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鸡东县有什么特产 鸡东特色物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鸡东县有什么特产 鸡东特色物产更新时间:2022-04-22 01:30:04

一. 安徽省 合肥 肥东县 稀卤鱿鱼羹

稀卤鱿鱼羹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徽菜,而一品小厨的“私房第一汤”就是“稀卤鱿鱼羹”。他家的稀卤鱿鱼羹里除了主料鱿鱼外,还有香菇粒、木耳、马蹄、胡萝卜,勾芡起锅后,撒入香菜,色泽淡雅,入口即化,口感绵滑,清淡鲜美有营养,十分适合老人和幼儿食用。

二. 广西 百色 田东县 酸梅

酸梅

酸梅属蔷微科,落叶小乔木。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繁殖容易。可供生食或加工为蜜饯、酸梅酒,经熏制成乌梅可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

酸梅是田东县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田东县种植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酸梅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果品价值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好,因此,发展酸梅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现栽种的品种主要有果梅,主要分布在义圩、朔良、那拔、林逢四镇。据统计,全县现有酸梅面积2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年产鲜果1000万公斤,按现行巾场价每公斤1.2元计,年产值1200万元。

田东县土山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林地较多,发展酸梅生产潜力大。“十—五”期木计划新扩种l万亩,个县酸梅种植面积达3万亩。

田东县地处右江河谷,水路、公路、铁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酸梅资源丰富。现可供客商投资开发的项目有:酸梅深加工项目。

三. 四川省 凉山 会东县 会东块菌

会东块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会东块菌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中华块菌(Tuber sinense K.Tao & B.Liu)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Cooke & Massee)等。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在1300m至2600m,年平均气温14℃至23℃,土壤质地沙壤、壤土,土层厚度≥50cm,有机质含量≥1.5%,pH值6.5至7.2。

三、栽植技术

1.菌种:选择新鲜、个体大,无霉变,具有明显的大理石花纹,子囊孢子90%以上呈棕褐色的子囊果配制成菌种供接种。

2.菌根苗培育:培育块菌宿主植物无菌苗3至6个月(板栗、云南松等),待苗木根系和根茎符合要求后,进行接种,接种后在大棚内培育6至18个月。出圃前进行苗木检测,当菌根的感染率≥90%时方可出圃。

3.移栽: 雨季栽植,栽植密度为华山松和云南松3m×3m、板栗5m×6m。

4.幼林管理:块菌菌根苗幼林管理注意松土、除草,保持灌溉和幼林病虫害防控。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肥料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块菌采挖

块菌采挖季节为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按2年至3年轮换采挖一次。

五、加工与储藏

1.鲜品:清洗→风干表皮水份→速冻→包装,保存温度≤-18℃。

2.干品:清洗→切片→干燥→包装,水分含量≤12%。阴凉干燥处保存。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子实体表皮黑色、暗褐色或白色,直径≥3cm,内部产孢组织黑褐色、白色或棕色,有明显大理石纹理,有块菌特殊的清香味。

(2)干品:棕褐色,切面质地细腻,有光泽,有明显大理石纹理。

2.理化指标:维生素B1(mg/100g)≥O.1%,维生素B2 (mg/100g)≥1.0%。粗蛋白质≥22%。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会东块菌

四川省会东县会东镇、小岔河乡、新云乡、撒者邑乡、堵格乡、火山乡、坪塘乡、长新乡、姜州乡、火石乡、铁柳乡、龙树乡、洛佐乡、嘎吉乡、柏岩乡、海坝乡、淌塘乡、岩坝乡、普咩乡、鹿鹤村乡、新田乡、铅锌镇、双堰乡、岔河乡、文箐乡、铁厂沟乡、江西街乡、新街乡、马龙乡、红果乡、新龙乡、红岩乡、松坪乡、新山乡、小街乡、老口乡、干海子乡、黄坪乡、鲁吉乡、溜姑乡、发箐乡、黑嘎乡、野租乡、雪山乡、拉马乡、鲁南乡、柏杉乡共4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会东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会东块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请示》,会东府〔2013〕24号

