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陇南武都特产有哪些 陇南最好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陇南武都特产有哪些 陇南最好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1 05:29:41

一.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陇南洋芋糍粑

大凡去过甘肃陇南的人,对那里的风味小吃总是赞口不绝。尤其是陇南的武都县城,你若循着那扑鼻的香味步入小吃街时,尽现在眼前的那物美价廉、香味浓郁的各种小吃令人目不暇接、馋涎欲滴。在这众多的小吃中,洋芋糍粑可算是最有代表性的。洋芋糍粑就是洋芋搅团,可别小瞧这搅团,当地人把它做得色、味、香、俱佳。

二.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洋芋丸子

洋芋丸子

洋芋丸子是西和民众最爱吃的一种食品,制作工艺简单,味美可口。

西和盛产洋芋,西和人也爱吃洋芋,洋芋的吃法有很多种,洋芋丸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老百姓闲暇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将干净的洋芋磨成糊浆,加拌适量的面粉、白矾、食盐、调料粉,然后捏成丸子放在蒸笼中,煮熟后盛入碗碟,调入食醋、酱油、辣椒、蒜泥调成的汤汁,即可食用。也可入油锅炸熟,可烩菜、也可单独食用。吃不完的,第二天,将其切成条状,佐以大葱、蒜苗爆炒一番,别是一股好滋味。

三.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空筒菜

空筒菜

空筒菜,多采食嫩叶茎,极味微甜,营养较高,四、五月为采集最佳季节。鲜嫩叶茎采集后经沸水煮2-4分钟,用清水洗漂二至三遍,即可凉拌或入汤菜。空筒菜分布在文县海拔1200-1800米左右的高山林区,散生面积5万亩以上。

四.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宕昌黄芪

宕昌黄芪是甘肃省陇南宕昌县的。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市西北部白龙江中游,岷江之滨,它东与礼县接壤,西与甘南州之舟曲、迭部相邻,南与武都毗邻,北与定西岷县相连,是产特有的黄芪之乡。 宕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们在岷江两岸繁衍,生息于此,早在商、西周时,宕昌为羌人居地(公元前11世纪)属陇西郡,后在东汉时期、光武帝初年羌道属武都郡,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为最早的行政建置,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以其他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遂有“宕昌”之名延称于今,1954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将西固县治迁至宕昌,11月13日,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 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200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有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官鹅沟,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宕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属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过渡地带。由于境内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差异大,光照充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层次分明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为发展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宕昌县中药材资源丰富,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全县境内有中药材资源690多种,野生400多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常年家种、面积比较大的药材有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等10余种。可以说宕昌的确是天然中药材的宝库。在这天然宝库中有许多优质中药材其种群和性状当地特有,宕昌黄芪就在于其中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南宋药物学家【弘景曰】:“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洮阳指岷州,宕昌大部分地方过去属岷州管辖。宕昌境内各个山上都产黄芪,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有时也叫宕芪。《神农草木经》列为上品。 由于宕昌的气候阴凉湿润,光照充足,境内山高坡陡,地貌复杂,植被多样化且繁茂,除岷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以外全县其他地方均能种植黄芪。宕昌黄芪和宕昌红芪一样享誉中外,主要取决于质量特色,而质量的特色又取决于宕昌独特的地域环境。该环境下的自然气候,土壤和独特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宕昌黄芪质量特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在民国时期,就已成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从1978年开始,由野药变为家种。全县年均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产量达1.8万吨。 宕昌县历届县委、政府领导都尤为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2年宕昌中药材种植得到国家医药总公司帮扶,农业部药材司为此派梁金龙同志到宕昌挂职副县长,主抓宕昌优特品种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销售。并在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过程中,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中药材种植的一系列经验,进一步扩大了优势品牌,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健全了服务体系。县上有专职负责中药材产业开发的规划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沟通协调的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通过办示范点、选育引进新品种、进一步改进种植技术,推动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和配方施肥,从种植材料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严密把关,确保药材产量和质量,使黄芪种植得到了空前发展。 总之,宕昌黄芪从民国时,已列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1978年家种以来,已大量推广、发展并以享誉中外。在市场引导、政府鼓励和技术保证下,黄芪生产表现出群众积极性高、面积大、产量高,种植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产品品质好,药用成分含量高,初步呈现出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态势,黄芪产业已成为宕昌最有特色、最具有潜力的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宕昌黄芪在宕昌县范围内的高半山区均能种植,界于东经104°01′-104°25′,北纬33°46′-34°03′的范围,海拔1900~2200米湿凉半干旱和温寒半湿润区。区内有阿坞乡、哈达铺镇、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河乡、城关镇、新城子乡、临江乡、甘江头乡、两河口乡、沙湾镇、官亭镇、新寨乡、狮子乡、南阳镇、好梯乡、竹院乡、韩院乡等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333.1平方公里,黄芪种植面积4300公顷,年产量为3.6万吨。

