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无量山樱花谷美食特产 云南无量山樱花谷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无量山樱花谷美食特产 云南无量山樱花谷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5 09:25:33

一.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左旗 林东毛毛谷小米

林东毛毛谷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专家评审会上,巴林左旗供销社领办的兴业源振兴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申请登记的“林东毛毛谷小米”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近年来,巴林左旗兴业源振兴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围绕做大做强生产、加工、销售特色杂粮杂豆这一主营业务,始终把发展农业订单、服务社员,提高农牧民收入、发展特色农牧业、建立稳定销售渠道作为首要工作,为社员提供统一购进并赊销化肥种子、聘请农艺师和专家讲解种植技术、免费发放资料、提供产前产中技术指导等服务,并以每吨高于市场900-1000元的价格回收原粮。先后开发了“辽王府”牌有机杂粮杂豆系列包装产品8个,均获得“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证书。目前,合作社社员总数达到1500户,有杂粮基地面积达33.42万亩,基地用户达1760户,5000多农户从中受益。生产基地覆盖全旗5个镇,发展订单农业5.6万亩,为社员提供农资460吨,为社员争取小额贷款贴息4.8万元,社员共享受优惠140余万元,实现增收186万元。合作社生产加工的“林东毛毛谷小米”是精选优质毛毛谷品种,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运用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工,经筛选风选等工艺精制而成,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林东毛毛谷小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既提升了巴林左旗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又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林东毛毛谷小米种植(粮食)

地域范围

赤峰市巴林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向西南延伸处,西辽河支流乌尔吉伦河中上游地段,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上。与阿鲁科尔沁旗为邻,西南两面与巴林右旗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交界。林东毛毛谷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是北纬地理坐标为东经118o44′—119o48′,北纬43o36′—48o48′,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110公里。区域保护面积40万亩。

二.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谷烧酒

谷烧酒:山背谷烧酒,以其质纯、口感好、味香醇而饮誉赣西北。谷烧选用优质稻谷、高粱、玉米等纯粮,以传统酿造技术,精制而成。山背谷烧,每百斤粮食酿酒40斤左右,浓度为45-53度。

  

三. 吉林省 特产美食

美食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苏派美食

苏派美食

五. 甘肃省 张掖 民乐 柳谷奇石

南古乡柳谷城村:柳谷奇石出名。

柳谷瑞石,又名柳谷涌石,柳谷异石或柳谷元石。

柳谷瑞石的由来

柳谷,地名,即今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镇的柳谷村,有“瑞石之乡”之称。

“开石文字”的传说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年以前,也就是在三国时期,张掖郡民乐县南古乡柳谷村发生过一桩震惊朝野的大事,就是柳谷坝出现了有裂缝的大石头,这石头在魏建安年间(196年一220年)出现,在魏黄初年间(220年一226年)形成,在魏太和年间(227年一232年)花纹图象就齐备。此奇石,方圆七寻(八尺为一寻),高达一仞(七、八尺为一仞),质地青蓝,有白色花纹,清楚地显着龙、马、鳞、鹿、凤凰、仙人等图象,民间传为预示着魏、晋兴盛的天象。到了晋泰始三年(267年),张掖郡太守焦胜发现石上图文发生变化,描慕图文呈于皇上:图中有五匹马,其中一匹,有一个执戟而乘;一匹既像马又不像马,字中有个“金”、“中”、“大司马”、“王”、“大吉”、“正”、“天寿”字样;还有一些字排成行,为“金当取之”。细校其意,指代金德的晋王朝将会取代魏王朝。

