼、柏松的姜块、白胡椒、葱节及食盐少许,然后装入罐内,上笼用猛火蒸几小时即可。若高级筵席用,还需加鲢鱼、莲米,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等,不仅鸡肉把嫩,汤清味鲜,营养丰富,还有祛瘀血、止痛、治头晕病等功能,是高级的滋补品。在席上,每人一份,吃法讲究,很卫生。如用来作小吃的配汤,则又是一番风味。( 黔东南)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三穗县 三穗卷粉

顾名思义,卷粉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形状:一张粉在把调料加好以后,就卷成筒状,热食为宜.现介绍卷粉原始制作方法如下:

(首先需要器材:1.平底铁盘 2.比铁盘稍大的锅一口 3.铁勺一把 4.盛放各种调料的碗) 5.井字型支架一个 6.小刷一个 7.小铲刀一把

1.糯米浸泡一段时间后,打磨成浆.

2.在锅中家入二分之一的水,煮沸(注意火一直不断).

3.在锅里添加一个井型支架,略高出水面.

4.在铁盘里刷一层油(避免粉粘住而不能取下)

5.在铁盘里加入一勺糯米打成的浆,均匀铺满.

6.放入锅中支架上,盖上盖.蒸3到5分钟 取出铁盘

7.将所需的调料如:辣椒油,熟肉沫,花生,芝麻,生菜等自己所喜爱的口味

8.卷好成型,即可食用.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天印贡茶

天印贡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的。镇远天印贡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功效。

镇远天印贡茶出产于贵州省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早在唐代就已成为全国的名茶之一,历经宋、元时期,发展到明清,经过吴三桂、鄂尔泰的推波助澜更加负盛名。于是以“贡茶”著称。20世纪60年代,天印贡茶还两次参加全国茶叶品种定型会在京展出,深受国内外茶商好评。

天印茶出产于镇远县西北30公里的都坪镇天印山、羊场镇茶园关两大片区。分为天印村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茶园。其制作技艺广泛流传于茶园关、天印山、土军坡一带。每当大地回春,树木萌芽的清明初,天印的人们就忙于上山采摘嫩绿茶芽,通过炒、揉、烘等许多工序,制成无污染绿色饮品中的珍品。

天印贡茶之所以颇受青睐,一源于其历史悠久;二源于其产地海拔度、日照时数、土壤、生态植被等自然条件非常佳,使得天印茶得以在云雾环绕、群山环抱的环境下生长。“清露晨流,新芽初引,吸天地之清气,涵山川之灵秀,形似剑尖莲头嫩朵。”。除此而外,在采摘、加工方面都有其科学的讲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而成。出产的成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茶多酚、抗氧化剂类黄酮、无机盐矿物质、咖啡碱等。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特殊功效。制成的茶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镇远都坪镇天印地区还流传着一首礼赞天印贡茶的歌谣:龙江河畔金鼎山,形似印章欲盖天。三桂在此茶易马,贡茶美名世代传。

茶圣陆羽《茶经》载:“(茶)黔中生思州(古思州,今镇远)、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镇远府志》载:“府制是于清明节后,谷雨时,采摘茶之一嫩叶而揉制之,镇远、施秉一带,尤以镇远天应等处之云雾茶更为有名。”明嘉庆年间,天印茶已成清代贡品,

2002年,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一农民万文兴、台湾天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乃任来到古城镇远旅游,在一宾馆品茶时,感觉茶的色、香、味独特,通过多方打听,才知该茶产于都坪天印地区。由此,镇远天印贡茶迎来新的辉煌。

目前,在天印地区建有上万亩茶园,久负盛名的“天印贡茶”风采重现。

2010 年2月20日,都坪镇启动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点茶园建设,新建茶园272亩。

天印茶传统制作技艺,于2011年6月23日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同年被列为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第一批黔东南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2012年12月,《镇远天印贡茶综合标准体系》评审专家组由省茶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左松,省茶协副秘书长、高级评茶师廖承,州茶叶协会农艺师戴洪黔等5人组成。专家组认为,本标准体系,结合镇远天印贡茶的生产特点,吸收了其它茶类生产工艺,符合天印贡茶的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标准涵盖了镇远天印贡茶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规程、加工管理规范等,资料齐全,引用文本得当,标准制订符合程序,相关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准予通过。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包括《镇远天印贡茶产地环境条件》、《天印贡茶生产技术规程》、《天印贡加工管理规范》、《天印贡茶产品标准》、《天印贡茶冲泡品饮指南》和《天印贡销售门店规范》等6个标准文本。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标志着镇远天印贡茶有了生产技术规范,为制定天印贡茶质量标准铺平了道路,为促进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地方传统名优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王鱼

苗王鱼是闻名贵州省内外的一道苗族传统名菜家肴。相传古时,苗族先民中有一位著名部族首领特别喜欢吃这种佳肴,因而称之为苗王鱼,这道佳品又俗称夺辣子鱼。一般的制作方法为:用白菜、广菜、竹笋、血豆等菜中之一两种放入盏有清水的酸汤中,把取除苦胆、内脏的鲜鲤鱼放入菜锅中煮熟,然后把鱼捞出置于食盘或大碗中,剔去骨刺,适度捣烂鱼肉,把在木炭火上烧熟捣烂的青辣椒(或用干糊辣椒面代)拌匀,加配适量盐、葱花、蒜泥、花椒、鱼寥等调料,即制成苗王鱼。这是苗家人用以款待至亲嘉朋贵宾的上等佳肴。许多远方的客人尤其是国外的友人来到雷山吃了这道苗王鱼后,十分感慨地说:“到雷山,不吃苗王鱼犹如到了北京不吃北京烤鸭一样会终生遗憾!”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台江腌鱼

