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家乡土特产的作文柳州 我的家乡柳州作文6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家乡土特产的作文柳州 我的家乡柳州作文600字更新时间:2022-04-11 09:45:43

一.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家乡豆腐角

家乡豆腐角

采用本地豆腐为原料,精工制作,营养十分丰富,外形美观,似孔雀开屏,色艳味浓,回味幽长。

二. 广西 柳州 柳江区 柳江莲藕

柳江莲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柳江莲藕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所辖行政区域

《柳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柳江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公告》,江政公〔2015〕3号

柳江县地方标准:

DB450221/T1-2015《柳江莲藕》

三.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芙蓉酥

芙蓉酥是广西融安县的名菜,每至节日融城百姓们都会做上一碗芙蓉酥,置办酒席时也少不了芙蓉酥这道菜。附近城市闻名专来融安吃这道菜,吃后赞叹不已。这道菜肴以精肉、香菇等10多种荤素蔬菜为原料,加以面粉、蛋清等佐料搅拌均匀后放入油锅烹炸而成。制作成品后的芙蓉酥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入口后唇齿留香、酥脆可口,200多年来一直备受人们喜爱而雄踞各类宴席首位。融安县大三元酒家以民间个体身份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芙蓉酥”饮食商品注册商标申请近日获准受理。这是目前该县饮食行业中第一个获准受理的注册商标。

历史典故:

1848年(清道光28年)桂林靖江王府御厨廖武为寻找他昔日的恋人“赛金花”来到融安(长安镇),此时他的恋人因家境贫困被卖到长安镇安良花捐公司为歌女,取艺名“芙蓉”,廖武也学昔日唐伯虎到安良公司内设的“燕来居”酒店打工做厨师,他精通宫廷各种菜肴的制作,而他那首的一道原名为“妃留香”的御菜,廖师傅通过改进,用恋人的艺名芙蓉定名为芙蓉酥,这道菜深受人们喜爱,在长安广为流传。

材料:

鸡蛋2个,面粉200克,淀粉3汤匙,肉末1斤半,荸荠(马蹄)半斤,香菇10朵,木耳5朵,小葱3棵,蚝油2汤匙,生抽1茶匙,五香粉1茶匙,白胡椒粉1/2茶匙,盐适量

制作方法:

1、木耳,荸荠,香菇,小葱,分别切碎,与肉末一起放入盆中,加入2汤匙蚝油,1茶匙生抽,1茶匙五香粉,1/2茶匙白胡椒粉,适量盐,搅拌开后,加入3汤匙淀粉,按一方向慢慢的揉匀。

2、将鸡蛋打散在碗里,加少许盐,用筷子打至起泡,逐渐的加入面粉,并用筷子搅拌,至到变成粘稠的浆糊,用筷子挑起时,挂起长丝 。

3、把肉馅铺在菜板上,铺成均匀的,约2厘米厚的长条。将面浆浇在肉馅中央,用筷子慢慢向外铺匀 。

4、均匀的铺好面浆后,用菜刀轻轻的来回的剁几下,使肉馅与面皮镶嵌住。然后切分成若干小块,方便下锅炸的就行。

5、热锅,油略多,7成热时调成中小火,把干净菜刀在油里过一下,然后铲起肉块,将面皮这面入锅,定型之后,再翻过来炸肉这边,反复的翻动2次,炸约10来分,肉块浮起,外表金黄,即可出锅。

小诀窍:

1、鸡蛋和面,是让面皮更加爽口好吃,鸡蛋越多,面皮就越好。

2、肉馅和配料可以随意,可以加入胡萝卜,芋头,干笋等等,选用较脆的蔬菜,芙蓉酥的口感会更香脆。肉馅加淀粉,是防止炸的过程里,肉散掉

3、肉馅宜选半肥瘦的猪肉,去皮的五花肉也可以,最好能手工剁碎。面浆需要反复的剁入肉馅中,这样才会在炸制的过程里,肉馅与面皮不散。这道工序很重要。

4、白胡椒粉和五香粉都是调味用的,可根据个人口味。白胡椒粉能去肉腥味。

5、在剁面浆和铲肉块时,把刀在油里过一下,肉不会粘在刀上。

四.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五. 广西 柳州 柳北区 牛鲜子

牛鲜子是柳州风味小吃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清真(回民)小吃品。建国成立前会曾由沙街(今柳江路)的马记清真馆经营,或街头巷尾叫卖。制作讲究,层次分明,香酥、韧滑,油而不腻。( 柳州)

