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贺州平桂区十大特产 广西贺州十大特产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贺州平桂区十大特产 广西贺州十大特产美食更新时间:2022-04-09 09:05:37

一.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钟山油茶

钟山油茶,是广西贺州的主要之一。“钟山油茶”顾名思义就是用油及绿茶做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饮料。它最初流行于钟山县的红花、两安两个少数民族乡镇。据说是那是地处高山地区,比较阴凉,而且饮用的都是山泉水,偏凉性。人们为了驱寒,就用山上自产的茶叶与姜,蒜头等做成油茶,用以驱寒。没想到这种油茶不仅让你喝了以后能让人全身暖和还让人精神百倍,所以逐渐流传。现在已成了钟山的一道特殊的饮料,更是人们的悠闲生活方式。

制作方法

1.油进茶锅烧热,放入备好的姜,边敲边炒,炒出姜味(别没有茶锅也可用煮菜的锅头,别把锅敲烂了!

2.放入备好的茶叶,也是边敲边炒,中间可加一点水,不要让它炒焦了,一会后加入蒜米,蒜头葱头(也可不要这些),一起炒制起茶胶。

3.最后加入高汤(白开水),盐,烧开后滤渣,油茶就做成了。喝时放些葱花,炒米,送食自己喜欢的零食。

4.再把锅烧热,放入油,把上次滤过的茶渣入锅,重新加入1~3步骤里的原料,再一次重新操作,如此循环,直到喝过瘾为止。

油茶的制法又很独特,铁锅烧热,加少量素油,待油熬透,推入姜、蒜头熬香,放入用清水略泡过的绿茶。所谓“打油茶”必须要打啦,用木棰反复敲打,方能使风味俱出,至打透,再加入汤水,加适量盐,俟烧滚,倒入小碗,加上葱花,香菜,放点炒花生米,香味四溢,茶色似咖啡,红绿点其间,着实诱人。根据朋友介绍,第一杯的油茶是不能喝的,因为第一杯较苦,第二杯还行,第三杯、四杯才是最好的油茶。

钟山县的瑶族人喝油茶的历史已经有600多年之久,由于瑶家油茶本身的确是一种绿色食品,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许多的帮助,尤其是它消食建胃、提神醒脑之功能极为明显。固此,喜欢喝瑶家油茶的人越来越多,其油茶文化的传播也就越来越广泛。

二.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瑶族烟熏腊肉

瑶族烟熏腊肉是广西贺州当地的特色风味美食,主产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产品特性

瑶族烟熏腊肉采用原汁原味的农家土猪肉为原料,配上瑶家特有的米酒腌制,打造出的健康腊肉具有肉香味浓,口感好,肥而不腻的特点,使人流连忘返。每年到了三荒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或家中有客人来了,热情的瑶族同胞就会在自家厨房的灶口或火塘上取下火烟腊肉,洗净灰尘,或整块,或切片,或蒸,或煮,或炒……待火烟腊肉熟透,猪皮变得如寿山石般黄亮,肥肉如琥珀般透明,瘦肉如黑玛瑙般精致,满屋子香气四溢,即可出锅上桌,再满上一杯瑶家自制的小锅米酒,夹几块肉,呷几口酒,让人赞不绝口。

制作工艺

先把猪杀好了,开边,除去不适用于做腊肉的肉料,再选择粘连着排骨的猪边剁成一片片约1——2斤重的肉块,放进坛子加入食盐、瑶家米酒和香料盖上坛盖进行腌制。待两三天后,猪肉从肉红变成泛白,即可出坛穿线腊制。

首先,瑶家人会将穿好线的肉块按顺序整齐地排放在竹竿上,抬出门坪或檐下,让冬日暖阳曝晒几天,待肉的水气充分散尽,这时,散尽水气的肉有了一些腊肉的颜色和味道,瑶民们就会把晒过了的准腊肉搬进自家的厨房,收拢置于火塘或灶口上方,让平日燃烧的柴火烟熏火烤。腊肉在柴草长期的烟熏火烤中,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黑色的草木灰尘,质地也变得坚硬。此时,火烟腊肉即大功告成,随时可以取下食用。

