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乡骆家坝回龙村土特产 西乡县茶镇村土特产展销中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乡骆家坝回龙村土特产 西乡县茶镇村土特产展销中心更新时间:2022-04-08 09:37:38

一. 陕西省 咸阳 秦都区 西乡松花变蛋

西乡松花变蛋,产于陕南西乡县是陕西独具风味的传统名品,可称得上我国松花变蛋的状元之一。西乡县松花蛋的特点是:蛋体离壳,易取易剥,以手摇之,有颤动感;剥去蛋壳,晶莹油润,呈透明的茶褐色,形似琥珀,具有弹性,表面满布美丽的晶状松枝花纹;蛋黄略带溏心,外圈墨晶,内呈橘红,油亮照人,层次分明;咸淡适宜,柔软细腻,滑润爽口,回味无穷。故当地有离了松花蛋不成席之说。相传,皮蛋最早始于鸭群云集的太湖之滨。在数百年前,太湖边有一集镇,有户人家盖了新房,屋后有一石灰坑没有填平,晚上鸭子从湖中归来,就在这里下蛋。久而久之,后来被主人发现,剥开蛋壳一看,蛋白蛋黄都凝固,且有松针状花纹,用嘴一尝,虽有点涩口,但味道鲜香,别有风味。他想如果石灰中拌点盐,去掉涩味,不是更鲜美可口了吗经反复试验,果然成功了,取名湖彩蛋,倍受人们欢迎。于是民间用石灰、食盐、茶叶、桑树柴灰做辅料制作皮蛋蔚然成风。

当时在该镇经商的西乡籍秦姓商人,将此法带回家乡,结合西乡实际情况,加以改进,风味更佳,并易名为松花变蛋,流传至今西乡松花蛋,据记载,源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秦姓商人将腌制皮蛋之法传人西乡后,最初有私人商号“天生法”、“天同心”和兰芝轩等作坊生产,制作。惟以兰芝轩制作的松花蛋,质优味佳,受人欢迎。旧《西乡县志》记载:“松花蛋又名皮蛋,加松枝灰制,若加竹叶、桃花灰亦可显出松花,以溏心最有名。行销秦都、汉口等地。售者裹以稻草,五枚一串,繁如连珠,携带甚便,商旅过县者无不购之”。这里古时交通不便,农家鸭蛋多供自食,禽蛋旺季,无法贮存,每于春、秋加工皮蛋,旺为淡存,终年享用。并作为商品远近畅销,久而久之,形成汉中。

二.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松花变蛋

松花变蛋是陕西独具风味的传统名品,用石灰、食盐、茶叶等裹制鸭蛋密封而成。特点是蛋体离壳,蛋清晶莹滑润,褐色透明,形似琥珀;蛋黄略带溏心,外圈墨晶,层次分明。咸淡适宜,柔软细腻,滑润爽口。

三.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西乡菜豆腐

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制作历史悠久。是西乡的名小吃,原在西乡是招待宾客的佳肴。

现在以是大众化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经过浸泡、打磨成浆,用细箩或纱布滤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该豆腐质地细嫩,色泽清白如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法上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浆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时加入所制豆腐,粥熟食之酸香可口,特别食酸味豆腐时,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后清香意爽,余味无穷。菜豆腐营养价值高,既经济又实惠,真是-山珍海味油腻腻,不如西乡的菜豆腐。

四. 湖南省 郴州市 资兴 回龙乌鸡

资兴--回龙乌鸡
资兴回龙在处山区,有农民大量饲养乌鸡。乌鸡具有清洁人体血液和清除血液中垃圾之功能;乌鸡辅助治疗中风、高血压、脑梗塞、脑血栓、心肌梗塞、心脏病、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乌鸡对肝脏、肾脏疾患,甚至贫血、身体发寒、子宫出血等妇女病的良好疗效;乌鸡具有滋养健身、美容减肥的效果;乌鸡是美味佳肴;乌鸡是宠物

五.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西乡樱桃

野樱桃在亚洲和欧洲各有两个大品种,互相没有任何联系,后来的其他樱桃都是培育出来的。在世界上主要在北半球分布,在国内主要产于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生于山坡阳处或沟边,常栽培,海拔300~600米。

