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亳州有什么特产好吃的 亳州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亳州有什么特产好吃的 亳州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4-14 11:03:49

一.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贡馍

用上好的麦面粉,采用民间发酵工艺,配以辅料和面,将发酵后的面团反复揉搓,直至面团呈油亮色,然后制成形状各异的面馍,贴在铁锅壁上,内放少许水(水不浸馍),用文火烧,至馍熟且发出清香时出锅。馍正面油亮,背面金黄,既香且甜,脆软可口。此馍因名清时代多次进贡而得名。

二.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苏赵梨

苏赵梨产于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这儿地处亳州市的最南端,交通又不便,可谓穷乡僻壤。然而,因为出产苏赵梨,穷乡也跟着名产大名远扬了。 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

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
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砀山人以苏赵梨与其砀山梨齐名而不服,公举三位有名之士,推三独轮车梨专程来亳州,要与苏赵梨一比高下。经众人反复品尝,竟然难分优劣。后来双方协商,以梨的酥脆定输赢。苏赵人取梨一只,平放凳上,食指往梨上轻轻一按,梨子立即两半。砀山人大吃一惊,取其梨试之,用上全力,梨子仅仅脱去一层皮。砀山人服气了,苏赵梨的名气也因此更高一等。

苏赵梨园如今已发展到一千多亩,园林结构可谓“三世同堂”。外围是一把粗的新载梨树,碧叶嫩枝,为青春少女;环村是五十年至百年的壮年梨树,枝叶繁苦茂,挂果累累;村中是那棵三百高龄的古老梨树,粗大的树干被风雨磨 得如铁似钢。

苏赵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并多次荣获嘉奖。1957年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三.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赵集龙须面

赵集:龙须面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三义镇九龙贡面

三义镇:九龙贡面

九龙贡面手工挂面历史悠久,500年的生产历史,早在明朝宣德年间进入御膳房,后来清乾隆帝御封“上用龙须凤尾贡面”,此面传统,手工精制,条细如丝,粗如韭叶,神奇而中空,堪称一绝。

五.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义门苔干

据传说,300年前创制于一个叫“张绣楼”的村庄,所以,起初得名“绣楼苔干”。又因义门 集称“庙集”,故又叫“庙集苔干”。苔干制成后一般打包运往各地销售,开包以后,清香扑鼻,因此被湖广和香港客商称之为“香菜”。这种苔干风味独特,人们视为珍品。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已作为“贡菜”进奉皇帝。

苔干是用涡阳县义门集一带的秋苔菜茎去皮晾晒而成,具有清香嫩脆的特点。

苔干收获后应立即切晒,切晒是苔干生产的关键,要经过除叶、削皮、切片、晾晒等工序。切时要求:刀刀笔直,苔片厚薄、长短一致,根部一端仍相连,便于搭晒。苔片大部分水分蒸发,萎蔫后就可以扎把上市出售。先取出适量苔干,放入温水内浸泡两小时,尔后切成二指长的片,拌入虾米、姜丝、辣椒和食盐为咸拌;加入白糖为甜拌。尤其是在数九寒天,餐桌上出现一道碧绿香脆的凉菜??苔干,顿时会使人感到春意盎然。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楚村粉丝

楚村粉丝

粉丝是楚村镇的一大,加工粉丝在楚村已有多年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生产粉丝是在1970年以后,盛于1990年前后。

红薯是加工粉丝的主要原料,由于楚村盛产红薯,所以其出产的粉丝第一特点便是量大,盛产之时,几乎家家加工粉丝,每日有十余万斤粉丝外运,集市也几乎成了粉丝的专用集市;二是净白,粉丝纯白(煞白)不是上品,以青白为最佳,且无黑点在上面;三是手握不脆断,有韧性、角劲、耐煮。其丝有粗有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生产队为加工主体,盛行扁粗粉丝,又称为粉条,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大量外运(外地人喜细丝)粉丝便一律细化,有“楚村粉丝细如发、白如银”之说。

粉丝加工须纯净淀粉,其营养价值自不必说,主要是其口感甚好,顺滑爽口,角劲适中,深受人们的喜爱。

楚村粉丝食用方便,用开水泡软凉拌或加荤热炒,做汤均可,特别用它做牛羊肉汤辅料,其味更妙。到了隆冬,来到楚村牛、羊肉汤馆,叫上一碗汤,趁热辣啜上两口,用筷子夹起一缕粉丝入口,再喝二两白酒,全身冒热,身心振奋,实是一番美妙享受。