这就是“开石文字”,也就是“柳谷瑞石”的传说。

六. 重庆市 綦江 黑山谷糯玉米

黑山谷糯玉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黑山谷糯玉米

重庆市万盛区农产品技术推广协会

10395593

糯玉米

七.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无量寺高青萝卜

无量寺高青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无量寺高青萝卜,种植区域在上蔡县无量寺乡一带,俗名“高脚青”,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元朝的许有香曾称赞萝卜:“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明朝李时珍说:“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 据《古蔡春秋》载:无量寺高青萝卜不是由无量寺的地名而来,它和无量寺地名一样,是以无量寺寺庙冠名的。无量寺寺庙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凄婉的传说。传说中,织女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天庭中的王母娘娘恼羞成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把织女抓回天庭,生生拆散这对恩爱夫妻。织女被天兵天将带走,牛郎带着孩子在后面追赶,一路上由重聚、齐哭、寺庙逢而又分到被湖相隔最终离去,令人悲切,肝肠寸断。一路追赶到分离途经的地方,被当时百姓以象征意义命名,以示纪念。现今西平县的重渠(重聚)乡,上蔡县无量寺乡境内的无量寺(无娘寺)寺庙,七块店(齐哭店)村,王连湖(望娘湖)村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了。无量寺寺庙的前名无可考,寺庙由“无娘寺”演变到现在的“无量寺”期间已不知经历几多春秋。 无量寺高青萝卜与佛结缘也是偶然,说是佛,实是一高僧。僧人吃素不吃荤,无量寺的僧人除乡邻布施外,自己也种植一些粮食蔬菜,其中便有萝卜。时值白龟庙(现上蔡县塔桥乡境内,因伏羲蓍草、白龟画八卦而名的寺庙)的高僧到无量寺讲经施教,一日,闲步于耕作之处,见该寺种植的萝卜高青个大,众僧喜生食之,高僧品之,入口爽脆香甜,口舌生津;佛手于胸:“阿弥陀佛,苹果、梨,弗如贵寺之萝卜皮”。高僧之言不胫而走,十里八乡的百姓便求寺庙萝卜之种竟效种之,“无量寺高青萝卜”的盛名也随之传遍乡野村庄,被人称颂,繁衍至今。虽是传说,却与其优良品质成就了今天无量寺高青萝卜历史悠久的名优特色农产品。《上蔡县志》中曾这样评价:“吃苹果、吃梨,不如无量寺的萝卜皮”。 无量寺乡位于上蔡县西部,上蔡县历史悠久,古称蔡地。西周武王封叔度为候于此,建立蔡国。秦置上蔡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改上蔡县为武津县。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易名为临汝县,县志移于悬瓠(今县城西南)。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临汝县为武津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复名上蔡县至今。据《古蔡风物》记载:“无量寺高青萝卜种植区域属淮河流域、北汝河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穿境而过。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14.9℃,年平均降水量871毫米,全年无霜期225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中,无霜期长。该区域地势低洼,黄沙土质特性,土质松软且固水性好,土壤营养含量充沛,富含钾、锌、硼、钙、磷和镁。因其生长的地域、土质、光照、雨水等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特有的优良特性”。无量寺高青萝卜个高38厘米左右,直径10厘米左右。外皮深绿,尾部亮白,内瓤青绿,肉质紧密、无白糠花,汁多香甜,清脆爽口。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钾和磷等丰富的营养物质,维生素C18-23mg/100g、钾1800-2300mg/kg、磷0.03-0.05%、总糖3.8-4.8%,脆度11.0-13.0N/mm。 近年来,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地理标志区域保护下、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保持良好发展秩序,继承发扬其优良品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市地区,为无量寺乡的农业发展增添光彩。