凉山州会东县地方标准:DB513426/T15~16-2009《会东块菌》

四.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龙门溪笋

龙门溪笋

西溪笋栽培历史悠久,相传四百多年前,明朝弘治年间开始种植竹笋,并将母竹上长出的幼嫩竹笋煮熟鲜食或加工制作笋干食用。因其产于龙华与左潭两镇交界的西溪,故称“西溪笋”,而以西溪鹿庵村的甜笋品质上乘,尤为著名,列为上等名菜。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产品是笋干,已销往港澳市场;80年代开始生产溪笋罐头,销往广州、深圳、香港及日本等地;90年代,主要产品鲜笋、笋干,销往省内外,港澳地区。西溪笋鲜笋体大肉厚,肉质鲜白肥嫩、爽口,传统用鲜笋加工制作的干笋衣薄而透明,肉质爽脆、清甜甘滑。西溪笋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胺基酸以及磷、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并有减肥、降血压、健体等功效。

2002年龙门全县种植笋竹面积4200公顷,年鲜笋产量为3.5万吨,笋干产量96吨。而以左潭镇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龙华镇、王坪镇、天堂山镇。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宜红茶

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西晋时,《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以峡州上”。

1.1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茶区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无霜期283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8天,有效活动积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无霜期280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7天,有效活动积温5171℃。常德在北纬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1.2土壤、地势

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积大,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间。

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如五峰的采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1.3品种

宜红茶区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如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2宜红茶的诞生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红茶源于17世纪中叶。宜红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呢?笔者1953年开始在宜红茶区收集资料,作过访问。1982年笔者曾撰文“宜红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宁县志》记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清代《宁乡县志》(1867年)记有:“广人贩红茶,按谷雨来乡,不利雨而利晴,不须焙而须曝,乡园获小济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分析:“当时(指19世纪)湖南有了红茶,湖北和湖南邻近,这个时期红茶制法可能已传人湖北”。《湖北茶业贸易志》记:“19世纪以后,大批广东商人到鄂南采制出口红茶,进一步促进了鄂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羊楼洞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边销茶区,而且成为著名的出口红茶产区。在鄂南茶叶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19世纪以后,我省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口红茶贸易也随之兴旺起来,清代道光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

《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记:“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笔者于1962年5月,访问老茶人、宜昌县茶叶公司太平溪茶站评茶师宫美珊先生,他说:“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广东香山县客商芦次伦先在鹤峰开矿,失利。见鹤峰一带产茶甚多,因此开设茶号,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头一年做有红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五峰县采花乡发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商“宝顺和”茶庄招牌,说明那时五峰各地已在做红茶。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宜红茶区老茶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宜红茶的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

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3宜红茶的新生和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六.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阳东菠萝蜜

菠萝蜜是阳东名优特色水果,阳东县被命名为“中国菠萝蜜之乡”。最长的树龄约300多年。种植的菠萝蜜分干、湿苞两种,果0,一般约重5—15公斤,大的15公斤以上,干苞脆口醇香,湿苞清甜爽口,回味无穷。成熟期在小暑至处暑之间,价格每公斤3至5元不等,干苞菠萝较为贵些。菠萝蜜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近年来,阳东县把发展菠萝蜜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重要举措来抓,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和流通等多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使菠萝蜜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目前,该县菠萝蜜的种植遍布每个村镇,全县形成了以红丰、塘坪、北惯、新洲、那龙等镇为主的连片菠萝蜜种植基地。至2006年底止,全县菠萝蜜种植面积达3.9万亩,投产面积2.45万亩,总产量1.63万吨,产值0.81915亿元,产区农民仅此一项的年人均收入达223元。

菠萝蜜,又名:波罗蜜,别名苞萝、木菠萝、树菠萝、大树菠萝、蜜冬瓜、牛肚子果,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一般重达5-20kg,最重超过50kg,加之果实肥厚柔软,清甜可口,香味浓郁,故被誉为“热带水果皇后”。在广州、香港、澳门及其他粤语地区,波萝蜜一般被称为大树菠萝,在广西等地称为木菠萝,是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隋唐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称为“频那挲”(梵文Panasa对音),宋代改称菠萝蜜,沿用至今。