陕西省西乡县有西北最大的樱桃基地-樱桃沟,每年4月下旬举办樱桃节。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梁河回龙茶

梁河回龙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梁河回龙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色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

回龙茶主要因原产于梁河县大厂回龙寨而得名,梁河县人文历史渊源流长,关于梁河民族茶文化的史话传说很多,回龙茶凝聚了梁河县历代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传承的结晶。 梁河县自古以来人居环境比较适宜,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久远。根据相关史书史料以及《景泰云南图经志》、《白夷校注》、《乾隆东华录》、《永昌府志》、《南甸司谱》和《梁河县志》等记载,“梁河境内世居民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越(傣族先民)、百濮(佤族、德昂族先民)的部落群体居住在这里,元代境内为百夷(傣族)、金齿(德昂族)、峨昌(阿昌族)等所居,明代开始有汉、景颇、傈僳迁入”。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是古代南甸丝绸贸易通道之一,西汉时地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地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路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区,明代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明国时期土流并设,至1950年5月全县全面解放为止,南甸土司统治历史达661年。 伴随着梁河县悠久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加之,梁河县境内宜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又十分优异,因此梁河茶史也基本上与本地区的人类发展史同步。根据多次有关部门和专家组织开展的茶树资源调查考证结果显示,至今在梁河县境内的山区、半山区(回龙茶区)依然保存有10000多株树龄达几百年或上千年,零星分布或小区域成片成林的古茶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茶树相传是属于德昂族先民所栽,2004年省州政府创新办调查在梁河大厂乡赵老地荷花村有一株树围为4.11米,树龄为1000年人工栽培大理茶种。有关梁河县各世居民族的茶文化史话传说比较多,如:许多史书记载——濮人后裔“崩龙”(德昂族)男女皆好茶,是“古老茶农”之一,在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中,也详实记载和反应了德昂族的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及其“古老茶农”之称的渊源,同时记述了在德昂族婚礼中“槟榔、烟、茶”必不可少;据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志》书中的“南甸宣抚司”部分记载“南甸百夷,俗与木帮同,其结亲同谷茶二长筒,鸡卵五七笼为聘”、“客至,则以谷茶供奉,手拈食之”……;另外,还有阿昌族《遮帕麻和遮米麻》中茶翁茶婆传说,德昂族的“雷响茶”、“腌菜茶”、“竹筒茶”传说,傣族的“土司二道茶”、“竹筒茶”、“笋叶茶”传说等等。自梁河县人类有史以来,茶叶一直就是梁河各族人民从事婚丧、贺房、祭祀节日庆典或串亲访友等,必不可少的礼数之一。 梁河“回龙茶”伴随梁河县的人文历史孕育而生,它是梁河各族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的结晶,是梁河县优异的宜茶地理和自然生态资源的产物,梁河悠久的茶史其实也就是梁河“回龙茶”史。回龙茶主要因原产地而得名,其创世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证。解放前,回龙茶基本上仅供本地“土豪劣绅”享用,至解放前夕即:1941年大厂街先进青年农民孙朝钦参加李根源在腾冲举办的种茶培训班,带回一箩大叶良种茶籽在大厂境内种植茶地2亩;1945年,原国民党大厂设治局局长封维德提倡禁烟种茶,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和亲自编撰《种茶浅说》500本分发给各地保甲长,同时先后从其家乡选运茶籽18驮分发到梁河境内各地栽种,并在大厂回龙寨附近购置土地8亩,建立了梁河第一个连片的大叶种良种茶叶母本园,从而,揭开了梁河“禁烟种茶”的历史始篇,并开始掀起了梁河县禁烟种茶的热潮。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及其一系列扶持措施的大力推动下,梁河回龙茶产业不断飞速发展,一度成为了梁河县山区、半山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顶梁柱。而且回龙茶自创世以来,就以其独特、优异的内在品质和让人迷恋的地域风味,而一度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高度赞誉,成为了云南省著名的十大名优绿茶之一。目前,梁河已列为云南省优势农产品茶叶基地县、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县、优质茶叶苗木基地县、茶叶生产重点县之一。产品驰名省内外,先后在1994年国际园艺博览会和云南省历届春交会名优评比中多次获得了金奖、银奖和优质奖,并一度被评为了“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5年“回思”牌回龙茶还荣获了云南省著名商标,时至今日,回龙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和生产基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一整套生产加工工艺,其中:有8000亩基地及其回龙春茗、回龙春曲、回龙春雪、回龙特级、回龙一级等五个系列产品已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中心A级认证;还有1050亩“回思”牌回龙茶基地及其产品获得了有机茶认证,4800亩“弘梁牌”茶园基地及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回龙茶一直以其优异的特色和优势,畅销云南省内外,特别是每年春茶上市都曾一度出现各地客商争相抢购的景象,目前回龙茶已基本开创了一定的市场网络氛围和占有力,年均售价为:高档精品茶1000—2000元/㎏,上品茶200—500元/㎏,普通中档茶50—100元/㎏。

