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特产猪肘子整只 河南卤猪肘子排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特产猪肘子整只 河南卤猪肘子排行更新时间:2022-06-02 23:07:48

一.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猪

莆田猪因原产于福建莆田而获得其名,又称“莆田黑猪”是一款杂交多年选育后形成的地方猪种,以体型小,早熟易肥,性情好,繁殖能力高而著称。

中心产区及分布

莆田黑猪分布于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等县。其中尤以莆田的荔城区为数众多

莆田猪原产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和福清市的西北部。在福清、闽侯、永泰、惠安、泉州、安溪、德化、南安、同安、等地均有饲养。

品种形成

莆田猪饲养历史悠久,早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出版的《兴化府志》第14卷中就有记载。据说历史上当地曾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猪,即从福州地区引入的“大耳猪”(又名广本、莒溪本、山里本)及从闽南引入的“小耳猪”(又称老鼠耳)。前者骨架大,繁殖性能好,性温和;后者体型小些,早熟易肥。两者杂交,后代称“半大耳”(古粗本),经自繁、选育,逐渐形成莆田猪。

品种特征

莆田黑猪体型中等大,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背腰体侧部皮肤一般无皱褶,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0多为7对。

品种性能

莆田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26.04公斤,体长131.5厘米,胸围120.75厘米,体高79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77.37公斤,116.99厘米,100.37厘米,63.9厘米。莆田黑猪具有较早熟、耐湿热等优点,但生长速度较慢。

特点

莆田猪具有早熟、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产仔数多、泌乳量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且其猪肉风味较好,杂交优势明显。但存在凹背、卧系多、臀部欠丰满等缺点。

二.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陈家酱汁肘子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肉食品。陈家酱汁肘子是陈家酱肉坊的代表名吃。研制人陈健民1979年入伍后,在部队从事炊事工作期间取得国家二级厨师职称。1993年退伍后,即成立彬县陈家酱肉坊。在博取从长的基础上,借鉴北京“天福号”酱肘的传统作法,结合当地饮食文化和传统口味进行改良,创出了陈家酱汁肘子的独特制作方法。陈家酱汁肘子精选上等新鲜生猪肘,加入料酒,佐以大香、小香、桂皮、丁香、黄酒、鲜姜、酱油等十多味调料,采用独特的加工方法精制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鲜亮,嫩烂爽口,香味四溢,自上市以来,即受到当地群众和消费者的好评,已成为当地一种名吃。制作方法是:1、将生猪肘洗净去骨,放入锅内用旺火急煮40分钟,搅拌去浮沫,捞出洗净后待用。2、将肘子放进老汤锅内,酱油、大香、小香、桂皮、花椒、丁香等佐料,用急火烧开,改用微火闷煮3小时,出锅即为成品。2003年4月,在“中国烹饪王国游·西安咸阳美食旅游周”活动中,获“西安咸阳旅游名品”称号。

三.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武平猪胆干

武平猪胆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武平猪胆干(最早应写成猪胆肝,由于多数人误读所以变成猪胆干)已有100多年历史。它的制作要经过洗料、配料、腌制、晾晒、压扁、整形、检验七道工序。先将猪的肝和胆一起酱浸,加上适量白酒、五香等配料进行调味,然后再用温炭火烤熟。这样制成的猪胆干色泽紫褐,香而微甜,且有生津健胃、清凉解毒的功能,深受海外侨胞欢迎。

武平猪胆干色泽紫褐,香而微甜,是宴席冷盘名菜。它含有多种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具有生津健胃,清凉解毒的功效。吃时,只要将它蒸熟,趁热搽上一层芝麻油,待冷后切成薄片再拌少许蒜片,便香气四溢,韵味无穷。当地人常将它作为宴请宾朋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尤其喜欢这种家乡风味。

武平猪胆干制作考究,工序颇多,季节性强。要经过洗料、配料、腌制、晾晒、压扁、整形、检验七道工序。选择新鲜呈深褐色的“糯米猪肝”,有摘除猪胆,整个浸泡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中,加上适当的五香粉、高梁酒、八角茴香等配料,待胆汁渗透肝脏之后,捞起吊晒,每隔2-3天整形一次。这样制成的猪胆于外形美观,颜色匀称,味美质佳。每年秋末冬初,天气晴朗,是生产猪胆干的好季节。

四.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肘子

肘子也叫蹄膀,古又称彘肩。最早吃肘子者,有史记载的当数樊哙了。他入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由此出成语“斗酒彘肩”,形容人有英雄豪壮之气。

