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乾县怡嘉土特产专业合作社 乾县大凯农副产品经销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乾县怡嘉土特产专业合作社 乾县大凯农副产品经销部更新时间:2022-04-16 04:27:08

一.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县豆腐脑

乾县豆腐脑黄豆制品。色白洁净,鲜嫩柔软,翻而不散,摺而不断,搅而不碎,加之调料讲究,味香可口

乾县豆腐脑采用颗圆子饱的黄豆用水浸泡、磨成豆浆,滤出浆水烧开,加入适量油根或石膏,使豆浆凝结成半固体,即成细白鲜嫩的豆腐脑。吃时用巴掌大的薄铜浅勺子舀入小花碗中,调上精盐、蒜泥、五香陈醋、酱油、油泼辣子。碗里红白相映,翻而不碎、搅而不散;味浓辣香,鲜嫩可口,诱人食欲。吃一口豆腐脑,咬一口乾州锅盔,双味俱佳,更有独特的享受。
乾县豆腐脑以刘甲子制作的最出名。他制作的豆腐脑采用天然水,黄豆一粒粒挑捡,浆用小石磨磨成,这样制作出的豆腐脑鲜白光亮,筋而柔软,调味后溢香可口。当年陈毅来乾县视察工作时,就是用他制作的豆腐脑招待的。如今乾县城乡各地随处可见豆腐脑摊子,豆腐脑已成为乾县普遍流行的民间小吃。
特点:色白洁净,鲜嫩柔软,筋骨酿活,味浓辣香。虽系半固体则动而不散,翻而不碎,浅勺轻舀于碗中一片如双摺,则摺而不断。
制作方法:将大豆过筛拣净,用水浸泡(夏季两个小时,冬季八个小时),泡透后磨成细浆,加水过滤,烧开豆浆,加入适量石膏使豆浆凝结成半固体,即谓豆腐脑。据说制作方法各地大体相同,但由于乾县水质的缘故,就更为独特。县北的窖水,县西的泉水为最佳。现在多用天然水或自来水。

二.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多食合

牧区独有的野外食肉方法。牧人们先将羊肉与骨头分解,再将肉割成块,堆在一起。加上食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然后撑开事先洗好的羊肚,塞一把肉,装一块烧红的青石头蛋,直至肉和块装完后,用绳子把肚口扎牢,不让里面的热气遗漏。

这时,羊肚里嘭嘭鼓涌,似欲崩破,再轻轻翻滚待热气降温,停下崩跳时,用刀划开一点口子,取出积在里面的肉汁,然后将肚皮整个划开,吃一块肉,喝一口汤,其滋味别具一格,任凭炒吃烤吃,任凭加什么调料,都无法与之相比,真是妙不可言。

三.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县锅盔

乾县锅盔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烹食困难,监工士卒便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兹后多经改进,形成独具风味的食品。锅盔直径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内瓤起层,美味可口

( 咸阳)
传说,乾陵修筑时,成千上万的民工参加筑陵工程,民工为解决生活问题,就用自己头盔烙制面饼。这样的作法,大家都感到烙制起来方便,一传十,十传百,普遍传开了。大多数民工就是这样制作锅盔,烙出来的馍好吃耐放,香味扑鼻,这就是锅盔的前身。后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在实践中技术不断的改进,用具不断的革新,锅盔的质量越来越好,成为民间的传统食品,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锅盔特点: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下咽回香无穷。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寿命长。如果带有乾州锅盔,同车异座,未见其馍,即闻其味。
制作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制作乾州锅盔不 断总结,不断改进。把原来柴禾烧在小锅内烙制改成了用煤烘烤在鏊内烙制,把原来用手揉面改成了用木杠压面。 这样以来上下烘烤,温高气保,火色均匀,熟的足到,达到耐存放的目的。用木杠压面,面排揉的到,能使馍色增白, 香气浓郁,味美可口。具体作法是:面粉十斤,水四斤(水 温要按季节掌握),酵面夏季五两,春季七两.冬季一斤, 碱面按季节零点五至一两,面水酵面,搭上碱面,和成面 团,放在案上用木杠边折边压,压的过程中,再加面粉二 斤左右,直压到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分成一斤三两重 的小块,再分别逐个用木杠边压、边转,制成圆直径八寸, 厚六分的菊花式圆形饼,上鏊烙制。第一鏊是上下火,火 候要小而稳,主要是给馍被木杠压后产生的波浪上面上 火色,让酵面进一步发酵和最后定型,然后进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较旺,因火旺鏊内可放一个铁圈,将馍 置于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两个鏊一共要达到三翻六转,大约十分钟可烙制而成。

四.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土织布

土织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工艺品,在陕西大地有着数千年的光荣传统,咸阳是其发源地之一。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棕、闯杼、掏综、吊机、栓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以22种基本色线变换出1990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可谓巧夺天工。它所具有的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纯棉质地、手工制造、民间图案、民间工艺、古朴大方等特点,在当今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环境中愈来愈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

