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王老憨土特产 长白山十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王老憨土特产 长白山十大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6 13:02:49

一. 吉林省 白山 临江 长白山淫羊藿

长白山淫羊藿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白山淫羊藿,又名朝鲜淫羊藿,多年生草本植物,集中分布在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多生长于海拔450~750米之间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喜生于土壤疏松、土质肥沃、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方。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白山淫羊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淫羊藿属植物全世界约有5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中东和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4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80%,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中南地区。而长白山淫羊藿仅产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年版本均作为正品药材收载。野生长白山淫羊藿主要分布于吉林省以白山市为主的长白山地区,临江地区产量最大。这里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密林深处盛产人参、北五味子、黄芪等名贵药材,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广大的阔叶林,阴凉、湿润的气候,肥沃的腐殖质土层,散射的阳光,这些都给长白山淫羊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长白山淫羊藿的药用价值,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就有收载,云其:“主阴痿绝伤,颈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智”。其加工炮制始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制论》,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 长白山淫羊藿是中国传统的补益类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收载,称其具有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阳萎遗精、早泄、小便失禁、关节冷痛、月经不调等症。现代医学研究则指出,长白山淫羊藿除具有传统医学价值及使用范围以外,还有许多新的药理作用和用途。比如抗衰老、促进骨骼生长、改善造血系统障碍等等。因此,它的制品是现代医学及食品领域里最热门的产品之一,是极具开发价值的一种植物类药材。

二.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萧县白山羊

萧县白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萧县白山羊,萧县从元代起就有养羊食肉的习惯,尤其是饲养的优良白山羊,在俆淮一带享有盛名,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萧县的白山羊,属于皮肉兼用型。体形不大,体躯紧凑结实。额宽嘴尖,面部稍凹,眼大有神,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四肢较长,蹄质结实呈蜡黄色,尾粗短上翘。公羊鬃甲高于十字部,母羊鬃甲低于十字部。公母羊均有角,呈现镰刀状向上向后伸展,颌下有发达的颌须,毛直色白,基部无绒。萧县白山羊繁殖率高,产肉性好,羊肉脂肪均匀,肉质细嫩,不膻不腥,其味鲜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食。萧县白山羊板皮属汉口路,质量优良,是制革工业的上等原料,具有组织细密,分层性能好,制成品柔软、光泽美观、耐用等优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

萧县特处的地理及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为白山羊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由于县境内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山丘谷地的草场上生长着各种优质牧草,每年5月至11月,牧草茂盛,为白山羊提供了丰盛的天然无污染饲料,12月至次年4月的枯草季节,有青贮作物秸秆和干草等进行补饲。萧县白山羊养殖区域分布在全县23个乡镇。1986年,年饲养量20万只,之后,逐年大幅度增长。2005年,饲养量达到240万只,出栏150万只,年产量3.9万吨。

三.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贵州白山羊

贵州白山羊原产于黔东北一鸟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务川等县,分布在贵州遵义、铜仁两地区的20余县,目前总数已超过100万只。

该羊,公、母羊均有角,颈部较圆.胸深,背宽平,体躯呈圆桶形,体长,四肢较矮。毛被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被粗短。少数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

成年公羊体重32.8千克,成年母羊为30.8千克,肉质细嫩,肌肉间有脂肪分布,擅味轻。周岁揭羊平均活重 24.11千克,月同体重11.45千克,内脏脂肪重1.40千克,净肉重8.83千克,屠宰率53.30%,月同体净肉率 68.72%:

其性成熟早,公、母羔在5月龄时即可发情配种,但一般在7-8月龄才配种,常年发情,1年产2胎,从1-7胎 (4岁左右)产羔率逐渐上升,为124.27%-180%,品种平均产羔率273.6%,年繁殖存活率为243.19%。

四. 吉林省 白山 抚松 万良镇人参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地处长白山脚下,松花江畔。以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为支柱产业。林下参栽培面积近120万平方米,并拥有亚洲第一、全国最大的人参专业市场——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

万良镇人参加工业户数达1100户、长年人参制品加工户536户、人参经销户2980户、人参包装厂127家、国家级及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产品销往长春、沈阳、深圳、上海、广州等30多个省市和地区,有50多种产品远销香港、澳门、台湾、越南、朝鲜、韩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万良镇通过树立质量意识,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并要求参产品分等分级、包装销售。现在的万良镇参业正逐渐由原来的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向提供中间及优质产品方面转变,从分散和粗放管理向“精优参业”的集约化方向转变。