营养价值

1、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丰富,还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元素

2、腊肉选用新鲜的带皮五花肉,分割成块,用盐和少量亚1或1、黑胡椒、丁香、香叶、茴香等香料腌渍,再经风干或熏制而成, 具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三.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茶

昭平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昭平植茶饮茶活动自古有之。据旧《昭平县志》记载:“象矶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颇佳。”“客之来访,奉之皋芦”。古人所谓“皋芦”即如今之“苦茶”。昭平名茶以象棋茶和藤宝茶的历史较悠久,两茶分别产自县内的象棋山和藤宝山。

旧版《昭平风物志》有这样一段颇为离奇的记载:传说,象棋山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很久以前众仙遨游名山大川时,路经象矶山,被周围的山光水色迷住了,便在此憩息观光,并摆出棋盘对弈,仙童将仙丹用山泉化为仙茶,侍奉神仙,众仙一边品茗,一边下棋,好不快活。也许是这里的泉水泡出来的茶味出神入化,越品越感到这茶味非同一般,众仙在离去之际,觉得应该留迹人间,惠及百姓,便命仙童将携来的仙丹撒向山野,然后飘然离去。从此之后,象矶山上的悬崖怪石间,到处都长出了茶叶苗,人们为了纪念之,便将象矶山称为象棋山,山上的茶亦称象棋茶。

县境内的藤宝茶,产自距五将镇政府驻地6.5公里的藤宝山上。此山巅顶云雾缭绕,山间林密藤茂,有多种亚热带动植物,故尚有“万宝山”之称。山间所产藤宝茶,叶细长似竹针状,百姓称其为仙人茶。此茶色红味醇,素获茶客称道。

昭平象棋茶和藤宝茶具有清、甘、香、甜四大特点,开水泡后六、七天也不变质,饮用仍芳香宜人。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总要从几十里外到象棋山、藤宝山采茶,作为招待客人及逢年过节饮用。据民国23年付印的《昭平县志》载:“茶,此为我国出口大宗,如江南之碧螺春、浙江之龙井、福建之武彝、安徽之六保、云南之普耳皆久经驰名。昭平所种若雨水採者名雨前茶,清明前採者名未过清,气味清腴亦不让他。”

昭平处于西南地区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河溪纵横,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55%,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地形地貌呈北高南低趋势,气温的时差异十分明显,高寒山区与平坦洼地温度差达2℃至3℃,这种地形地貌与气温差异对茶叶的生长极为有利,尤其是藤宝山、象棋山、将军峰等高山生长的野生大茶极有开发价值。

宋淳熙年间,昭平境内先民已开始种植茶叶,但其规模很小。明代初期,明政府为加强南方的统治,再次整修桂江水路交通,使昭平镇、五将、马江等沿岸集市更加繁荣,市场上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五将藤宝山、文竹象棋山、庇江将军峰等周边村寨出现个体农户种植茶园,其生产规模是家庭手工作坊,种植的果种是当地野生绿茶,产品大多数是由商人收购外销。明成化年间,茶叶已成为昭平的传统出口土品,广东等地商人到采茶期都云集产茶地采购茶叶。其中,藤宝山、象棋山等产地生产的“未过清”茶深受客户青睐,远销海外,饮誉东南亚。明万历年间,昭平已有制茶技术和茶文化传统。仙回瑶族乡被誉为昭平的“茶调之乡”,木格乡至今还流行一种采茶戏,其舞蹈动作一般是以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为主。清朝初年,县内有村民从山上移植茶树到村前屋后,以方便日常采摘。此期间,境内桂江、思勤江两岸已开始小规模植茶。20世纪三十年代,昭平各地相继出现分散的小面积茶园,民间茶叶手工炒制作坊逐渐增加。在马江、砂子和昭平等集市有富商从云南引进大茶广为种植,使茶叶产量速增。据旧志载,三十年代全县年出口茶叶30.2吨。