这个有趣的怪名小吃,据说为融安人发明,继而成为融安之一,后来在柳州也普遍出现在国营小吃店里,该品种用糯米粉、豆粉、芝麻、黄糖粉制成,状如汤圆。食用时在黄豆粉中滚几滚即可,热而嫩滑,香味可口。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七.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石头鱼

石头鱼是大苗山用来接待客人的一道特色菜,味道鲜嫩可口,能增进食欲。

主料:

田鲤或河里的鲜鱼。配料:干辣椒、姜丝、白紫苏、野旱菜(俗称瑶婆菜)。

制作过程:

将禾花锂烤好,找来野菜、韭菜、辣椒及配料备好,把主料和配料放入汤盅中,盛入清水,然后选用几枚质地坚硬的鹅卵石投进炭火中烧红,将“红石”置于汤盅中,利用石头的热量使汤水烧开三、五分钟,即可水开鱼熟;再加入少许盐和味精即成一道极鲜美的传统苗族佳肴――野菜石头鱼。吃起来鱼肉清甜,汤味鲜美。野菜石头鱼是苗族在生活中创造的一道菜谱,充满了神奇色彩。

这道菜不是人人都能遇上,时时都能奉上,这是苗族同胞在特别季节用来招待贵客的一道菜,但是只要你诚心,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携妻带子,呼朋唤友进入苗山,苗族同胞在收剪糯谷时会满足你这个心愿。

八.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辣椒骨

    苗族的食品多种多样,但有一种特殊的食品“辣椒骨”,到了苗乡的朋友可不得不尝。“辣椒骨”是将所杀的猪、牛、或其他野兽的骨头舂烂,拌上干辣椒粉、生姜、花椒、五香粉、酒、盐等,置于坛内密封,经半月以后(封存时间越久越好)可食用的独特美食,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据苗族传说,土司统治时代,土官到苗寨把猪杀了,吃尽了肉,丢下一堆骨头。苗人愤恨,把猪骨头当土官骨头舂烂,拌以辣椒、盐巴来下饭,以解心头之恨,岂料其味甚美,无意中做成了这种“辣椒骨”。以后凡杀猪、牛或猎获野兽,必将以骨头制成“辣椒骨”,久而久之,便成了苗族的传统美食。( 柳州)

配料:

鲜猪骨肉、辣椒、花椒、食用盐、植物油、特制米酒

特点:该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全是手工制作,所用的材料全是苗山上无污染的产品,而且都是自家种和养的。

口感:香醇、微辣、开胃、有一股很独特的植物香味。

外观:鲜红色、可见捣碎后的猪骨头、姜纤维。

食用方法:能常是以作为配料为主,炒菜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加入,最好是先爆炒辣椒骨香后在放入你要炒的菜一同炒。冬天的时候也可拿来作锅底。单独吃的话就要用油炒香后,加入适量的水,加点蒜苗,味道真的不错哦!

过年的时候苗家人就会自发的聚在一起,把一年的收成当成祭品来祭拜祖先,感谢在过去的一年由于得到祖先的保佑才能得到大丰收,同时也祁求上苍,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让粮食大丰收,也方便物品互换!这是几百年来苗族同胞不变的风俗。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杀年猪.(年猪都是自家养的)可能是苗家人自古以来都很节俭的原因吧,凡事都能做到废物利用,就比如说是杀猪吧,猪肉一般都会拿来腊,猪肠拿来做腊肠,留作第二年的食物,而其它下水会拿来做为过年吃的食品,猪的骨头拿来做辣椒骨,因为苗家人居住的地方很高,每天都要劳动,所以不能经常下上购置食品,辣椒骨就成为各家各户家里必备的食品,他们的菜谱也很简单,一个大锅,里面放的全是自家种的蔬菜,全是用水煮,没什么油水,旁边就放着一大碗辣椒骨,也就当做是蘸点荤了吧!很是开胃。

九.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冬菇汤包

柳州的冬菇汤包,脱胎于镇江汤包和武汉四季美汤包,又区别于上述汤包的风味,它有吸收了镇江汤包和四季美汤包的精髓,加以改进提高,形成具有柳州独特风味的冬菇汤包。

十.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