台江腌鱼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台江腌鱼,鱼刺已软柔,鱼内甜辣、咸各味兼有,食之别有风味。

台江腌鱼是苗家待客的传统佳肴。它色鲜味浓,吃起来爽口畅心。苗族人民习惯在稻田里放养鲤鱼,将捕捞得的鲜鱼洗净,剖开取其内脏,然后撒上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浸渍,置于烟火上烘至半干,再把备好的甜酒抹上,或糯米粉放在鱼上面,一层鱼一层甜酒糟,装进坛内盖好,封严。等到半月以后,就可取出来用油煎吃,也可生吃。隔年腌鱼,鱼刺已软柔,鱼内甜辣、咸各味兼有,食之别有风味。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锦屏县 茅坪香桔

茅坪香桔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茅坪镇的。茅坪香桔果实外观呈椭圆型,橙黄色,皮薄果小,香味醇厚,甜味浓,肉软多汁,油胞细而密,留香持久,是无公害的绿色果品,馈赠亲友之佳品。

茅坪香桔产于清水江河畔——锦屏县茅坪镇。这里青山连绵,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因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出产的香桔香味醇厚、甜味浓、橙黄色、皮薄果小、肉软多汁、油胞细而密,留香持久,是无公害的上佳绿色果品,更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茅坪镇发展香桔产业已9年,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4100多亩,种植农户近300户。产品远销湘黔渝等周边地区及东南亚,香桔已成为茅坪农业支柱产业。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锦屏县 裕和腌鱼

谈到美食,到了黔东南州的锦屏县如果您没偿过“裕和腌鱼”那您就白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裕和腌鱼”不仅是锦屏县的一大,而且在黔东南乃至贵州都深受消费者欢迎。它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它独特的工艺和味道、令人垂涎,其产地是锦屏县河口乡山清水秀的青山界一带勤劳的苗乡侗寨人民历经数百年常期加工食用的风味食口,它利用当地独一无二的气候和水资源,采用独特的配方和纯手工加工工艺腌制而成,是黔东南地区远近闻名的地方土,其口味酸中带甜,辣酸适中,质好味美,口感纯香浓郁,风味独特。

据了解如今在锦屏河口一带还流传这样的歌谣:“四季来客我不愁,要吃鲜鱼在田头,要吃干鱼炕上有,还有腌鱼在桶头”可见锦屏人民的热情好客。说到腌鱼,其实腌鱼是我们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风味独特的一道民间佳肴,并不少见,但同一地区,居地不同,鲜味各异。就锦屏县河口苗乡而言,腌鱼的制作与醇味独具一格,尤其是著名的“裕和腌鱼”,它和普通腌鱼比较,除具备了一般腌鱼的酸、辣、香外,还兼有酸里带甜,辣不上火,馨香弥漫,并且肉质新鲜,嚼有韧性,舒心爽口,一次品尝,终身难忘。同时与一般的坛制腌鱼的简单制作相比,“裕和腌鱼”的工序很有讲究,操作繁琐,特别要求盛器的选择与配料的适度。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想知道它是怎么制成的?那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了解该裕和腌鱼的制作过程吧!首先是盛器腌鱼桶的制作,要求是规格大小有度的杉木桶,当地叫做“腌桶”,专有木匠套做。腌桶必须是年陈年岁的杉木,其他木料均不可代替,否则腌味会因树质的不同而串味,且高、低、大、小都要适宜,过高大,则通风不足,腌鱼存放时间不能保证;过矮小,则透风清冷,腌不沁罄,泛味不香;底部留有气孔,可控制腌鱼的温度与湿度。

其次是选料,包括腌制的鱼种、大小都要考虑。秋收前将田鱼捉来清养一两天,让鱼把腹内粪便吐净,然后将田鱼剖背剔内杂,用盐浸泡3天左右,沥干水分;再用糯米饭、辣椒粉、特色香料及甜酒曲等配料均匀搅拌后,层层放于暗桶中,上面盖撒适量配料,再压紧,再放第二层,直到腌桶被装满五分之四,层层按有关程序操作完成后,最后,压顶置于透风暗处即可,一般挤压严密腌制45天后即可食用,但裕和腌鱼真正的成熟期短的半年,长的两三年。如陈放窖酒,时间愈长味愈醇。陈放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腌桶飘散而出的香味日渐浓厚,经验丰富的农妇,闻其味就可知腌鱼的成熟程度。等到成熟期,揭桶盖取鱼,被配料咬熟的腌鱼,香味拱鼻,清新素净,肉淡红,整条鱼儿比原形略变小,如一张发润的新皮纸,不滴水,不滑手,忍不住手撕一角放进嘴里,那原汁原味的裕和腌鱼啊,沁人肺腑,透身舒爽,令人食欲大增。

说完“裕和腌鱼”制作,现在我们乱来了解一下它的吃法,其实“裕和腌鱼”的吃法与普通腌鱼没有两样,年轻小伙喜欢生嚼,美味无穷,爽口甜心;老少喜欢煎吃,酸脆可口。

而如今,“裕和腌鱼”已成锦屏的品牌,产品供不应求。如果您有幸到锦屏并且能吃上一顿正宗的“裕和腌鱼”,那算是您有口福了。这就是黔东南锦屏县著名的“裕和腌鱼”了。想吃了吧,那您在空闲时,就请到返璞归真的杉木之乡黔东南锦屏县来吧!(潘江平)

贵州省锦屏县现辖三江镇、茅坪镇、大同乡、铜鼓镇、敦寨镇、新化乡、隆里镇、钟灵乡、偶里乡、平略镇、启蒙镇、河口乡、固本乡、平秋镇、彦洞乡行政区域

《锦屏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裕和腌鱼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函》锦府函〔2016〕32号

十.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