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阳谷十大特产美食 阳谷十大名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阳谷十大特产美食 阳谷十大名小吃更新时间:2022-04-29 23:16:06

一. 北京市 通州区 北京特产美食

北京美食

二.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老粗布系列制品

老粗布(又名土布、手织布),源于山东,在山东历史悠久。运河牌老粗布系列产品主要有床上用品欧版四件套、衬衣、睡衣、唐装上衣、彩棉三件套。

运河牌老粗布系列产品,秉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手织纺织工艺,利用鲁西平原的优质棉花作原料,配有彩色条纹,采用不上浆织造,运用原始的纺车、织布机,纯手工精做而成,环保健康舒适,无静电,透气性强,是现代都市人生活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时尚佳品及最佳选择。

三. 香港 美食

香港又是世界风味美食菜点的荟集地,有香港快餐、粤菜、潮州菜、西方菜、日菜、越菜等
( 香港)

四.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阳谷鲁西黑头羊

阳谷鲁西黑头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阳谷鲁西黑头羊是山东聊城阳谷县的。

鲁西黑头羊多胎品系体型外貌基本一致。头颈部被毛黑色,体躯被毛白色。体格大,结构匀称,背腰平直,后躯丰满,肉用体型明显。6月龄公羊体重50.77±8.60 kg,母羊体重43.26±7.23 kg。平均产羔率203%。鲁西黑头肉羊公羔3~5月龄育肥期日增重307±71 g,屠宰率55.09%。羊肉中粗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含量丰富,Ca、P含量高。肌肉组织结构、剪切力值极显著优于小尾寒羊;鲁西黑头羊ω-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为4.54~5.17:1,达到了国际食品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标准。肌肉中S:M:P比接近1:1:1;硬脂酸含量低,膻味轻。与小尾寒羊比较,不仅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胆固醇含量低,肉质品质好,而且羊皮品质优良,是生产优质肥羔羊肉和高档皮革原料的理想群体。鲁西黑头羊还具有耐粗饲、抗病、适合农区舍饲圈养等特点。经在鲁地区推广,深受到广大养殖场(户)欢迎,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我国鲁西黑头羊肉羊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肉质品质欠佳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肉羊品种的发展,尤其是肉用种羊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进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将地方优良品种多胎性状与引进品种的产肉性能结合起来,以杂交后代为基础,成功培育出了鲁西黑头肉羊新品系。 我省地方肉羊品种普遍存在前胸不发达,体躯狭窄,肋骨开张不够,后躯不丰满,产肉性能差的现状,引进南非专用肉羊品种杜泊羊与鲁西本地品种小尾寒羊开展杂交;将引进品种产肉与地方品种多胎性状结合起来,选择理想型个体组建育种群。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和FecB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通过选种选配,横交固定和扩繁推广,培育出了适合我省肥羔生产的肉用绵羊新品系——鲁西黑头肉羊多胎品系。该品系的肉羊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且耐粗饲、羊肉品质好,颇受市场欢迎。日前,专家对该课题鉴定认为,总体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推动我国肉羊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阳谷鲁西黑头羊

阳谷县畜禽养殖协会

13193097

活羊

五.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阳谷泥哨

阳谷哨来源于古老的乐器种类“埙”。阳谷哨,原名“咕咕虫”,用胶泥烧制而成,是阳谷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应是从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阳谷哨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7—10个孔,音域广,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清脆嘹亮,委婉动听。

