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回族哪里的特产最好 回族的特色食物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回族哪里的特产最好 回族的特色食物图片更新时间:2022-04-05 00:47:16

一. 青海省 海东 化隆回族自治县 海东地区特早熟玉米

自2008年以来,海东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从河北、山西、宁夏等省区引进饲用特早熟玉米、菜用特早熟玉米、粮饲两用型特早熟玉米共33个品种,在平安县三合镇湾子、寺台两村的8亩浅山地利用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进行特早熟玉米的引种试验。

通过两年的实验筛选有11个品种可以成熟,亩产量600公斤左右,与小麦相比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而且玉米秸秆是很好的牲畜饲料,这为青海省广大山区农民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寻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二.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海梗皮

梗皮 ,是用红薯粉作的。树木枝条或草藤根茎总是带有分叉,去掉分支后,分叉部位仍然是一个肿结。一根枝条或一根草藤上总是有多个这样的肿结,这样的枝条或草藤就是“梗”。严格的说,梗皮是红薯的草藤晒干后粉碎研磨成红薯粉,然后调配而成

梗皮制做的场景大体如下:

大锅里放着列子、里面扑一层纱布、因为要防止漏下去、 当然要放着粘米粉一起兑水、不能太稀不能太稠、等到锅里的水开了就用勺子把兑好的红薯粉放进去、不能太厚、用手旋转列子、让它充分受热、也使粉皮的厚度更均匀、等到粉皮从嫩粉色变成深粉色透明撞就好了、大概一分多钟、这时候取出来、要小心列子是烫的、将粉皮放进冷水里涮一下、便可切盘了;

一般是调以盐、酱油、醋、蒜水、油泼辣子、芝麻花生,夏天可放一些黄瓜丝或绿豆芽做搭配,具体的胡椒花椒之类的调料随自己添加

和其它酿皮比,梗皮更有嚼头, 辣子配上醋很香很好吃,当然红薯的绿色属性,更让梗皮多了份健康食品的标签

在青海,梗皮也是占了半边天的;市里、各县都有梗皮店,虽然都不大,环境也不太卫生,但食客的热爱与生意的火爆,都可成为市井一话题.

其实,梗皮是来源于陕西的南部小城汉中,对于水韵江南的汉中盆地,红薯的草藤在汉中原本是屑食用的,偶有人用来做成小吃调剂而已,不想随着走高原的谋生大军,竟在青海高原扎了根,并修成了一门凉披流派;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墙内开花多在墙外香了

三.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旱砂西瓜

民和旱砂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民和旱砂西瓜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民和旱砂西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李家村种植西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近年来,李家村在民和县菜篮子办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旱沙西瓜,使西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亩,亩产西瓜50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万斤。

民和县旱砂西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第七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该县标准化旱砂西瓜示范区面积达5000余亩,亩均产量达2500公斤,带动科技示范户200户,培养标准化生产技术人员400名。三年累计实现总产量699.3万吨,实现年总产值3335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申报的“民和旱砂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属海东行署管辖区,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民和旱砂西瓜地域保护范围为民和县境内。主要主产区域遍及全县10个乡镇(川口、松树、核桃庄、隆治、官亭、中川、马场垣、总堡、巴州、甘沟),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2°26′ — 103°04′,北纬35°45′ — 36°26′,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69公里,平均海拔2100— 2500米,幅员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四.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五. 新疆 巴音郭楞 焉耆回族自治县 皮条拉石头

皮条拉石头

提起皮条拉石头饭,回族人中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在很久以前,新媳妇过门后的第二天都要为丈夫的一家老小做饭,婆婆为了考查新媳妇是否贤慧有持家能力,有的会说一些刁钻的饭菜名,让儿媳妇去做,一是为了检验她是否聪明,二是考验她的厨艺如何,如果好得话,新媳妇就会得到婆的夸奖。这不,有位新媳妇过门后的第二天清晨,向公婆问安后,婆婆说想吃“皮条拉石头”。