菠萝蜜共有30多个品种。水菠萝品种主要以“包”(膨大的花被筒)的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干包和湿包两大类。干包树干挺直,树冠较小而整齐,树皮较光滑,叶片较小,多呈卵形,基部略楔形,叶面较粗糙,湿包树形较开展,分枝较低,树皮较粗糙,叶色浓绿有光泽,多为椭圆形,基部常为圈形,干包肉较为硬实,爽甜可口。湿包肉水分较多,浓甜而不爽。

七. 广西 百色 田东县 思林丁香鸡

思林丁香鸡源自中国芒果之乡--田东县!主要特点:

(1)自然生态放养--8个月以上.

(2)饮山泉水,啄食天然虫草,吃五谷杂粮,是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3)采用独家中草药秘方:从小就用牛奶和二十多种磁补名贵中草药(如:太子参.当归.党参.天麻.黄芪.丹参等)喂养.(4)无荤腥味,烹饪时不需姜.酒等任何调味料,只需清水和盐.

(5)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特别是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硒元素,比普通鸡高--113%.

售价:(1)放养期8个月以上的48元/斤.

(2) 放养期一年以上的68元/斤.

八.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平海马铃薯

平海马铃薯

平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冬种马铃薯。平海冬种马铃薯始于70年代初期,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和经验,是惠州市及至广东省冬种马铃薯的发源地,2004年,平海镇被得惠州市政府授予“马铃薯之乡”称号。

2004年,平海镇冬种马铃薯15000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总产达22500吨,总产值4500万元,仅冬种马铃薯一项人均纯收入2500元。

九.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阳江白糖糕

目前,民间做白糖糕的人却越来越少,因其制作起来耗时、费力,需要极大耐心,且出品工艺要靠多年经验积累,要吃到真正地道、有着“蜂巢”发酵效果的白糖糕已相当难得。因“糕”,谐音“高”,图步步高升,年年高的好兆头,所以逢年过节,人们都会做白糖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耗时、费力,且利润微薄的白糖糕生意已鲜有人坚持做。目前,偶尔还能在东莞部分菜市场,或本土酒楼的早茶市见有白糖糕卖,但已不可能寻回以往一大早走进集市,处处可见卖白糖糕的摊档的兴旺场景。

制作白糖糕看似用料、工序都很简单,实则是极其考究经验和耐心的工作。

首先要选用优质的白砂糖和粘米,在制作之前,就要把粘米洗净,用水充分浸泡一整晚。再用磨粉机把粘米磨成粉,而在以前,这个工作还要由人工手推石磨完成。加入水后,制作成米浆,然后以1:1的比例加入白砂糖,然后静置发酵。

发酵是制作的关键,也是最考经验的环节。若发酵得好,蒸出来的白糖糕表面会有小孔,且切开还有一条条的“蜂巢”状纹路,口感爽滑、松化,还不粘牙,若没发酵好,口感干涩,还会发酸,甚至整个工序前功尽弃,以制作失败告终。发酵时间的长短还受当天气温的影响,掌握发酵时长则全凭制作者长期经验的积累,且需要经常察看发酵情况,考验制作者耐心。因不添加发酵剂,仅靠糖来发酵,所以不能搅拌米浆,更不能掺杂任何杂物,以影响发酵效果。

将发酵好的米浆倒入容器中,放到蒸炉里蒸上一小时,新鲜的白糖糕就可出炉了,经过切块处理后,就能看到白润、松化的成品白糖糕了。

品食提示:

白糖糕要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摊凉后食用,不适合加热,或放入冰箱储藏,常温下可保鲜2天。

十.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竹园马铃薯

竹园村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东县稔山镇西部,竹园村充分利用当地冬春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适宜种植冬种马铃薯的条件,大力发展冬种马铃薯,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强力推进马铃薯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和市场国际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村种植马铃薯面积达3250亩,占全村冬种总面积的87%,总产量达10237.5吨,平均亩产达3150公斤,全村人均生产总量2568公斤,平均亩产值达4914元,全村总产值达1597.05万元,单薯最重达1.45公斤。竹园村荣获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马铃薯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