解放后,茶叶加工由民间转为集体,茶业初成规模。六十年代,文竹公社的纸社,在县外贸局的支持下,开发象棋茶园,垦出梯地200余亩,扩大象棋茶树种植面积,使这一名贵得到发展,产量出口最多的年份达59.7吨。至1978年,全县茶园发展至7300亩,年产量150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全县的茶叶加工以茶厂为主。1983年县供销社在马江镇湾岛村建茶厂,并把当地茶场纳入厂辖,建成农、工、商联合经济实体。1987年,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个体企业,使昭平第一个较有规模的茶叶加工个体企业——象棋茶厂在文竹街边顺利建成。该厂技术、种苗和设备均由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始创初期年产茶2.5吨。1988年象棋茶厂生产的“绿茶2号”被誉为广西六大名茶之一。同年,又获得“陆羽杯”金奖,入选《中国茶经》等多种茶名录。九十年代末,昭平绿茶开始形成规模种植,逐渐成为地方特色产业。昭平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振兴昭平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建设茶业工程,培植出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的将军峰茶厂、大脑山茶厂、凝香翠茶厂、文竹象棋茶厂、古袍茶厂、香茗茶厂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九十年代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昭平县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农重茶质、企业重品牌的发展战略蔚然成风。从2004年至2007年本县先后举办了四届“茶王节”活动,茶王节逐渐成为广西著名的茶叶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窗口。昭平茶屡获殊荣,响誉全国。其中,“凝香翠茗”茶曾获1994年中国“陆羽杯”金奖和1995年全国新技术产品交易会金奖;“银杉”茶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二等奖;“云绿”茶荣获1997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名优茶称号;“大脑山毛尖”和“大脑山银毫”双双荣获1997年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在首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将军峰“浓香银杉”茶荣获特等奖,“碧翠香”茶获一等奖;“黄花针”茶在第四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象棋山高山石崖茶”1999年获亚洲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5月,昭平县将军峰“曲毫茶”、“毛尖茶”、“凝香翠茶”等品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授予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4月,昭平县茶叶生产基地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茶叶产地,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昭平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有历史悠久早已蜚声国内外的昭平“象棋茶”、“将军峰银杉”、“凝香翠茗”、“桂江碧玉春”、“大脑山毛尖”等十多个茶系列产品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将军峰”系列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将军峰茶厂成为国家农业部茶叶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点企业。

四.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茶叶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其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叶生产,该县共有茶园面积5万多亩,年产干茶2500吨以上,亩产值达3000多元。全县60多家茶叶加工厂生产的名优茶叶外销良好,农民人均茶叶单项纯收入达1200元。昭平县规模种植茶叶、产业化经营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

昭平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森林面积达407.9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4.1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雾浓,甘泉四溢,土壤肥沃,无霜期长,为发展优质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昭平县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全力以赴建基地、抓质量、扶龙头、树品牌、拓市场、大力发展以“昭平红”、 “昭平绿”为品牌的生态农业。2013年,全县有茶园面积17万亩,年干茶产量7500多吨,总产值达8亿元。有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6万余人从事茶叶相关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开发了绿茶、黑茶(六堡茶)、红茶等系列茶品种,打造了“昭平红”、“昭平绿”等昭平茶系列品牌,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格局,“昭平红”、“昭平绿”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其地理标志证明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2011年12月,以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亿健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创建的2.88万亩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 2013年12月,“昭平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1月“昭平红”、“昭平绿”取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证明。昭平县先后荣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和“广西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殊荣,茶产业正成为昭平新兴绿色支柱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五.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里松黄腊石

里松黄腊石,是贺州的一道特色工艺品。里松黄腊石是继南京雨花石、柳州红河石、云南大理石、长江三峡石、山东长岛石、青岛崂山石、兰州黄河石、安徽灵壁石、洛阳河洛石、之后的又一新品种,为岭南奇石之一。

特色简述

里松黄腊石表滋润细腻,触感柔和,质地似玉,温润而坚,色泽光彩耀人,形状怪异叠出,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让人浮想联翩,既淳朴又自然,既抽象又具体,一块石头就是一首交响音乐,一幅美。