梁河县城遮岛东面18公里的大厂乡回龙寨出产的“回龙茶”,在云南省茶叶产品中小有名气。1940年,大厂街青年农民孙朝欣到腾冲县李根源办的茶叶训练所学习,次年带回茶籽在回龙寨试种成功。

解放后,县委和县政府十分重视回龙茶的发展,财政、农业、商业、外贸、金融等部门给予大力扶持。自1955年从昌宁县调进大叶茶苗进行扩种以来,至今回龙寨的茶树已发展到300多亩。随着科学种茶技术的提高,最高亩产达400斤,一般亩产在300斤左右。回龙茶在省、州内一直是-货。回龙茶之所以闻名遐迩,倍受青睐,一是因大厂山高而不寒,这里海拔1580米,年雨量l648毫米,年均温15°C,多雾而又向阳,日照水分充足,土质为偏酸性红壤,耕作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不仅适宜茶树生长,而且能使茶梢内的芳香物质、蛋白质的含量更加丰富。二是制作工艺考究、精湛。制作主要靠手工。制作高手是回龙寨茶农翟文宽老人。其制作方法概括起来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热揉条索紧,冷揉香气高,低温长炒,猛火促香。

因此,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气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为让回龙茶更好地为振兴梁河经济服务,近几年来,大厂茶厂和县茶厂都到回龙寨收购原料,将其精加工成商标为“梁河回龙茶”和“回龙绿玉”两种精致盒装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地域范围

回龙茶产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境内,产地区域范围涉及梁河县的大厂乡、小厂乡、平山乡、囊宋乡、九保乡、河西乡、芒东镇、勐养镇和遮岛镇九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06′—98°34′,北纬24°31′—24°58′,南北纵距49km,东西横距45km,种植总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8000吨。

七. 广西 南宁 西乡塘区 南宁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朝著名诗人王维这首《相思》诗,妇孺皆知,诗中提到的“红豆”,在南国--广西各地均有分布。其实它包括红豆和相思豆两种。红豆是红豆树上结的种籽,颜色鲜红光亮,长1.5—2厘米,属豆科乔木类。相思豆又名鸳鸯豆、相思子,顶端红,底部黑、颜色鲜艳有光泽、大如黄豆。是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结的籽。广西各族青年男女都爱采撷红豆和相思豆作为表达友谊和爱情的信物。南宁人民公园正门登上镇宁炮台的阶梯两旁,就长着几棵高约丈余的红豆树,当它们结籽的时候,就有许多年青人到树下捡红豆、红豆散落在草丛里,石缝中,须耐心寻找方能发观,游客们到此游玩,可别忘了拾几颗红豆赠与自己亲爱的人。( 南宁)

八.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西乡荡粉皮

西乡荡粉皮

修水山区农村的荡粉皮很有风味,特别是白岭一带的西乡荡粉皮,你若吃了保准还想吃。近几年,上海知青重游当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地方,每次都点修水的“饣肖子艾果虾米蛋,米酒腊肉荡粉皮。”