五. 吉林省 白山 江源区 吉林田鸡

又名“蛤蟆”,学名“中园林蛙”。吉林的田鸡与飞龙、熊掌、猴头并列为中国四大山珍。田鸡外形似青蛙,但头部 宽扁,略呈三角形。吻端钝圆而宽,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鼓膜处有牛角 形黑痣。体较短宽,背部黄褐色或深棕色,有“八”字形黑斑。体侧灰色,有少 数分散的疣粒。雄蛙腹面乳白色,雌蛙为红黄色,带有桔红色斑点。前肢较粗短, 后肢发达,关节灵活,指趾端无吸盘和横沟,四肢背面有黑色横纹,善跳跃。它 春天解冻出水,栖于山地、森林的阴湿地或河崖草丛中,皮肤颜色随季节变化, 春为绿色,夏为黄褐,秋则全褐。吉林省东部山区是田鸡的主要产地,人们一年 要进行三次捕捉:一是春季“开江”,二是秋天“割地”,三为冬令“避素”。开江 后的田鸡,经漫长冬眠,腹内净空,肉特鲜嫩;割地时则养分丰盈、肉质肥美; 冬眠的田鸡,肉素血清,别饶风味,尤为珍贵。

田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和少量脂肪以及大量水分,与人们日常食用的肉类 (鸡、鸭、鹅、牛、马、羊、鱼)相比,无论是从味道,还是从营养价值来说都 属上乘。田鸡油营养丰富。据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56.53%,脂肪为4.3%,碳 水化合物9.65%,并含有硫、磷等元素,维生素A、B、C以及多种激素。

据宋代《本草图经》记载:“似蛤蟆而大、色黄”之“山蛤”,大概即田鸡之谓。并 说“山人亦食之”。民间传说此蛙以人参苗为食,人们对田鸡之珍贵,由此亦见一斑。

吉林田鸡油既是名贵山珍,又是高级滋补品。它具有补虚、强精、退热的功能, 用于体虚乏力、神经衰弱、精力不足、肺虚咳嗽、久病失调、产后虚弱、气血亏 损、眩晕失眠、记忆减退等疾病。

六. 吉林省 白山 浑江区 月见草

月见草为柳叶菜科,月见草属,俗称山芝麻、夜来香、待宵草。月见草种子含油量20%左右,其油含70%左右的不饱合脂肪酸,不饱合脂肪酸中含7─8的r-----亚麻酸。能有效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预防血栓形成,抗心律不齐、减肥、延缓衰老,防治肥胖症等。我市野生月见草资源非常丰富,遍布全市六个县市区,仅野生资源采集,就可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白山)

七. 吉林省 白山 长白县 高山乌头

高山乌头

多年生草木,高23-40厘米。茎单一或分枝,稍具细棱,无毛。茎生叶数枚,茎下部叶具长柄,长达8厘米,基部稍加宽,茎上部叶柄渐短,叶片五角伏圆形或近圆形,径4-7厘米,3-5全裂至基部,中裂片菱形,长3-5厘米,宽2-3.5厘米,羽伏0,侧裂片2深裂,内侧裂片与中裂片近等形,外侧裂片较小,歪菱形,最终裂片线伏披针形,宽1.5-2.5毫米,全缘,先端尖,叶两面无毛。花单生或数朵花集生于茎顶形成聚伞伏总状花序;花梗通常长3-5厘米,稀更长,无毛,基部或中下部具2枚苞片,苞片披针形,长4-6毫米,宽约1.5毫米;花紫色,盔瓣高帽状,高1.6-2.7厘米,中部宽1-1.3厘米,嘴向前伸长成鸭嘴状,嘴面宽达2厘米,外面无毛,侧瓣斜卵形,长1.2-1.6厘米,宽1-1.5厘米,外面无毛,里面疏被长毛,下瓣不等形,长圆形或狭卵形,长1.2-1.5厘米,宽2-6毫米;蜜叶瓣片宽约3毫米,唇稍向上弯曲,微2裂;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加宽,无毛,通常无齿牙;心皮通常3枚,稀3-4枚,无毛。蓇葖果长1.5-2.5厘米,宽4-5毫米;种子长圆形,长2.5-3毫米,具膜质的鳞片状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高山冻原或火山灰陡坡上。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北部)。