产业阶段

黄腊石奇石产业正在上升阶段,在国内奇石界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许多人正在把经营黄腊石奇石做为谋生职业,许多黄腊石奇石和雕件层出不穷。得到好腊石容易,雕成精品稀罕。不但要石质完整润腻如玉,还要色泽多彩绚丽,更要构思巧妙,雕刻技艺娴熟,缺一不可。

雕刻技艺

雕刻师最擅长的娴熟技艺能与高品质的、色泽鲜明、设计独特体材的材石完美结合,那雕刻出来的东西就会是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这三件送展的黄腊石雕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石质润腻、色彩独特、完整刚好一掌在握,体现了八步黄腊石质地极玉、色彩丰富和雕刻师高超的技艺。

六.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银杉

昭平银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昭平银杉,是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银杉采用优质茶树的一芽一叶为原料。挖掘茗明、清炒茶秘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独特方法精制而成,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该茶叶外形微扁、披毫隐绿,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浓郁,滋味纯爽,叶底绿亮、肥嫩露芽。银杉茶色、香、味、形具佳,具有名茶风格。

地域范围

包括昭平镇、文竹镇、仙回乡、走马乡、五将镇、马江镇、木格乡、黄姚镇、富罗镇、北陀镇、樟木林乡和凤凰乡12个乡镇128个村,总面积8000公顷。

特定品质

文化典故

昭平生态条件独特,茶叶资源蕴藏丰富,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区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区两带”建设,立足于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打响“昭平银杉”品牌战略,茶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七.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黄姚黄精酒

黄姚黄精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姚黄精酒是黄姚古镇著名之一,黄精酒是用野生黄精、优质米酒和红枣等泡制而成,酒香迷人,口感好,传说具有滋阴补肾,乌发润燥,强身健体等作用。黄姚黄精酒在黄姚古镇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黄姚黄精酒,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的宫廷御用贡品,产于中国长寿之乡黄姚古镇民间秘方,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黄姚黄精酒坚持使用黄姚野生黄精、优质大米、红枣等酿制而成,酒味飘香、色泽金黄剔透,口感甘甜、醇厚顺滑,犹如琼浆玉液。据说常饮滋阴补肾、乌发润燥、强根骨、保精气、护肝肾、丽容颜、延缓衰老等功效。

黄姚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泡制出上乘的黄精酒。在每年的收获季节,人们便将黄精酒拿出来,互相馈赠,以庆丰收。随意走入一户人家,也许就能在厨房、屋角看到包着红布的陶瓷罐,这些就是人们自酿的黄精酒。揭开盖子,一阵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九制黄精就是黄精酒的原材料,黄精和酒按1∶100的比例,放入到陶瓷罐中,把罐口密封之后,浸泡三个月以上就可以酿制成黄精酒了。随着时间推移,酒色开始慢慢转黄,成品的酒色应该是深黄透明的,味道甘甜、醇厚。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现辖行政区域。

《昭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黄姚黄精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昭政发〔2015〕4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黄姚黄精酒》(草案)

八.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信都红瓜子

信都红瓜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八步红瓜子:主要产于贺州市八步、信都等地。八步红瓜子以其粒大肉厚,色泽深红,味道芬香,久藏不褪色,不变霉生虫而著称。是广西著名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销往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都红瓜子亦称“八步红瓜子”、“贺州红瓜子”,在贺州栽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贺州市传统出口产品之一。八步红瓜子粒大、皮红、味醇香、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不仅畅销区内外。而且还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1983年曾被国家对外贸易部授予“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又获国家对外贸易部银质奖。现贺州市八步区每年种植约2.1万亩,年产18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红瓜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信都红瓜子