阳谷哨,是一种利用我国北方各地普遍出产的“胶泥”(黏土)制作而成的一种“圆葫芦”状,类似于中国古代乐器“埙”的一种民间乐器。“阳谷哨”与“埙”的不同之处在于,“埙”的吹奏孔是在顶部的一个简单的圆孔,吹奏方法较难掌握,而“阳谷哨”的吹奏孔则型同“哨子”的嘴,扁长且有一个圆形的风口,吹奏省力,老少皆易。这种既象“埙”又似“哨”的民间乐器,因其发明者李保正是山东省阳谷县的一个农民,故而,在1953年,被原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音乐家们定名为“阳谷哨”。李保正1952年和1953年先后两次到北京,受到中国音协副主席查阜西同志、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杨大均教授、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张赵沨同志等专家指导帮助,特别是届时了原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通货子,经他介绍推荐,李保正到中央美术学院陶瓷附属厂试验制作瓷哨,北京市文化处还派专人交李保正识谱。配制成功后,李保正把改良后的阳谷哨赠给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的各地音乐家们,阳谷哨从此吹响全国。

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阳谷哨销往冀鲁豫及东北三省各地,深受人民喜爱,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随着时间推移,现代科技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阳谷哨逐渐遭受冷视。1980年,国家对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阳谷哨被市县文艺工作者系统整理后,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乐器曲集成(山东卷)》、《中国民歌曲集成(山东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阳谷哨能吹奏的小曲有山东民歌《送情郎》、《四贝上工》、《十杯酒》、《二姑娘要陪送》;山东民间小调《卖饺子》、《锔大缸》、《斗鹌鹑》;山东民间戏曲曲牌《四根弦大原版》、《大梆子原版》、《大梆子开门》、《秧歌舞》等曲调。

二OO二年起,阳谷哨第二代传人辛福春带着阳谷哨,连续参加了五届“聊城市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并获得第五届旅游节民间绝活现场制作并吹奏演艺大赛金奖。2006年5月18日至21日,阳谷哨参加了在深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同年6月13日至15日,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和6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山东省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河南、山东等地客商纷纷订制货物,阳谷哨也将迎来第二个春天。

历史起源

阳谷哨来源于古老的乐器种类“埙”。埙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乐器,同其它乐器一样,它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发展的。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在用石榴星狩猎时发现,若对准石榴星上用来系绳索的小孔吹气,可以发出呜呜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像野兽的鸣叫声,古人就用它来吸引野兽,这大概就是原始单孔埙的雏形了。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埙,一个是7000年前我国浙江杭州湾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一孔埙,另外两个是我国西安半坡村母系社会遗址出土的。其中一个只有吹孔,另一个除吹孔外,还有一个音孔,能吹两个音。这两个埙大约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埙逐渐发展,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可以吹出七声音阶。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外形特征

“阳谷哨”与埙类似,阳谷哨形如雏鸭,阳谷哨的创制人李保正,1921年出生于阳谷县四角棚乡大碾部村,自幼喜爱笛、管、哨之类乐器,常用粘泥制成可吹的长短不等的哨管。上个世纪40年代,李保正在哨管的基础上,参照唢呐、笛子的形制,改为六孔、并做一扁嘴,后又改为七孔和一风孔,即成为阳谷哨的原始模样。由于这种既象“埙”又似“哨”的民间乐器的发明者是阳谷人,原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1953年为其定名为“阳谷哨”。1953年10月3日,《北京日报》对阳谷哨进行了报道;1978年,阳谷哨曾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少数民族用品展览会”上展出,销到全国各地。它分为泥制、陶制两种,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上有10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清脆嘹亮,委婉悦耳,特别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又可以吹奏多种民间小调及流行歌曲,也可为山东梆子、两夹弦等地方戏曲伴奏。阳谷哨从最初的3个孔逐步增加到9个孔、10个孔,能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个平均律的曲子。品种由单一雏形,发展到现在的十二生肖、鱼、鸟、龟、兽等五十余个品种。

创始人

辛福春的老师——阳谷泥哨的创始人李保正,是阳谷四棚乡大石碾郭村人,解放前,初创了第一代阳谷泥哨。当时的卵形泥哨有7个孔,其中一孔贴哨膜,能发出7个音阶。演奏时用嘴控制气流,声音清脆响亮、婉转悠扬,可吹奏多种民间小调及流行歌曲,也可为山东梆子、两夹弦等地方戏曲伴奏。在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时,阳谷泥哨更见功力,啁啾的鸣叫声悦耳动听,非常逼真,令人称道。