八. 吉林省 白山 靖宇县 花羔红点鲑

花羔红点鲑属鲑科,背上有黄点,体侧有淡红色点,下部各鳍有白色边。由于吃鲑类的卵和幼鱼,所以有害。常洄游入海,长大后回到江河中产卵。体重平均约0.5~1.8公斤(1~4磅),亦可能更大。

其口靠下位,口裂较大,呈弧形。上、下颌均具成行细齿;犁骨齿稀疏,不与腭骨齿相连;舌面亦有少数细齿。体鳞细小。雄性个体头部较尖。

有陆封型和洄游型之分,我国境内为陆封型,终身生活于江河干流及支流清冷水域。每年9-10月份,水温8℃左右时,在砾石底质、水深30-60厘米的缓流处产卵。3-4龄性成熟。卵圆形,橙黄色,卵径4.2-5.0毫米。怀卵量为194-310粒。食性广,以底栖动物及落入水面的昆虫为主,有时甚至跳出水面掠食。

九. 江苏省 南通市 海门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体型中等,头呈三角形,面微凹。尾小而上翘。四肢细长,体壳坚实。全身被毛紧密,毛色洁白,且富有光泽。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较粗长,向后上方伸展,呈倒“人”字形;母羊角较细短,形似长辣椒,多向外上方伸展,呈倒“八”字形。公、母羊均有须,公羊须多而长,母羊须少而短。公、母羊两耳向前向外平伸,眼睛黄褐色。公羊眼大而有神,稍突出;母羊则稍小。公羊颈部粗短,背腰平直,前胸较发达,后躯较窄;母羊颈细长,背腰微凹,前胸较窄,后躯较宽深。公羊的颈、背及胸部披肩有长毛,大部分公羊还有较长的额毛。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生长发育快,1岁时体重可达成年羊的71%左右。秋季最肥时期,成年公羊可超过40千克,成年母羊可达30千克。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毛细、直有峰,富有弹性,是制笔的优良原料。白色汤褪毛含块率在20%以上者为笔料原料毛,其中不成块的散毛称为山羊浮毛。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含块率一般在60%左右,高的可达80%以上。一般平均每只公羊可产笔料原料毛320克,母羊245克。笔料原料毛经加工分类后,即成笔料成品毛。笔料毛的单根纤维分为毛峰、毛肩、毛身3个部分。笔料毛的品质主要根据毛峰的好坏及毛身的粗细、长短、色泽来决定,可分为3类21个品种。-、二类毛为低、中档毛,可用于制排笔、低档毛笔;三类毛为高档毛,供制造各种高档毛笔用,其中以“湖笔”最负盛名,是“文房四宝”中的名品。

笔料毛的产量和质量,与羊的性别、年龄、体重、阉割及屠宰季节、饲养管理条件等均有密切关系。三类毛的产量以5~8月龄、体重10~12.5千克的未阉割的公山羊为高。立冬至清明期间屠宰的为冬季货,质量较好,其毛峰细而挺直,毛块结实整齐,浮毛较少。立冬前的早秋货和清明后的晚春货质帚较次,毛峰粗短、卷缩,毛块松而不结实。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皮板足壮,有油性,皮质致密、柔韧。山羊板皮的质量好坏和气候有密切关系,一年中以晚秋和冬初所产的板皮质量最好,晚春和初夏的最差。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小,脂肪分布均匀。煮熟肥而不腻,鲜美可口,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很早就驰名于沪宁一带。羊肉有连皮与剥皮之分,连皮羊肉的屑宰率一般在40%以上。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是早熟品种,性成熟期为3~5月龄。初配期,母羊6~7月龄,公羊8~10月龄。母羊发情周期平均为17天,持续期2~3天。母羊终年能发情,妊娠期平均为143天,产羔率为230%。多数母羊2年繁殖3胎,部分母羊1年可产2胎。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是我国珍贵的皮、肉、毛兼优的山羊品种。所产三类毛独具一格,是制笔的优良原料,故有“笔料毛山羊”之称。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皮板足壮,皮质致密、柔韧,是 一种质量较好的革皮。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体质坚实,耐湿热,成熟早,繁殖力强,耐粗放管理,遗传性稳定。今后将继续加强该品种的选育工作,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个体和羊只优质笔料毛的产出量,增加经济效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