土织布产业的经营采用“公司+协会+农户”模式。 做大做强土织布,企业是领头羊。苏绘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乾县临平镇马里村纯棉土织布工艺品协会、乾县龙华棉织工艺品有限公司、礼泉叱干“纤手土织布协会”、兴平土织布协会等都是当地土织布经营的主链条。“协会”由当地政府发起组织,免费给农户提供材料和技术指导,定时收购,付给农户加工费。这种经营模式大大激励了农村妇女的积极性。近两年,我市已形成“纤手”、“秦彩”、“金梭子”、“苏绘”4个品牌,开发出床上用品、服装面料、家庭装饰等4大系列,8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

五.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漠西大葱

漠西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漠西大葱

近几年,漠西社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露地大葱,从一两村逐步发展为全乡特色产业。大葱品种也越来越多,现有中华巨葱、葱王、全兴、金麦等品牌,质量均达到了国家级大葱验收标准。据漠西大葱协会的一位人士介绍,漠西大葱有葱白长、无丝、细腻、不辣、口感好等特点,远销于西安、咸阳、杨凌、宝鸡等地。

蔬菜

陕西

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乾县漠西社区所辖夹道村、马桥村、安庄村、陈家庄村、冯家村、宇村、龙岩村、大桥村、四里坊村、南白村1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8′~108°15′,北纬34°28′~34°33′

六.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县富硒苹果

乾县位于黄土高原南缘、关中平原中段,梁山脚下、渭水北塬。



这里历史悠久,夏属雍州之地,商为岐周之域。山南水北为阳,梁山天作别样;左山挺拔显阳刚,右峰美女仰卧状。风水宝地,当仁不让,主位葬高宗李治,旁边躺则天女皇。乾陵,千百年来,被雅士学者所研究,被普通游客所敬仰。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海拔高度750米,年平均气温12.7℃,降水量537—590毫米,无霜期224天,年日照时数2194.9小时。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强,属苹果的优生区,所产苹果具有个大色艳、品质优良,是国家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优质苹果生产之一。现有果园43万亩(苹果33.27万亩),年产果品40多万吨,产值6亿多元。女皇牌红富士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



乾县县委、县政府在果业产业方面把握市场规律,审时度势,前瞻性地大力发展有机苹果和保健性富硒苹果,为乾县果业产业升级奠定基础,有机苹果和保健性富硒苹果示范生产已去得成功。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具有“生命元素”和“抗癌之王”的美称。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五国共同发起为期五年,命名“硒将改变世界”,合作研究项目证明:硒对人类三大杀手----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缺硒与许多地方病有关,研究证明,我国克山病是由缺硒造成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成人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每天需要消耗50—250微克。由于土壤贫硒导致我国三分之二人口缺硒,人均日摄入量38微克,远远达不到维持正常生理需要量,这也是我国癌症发病率是世界平均发病率的2.6倍的原因之一。因此,著名医学家于若木呼吁,科学补硒,提高民族健康水平。



今年,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用有机硒生产富硒苹果基地1200亩获得成功。经检测每公斤鲜果硒含量达40—90微克,达到国家富硒食品质量标准。



热忱的乾县人民欢迎海内外朋友来乾品尝富硒苹果,共谋果业发展大计。

七.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盛元歧山面

盛元歧山面

岐山哨子面(辣)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尤以岐山臊子面历史悠久,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柔韧兼而有之。是民间传统的面食佳品。制作时用大肉‘臊子’加豆腐,黄花,木耳,海带及鲜味的底菜,漂

菜,烹汤浇面而成。

地址:位于乾到东门口路南盛元面庄

八.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洲广杏

广杏为沿乾县漠谷河一带,据传明代乾州人宋钦在福建做佥事时回乡,路经广东,带回优良杏枝,嫁接而成,故名“广杏”。广杏个大如拳,色金黄,味如蜜,明、清两代,进献宫廷。这种杏树由于长期未能提纯复壮,逐渐老化,很少繁衍,而今所余无几。现今乾县境内北部尚存山杏1300多亩,年均产量200多吨。

九.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哈居

也称辣子尕勺,将羊肉剁碎,下在凉水里边煮边搅,开锅后加盐,调料及葱花,盛在碗里再调油辣子,然后拌好糌粑用拇、食、中三指将拌好的糌粑一小块捏成勺形,再用小勺连肉带汤舀入糌粑捏的勺里食之,不但别有风味、而且增热抗寒,是藏区冬季早晨的佳餐。

十.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藏包

将牛羊肉绞碎后加食盐、花椒,再加入少量水份搅匀成馅子,用不发酵的死面包好蒸熟。其形似宝瓶,皮薄多汁,色味俱佳,被誉为水晶包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