五.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红军锅盔

红军锅盔是哈达铺有名的风味美食之一,制作历史悠久,色样繁多,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状如头盔,故名锅盔,也称穹锅。用特制火锅灰烧而成,食之干酥,清香可口,回味悠长。锅盔是哈达铺人民当年献给长征红军的最高级食品。后来,哈达铺人民将锅盔的外观改成由八个瓣组成,象征红军的八角帽,名字也改为红军锅盔,以此纪念。

六.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面皮

面皮,市内各县均有,做法大致相同,但风味不一。直接将面揽入水中,成稀糊状,上笼蒸熟者为面皮;将面团放人清水中反复搓洗,分出面筋,上笼蒸熟者为酿皮。调料也因地而宜,武都主要调入草果、山赖等调料呛煮的醋、盐、油泼大蒜、油泼辣椒;其他县则有另调酱油的,或加入芥末等。武都面皮风味较为独特,历史上即为特色大众小吃。

信息来源:武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龙爪

龙爪又称木剑芦荟, 小木芦荟,原产于南非,叶汁极苦。目前在日本进行商品化生产,日本人认为木立芦荟是最好的药用芦荟品种。用木立芦荟加工成芦荟干粉。可医治各种疾病。在医学上,木立芦荟已经被检验出具有很多有效成份,是一种公认最有效的品种。在药用方面,叶子除了可以生吃、榨果汁外,还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妆品等。由于容易处理,它也适合用作食用的家庭菜。它很早就被视为民间药草,而广受欢迎的民用芦荟就是指这种木立芦荟。茎高可达1~2米,茎上长侧芽,其形像树。叶轮生,宽3~4厘米,长30厘米左右,厚1~1.5厘米。秋冬开橙红色花。生长两年以上,单叶重40克左右,老叶药效好。在药用方面,叶子除了可以生吃、打果汁外,还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妆品等,内含抗癌成分,能治疗糖尿病等。由于容易处理,它也适合作食用的家庭菜。也可用在美容上。

八.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贯叶连翘

【别名】女儿茶、千层楼、大对叶草、小刘寄奴、贵州连翘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贯叶连翘干燥的全草。

贯叶连翘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有亮黄色花。生长在干燥、多沙石和阳光充足的地方。世界各地均有野生的贯叶连翘,包括欧洲和美洲。

【化学成分】贯叶连翘叶子和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金丝桃素和伪金丝桃素,经检测发现这些成分含量很低,叶子中含量在0.0095%-0.466%之间,花中含量多在0.24%左右,贯叶连翘还包括黄酮、氧杂蒽酮、胡萝卜素和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

【性味】性辛、寒。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解毒、止痛、抗幅射,治疗老年痴呆症、抑郁症。本品还具有抗病毒与抗肿瘤作用。

九. 甘肃省 陇南 礼县 礼县大黄

礼县大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礼县大黄,中药材优良品种,甘肃省礼县,因主产于该县铨水乡又称.“铨水大黄”、“铨黄”。礼县大黄属掌叶大黄,生产历史始于汉代。礼县大黄块形大,质地坚实,气味清香,药理性能好,品质优良,有效成份含量居中国之首。2005年,礼县大黄获得国家原产地地域保护认证和原产地标记认证。.