地域范围

无量寺高青萝卜的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上蔡县无量寺全乡,涉及七块店村、竹园村、堰南村、五道庙村、寺西村、无量寺村、陈寨村、王连湖村、圪垱刘村、吴宋村、后陈村、郝庄村、苗庄村、张赵村、付刘村、坡王村共16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22′00"-33°30′00"东经114°10′00"-114°20′00",西北与西平县搭界,西南与遂平县接壤,东南与黄埠镇相连,东北与大路李乡毗邻。东西总长9㎞,南北总长9㎞,适宜种植面积4133公顷,年总产量8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无量寺高青萝卜属直根系,主根深15厘米-30厘米,主要根群分布在20厘米-35厘米的土层中,肉质根是同化产物的贮藏器官。萝卜花多为紫色,果实为角果,成熟后不开裂,每果有种子3-10粒,脱粒较易。一般种皮有红褐和黄褐色两种,深浅依品种而异,种子千粒重7.0克-13.8克。茎直立,粗壮,圆柱形,中空,自基部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通常大头羽状0,被粗毛,侧裂片1~3对,边缘有锯齿 或缺刻;茎中、上部叶长圆形至披针形,向上渐变小,不裂或稍0,不抱茎。产品萝卜个高38厘米,直径10厘米,单个重2公斤左右。其樱叶绿色,外皮深绿色,尾部亮白。 2、内在品质指标:无量寺高青萝卜外皮深绿色,尾部亮白,内瓤青绿,无白糠花,汁多微辣,清脆香甜。据测定,无量寺高青萝卜含维生素C18-23mg/100g、钾1800-2300mg/kg、磷0.03-0.05%、总糖3.8-4.8%,其脆度11.0-13.0N/mm。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顶谷大方

顶谷大方:顶谷大方又名竹铺大方、拷方、竹叶大方。它对消肥减胖有特效,故被誉为茶叶中的“减肥之王”。大方茶产于歙县的竹铺、金川、三阳等乡村,尤以竹铺乡的老竹岭、大方山和金川乡的福泉山所产的品质最优,被誉称顶谷大方。相传,早在宋、元年间,老竹岭山上有座古庙,住着一个叫大方的和尚。他为了招待烧香拜佛的客人,自种自制茶叶供来人饮用,大方茶就以此而得名。清代被列为“贡茶”。由于大方茶的茶园,一般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势险峻,峰峦攒簇,竹木遍植,云雾萦绕,雨量充沛,形成了一个小气候。同时,土质优良,表层乌沙,中层红黄壤,呈酸性,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大方茶不同于一般茶叶,形似龙井,长扁成片,似竹叶,有锋尖,色铁黑,有油润,含有熟粟之香气。其内质,味浓香烈,酷似炒青,汤色绿黄明亮,叶底黄绿匀称。大方茶不仅色香味形俱佳,是茶中珍贵饮料,而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超过一般名茶。据说日饮五杯大方茶,可与每日所吃蔬菜营养价值相等。它对帮助消化、消除疲劳、兴奋神经、强心、和胃、收敛、利尿、解毒等都有显著作用。

九.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谷面糊糊

谷面糊糊是灵丘别具风味的传统小吃。

谷子是灵丘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年代历史久远,种植面积很广,尤其在县城周围的平川地区种植得更多,产量也很大。

在旧社会,谷面糊糊是穷苦人家的主食,因为吃不起稠饭,就只好喝稀糊糊来充饥。尤其是在上世纪1940年的雨灾、1960年的国家困难时期,人们靠喝糊糊度日月,这谷面糊糊成了人们的救命饭,功不可没。

现在,本地粮食打多了,外地的白面、大米等也充斥了市场,人们有了饱饭可吃。可是,这谷面糊糊却始终未丢,早晚难免还得喝上一碗。

谷面糊糊的主要原料是谷子面。为了搭配得更有风味,有的掺入红豆,有的掺入豌豆或大豆,也有的再掺入些玉米,随人的口味而掺。将这些原料上锅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叫“糊糊面”。

制做谷面糊糊,俗称“打糊糊”。打糊糊的方法是,先将水烧至八九十度,在即将滚开时再撒入面粉,边撒边搅,以免结块和沉锅,滚开后再慢火稍滚一阵,盛出可食用。

谷面糊糊美味可口,容易消化,营养丰富。

谷面糊糊现今已走出农家,步入市场,小摊、饭馆里都有销售。灵丘的谷子糊糊面也有了专门的生产厂家,不仅县内人喜欢购买,而且远销太原、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灵丘的谷子糊糊面也成为馈赠佳品。

十.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临汾美食霸王别姬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既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的良药,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

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