新中国刚成立时,李保正将阳谷泥哨拿到了北京,在当时首都的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阳谷泥哨,以它音韵柔美和简便的吹奏方式,博得了北京人的喜爱。当时众多音乐内行认为,人人能吹的阳谷泥哨,若经过创新与改良,定会前途无量。1953年,原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欣然将其定名为“阳谷哨”。阳谷泥哨有了正式名称后,李保正先后收了20多个徒弟,但既懂制作又通音乐的徒弟寥寥无几,单靠制作小哨子的徒弟们很难维持生计,大都没坚持下来。擅长绘画、雕刻和音乐的辛福春,起初走村串巷给人画像维持生活。1965年,在一次赶集画像时,李保正和辛福春临摊而坐,李保正叹服小伙子逼真的画像,而辛福春也对一个个圆溜溜的泥哨产生了浓厚兴趣。懂乐曲的辛福春拿起一个泥哨便吹,美妙的韵律顿时吸引了他,也迷住了在场的所有人,辛福春索性非要拜李保正为师不可。看到眼前这个懂音乐的小伙子的执着劲,李保正爽快地答应了。鉴于当时音乐界对“阳谷哨”到底是“乐器”还是“音乐玩具”的争论一直没有定论,后来又赶上0,“阳谷哨”被当作民间一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把戏”,从音乐界渐去渐远。

1983年,近七旬的李保正感到他的泥哨不被世人所关注,非常失望。遂将陪伴了他几十年的压箱底的泥哨制作工具一骨碌全给了辛福春,从此再也不做泥哨了。接过老师的传世工具,辛福春心里很沉重,他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拜访了音乐内行。后来发现,阳谷哨以其洪亮低沉的韵律填补了乐器的空白,这着实给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制作工艺

制作阳谷哨时,用粘土(胶泥)烧制成形,从其制作原料、外型以及发音原理看颇似陶埙,是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最早产生年代不详,起初为红泥捏制、晾干,比较粗糙。目前,知道最早制作表演的是解放前40年代阳谷县大碾郭村农民李保正,当时称“咕谷虫”。要将挖出的胶泥弄碎、晾干,再泡成泥浆、控水,晾到一定湿度,摔熟、切成块,捏成各种形状,再放上哨眼,阴干,放在小火窑烧2小时就制成了。辛福春老人对泥哨的制作工序毫不隐瞒。辛福春说,泥哨的主要特点是哨音清脆响亮。因此,在制作时,须将哨子内壁做圆润,哨孔搞圆滑,目的是传送空气时没有阻碍,形成很好的空气对流,从而使得音响清晰、音调高亢。

不断创新

摆弄阳谷哨40多年,辛福春不断对哨子进行创新和改进,他根据泥哨内腔空间的大小和吹孔的位置不同,设计出了不同音质的泥哨,阳谷哨由最初的无嘴到有扁平嘴,由7个孔改成了9孔、10孔,能够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平均律的曲子。

辛福春还把泥哨捏成十二生肖,做成龟、鸟、鱼、兽等各种造型,或在泥哨上雕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草鱼以及龙凤等吉祥物,或用油彩绘出秀美风景。在他的精心打扮下,阳谷哨不但音质美,而且还成了玲珑剔透的工艺收藏品。目前,阳谷哨已发展出近50个品种。

2002年“江北水城(聊城)首届文化旅游节”,辛福春作为阳谷哨的惟一传人,为水城人和各地游客制作泥哨。他精心制作的300个阳谷哨刚刚摆上摊面,就被纷至沓来的游人争相购买。很多河北、河南和省内的诸多经销商也慕名而来,找辛福春订做阳谷哨。