礼县大黄种植历史悠久,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汉代《本草经》,当时礼县大.黄已盛名。中药文献诸如《中药材品种论述》(中册)中写道:“铨水大黄产于礼县铨水乡一带,产量最多,品质最好”。据考证,大黄在礼县铨水乡一带的栽植史已逾千年,《礼县乾隆县志》记载:“在252年前铨水与宕昌良恭(南阳旧称)接壤地带盛产大黄。”《本草纲目》记载大黄原产地为礼县铨水乡一带。在中世纪,欧洲人视大黄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当时的铨水大黄通过岷县、宕昌、哈达铺运往邻近各省,乃至天津口岸;并沟通了中亚商贸,仅1403年6月就有100—300峰骆驼驮运大黄抵中亚撒马尔罕。随着18世纪茶叶、大黄贸易的兴起,甘肃、青海山地的大黄被运往西亚、欧洲和西班牙。在20世纪20年代,陕西、四川、河南、河北、江苏、江西、湖北、浙江、山西等十几个省的药商在铨水乡设有几十家栈房专门从事大黄经营并向外贩运,形成以铨水为中心的大黄集市。悠久的大黄生产史,不仅为礼县大黄产业的发展扎下了深根,而且创造出了“铨水大黄”这个驰名中外的名牌。.

礼县境内山峦叠嶂、气候温和,是天然的中草药宝库,素有“陇南千年药乡”之称,共有中草药152科,629种,其中以铨水乡一带出产的大黄最为名盛。通称“铨水大黄”,简称“铨黄”,在国际上称“中国铨黄”。“铨黄”一词早已录入国家《中药词典》,公认其为中国大黄的地道产品,铨水一带已约定俗成为中国大黄的“原产地”。礼县适宜种植大黄的生长区达全县总面积的51%,分布在18个乡,其中主产区为8个乡:沙金、白关、白河、铨水、桥头、草坪、上坪、洮坪乡;次产区为5个乡:滩坪、雷坝、王坝、肖良、三峪乡;适宜区为4个乡:固城、崖城、湫山、罗坝乡。另外宕昌县的南阳、韩院、猪园、好梯乡也产大黄。2007年,礼县种植大黄面积在2.5万亩以上,年产量5000多吨左右,礼县大黄出口量占全省大黄出口总量的70%,占中国全国的56%。. 2008全县大黄种植面积达4.1万亩,年采挖面积2.1万亩,产量达525万公斤,产值4462.5万元。.2010年陇南大黄栽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约150万公斤。.

市场销售

2007年前,礼县“铨黄”年产量为5000多吨,仅礼县药医公司年收购为2000多吨,多年无积压。“铨黄”名列中国大黄之冠,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自1965年就出口大黄,由上海医药进出口公司和甘肃医药进出口公司销售,远销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国内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河南、陕西、湖北、安徽、上海、广州等8个省、市的多家制药厂。.

礼县大黄原产地域范围以甘肃省陇南地区行政公署《关于界定礼县大黄原产地域保护范围的函》(陇署函[2004]47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礼县的上坪、洮坪、沙金、白关、白河、铨水、桥头、草坪、滩坪、雷坝、王坝、肖良、三峪、中坝、固城、崖城、湫山、罗坝、永坪、马河、红河、盐官、祁山、永兴、宽川、民族、乔川、草坝、燕河、城关、石桥、阳坡、江口、龙林、太塘、雷王等36个乡镇;宕昌县的兴化、好梯、南阳、竹院、韩院、化马、官亭、秦峪、狮子、新寨、甘江头、临江、车拉等13个乡镇;武都县的-、池坝、金厂等3个乡镇。共计52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十.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狼牙蜜

狼牙蜜因蜜源是狼牙刺而得名。狼牙刺是一种野生小灌木,花呈白黄色。每当清明过后,地处陇南山区的两当县百合盛开,狼牙刺竞相争艳,成群的蜜蜂从省内外云集而来逐花夺蜜。狼牙蜜可称得上是蜂蜜中的上品,是甘肃省著名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