地域范围

信都红瓜子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包括八步区的信都镇、仁义镇、铺门镇、灵峰镇、莲塘镇、黄洞乡、大宁镇、步头镇,北到八步区的大宁镇,南至八步区的铺门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2′至112°03′,北纬23°49′至24°48′。地域保护范围的面积4000公顷,现种植面积1830公顷,年产量1592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籽粒长椭圆形,长11—15mm,宽6—9mm;籽粒表面光平,有腊质,表皮深红透亮、着色均匀;粒大饱满,皮薄仁厚,味道醇香,千粒重140g,可食率53%;籽壳无开裂,无损蚀,耐贮存。(2)内在品质指标:信都红瓜子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钙、锌、硒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极为丰富,蛋白质含量≥36.4%、钙含量≥516mg/kg、镁含量≥263mg/kg、锌含量≥93.5mg/kg、硒含量≥0.0160mg/kg、维生素E≥9.60mg/100g、维生素B1≥0.16mg/100g、不饱和脂肪酸为30.41%~31.45%、水分含量≤5%。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须符合《无公害食品信都红瓜子》(DB45/T157-2004)的卫生安全指标要求。

九.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贺州竹笋酿

真应了客家人缝菜必酿的老话,左面这盘就是新鲜的竹笋酿,全靠自己的双手工劳动得来的哦。

原材料

刚刚新鲜的竹笋酿,原材料是贺州随处可见的麻竹竹笋。这个时节,竹笋已经很少了,不过运气不错,在河边还找到了几棵嫩嫩的竹笋。麻竹在我们这边,到处可见,每年产生的竹笋也是很多的,除了部分让它正常生长,剩下的就是这竹笋啦。

拨开皮后,洗净的竹笋,还有花生。

去苦味

想吃竹笋酿?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哦。挖来的竹笋拨开皮洗净后,要放进锅里面蒸煮过,煮熟后,可以按自己的要求,切成大块状(用来酿),或者切成小块(用来炒),放在清水中泡,大约要泡两到三天左右,泡的时候,也要换几次水。如果没有泡够这么长时候的话,竹笋会苦的,不好吃。

制作竹笋酿

泡够时间后,就可以将原来切好的笋块洗净,买些五花肉(猪肉的一种),香菇之类的东东,剁碎,做成馅。具体这个馅的材料,不限的,看个人的喜好,可以随意加些东东进去。将剁好的馅酿进竹笋上,放入锅中煮,香喷喷的竹笋酿就出炉啦。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常见的竹笋酿有两种,一是前面介绍这种新鲜的竹笋酿。还有一种是使用晒干的竹笋来酿的。竹笋干一般是采用山里的那种竹子,不是麻竹,晒干后,再泡发的竹笋酿成的竹笋酿别有一番风味,比新鲜的竹笋酿更清香。-

十.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红

昭平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昭平红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昭平红”是象棋山茶叶公司利用“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青制作工夫红茶的新工艺,克服了绿茶品种制作红茶出现的发酵不匀、汤色欠红、香低味淡、苦涩味重的技术难题,研制出的红茶新产品“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杯沿金圈明艳;叶底红匀明亮,茶芽肥嫩匀整。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

昭平红,源自中国著名的有机茶产区:广西昭平县。昭平古称南越地,据考证这里已经有1000多年产茶制茶的历史。象棋山生态有机茶园地处自然原始森林保护区,这里气候温润适宜,降雨量充沛,山脉连绵起伏,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山顶平均海拔均在800-1000米以上,终日云雾缭绕,土壤层深厚且呈弱酸性,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最适合茶叶生长的地方”!

“昭平红”是象棋山茶叶公司利用“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青制作工夫红茶的新工艺,克服了绿茶品种制作红茶出现的发酵不匀、汤色欠红、香低味淡、苦涩味重的技术难题,研制出的红茶新产品“昭平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成螺,颗粒匀整紧实,色泽乌润金灿,汤色红艳明亮,杯沿金圈明艳;叶底红匀明亮,茶芽肥嫩匀整。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温润顺滑,回味隽永。

“昭平红”茶深受消费者喜爱,在2010上海国际茶博会迎世博“中国名茶”评选中荣获金奖。从2013年开始,成为缅甸领事馆的指定高端接待用茶、2013年第十届东盟博览会指定用茶。

2013年,昭平县茶叶协会申报的“昭平红”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124997。

昭平红

昭平县茶叶协会

12124997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