新媳妇听后,顿时慌了手脚,因她平时被母亲娇生惯养,不太会做饭,一时又被新的饭菜名给蒙住了,于是她飞也似地跑回娘家。

一进门便说:妈,我婆婆要吃个什么“皮条拉石头”,娘不慌不忙地如是道来:“先在水锅中丢进一把粉条,然后将包好的馄饨饺子放进去煮,再调入你事先炒好的羊肉臊子,浇一股醋,依他们的口味调汤味的浓淡,这皮条(粉条)拉石头(馄钝)的汤饭,三下五除二不就做成了,新媳妇听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汤中还有大文章。۫

她又红着脸,一路跑回婆家∙∙∙∙∙∙∙

六. 新疆 巴音郭楞 焉耆回族自治县 盖饼红烧牛肉

盖饼红烧牛肉

天色渐黄昏,人在暮色中,胃在空腹中,心在腹中空。临近下班,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手表,竖起耳朵听听楼道的动静,没人招呼下班,再查看一下饮食的资料吧!或许能有所启示,可越看越谗,谗得口水直打转,咽到肚里,闹得胃肠咕咕叫,恰巧姐姐来电话说:“下班后来我家吃盖饼红烧牛肉”。

于是,原来的健步转成了小跑,就是有一股浓烈、绵长辣香的肉味,不时飘进鼻孔,再猛吸一下以至于鼻翼竟鼓成了“蒜形”,好像被谁牵着鼻子,自己乖得就像一只小羊羔,等推门进家时,哇!满屋子都“挤”满了焖饼红烧牛肉的香气,锅里的肉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禁不住吸引,用薄铲悄悄揭开锅盖,锅中的发面盖饼层层柔软、叠叠诱人,层层叠叠均被黄亮的香豆面抹过,盖饼的下面是饱含佐料香味的牛肉片,在红色的油汤中舞动。

一家人亲切地拉着家常,小孩子们不时地探进头来,一次次追问,饼子肉什么时候熟?姐姐不慌不忙地说:“让肉多滚上一会儿酥,饼子多焖上一会儿入味”。

不知怎的,学着姐姐的做法,我屡试不成功,于是,厚着脸皮又追问一遍,是这样做的:

首先将油烧热加少许白糖煸炒一下,炸出花椒油,炒牛肉片(一定要用我们焉耆的牛肉)的同时入辣酱着色,水分稍干时入辣椒丝、洋葱片,蒜片、姜丝、盐,添点水炖肉20分钟,应时将兑好碱的面团,擀开抹油,撒香豆面,经过卷,拧、压、推的工序后,将面饼盖在肉上,20分钟左右,切饼铲肉盛入大盘享用,咬一口饼子就上一口牛肉片,口口赛酱香,筷筷辣又香,如此这般吃法,也正应了嘴叼公主的理论:碰到美食撑破肚,每逢一般准-。君可一日无食,我们焉耆的牛可不能一顿缺食呀!如果牛的四季百搭精良,比如夏天吃好酥油草、拂子草、苏丹草,春秋冬季配好蕃茄素,甜菜渣等优质饲料,经科学喂养过的牛肉不但品质佳,做出来的盖饼红烧牛肉更好。

七. 青海省 海北 门源回族自治县 蜂王浆

蜂王浆是蜜蜂采食花蜜、花粉等蜜粉源植物的有效成份,消化吸收后,在营养腺中加工升华为王浆的粘液,是蜂蜜与花粉的精华。蜂王一生都食用王浆,因此也叫"蜂皇浆"、"王浆"或"蜂乳"。珍稀名贵,成份复杂,有极强的保健功能和奇异的医疗效用。蜂王由于食用王浆,寿命可达5-10年,而普通工蜂只在幼虫期吃三天王浆,其他时间只吃蜂蜜和花粉,所以工蜂寿命只有1-3个月,且没有生育能力。



