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北秦皇岛吃的特产有哪些 秦皇岛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北秦皇岛吃的特产有哪些 秦皇岛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更新时间:2022-04-10 05:05:30

一. 河北省 秦皇岛 昌黎 昌黎猪

产于河北昌黎。体型中等紧凑,成年公猪体重150公斤左右,体长140多厘米,胸围130多厘米;成年母猪体重140多公斤。头较小,额部有皱纹,颈较粗短,腰背宽而平直,臂部丰满,四肢胶短,被毛黑色,四肢下部尾尖及鼻端均具白斑。公猪四肢粗壮,胸部宽深;母猪乳房发育良好。猪具有适应性强、增重快、早熟,易育肥、皮薄肉嫩、出肉率高等优点。

二. 河北省 承德 丰宁 河北细毛羊

又名坝上细毛羊。产于河北丰宁。头大小适中,鼻梁隆起,公羊有角呈螺旋形;母羊无角或有角痕。颈粗而短。公羊有2个左右完全或不完全的横皱褶。胸深而宽,四肢粗壮强健,背腰平填,适于放牧。全身被毛白色。全闭合型,着生良好,头部绒毛生至两眼连线,额前似绒球,前肢被毛生至腕关节。后肢生至飞节,腹毛较短。其产肉、产毛性能良好。被毛同质,弯曲正常,油汗适中,呈白色或淡黄色,富有光泽,毛丛无干死毛及两型毛,且密度大,毛质细,产量高。肉质鲜嫩,味美可口。

三. 河北省 秦皇岛 昌黎 昌黎蜜梨

昌黎蜜梨:以其汁甜含蜜香而得名。因该县两山一带所产蜜梨品质最佳,又称两山蜜梨。色泽金黄,肉白色,汁多,味清香,甜脆爽口。

昌黎蜜梨栽培历史悠久,年产量1000万斤以上。碣石山东麓的两山乡是集中产地。昌黎蜜梨是昌黎县的鲜果,果实色泽金黄,大小均匀,具有核小皮薄、肉细汁多、甜脆爽口、含糖量高、耐贮藏等特点,窖存半年仍味浓色鲜。昌黎蜜梨不仅销往国内数省,而且还冠以“天津蜜梨”的称谓,由天津口岸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两山蜜梨曾在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唐山地区名产献给毛泽东主席,由新闻记者抓拍的毛主席收到丰收果的照片,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欣慰,也给两山蜜梨的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四. 河北省 承德 丰宁 欧李

欧李

纯天然野生水果,香味独特、浓郁,富含高钙,是补钙的的最佳果品。

五.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抚宁贝雕

抚宁贝雕

六. 河北省 廊坊 广阳区 河北蜜瓜

河北蜜瓜

七.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茶棚西红柿

茶棚西红柿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茶棚乡的。“茶棚” 牌西红柿不仅叫响京津市场,而且畅销东北三省。2008年被评为河北著名商标。

茶棚乡地处抚宁县西部,距县城 9.5公里,距秦皇岛市40公里,乡域东部、南部与抚宁镇接壤,西临卢龙县,北接台营镇。辖38个行政村,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4 万口人,人均耕地面积1.43亩。茶棚乡属于半山区,东部为平原,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种植蔬菜、玉米等作物,西部为浅山区,荒山和坡耕地 较多,适合种植白薯和林果业,是抚宁县农业重点乡镇之一。

作为调优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抓手,西红柿产业一直是茶棚乡的支柱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1386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24%,可年产西红柿6000万公斤,产值达2.2亿元。不仅为菜民创造了巨大的效益,还在“中国城市投资与发展大会”举办的“中国优秀特色产业基地品牌推介展播活动”中荣获“中国番茄之乡”称号,这也是此次评选中全国唯一获此殊荣单位。

八. 河北省 秦皇岛 昌黎 赵家馆饺子

昌黎赵家馆,位于昌黎县城鼓楼东大街,始创于1921年,创始人赵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饺子大师。

