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榆林米脂四大特产 榆林绥德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榆林米脂四大特产 榆林绥德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7 05:49:12

一.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绿豆

佳县绿豆

作为传统农作物,绿豆一直被作为间作套种、自产自用用作物,虽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面积无规模可言。80年代一期,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绿豆自身清热解毒、止渴生津、安神补气、利尿消肿等独特功能能的作用,绿豆成为人们争相食用的五谷精品,行情暴涨。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绿豆列为全县拳头产品,大力开发,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到1994年,全县绿豆种植面积发展为7万余亩,产量达500万公斤,农民仅此项可收入不下2000万元。佳县绿豆以品质纯正、色泽光亮、营养高、污染小等优点,畅销国内外,为佳县赢得了声誉。

二.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陕北红枣

陕北地区土质独特,光照、气温、降雨量等自然条件适宜,所产红枣果大、肉厚、味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亦可入药。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地带,能耕,能牧,能植,榆林的红枣、细毛羊久负盛名。榆林的手工艺品精巧别致,毛毯、地毯、柳编、石雕等均为热门出口商品。

商洛的山货、土品、中草药材、野生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洛南的核桃、镇安柞水的大板栗远销日本。丹凤的干红、干白葡萄酒,商南、镇安的茶叶、生漆、商州的柿饼已闻名国内外。各县市的木耳、香菇也销往全国各地

1988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陕西佳县“中国红枣名乡”称号。陕西清涧95年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其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陕西绥德枣林坪的黄河滩枣素称人参果。

陕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之一。营养相当丰富,其主要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

陕北大红枣主产于陕北黄河、洛河沿岸的延川、清涧、绥德、延长、神木、吴堡、佳县等县。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陕北大红枣”的著名产区。据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陕北大红枣已成为陕西的大宗土特名产,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往朝鲜、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地位。1982年9月,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访问西安时,品尝了陕北延川大红枣,赞不绝口,次年即从延川买回枣树苗5000株,引种朝鲜。

三.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碗饦

佳县碗饦

碗饦是用荞麦仁水湿,用手搓揉成团,加水过滤得淀粉糊,盛碗内入笼蒸熟,凉后脱出。

食时切薄片,浇汁加麻辣肝花,清爽利口,为夏秋美食。

四.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炸奶链

“炸奶链”是榆林传统名点之一,其色泽美观,脆软细嫩,香甜适口,多用于宴席上招待客人。“炸奶链”顾名思义就是以"鲜羊奶"为主料,加入鸡蛋清、绿豆淀粉,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奶浆而后加热成糊状,撒淀粉来回翻扣,冷凝后,将其切、入锅中油炸,至金黄色,捞出撒上白糖即可食用。其奶味浓郁,营养丰富,堪称美味佳肴。

制作材料:牛(羊)奶500克,鸡蛋清50克,白糖150克,湿绿豆淀粉50克,熟猪油1000克,面粉适量。

制作做法:

1.盆内加牛奶150克、蛋清50克、豆粉50克搅打均匀。

2.锅内加牛奶350克、白糖50克烧开,慢慢倒如入牛奶液,见牛奶已呈糊状时,锅离火,倒入瓷盘中(要求奶糊厚1厘米),待奶糊冷凝起冻。

3.案板上撒一层干面粉,将冷凝的奶糊翻扣在面粉上,上面再撒一层薄面粉,切成象眼块,然后放人干面粉中裹匀。

4.炒锅内加熟猪油1000克,烧至八成热时,散开撒入奶块(有粘连的可用筷子拨散),待浮起油面,表面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撒上白糖100克即可。

五.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碱饼子

佳县碱饼子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特色小吃。佳县碱饼子是很早就流传在佳县城内的一种地方著名小吃。碱饼子,顾名思义该饼的独特之处在于碱大。因其口感香脆、轻薄如纸,易于消化而倍受孕妇和病人的青睐。也是馈赠佳品。

佳县碱饼特别适宜老人、孩子、产妇和病人食用,因为它清淡、健康、易消化。用面粉、食用碱和佳县芦河水加工而成的碱饼直径仅为20厘米,薄如纸、食如酥,虽不如马蹄酥般浓香溢口,但却有纯粮食的清香温润爽口。若佐以精心调制的家常小菜,那就是更美妙了。