蜂王浆的主要作用有:改善营养、补充脑力、提高人身免疫力。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球蛋白、白蛋白和其他营养素。经常食用能治疗食欲不振,改善营养不良的症状。可以使人的脑力、体力得到加强,情绪得到改善,患感冒和其他疾病的机率减少。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服用蜂王浆对三脂异常症、血管硬化、心律不齐、糖尿病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治疗贫血,蜂王浆中含有铜、铁等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物质,有强壮造血系统,使骨髓造血功能兴奋等作用。临床上已用于辅助治疗贫血等疾病,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口。蜂王浆中的10-HAD,即王浆酸有抗菌、消炎、止痛的作用,可抑制大肠杆菌,化脓球菌,表皮癣菌、结核杆菌等十余种细菌生长。临床上用王浆和蜂蜜配制成外用纱条,用于烫伤、冻伤、肛科创面,其止痛、消炎、改善创口血循环及营养等效果明显优于凡士林等外用纱条。预防癌症,蜂王浆能抑制癌细胞扩散,使癌细胞发育出现退行性变化,对癌症起到很好预防作用。蜂王浆是一种很好的美容剂,由于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还含有SOD酶,并有杀菌作用,是一种珍贵的美容用品,长期服用可以使皮肤红润、光泽、倩丽。


八. 新疆 巴音郭楞 焉耆回族自治县 焉耆陈正套刀

焉耆陈正套刀

新疆有四大名刀,即英吉沙工艺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焉耆陈正套刀(陈正小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其中焉耆陈正套刀(新疆陈正小刀)已有450年的生产历史。目前市场上所见陈正小刀,是陈正后代继承祖传技艺煅造的,它最大特点是刀柄采用不中颜色金属片和兽角骨镶嵌而成。陈正小刀除刀刃锋利之外,刀与鞘带弹簧闭锁,乘马奔驰时不易丢失,刀鞘外壳装配有扎马针,用途较广,深得远近牧民的喜爱。

九. 新疆 巴音郭楞 焉耆回族自治县 烤肉飘香

烤肉飘香

每当你徜徉在城市的小吃街或喧闹的夜市,一缕馨香的烤羊肉味不时窜入你的鼻息。有时烤肉摊像个偌大的磁场吸引着你,你闻着那股辣香味,干咽着口水,而烤肉师傅恰好将肥香流油的烤肉放在你的面前,一时间你豁然开朗,迫不及待地吃下一串烤肉,任香气在肺腑之间回荡。一年四季,烤肉师傅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从安置烤具开始,到点燃炭火、切肉、串肉、上架、煽火、翻串、上佐料,甚至细致到肉块如枣一般大小,一根铁钎子穿好红白相间的肉片,撒上红色的辣末、绿色的孜然、给人以色香交融的吸引力。还有烧烤的时间、火候、佐料的多少,其考究成度、精细程度、操作时的娴熟程度,那洋洋自得,不文不火、不高不低的吆喝声,都完全可视为一种行为艺术。

热辣肥香、风味无穷的烤肉摊长年摆放在那儿,空气中弥漫的全都是烤熟的肉香。约一米高的铁制烤肉槽子内装着旺旺的炭火,呼呼的炭火团恰似盛开的“火花”。每当微风四起,火星闪烁,轻烟腾起,烤肉师傅在弥漫的烟雾中娴熟的烤制着肉串,偶尔也会有油滴溅在炭火上,浓浓的白烟从烤槽中袅袅升起,烤肉师傅的身影随风若隐若现,有时会“犹抱琵琶半遮面”,烟雾中笼罩的一切,扑朔迷离,影影绰绰,使人如临仙境一般。

轻烟散尽,烤肉摊前依然是那样炽热。天热无风时,烤肉师傅便手挚一块尺许见方的薄木板煽起火来。炭火呼呼作响,烤肉滋滋乱叫。人在火光的映照下,在肉香的包围中,格外惬意、畅快。不消五分钟,肉熟了,烤肉师傅便利索的收扇,拿一只盘子装好,递于你—一种很世俗很特别的幸福会洋溢在烤肉摊的周

遭,将你围裹起来。

一顿美美的饱餐之后,消失在城市的尽头。享受美好生活的男女老幼,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一阵阵馨香从烤肉摊中飘出,似乎缘自母亲的体香一般,一种民族精神在生命中繁衍、继续、生生不息。

十. 甘肃省 甘南州 临潭县 回族馓子

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

俗语有“点心香,月饼回乡馓子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一说。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环饼”、“寒具”。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人家都要炸制馓子招待客人,馈赠亲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