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主要经历了四十年代的红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期、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的艰难期、“文革”后的振兴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久负盛誉的赵家馆饺子,是昌黎县传统的老字号风味食品,以圆笼蒸饺为主。其特点是:选料讲究、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灵可口。形成了海鲜、素馅、肉馅、什锦四大系列,十三类品种。一般肉馅配料是:以蒸作1斤精面粉的饺子为例,需要鲜猪肉6.5两,大油1两,香油5钱,海米5钱,味精5钱,葱、菜、香蘑及各种小料适量。并常随节令的变化,分别掺拌对虾、蟹肉、虾籽、鱼骨、海参、干贝、青蛤、蛤蛎、鲍鱼、八爪鱼、皮皮虾等各种海味,使饺子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顾客欢迎。制作方法为开水烫面,肉馅喂鸡汤,全部手工制作。质量标准是:1斤面粉蒸作70个饺子,重3.1-3.3斤。

由于赵家馆饺子风味独特,市场畅销,《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日报》、《经济日报》、《食品报》等都有报道,曾轰动海内外。上世纪五十年代赵福元曾多次参加全国性、行业性的省、市、地区表演和比赛,并屡获大奖。原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廖沫沙都曾给予表扬。在天津参加表演赛还受到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观摩并有合影和题匾“京东第一家”(文革期间被毁),还曾接待过荀慧生、尚小云、奚啸伯、管绍华等艺术大师。多年来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先后荣获了省、市级以上多项大奖和荣誉称号。

九.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甘薯

甘薯

卢龙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甘薯产区,甘薯栽植面积多年来稳定在30万亩左右。其最具特色的是甘薯生产加工,薯制品品种有13种以上,形成了两大系列:一是化工产品系列。其中柠檬酸钠填补了国内空白。二是食品加工系列。除淀粉、粉条、粉丝、粉皮外,还有冷面、薯罐头、薯脯、薯酱、金属片、薯叶柄、薯枣、膨化薯片等产品。

十. 河北省 秦皇岛 抚宁区 抚宁老髦肉

抚宁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锡符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1,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本品创始距今已130余年历史

当今,在秦皇岛地区人们一提起地方名吃,就想起秦皇岛的0位、昌黎的赵家馆,但是,在清末民国初年,抚宁的老髦肉享誉京东一带。

在抚宁县城西街有家老髦肉铺,为旧县村人王增所开,每天店铺门前是前来买肉的人排着长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今抚宁东街仍有一家老髦肉铺。

老髦肉系以创始人王增的绰号“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黄,肉质净,具有弹性,料味深入,质嫩不绵,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蝇、1,耐于贮存,便于携带,且风干而不变质。距今已130余年历史。

据清雍正六年《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王巨贤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到坟坨管理区的旧县村落户。几代相传,至王增这辈,虽然人丁兴旺,但是皆无功名。王增(1873---1958)9岁时随祖父王锡符迁到抚宁县城西街,典房居住,以煮猪头为业。起初日煮一两个,买卖也不太兴旺。心灵手巧、善于思考的他,经过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不仅色泽鲜艳,味道鲜嫩可口,销量大增,后来每天可煮十余个。由于王增口音不太清晰,每天将煮好的熟肉背到鼓楼根下叫卖:“烧肠、烧肉喔!”当地人听不清,都听作“髦肉喔”。天长日久,人们便给他起个外号叫作“老髦”,他熏制的猪肉得名“老髦肉”。1917年后,王增不断探索,改进制作工艺,使得“老髦肉”味美适口,肥肉不腻,颇受顾客赞誉,连奉军大帅张作霖也经常派人来关内买“老髦肉”用以馈赠亲友。因此,“老髦肉”在东三省及京津一带名声大振。“老髦肉”的加工制作非常讲究,选肉严格,不鲜的不要,过肥的不要,清洗认真,不得留下残存毛根,猪肉和猪头、下水配比适量,确保老汤纯净。

城关西街“老髦肉馆”从清代至民国初期较为繁荣,“老髦肉”颇有名气。1933年春日军占领抚宁城后,日伪、土豪劣绅残酷欺压剥削,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多重课税,老髦肉铺不堪重负,从此一蹶不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1又占领抚宁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老髦肉铺经营不善,一直惨淡经营,最后不得不倒闭。

改革开放后,王氏后人曾经多次力图重振雄风,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经营理念、资金制约、餐饮业竞争激烈等多方面的因素,效果仍不理想。

但是,老髦肉一直在抚宁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并且已经成为一句歇后语了,被贵州人民出版社《风物掌故歇后语》一书收录:“抚宁熏猪肉——老髦肉”。意思是形容一些人干工作慢吞吞的,不利索。因而在抚宁方言中,“肉”有磨洋工,办事效率低的含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