荡粉皮先要加工。修水地方过去种麦子不多,更没有现在这种加工面条、粉丝的机械设备。平时一日三餐多吃饭,或磨粉做成粑、搞成糊吃。加工荡粉皮大都在夏、秋两季收割了早稻、晚稻后,俗称“打粉皮”。人口多家庭较富裕的一次要加工一担谷的米,一般家庭也要打几斗米的粉皮。若是过年或家中有什么喜事前,加工粉皮要2—3天时间。

加工前先把米洗净,用冷水浸泡两天,换水后磨成米浆,用勺子把米浆舀到粉皮盆中荡均匀。粉皮盆是用铁皮做的,平底圆形卷边,直径约一尺余。打粉皮时要用两个替换,荡匀后放开水锅中,盖上锅盖约煮2分钟。捞起粉皮盆,用筷子沿周边划一圈,粉皮就会脱落。把脱落的粉皮凉晒到半干时,切成丝或方形小块再晒干。若要使荡粉皮韧性好一点,还可在米浆中加少量红薯粉。过去缺粮食时还有往米浆中加磨醉的薯丝粉、苞芦粉、荞麦粉的,做成各种各样的荡粉皮。

煮食时,可用肉汤或鸡汤,也可先将肉末置水中煮熟,然后放粉皮下锅。粉皮煮到柔软即可,多煮则会失去韧性,甚至成糊状,起锅前加葱姜末和其它佐料即可。过去,荡粉皮不是能随时吃到的。家里来了客人,但客人又不能到家里吃饭,主人则搞2—3个荷包蛋,几块腊肉和一碗荡粉皮,俗叫“吃碗汤”、“打个点”;主人家杀年猪,要用猪血煮荡粉皮招待众乡亲,叫吃“杀猪饭”;主人请客,荡粉皮还是一项菜,叫“一只菜碗”。

相传这荡粉皮曾救过伍子胥的命。春秋战国时期,楚将伍子胥为逃楚平王太子建的诛杀,连夜向吴国奔逃。楚平王得悉后即贴告示,悬画像,重赏捕捉。伍子胥逃至吴楚交界的修水南楼岭,见这里设关防守,官吏盘查严紧,心中十分着急。这时正巧遇村夫东皋公。东皋公为人诚信忠厚,早闻伍子胥名气与为人,并深深为伍子胥抱打不平,且有恻隐之心,当即就把伍子胥接到家中,思考着怎样设法让伍子胥混过关卡入吴。

东皋公发现家人黄虎纳与伍子胥面貌相象,形体也差不多,就想从这里打主意。第二天早起,见伍子胥一头白发,即拍手称好,连道:“瞒天过海,可得万全”。原来伍子胥见关卡盘查甚紧,唯恐落入敌手,想自己父亲和哥哥都已被楚平王诛杀,如若落入敌手,将会无人为他们报仇。焦虑过度,一夜未寝,竟须发皆白。东皋公安排家人黄虎纳穿着伍子胥的衣服,扮着伍子胥的模样;伍子胥则扮成一个买卖人随后。这黄虎纳临行时拿起一块邻家刚凉晒的粉皮,掏了几个洞贴在脸上,大步向关卡走去。至关卡时,守关士兵一见就怀疑,揭开粉皮见黄虎纳貌与画像相似,认为就是伍子胥,于是就围了上来,黄虎纳又有意挣扎了一会,于是,须发皆白又化装成买卖人的伍子胥则乘机混过了关卡,进入了吴国境地。

尔后,东皋公出面质问:“为何抓起我的家人?”士兵经查问,发现被抓的人确实是黄虎纳,便放了他。守关士兵立即打锣追赶至路口(今路口乡),但伍子胥早已顺利过了太平岭,到吴国的艾城了。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将东皋公所在村叫东皋村,将路口那里叫“打锣岭”,将过关脱险的山岭叫“太平岭”。东皋公施巧计、黄虎纳贴粉皮救伍子胥的事一直流传至今。

九.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西乡粉蒸肉

西乡粉蒸肉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肥而不腻,配以本地红薯,回味无穷。

十. 广西 南宁 西乡塘区 粥品

南宁人早餐爱吃粥,粥也有十几个品种之多,有瘦肉粥、猪红粥、鱼片粥、红豆粥、皮蛋粥、田鸡粥等。特点是香热鲜美。( 南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