与生彘肩相比,2200年后的今天,山西人吃肘子不仅要经过煮、炸、蒸等多道熟烹环节,而且从晋北到晋南工艺相别、吃法相异,形成带把肘子、干烧肘子、燎毛肘子、冰糖肘子、虎皮肘子、糖烧肘子、红扒肘子、糊肘子、酱肘子等多种山西宴席名肴。

带把肘子,以晋南万荣制法最为有名,其典故渊源却来自大同。据传明朝弘治年间,抚台巡视至大同府,传名厨李玉山做菜,不料大同府管家买了一堆带骨的猪肘子为难他。肘子如果剥皮去骨,肉不整齐难成菜;如果整做,又费时费力很麻烦。李玉山灵机一动,做成了一道上肉下骨的肘子菜。巡抚大人问此何菜,李玉山答曰:“肉中有腿,形似把柄,叫带把肘子。”巡抚理解其意,赏银十两,暗查管家罪恶,予以严惩。后来带把肘子传到万荣,经过改良,成为一道色红形圆、肥而不腻、味美醇厚的晋南民间菜,是百姓实惠而解馋的百吃不厌美食。

在晋中百吃不厌美食则有干烧肘子,因出自太谷曹家,又称曹家肘子。太谷曹家是明清以来的富商大族,特别是清末其经营的帐庄“用通五”名冠晋中、誉享江南。有一首流传极广的民谣“天上神仙府,地上用通五”,道尽曹家财大食奢。《名食掌故》记,为调换口味以博取主人欢心,厨师们绞尽了脑汁。一日厨师将肘子烧出,手忙脚乱,未加高汤就配以两张饼皮给端了上去,主人食后却赞不绝口。后来这种不加高汤的肘子,名曰“干烧肘子”,即将炸好的肘子肉切小块,撒上椒盐,加入炉饼而食。“七七事变”前,太谷“隆盛长”、“德胜园”等饭庄,均以“干烧肘子两张皮”而名噪一时。

肘子制作,一般情况下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炸后要蒸,最后浇上高汤。如果将蒸好的肘子以清水、蜂蜜、冰糖熬成的浓汁来浇,则是晋味名食冰糖肘子。此菜肴讲究火功,其色红润透亮,其味甜而不腻。但山西民间还有不炸而蒸的,叫烂糊肘子,咸鲜中含烟糊余味,风味又异。

烟糊香味从何而出?即是肘子初起加工时,将褪毛的肘子叉好,皮朝下在火上燎,待皮燎糊后,放入热水中泡透,用小刀将糊面刮净,再入锅煮至七成熟。糊味已入肉内,如果煮后不炸,糊味尚存。长治地区更有一绝,直接将卸下来的肘子叉住,放在无烟旺火上,燎毛并反复烧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后刮去黑焦,清水浇净,不煮而炸,再蒸上汁,味极鲜美,被称为“燎毛肘子”,是长治十大碗酒席之一。过去无论贫富,凡男婚女嫁皆有此菜,有的也称上党糊肘子。

集燎毛肘子、冰糖肘子之优于一体的,即是山西传统名菜“虎皮肘子”,因色如虎皮而名。《特色菜肴》记其1987年曾在烹饪大赛中夺魁,被誉为晋式高档筵席精品,有的还以油炸馄饨围边,称为云吞虎皮肘。此外山西菜中的莲子糖烧肘子、海参扒肘子等,亦为菜中精品。太原全晋会馆在肘子传统制作技法上创新的“家乡坛子肉”,是将肘子蜜渍油炸后,去骨切成菱形块,皮不切透保持原形,放入火腿等料调制好的坛子汤里蒸透,肉质酥烂,味道鲜香,别出心裁。清代时肘子进入满汉全席,多以火腿相伴,如有热菜中的火腿肘煨蹄肘、凉菜中的金银肘 (火肘半边、肘子半边)等。

若是精品之外精细吃法的,太原的酱肘花需大提一笔。酱肘花可远溯到唐代宫廷名菜“缠花云梦肉”,《烧尾宴食单》记其制法为“卷镇”,《中国历代御膳大观》释曰“将肉卷起来,并用重物压住”,并断此“即卷蹄之片,北方的酱肘花”。太原六味斋制作的酱肘子,在清乾隆年间即为贡品,解放后工艺进一步改进,1988年还曾被评为部优产品。食时,横断顶刀切薄片,蘸调味料或凉拌而食,最为太原人喜爱。

山西肘子制法多、味道美、名气大,且多用于筵席。筵席中,两千年前“斗酒彘肩”豪壮,在今人食肘举杯间,已化作亲情、友情、爱情的浓浓祥和之气。

五. 江苏省 泰州市 泰兴 猪三宝

所谓猪三宝,其实是猪耳朵、猪尾巴、猪嘴唇。由于这三宝皆是生长在猪的特殊部位,因此口感独特,深得大家的喜好。而近年来由于加工技术的改进,已能加工成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六.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莱芜猪

