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祁东县的十大特产 祁东十大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祁东县的十大特产 祁东十大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05-07 13:06:23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二.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三. 广西 百色 田东县 田东牛耳朵

田东“牛耳朵”:唇齿留香,最是儿时滋味

田东牛耳朵

四.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东江瓤豆腐

【原料】

去皮猪肉325克,淡二汤750克,浸皮海米50克,花生油500克,左口鱼末10克,葱15克,豆腐600克,味精7.5克,盐12.5克,深色酱油15克,胡椒粉0.5克,湿淀粉10克,干淀粉20克,清水50克。

【制作过程】

1、将豆腐切成长5公分、宽4公分、高2.5公分的小块,共三十块,把猪肉、鱼肉分别剁成黄豆粒大小,虾米切成细粒。

2、把猪肉、鱼肉放在盆内,下精盐10克、味精0.5克,拌挞至有胶,再下虾米、清水、干淀粉、葱10克、左口鱼末5克,拌挞约2分钟成肉馅。

3、在每块豆腐中间挖一个长2.5公分、宽1.5公分、宽1.5公分的小洞,然后每块豆腐瓤入肉馅20克 4. 炒锅用中火烧热,下油25克,把瓤豆腐逐块放入,边煎边加油二次(每次约25克),煎至两面金黄色,取出入入砂锅,加入二汤、精盐、味精,加盖,用中火焖2分钟至熟,下酱油调色,用湿淀粉勾芡,淋油25克拌勾碟,撒目葱、左口鱼末、胡椒粉便成。

注意:

1、左口鱼末制法:左口鱼干为广东,将左口鱼干剥去头、皮骨,取净内,用中火烧热炒锅,下花生油至五成热祚入鱼干炸至金黄色,松化。晾凉后,碾成末。

2、搅馅时用力要均匀,顺一个方向搅动。

3、煎时要随时转动锅,避免糊底。

【特点】

此菜原锅上桌,香浓软滑,有左口鱼的特色鲜味,为东江地区冬令常菜。

五. 安徽省 合肥 肥东县 韭菜春卷

韭菜春卷

特点:外酥脆,内鲜香

材料:韭菜60克,肉丝160克,鸡蛋75克,面粉70克,酱油10克,精盐3克,水淀粉15克,植物油250克(实耗50克)。

做法:1、将韭菜切成3厘米长的段;肉丝用精盐少许和水淀粉上浆,用温油划散,捞出控净油,再放入锅内,加酱油、精盐、韭菜稍炒一下,制成春卷馅2、将鸡蛋打入碗内,加入面粉、水,搅成稀糊,用炒勺摊成四张皮子等用。3、将皮子放大菜板上,卷入馅,在封口处抹上面糊封口,按此方法制成四个春卷生坯。4、将锅放在旺火上,倒入油,烧至七八成热时投入春卷,炸至外皮栈脆,呈金黄色时即成。吃时将春卷剁成段,码入盘内即可。

六.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七. 湖南省 衡阳市 祁东 祁东槟榔芋

祁东槟榔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槟榔芋又名香芋,主要产于祁东县,以砖塘、双江、包圣殿盛产。槟榔芋,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可加工成芋兰片,芋丝等副食品。在砖塘,已形成槟榔芋商品生产基地,由田边种植改为整田种植。到1985年,祁东县种植面积达600公顷,总产14,851吨。产品销往新加坡、法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八. 湖南省 衡阳市 祁东 祁东红碎荼

产于祁东县高峰林茶场。该茶的特点是:高香持久,滋味浓强。1979年。1988年两次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茶称号。( 衡阳)

九. 湖南省 衡阳市 祁东 祁东酥脆枣

祁东酥脆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酥脆枣是祁东县新丰果业有限公司用当地一株35年生“糖枣”培育出来的南方高档鲜枣新品种。该品种在“中秋”前后成熟,故被命名为“中秋酥脆枣”。它不仅改写了我国南方无高档鲜食枣品种的历史,而且填补了国内鲜食枣中秋前后的市场空白。2005年9月,该品种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并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重点推广项目;2007年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重点推广项目,并已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业产品产地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

中秋酥脆枣是近年来从本地糖枣中选育出来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植株较开张,果实椭圆形或长圆形,观察期内最大果重25.7克,平均单果重13.2克,平均果形指数为1.21,可食率97.1%,可溶性固形物43.7%。叶片较大阔卵形,先端钝尖,叶色较绿,叶片长6.4~7.8cm,宽3.6~4.2cm;幼树针刺发达,长1.2~2.7cm,枣吊较细长,着花密挤,花量大,每个叶节最多结果达10个,每个枣吊最多结果达35个。

中秋酥脆枣在祁东县3月下旬萌芽,4月上中旬展叶,5月上旬初花,5月中旬盛花,花期40天左右,果实生长期90~100天,完熟期9月中下旬,11月中旬开始落叶。

为更好的提升祁东特色农产品酥脆枣的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祁东县质监局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将酥脆枣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此,该局成立了祁东酥脆枣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办公室,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祁东酥脆枣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祁东酥脆枣质量标准》,在种植、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对枣农及枣制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监管,确保祁东酥脆枣质量过硬,全力打造“江南枣都”。

11月下旬,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深入该县风石堰镇祁东酥脆枣种植基地,察看了其品种及长势情况,并召开了评审会。祁东县政府副调研员胡爱国作了《祁东酥脆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陈述报告》。专家组认为,祁东县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祁东酥脆枣的生长发育,是南方枣业的传统产区,具有很高的种植水平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培育出的祁东酥脆枣品质好,档次高,是我国南方的一个珍稀品种,值得大力推广种植,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祁东酥脆枣

湖南省祁东县现辖行政区域

《祁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祁东酥脆枣”产地范围的建议函》,祁政函﹝2012﹞224号

祁东县新丰果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CHXF0001S-2012《祁东酥脆枣》

十.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