2005年5月7日,在“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的民间绝活大赛上,辛福春老人现场制作并演奏的“阳谷哨”,赢得了在场评委和观众的阵阵喝彩,被评为民间绝活“金奖”。

传人

辛福春,是阳谷哨的唯一传人。在制作和吹奏阳谷哨的40多年里,他根据泥哨内腔的空间的大小和吹孔的位置不同,设计出了不同音质的泥哨。目前,由最初7个孔,改成了9孔、10孔,能够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平均律的曲子。

辛福春还把绘画和雕刻艺术融进泥哨制作之中。把泥哨捏制成鸟、鱼、龟、兽等形状,或在泥哨上雕刻出花草龙凤,或用油彩绘制出秀美的山水。经过他的点缀,阳谷哨不仅是音色优美的乐器,而且成了漂亮的艺术收藏品。目前,阳谷哨拥有近50个品种。

六.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阳谷乌枣

乌枣亦称熏枣、焦枣,是阳谷县的传统土。



1936年修《阳谷县志》在“乌枣”中记述道:“邑为产枣之区。乌枣用鲜枣加火熏制,手术特精。远销南省,岁以数万袋计,获利甚巨。近时局之变,枣业亦多变化,然每年制造仍复不减。”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阳谷县乌枣生产不断发展。年仅外贸部门即收购吨供应出口,畅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乌枣系选用熟透鲜红枣,经水煮、窑熏、阴晾等工艺精制而成;仅窑熏一道工序,即要反复三次,费时六天,每次熏烤一天一夜、晾一天一夜再放入重熏。熏烤中每12小时要翻弄一遍,经“三次窑子六遍火”方算过关。乌枣制成后,色泽乌紫明亮,花纹细密,并带有特殊的香甜味。

七.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武大郎烧饼

武大郎烧饼,鲁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1》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味道香脆可口,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咀嚼时有芝麻的破碎声响与芳香,进入深度咀嚼,韧面饱含着麦子、水气、盐的咸味和胡椒粉味,交揉一体,至嚼成饼团吞咽,成功地给食者以大力吞咽的快感,饥腹时吃炊饼,这种吞咽的快感尤甚,颇受欢迎。

鲁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1》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

炊饼是一种干体结构的面制食品,如同其他的饼类,圆形,比VCD光盘略大,外表有一层芝麻,两边相似,便是没有正反面之分炊饼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是盐和胡椒粉,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富弹性吃炊饼可以完全不用菜佐,但是可以喝汤,或就凉白开矿泉水咽之咀嚼时有芝麻的破碎声响与芳香,进入深度咀嚼,韧面饱含着麦子、水气、盐的咸味和胡椒粉味,交揉一体,至嚼成饼团吞咽,就成功地给食者以大力吞咽的快感饥腹时吃炊饼,这种吞咽的快感尤甚。

武大郎炊饼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食品。经过几年的精心研制,开发创作工艺日臻完善。

武大郎炊饼共有四种口味可供顾客选择,具体为:五香味炊饼、麻辣味炊饼、咸味炊饼以及甜味炊饼。每盒炊饼的干含量皆为八十五克,保质期为一百八十天。

八.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金莲食品系列

阳谷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开皇十六年置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金莲食品系列,源于《水浒》、《1》两部名著,虽书成于明代,然品系实创自于北宋年间沿承至今,故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一直在鲁西、豫北、冀南一带民间流传,红白喜事及祝寿等活动皆以品尝金莲菜系、食品系列为自豪。因此,金莲食品系列是八百余年来,依照名著在鲁西、冀南、豫北地区广大农村做成的。金莲月饼系列注重营养,内存鲍鱼、莲蓉、海苔、瑶柱等海上珍品,富含钙、磷、铁、核黄素尼克酸等元素。