莱芜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莱芜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莱芜猪是华北型猪在山东境内有代表性的保种最纯和品种特征最完整的一个猪种。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肉质优良、配合力好等特性。莱芜猪的背毛为黑色,鬃毛比较突出,肚腹比较大,外表与野猪相似。莱芜猪是山东省著名的地方猪种,并于2007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莱芜猪

莱芜猪形成历史悠久。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猪骨,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鉴定,是人工饲养的家猪头骨,与现今的莱芜猪头骨比较,几乎看不出明显差异,可见莱芜猪的养育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距今约5000~6500年历史。这一古老的猪种经过勤劳、智慧的莱芜人民代代选种,加上千百年来漫长的自然环境选择,通过多元杂交培育出了莱芜猪新品种。新品种莱芜猪的背毛仍然为黑色,但是体形外貌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它继承了莱芜猪原有的繁殖性能和哺乳优势,同时生长速度也有了很大提高,一般1天增重0.75公斤,形成了以产仔率高、肉质好、耐粗饲等优良特点而着称于世的猪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莱芜市畜牧专家就为莱芜猪与国外“联姻”出谋划策。鲁莱黑猪是以莱芜黑猪为基础,和国外优质猪配种,培育出的优质“混血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窝均产崽数可达15头,瘦肉率47.2%,居国际先进水平。鲁莱黑猪不仅保持了莱芜猪繁殖力及肉品品质的优势,而且经济指标比原种莱芜猪有了很大提高,日增重520克,瘦肉率50%以上。莱芜猪饲养目的在过去以肥田为主,据《续修莱芜县志》中记载:“境内农家盛行养猪,......惟养目的不在肉用,而在积粪以为肥料。”现在不同了,不是为了积肥,而是为了挣钱。由于莱芜猪肉做出了许多名吃、名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对莱芜优质猪肉的认可,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一些著名肉食加工企业的兴趣。从2002年起,得利斯集团与莱芜市合作,利用培育的欧得莱猪配套生产优质肉猪,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建设100万头生猪生产及控制体系。截止2006年4月,100万头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

种猪成因

优良地方种猪的成因:历史上莱芜猪中心产区交通闭塞的环境条件、丰富的饲料资源优势,再加上群众素有养猪习惯和丰富的选种经验,从而加速了这一品种的形成过程。莱芜猪是历史上经长期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又经过多年选育形成的一个优良地方猪种。

主要产区

莱芜猪中心产区为莱芜市,分布于泰安市及毗邻各县。莱芜市莱芜猪原种场,生产的良种猪远销江苏、广东、福建、吉林、辽宁等省及山东省内很多市地。

体型特征

莱芜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被毛全黑,毛密鬃长,有绒毛,耳根软,耳大下垂齐嘴角,嘴筒长直,额部较窄有6~8条倒“八”字纵纹。单脊背,背腰较平直,腹大下垂,后躯欠丰满,斜尻,铺蹄卧系,尾粗长,有效07~8对,排列整齐,乳房发育良好。

地域范围

莱芜猪属华北型黑猪。莱芜市地处鲁中泰沂山区,泰山东麓,东径117°,北纬36°,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莱芜猪被毛全黑,毛密鬃长。体型中等,体质结实,单脊背,背腰较平直,腹大不过垂。头大小中等,耳大下垂,嘴长直,额部有6~8条倒“八”字皱纹。背腰较平直,后躯欠丰满。四肢健壮,轻卧系。尾粗长,平均尾长在28cm左右。乳房排列整齐,发育良好,有效07对以上,最高达12对。 2、内在品质要求:莱芜猪猪肉弹性大、质地细嫩有韧性,有嚼劲,肌肉和脂肪沉积较好,肉皮厚实,肥肉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有自然肉香味。猪肉肥肉较厚,肥肉洁白温润,瘦肉纹理清晰,色泽红润猪肉不渗水或很少渗水,吸水力强。脂肪熔点高,猪肉清水煮时,水清,烹饪时,油基本不粘锅。皮厚,骨硬,骨髓熬制的骨头汤色泽洁 白,汤味浓郁鲜美,含有的胶原蛋白能增强人体造血细胞的造血能力。 90kg莱芜猪大理石纹3-5,PH6.2-6.8,肌内脂肪7以上%。 3、安全要求:莱芜猪生产严格按《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执行。