粉丝生产工序很多,讲究技术性。其主要工序有两个。

一是提取淀粉。

首先将成熟的红薯洗净、粉碎,再入大箩冲水过滤,滤入大缸或池中的含有淀粉的水再经过沉淀,放去浆水和黑油粉,下面便是雪白的淀粉,最后将淀粉挖出凉干备用。

二是加工粉丝。首先将晒干或半干的淀粉过筛,大盆一至两个(轮流使用)先取一定比例的淀粉(以盆为单位计量)打芡(芡稀稠也有讲究)并放入适量的白矾粉拌匀;二是和面,将芡趁热倒入淀粉拌和。早先和面用人工,两三人一盆,几把手在面盆中用力揣揉,硬了放入热水,和透和匀。芡粉适中,芡多粉少,面团不能流动下不成丝或粉丝出现鼓肚疙瘩,芡少粉多,则使粉丝入锅后立即成了粉花或碎粉丝,这样,这盆和好的面团只好作废挖出,称为扒盆,扒盆的面团只好分多次掺入以后和的面团中,如此返工费时费力,所以和面的人往往都是技术较好的人员。进入19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用搅拌机和面,减轻了劳动强度。

面子和好后试瓢成功,则开始正式下粉,一口大锅装满水,已经烧开等候(不可和好了面子等水开,因为和好的面子凉了,也容易扒盆)七八个分工合作,动作协调,犹如工厂的流水线,哪一角活慢了都会出现窝工,影响下粉质量,往往是一盆面子一气呵成最好。

下粉时一人捶瓢,又称打瓢,瓢用铁皮制成,圆筒形,有把,筒深约七八公分,两头筒口直径15公分上下,一口稍大向上,方便装面,一口向下,筒口边沿铁皮内卷,可以放入带有漏眼的硬铁皮做的圆形瓢底,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换下粗丝、细丝或扁丝的瓢底使用。下粉时,将和好的面子放一块于瓢中,打瓢人站立或坐于锅后,将粉瓢伸到锅水上方,用拳头或木捶向瓢中捶打,面团便经瓢眼下漏成丝入水,待瓢内面团下降后,立即有人往瓢中添面,称为添瓢,直到盆中面团添完为止。盆中面团也须不停搓揉,以防僵皮。称为盘分或盘面子。粉丝入水后经水煮烫浮起(水保持开而不沸)证明已熟(不加白矾熟而不浮)。一人捞粉,又叫刀粉(丝),捞粉人坐于捶瓢人对面,右手用一双长竹筷或一根长竹片,将煮熟的粉丝捞入锅旁边的凉水缸中,左手则在水中顺势将粉丝抓住捋顺,一反一正,入手中,满手为一把,掐断,递于旁边的洗粉者。洗粉人将接过粉放入凉缸中搓洗,上棒,再放入另外冰粉池中冰凉,捞出放在地面席子上面曲放称为蹲粉,然再洗而顺直,上架,洗、冰、蹲粉皆为消除出锅粉丝粘性,以免粘条而形成马马粉难以食用。如果无冻,下的粉称为风条粉,洗粉时须加入一些醒粉剂如豆油之类。冬天下粉有冰,称冰条粉,可在洗粉时省下一些工序,很是方便。后来技术有所发展,捶瓢用瓢架放瓢,不用手端,捶时有自动锤,冰粉有冷库,加上和面用的搅拌机,也算机械化了吧。后来又有了粉丝机,更快捷方便,但用其加工出的粉丝其味及耐煮性均难以和水煮粉丝相比。楚村粉丝质纯味正,价廉物美,远销全国各地,也的确给楚村人民带来不少实惠。

七.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高炉酒

高炉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涡阳县高炉镇高炉酒厂。高炉酒在汉代就很有名,当时有“汉三杰闻香下马,高炉酒十里飘香”之誉。该酒曾在清乾隆年间“南洋评酒会”上获奖。目前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

高炉家酒(高炉酒)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1.酿造用水:产地范围内无污染的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规定。

2.高粱: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小麦:产自产地范围内,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大麦:产自产地范围内,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5.大米: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6.豌豆:产自产地范围内,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7.玉米: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

