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犍为特产卡卡儿介绍 犍为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犍为特产卡卡儿介绍 犍为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04-13 05:20:24

一.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擀汤面疙瘩儿

擀汤面疙瘩儿

擀汤面粉用荞麦加黄豆混合加工而成。食用,手工擀成,用刀切成细面条,佐以辣子酸菜浆水。面条乳白,汤清而不浑,食之脆嫩爽口,无豆性味。盛夏歇工,吃一顿擀汤面疙瘩,既能充饥,又能解暑,是农民喜爱的美食之一。

二. 浙江省 金华 磐安县 蜂儿香榧

“蜂儿”香榧在明清《浙江通志》《金华府志》《东阳县志》和新编《磐安县志》均有记载,据有史载已有八百多年。南宋著名诗人叶适歌讴磐安传统《蜂儿榧歌》诗如下:
古盛产于瑞山、玉山两乡,故《剡》志,载其名为玉山果,诗人苏东坡称赞曰:“彼美玉山果,餐为金盘实”。据专家考证,磐安香榧以悠久历史文化为浙江之最,蜂儿香榧纯天然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磐安传统,是馈赠之精品,欢迎选购蜂儿牌香榧。

三. 四川省 乐山 犍为 岷江河鱼

岷江河清沙细,污染小,自古就以盛产鲜鱼闻名。其中的江团(书面语长吻鲍)堪称淡水河鱼之极品。江团无鳞甲,少细刺,体浑圆,肉嫩肥美,最宜清蒸。江团常被选为国宴用菜,一般游客要品尝此鱼中极品,既需要有钱,还需要有缘。

四. 四川省 乐山 犍为 犍为茉莉花茶

犍为茉莉花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犍为茉莉花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犍为茉莉花茶”系指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所产之茉莉花茶。该产品选用.生态、无公害茶园生产的名优茶叶,具有绿茶的特质和茉莉花的浓郁芬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犍为茉莉花及其茉莉花茶被中国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茉莉花农业标准化工作被列为中国“全国示范基地”。.

犍为县十分重视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广泛建立和推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促进了茉莉花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犍为县有茉莉花面积约1333公顷,优质早茶2000公顷,年产茉莉鲜花7000余吨,茶叶加工能力5000余吨,年综合产值3亿元以上。.

产地范围

犍为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犍为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犍为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犍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犍为茉莉花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五. 四川省 乐山 犍为 干姜

干姜

乐山犍为种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乐山犍为白姜品质独特,个大饱满、淀粉足、纤维少、辣味浓,所制干姜品质优良。作药性稳。自古即是药用干姜地道产区

六. 四川省 甘孜州 雅江县 芋儿烧鸡

芋儿烧鸡是一款发源于重庆的扛湖菜,流传甚广,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创新。巴国布衣更是再上一层楼,对其精心改造,使其成为巴国衣风味烧菜的代表作之一。成菜芋儿清香、滑糯,鸡肉把软离骨,色泽红亮,咸鲜中辣,是一款人人吃、人人爱的佳肴。

七. 青海省 海南 兴海县 青海寸寸儿

寸寸儿,青海家常汤面。用小麦面调成较硬的面团,揉匀擀薄,切成韭叶宽、约2寸长的短面条,下锅煮熟即可。汤面中配有肉丁和蔬菜的称肉寸寸;配有萝卜、洋芋和蔬菜并炝有葱花的称素寸寸。

八.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油仁儿饺子

、"油仁儿饺子":用小米、黄米各一半的混合面,内包"麻各盐"(葫麻籽面、莜面茶面各一半,加盐、椒等调味)馅儿,做成饺子,蒸熟食之,软筋油香不同一般,用此"二样面"捏成"实片子",蒸熟,蘸"腌水"、醋、辣角等食之,名曰"二样面片子"兼有糕与莜面的二者特点。

九. 四川省 乐山市 犍为 犍为酥芙蓉

酥芙蓉是四川省犍为县糖果厂的传统。为犍为县清溪镇一品香糕点铺于1924年创制。

原料配方:糯米坯(实际投入糯米19.5千克)12千克白砂糖14.4千克饴糖12.2千克熟猪油18千克

工艺流程:泡米→磨浆→煮饼→舂茸→晾干→成坯→油炸→淋糖→装盒成型→包装

制作方法:

1.泡米、磨浆、煮熟:选颗粒均匀的大白糯米,淘洗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半个月左右(二三天换水一次)捞起沥干,伴上少量清水,用磨子磨成细米浆。米浆装入布袋吊干或压干,并用人工揉制成米饼,然后放在开水锅内煮熟、煮泡,至米饼能浮在水面即可。

2.舂茸、晒干、成坯:将煮熟的米饼按500克米饼75克白糖的比例加入白糖,倒入碓窝内舂打,直到舂茸舂泡时取出。然后晒干收汗,撒上米粉,用滚筒在案板上碾薄,切成均匀的片子。晒干即为糯米坯。

3.油炸、拌合、成型:将熟猪油烧沸至油温168~170℃时,放进糯米坯子,火势不宜过大,炸泡即可。然后与白糖、饴糖和少量水熬制的糖浆拌合均匀,取出装盒成型,冷却后包装。

质量标准:

形态:长方形,厚薄均匀,整齐饱满。

色泽:白色,有光泽。

组织:细嫩酥松,松紧适度,无斑点,无杂质。

口味:香甜可口,酥泡化渣,不粘牙,无异味。

十. 河北省 保定 易县 鹿尾儿

鹿尾儿

吃文化在春节的年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西陵,每逢过大年,满族群众几乎家家都要做酱肉、香肠、米粉肉、白肉等各种菜品用来招待贵客。在这些菜品中,“鹿尾(yi)儿”是一道满族独有的美味。左图盘中左半部分红色的为香肠,右半部分白色的就是鹿尾儿。

满族人的先祖原来居住在东北地区,常年以狩猎为生,多以肉类食物为主。由于经常猎捕到野猪,他们就不断摸索以野猪为主要食物原料的各种美味技术,“鹿尾儿”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美味需要把一挂猪肝剁烂,过箩,配以香油和20余种作料,灌进猪肠子,而且必须是猪的直肠,放在锅中煮熟,即成为像鹿的尾巴一样的食品。切时刀口向上,以免挤出瓤儿。根据来客数量按片上,比如6位客人,就上7片,人均一片,剩一片压碟。

由于西陵满族吃皇俸,所以在吃上非常讲究。原来做“鹿尾儿”,需要将猪肝用菜刀反反复复剁7-8遍,直到将猪肝剁成碎末,仅这个工序就需要6-7个小时,而现在人们大多使用绞肉机碎肝。,“鹿尾儿”不能整片吞嚼,只能用筷子蘸着吮,才能品味到它的醇香。

忠义村刘茂财家就有香肠、鹿尾儿的手工作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