七.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猪血肠

猪血肠

猪血肠,主要是将猪大肠翻洗干净,将猪血拌与糯米饭,再加草果、茴香子、盐巴等,将糯米饭拌匀后用一竹筒,削一尖口放在大肠里,用饭勺将拌匀的猪血糯米饭倒在竹筒内灌进猪大肠,灌完后用线拴在竹杆上,晒上十天半月,便可食用。煮、煎、炖均可。猪血肠味道可口,食后可补中气,且能润肠,对于孕妇、老年人、小孩及肠病人更是营养之上品。

八. 重庆市 荣昌 荣昌猪

荣昌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荣昌猪主产于重庆荣昌和隆昌两县,后扩大到永川、泸县、泸州、合江、纳溪、大足、铜梁、江津、璧山、宜宾及重庆等10余县、市。

特定品质

按毛色特征分别称为“金架眼”、“黑眼膛”、“黑头”、“两头黑”,“飞花”和“洋眼”等。其中“黑眼膛”和“黑头”约占一半以上。 荣昌猪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漩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鬃毛洁白、刚韧。 乳头6~7对。

文化典故

荣昌猪品种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勤劳聪明的荣昌人民选育而成。以其适应性强、杂交配合力好、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较高、肉质优良、鬃白质好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1957年,荣昌猪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成为国际公认的宝贵猪种资源。经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评审,荣昌猪以其“瘦肉率高、白色、特定遗传性状”, 农业部在“七五”规划中把荣昌猪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优良地方猪种。又于2000年8月农业部确定其为全国保护的19个猪品种资源之一。2001年农业部又将重庆市种猪场定为国家级荣昌猪资源场。

九. 河南省 漯河 舞阳县 侯集肘子

侯集肘子是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侯集镇的特色美食。舞阳侯集肘子肉质肥而不腻,口感筋道味美,食后齿颊生香,风味独特,具有生肌益肤、美容养颜之功效。

侯集肘子位于舞阳侯集镇,又称“樊哙肘子”,是舞阳人久负盛名的风味小吃,它以猪前腿精心卤制而成。做法是首选骨头小、肥肉少、瘦肉多上好的前肘1.3-1.5斤,用葱姜蒜和绍酒去腥增香,生抽和老抽给肘子上色,再加少许冰糖去油提鲜,最后用小火慢炖、大火收汁等,经过复杂工序做成的侯集肘子肉质肥而不腻,口感筋道,食之齿颊生香,风味独特,具有生肌益肤、美容养颜之功效。

十.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关岭猪

关岭猪主产于贵州省中南部地区,中心产区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猪还广泛分布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治州和贵阳市,是贵州省中南部山区分布较广的地方猪种。紫云县的宗地、惠水县摆金、平塘县牙舟、麻江县柿花、贞丰县牛场、织金县五花、六枝县岩脚、贵阳市花溪区高坡和开阳县的平寨等乡镇均有分布。根据产地不同,分为关岭猪、宗地猪、摆金猪、牙舟猪、柿花猪、牛场猪、五花猪、岩脚猪、高坡猪和平寨猪十个类群,均属同种异名,统称为关岭猪。

关岭猪形成历史

关岭猪饲养历史悠久,产区布依、苗、汉、水、瑶、仡佬各族劳动人民,世代都有养猪的传统习惯。历史上该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贫困,当地群众素以饲养母猪[www.nczfj.com]、繁殖仔猪出售为主要副业。大量猪源、猪种通过产区内的八大牲畜集散市场相互交流。由于分布地域连片,血缘关系密切,产地生态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相近,形成了体型外貌、性能较一致的关岭猪。

关岭猪品种特征

关岭猪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额有八字形或菱形皱纹,额心有旋毛,耳较小下垂,嘴长适中,颈较短,体躯较深宽,胸部发达,背腰微凹,腹大下垂,臀部较丰满略倾斜,四肢直立,蹄质坚实,皮肤多皱褶,鬃毛浓密,长12~15厘米。全身被毛以黑色为主,额心、腹部、四肢下端及尾尖为白色,也有全身黑白花或全黑和少量棕红色的,0数一般5~6对。

关岭猪品种性能

关岭猪成年公猪18月龄体重为95.9公斤,体长124.8厘米,胸围107.9厘米,体高63.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75.7公斤,115.3厘米,99.9厘米,56.4厘米。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7.8头,经产为10.4头,仔猪初生重分别为0.63和0.77公斤。关岭猪是当地各族劳动人民长期选育的一个地方品种,分布面广,饲养量大,在贵州省养猪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它具有在不良条件下肥育性能好、0优势较明显、肉嫩味美等优点,但生长较慢,产仔数偏低、皮厚0少,因个体间差异较大,故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公猪7月龄就有配种能力,母猪5—6月龄就可以初配,产子数可达10头左右。关岭猪肉质很好,耐粗饲能力强,适应性好,对于关岭猪如何饲养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经济价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