金莲烧饼: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边沿切8-9刀,芝麻脱皮。

金莲咸菜:咸味适中,悠香味厚。

九. 安徽省 阜阳 颍泉 瓦店山羊美食

瓦店山羊美食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瓦店镇的。瓦店山羊美食成为许多食客喜爱之物,烤全羊、凉羊蹄、羊肉汤、羊肝汤、羊心肺汤、红烧羊龙骨、红烧羊排、羊肉水饺等常常让人难忘。

临泉县瓦店镇山羊最近几年声名远扬,随着当地连续三年举办山羊美食文化节,瓦店山羊美食成为许多食客喜爱之物,烤全羊、凉羊蹄、羊肉汤、羊肝汤、羊心肺汤、红烧羊龙骨、红烧羊排、羊肉水饺等常常让人难忘。

瓦店山羊分为两大类,其一为中原地区的优良山羊品种黄淮山羊,其二为黄淮山羊和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体格大、肉质好特点的南非波尔山羊杂交品种,这两种山羊都是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由于山羊以食用野草、红薯秧、麦麸为主,可以说是绿色天然食品,食客大可放心食用。

在瓦店山羊美食中,烤全羊可谓是第一个招牌菜。在2009年之前,瓦店应该还没有烤全羊。在当年七月的山羊美食节里,河南一家商家在这里展示烤全羊设备,就是下面是炭火、上面是用电力或人工带动转动的大夹子,一只宰杀后去掉羊头的整羊在大夹子慢慢烤熟的设备。在烤制的过程中,厨师要不断在羊肉上刷上油料和作料,就像烤羊肉串一样保证烤熟、肉质鲜嫩可口而且不糊。在烤之前,这个羊胴体据说还在作料水中浸泡几个时辰,烤时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这样,美味的烤全羊才被献到来宾面前。烤全羊上来后,只见羊肉呈金黄色、勾人食欲,四溢的香气几乎让人垂涎三尺。烤全羊很好看,吃起来就需要用手或刀分开了,否则用筷子夹肉很是费劲。有豪爽的客人就戴上早已准备好的一次性塑料手套把烤全羊分成许多小块供大家食用,整个宴席充满喜庆气氛,大家都陶醉在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乐趣和品尝烤全羊这种人间美味的幸福之中。烤全羊外焦内酥,最外边吃起来比较有嚼劲,像嚼牛肉干一样,里面的肉质细腻鲜嫩,散发着热气和香气,很容易下肚。一只烤全羊一般二十多斤,每个食客吃上一斤多羊肉不成问题,大肚子的男子汉能吃上两三斤烤全羊,一直吃到不能再吃了为止,美味不是哪个人能抵抗住吸引的!

烤全羊原是新疆少数民族招待外宾和贵客的传统名肴,如今只要花费300多元钱就能一饱口福,实在是当今老百姓的幸事。2009年7月以后,瓦店镇的许记大酒店率先学习并制作了烤全羊,不少食客慕名前去品尝,而且临泉县城的一些饭店也会从许记大酒店定制烤全羊,通过交通工具及时送到县城。临泉人几乎都把吃烤全羊当成自己的一个心愿了。

瓦店山羊美食绝不仅仅是烤全羊,自古以来,瓦店和周边的姜寨、庙岔的羊肉汤就得到群众的喜爱。瓦店羊肉汤分为淡羊肉汤和咸羊肉汤两种,淡羊肉汤不加一点盐,保持了原汁原味,咸羊肉汤加入盐等作料,口味厚重。如今,这两种口味都有自己的爱好者。与吃羊肉相比,喝羊肉汤营养更全面,老少皆宜,尤其是寒冬季节,喝上一大碗热羊肉汤能让你立刻暖意融融、精神抖擞。瓦店当地人朴实,羊肉汤是真材实料,不会掺假,香气浓郁、味道鲜美的羊肉汤常常吸引往返于瓦店一带的商贾,他们每次到瓦店都要喝上几大碗羊肉汤。 瓦店羊肉汤有直接煮羊肉、羊肉经淀粉、面粉勾芡后煎后再煮和羊肉勾芡后直接煮三种,这三种羊肉汤各有风味、各有特点。第一种的特点是保持了羊肉的鲜味,后两种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羊肉的本来味道,一些不喜欢吃羊肉的也能吃上一些。