1.工艺流程:

(1)原料配比→润料→破碎→加水→搅拌→压曲→入房制曲→出曲→贮存加曲→入窖→发酵管理(60天)→开窖→特殊处理→入窖→再发酵管理(60天)→再开窖→配料→蒸馏→半成品酒→等级鉴定→分级入库窖藏→勾兑→包装。

(2)领料→润料→配料→蒸粮→加浆水→摊凉→加曲→入窖→发酵管理(60天)→开窖→特殊处理→入窖→再发酵管理(60天)→再开窖→配料→蒸馏→半成品酒→等级鉴定→分级入库窖藏→勾兑→包装。

2.工艺要求:

(1)制曲工艺要求:

①制曲原料配比:小麦、大麦、豌豆,7:2:1。

②制曲润料:加水3%至5%。

③破碎:麸面通过40目筛,筛下物料为28%至34%。

④制曲拌料水分:37%至40%。

⑤入房卧曲:块距2cm至3cm,行距3cm左右,夏稀冬密。

⑥曲块培养周期30天。

⑦曲块入库贮存3个月以上。

(2)酿酒工艺要求:

①酿酒原料破碎要求:高粱破成4、6、8瓣,其他原料粉碎后不得有整粒粮食。

②配料要求:粮、糠、醅三者掺拌均匀,无疙瘩。糠粮比20%至28%;粮醅比为1:4至4.5(随季节而变化);曲粮比20%至25%。

③上甑要求:采用传统人工上甑。

④老窖选择:所选用的酿造窖池应为保护区范围内1980年以前的传统老窖,不得使用新窖。

⑤入窖要求:分层入窖,窖封严实,封泥要均匀,6cm至10cm薄厚一致,再盖上一层塑料布。

⑥摘酒与窖藏:原酒量质摘酒,分级贮存,采用原酿窖藏及原度窖藏双重窖藏。三年后对窖藏酒重新定级勾调,再次原度存入酒窖中进行密封储存。

(3)勾贮工艺:

①原酒使用陶坛分级贮存一年以上,转入室外不锈钢大罐中贮存两年以上;调味酒在陶坛中贮存五年以上。

②成品酒勾调采用贮存三年以上的优质原酒为基酒,用贮存五年以上的专用调味酒进行勾调。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色泽和外观: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注:当酒温低于10℃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或失光,10℃以上时应逐渐恢复正常)。

(2)香气:具有浓郁的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

(3)口味:酒体醇厚丰满。

(4)风格:具有本品的典型风格。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酒精度,(%)vol

41~68

总酸,g/L≥

0.5

总酯(以1计),g/L≥

2.1

己酸乙酯,g/L

1.2~2.6

固形物,g/L≤

0.3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八.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扁豆糕

亳州地方独有食品。扁豆洗净,放入水内侵泡一小时捞出,加少许淀粉、糖、佐料调成稠糊状,堆在篦子上蒸熟即可,形状呈圆形,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入口清香松软微甜,为居家调剂生活之上品。

九.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观堂大蒜

大蒜乃百菜之王。观堂大蒜,则可称蒜中之首。 安徽亳州观堂大蒜产于刘集、沙土等沿涡河地段,这里因水土适宜,生长的大蒜属于正宗。

观堂大蒜的独特之处是内在质量,一般蒜种只能“吃”一水,它却能“吃”三水。所谓“吃”三水,指的是将大蒜捣碎,凉水调成蒜汁,馒头蘸而食之。汁干再兑水调之,味道不变。第三次兑水,仍能调成一定的浓度,味道如前。

经过多代栽种繁殖,现在,观堂已发展到万亩的种植规模,蒜苔和大蒜都名扬各地,成了大蒜之乡。每到收获季节,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观堂,公路上的车辆头尾相接,终月余而不息。

十.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老队长扒鸡

老队长,名张士田,家住龙山镇龙北行政村龙西村。解放后就担任生产队长几十年;一生从事扒鸡行业,其主要原料是以本地土鸡,并加入60多味名贵中药材精心加工而成,其色、香、味、形均佳,有皮脆、肉软、味美之特点,远销省内外。现张士田已去世,其外孙朱丰收继承传统扒鸡加工工艺。现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肖像商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