瓦店镇经过加工的羊蹄有热羊蹄和凉羊蹄两种,凉羊蹄更受人的喜爱。煮熟冷凉的凉羊蹄吃起来十分硬实而且有弹性,享用这样的美食是需要有一口好牙齿和面部肌肉发达,不然咬不掉羊蹄上的肌肉的。有时食客为了吃羊蹄子中间一点肌肉,需要把蜷缩在一起的羊爪子掰开,稍有不慎羊爪子就碰在脸上,留下一点油腻,食客赶紧用手擦去,这恐怕就是享用美食必须付出的代价吧。和猪蹄、驴蹄一样,羊蹄的脂肪很少,都是胶质组织,胶原蛋白丰富,食客不会担心因摄取太多脂肪而发胖。

和瓦店烤全羊、羊肉汤、凉羊蹄一样,瓦店的羊肝汤、羊心肺汤、红烧羊龙骨、红烧羊排、红烧羊肉、羊肉水饺也是样样美食,让人思之口舌生津。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如今瓦店山羊美食正凭借其独有特点特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十.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阳谷朝天椒

阳谷朝天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阳谷朝天椒是阳谷先运辣椒专业合作社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优质、特辣型朝天椒新品种。 该品种生育期120天,属有限分枝类型,一般分枝4--6个,多者达10个。株高50—70厘米,植株开展度30—50厘米,适于密植栽培(10000—12000株/亩)。主茎粗1厘米左右,茎上腋芽萌生能力强,茎木质化程度高,茎部萌生不定根能力较差。叶柄长3—5厘米,叶片长7—9厘米,宽3—5厘米。种子从出苗到初花75天,有效花期6月下旬—8月中旬,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变红45天左右。椒果朝天簇生,每簇4—6个,花簇封顶。椒果圆锥形,果长4—6厘米,果径0.8厘米左右,子房2—3室。果顶尖而弯曲,似鹰嘴状,属小果型干椒品种,干果紫红色。一般单株结椒100—150个,最多可达400个。春椒一般亩产4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500公斤以上,夏椒一般亩产300公斤左右。单果干重0.4克左右,味极辣。果实中富含维生素A、B、C、粗蛋白、糖类、脂类、钙、铁、锌、磷等营养物质。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检测,辣度达86792(SHU)九级,辣椒素含量3.37mg/g,二氢辣椒素1.7mg/g,色价5.52,是一个优良的出口首选品种,现已出口到日本、新加坡、欧美等国家。

所在地域: 山东

申请人: 阳谷县农业产业化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阳谷朝天椒产于山东省阳谷县高庙王乡,主要覆盖阳谷高庙王乡所属42个行政村,东至高庙王乡仓上村,西至高庙王乡关庄村,南至高庙王乡高里圈村,北至高庙王乡北新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1′~115°46′,北纬36°00′~36°08′,海拔为35-40米之间,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1333公顷,年总产量4000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50~70cm,植株开展度30~50cm。叶片披针形,长7~9cm,宽3~5cm。椒果朝天簇生,每簇4~6个,花簇封顶。椒果圆锥型,果长4~6厘米,子房2~3 室,果顶尖而弯曲,似鹰嘴状,属小果型干椒品种,干果紫红色。 2、内在特征:阳谷朝天椒皮薄、肉厚、色鲜、味辣。干椒经山东省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检测,辣度达80000-85000SHU,辣椒素含量3.20-3.30mg/g,二氢辣椒素1.0-1.5mg/g ,色价5.00-5.50,是一个优良的出口首选品种。 3、安全要求:阳谷朝天椒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茄果类蔬菜(NY/T747-2003)标准执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