六.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定边羊肉

定边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羊羔肉是定边,靖边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也叫宰羔子肉。宰羔子肉是滩羊出生40天左右,宰杀的羊羔,以公羊羔为主。羊羔肉的吃法有两种:

一是清蒸法。即将羊羔肉带骨头剁成一寸见方的块,将清油至锅中烧七八成热,放入花椒面、姜丝、蒜片、葱丝等,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用旺火拦约10分钟左右,待肉块呈白色状,加入面酱,再拦二三分钟,待锅中水干(肉本身水)后,将肉置入盆内或碗内,入笼内蒸熟,撒上味精、芫荽即可食用。这种吃法最佳,味道鲜美,酥嫩清香,久吃不厌。

做法:将羊羔连骨剁方块,锅内烧麻油、入花椒、地椒、葱丝、蒜片、盐、面酱、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炒10分钟,加温水炖半熟,再装盆上笼蒸透熟。上席时葱花、芫荽、味美鲜嫩,滋味难以用言语描述,只有亲口品尝才能知道,是定靖二县待贵宾之佳肴。

二是清炖法。将肉块投入烧至七八成热的油锅里,拦10多分钟,待肉质呈白色状,加面酱再拦至肉中本身水消失,再加温水、盐等,用温火炖一小时左右,放少许味精、葱丝、芫荽即成。

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张崾先镇、郝滩镇、樊学镇、贺圈镇、红柳沟镇、砖井镇、盐场堡镇、白泥井镇、安边镇、石洞沟乡、堆子梁镇、白湾子镇、油房庄乡、纪畔乡、姬塬镇、冯地坑乡、杨井镇、学庄乡、新安边镇共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定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定边羊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定政函〔2015〕77号

榆林市技术规范:

DB6127/T026-2015

《定边羊肉加工技术规范》

七.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缸腌腊猪肉

陕北家制“缸腌腊猪肉”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陕西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用民间传统的盐理法和油封法腌制而成。外形整齐洁美,呈10~12厘米宽、约5~7厘米厚的方块状,每块0.4~0.6千克重。瘦肉呈红色或暗红色,肥肉呈白色或淡黄色。肉质结构良好,肥瘦相间的肉块,红、白(或淡黄色)分明,色泽鲜艳,外观肉质鲜嫩多汁,咸淡适中,香味纯正、浓郁,具有特殊的腌腊风味;久存(2~3年)不变质。

陕北缸腌腊猪肉的制作方法

1.选用健康的,在比较卫生的条件下宰杀的猪肉。除净残留毛,刮洗净血污脏垢,去骨(肋骨可带骨)、去蹄膀,然后按要求切成10~12厘米宽、5~7厘米厚的方块备用。

2.将缸及石板盖准备好,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盖好盖放在适当的地方备用。缸的大小,应视肉量的多少来选择,一般要求肉装至离缸口20~30厘米为宜,过大、过小都不利于肉的保存。

3.炒盐:将所需要的盐(陕西定边产的大青盐)放入铁锅内炒,炒至微黄时为宜。炒盐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是“缸腌腊肉”成败的关键。

4.滚雪球(上盐):将炒好的盐放于盆内,在盐未凉时,把肉块放进盐中滚几下,使肉块表面粘上较厚的一层盐,提起肉块轻抖几下,以不掉下盐粒为度。

5.腌晒:将上好盐的坯块摆放在干净的盖片(用高粱秆的盖子)上,放在太阳下腌晒,腌晒时间,夏、秋季大约为1天,冬、春节约为3天,以晒至表面渗出水分为好。

6.搓盐:将晒好的肉坯块,再拿盐搓上一次,其目的是搓出多余的水分,补增些盐分。

7.复腌:将搓好的坯肉块,抖擦去多余的盐粒和水分,使表面相对干燥,再进行复腌。 8.半熟加工及腌制:有咸味较浓的盐埋法与盐味较淡的油封法两种。

(1)盐埋法:①笼蒸:将腌好晾凉的肉块,皮面向上摆放在笼里蒸10~15分钟后,取出晾凉。②入缸:先将炒好的盐进行压底,其厚度约5厘米,然后将肉块肥瘦搭配,排列整齐,稍留空隙,皮面向上,放入缸内一层,然后撒上一层盐,盖没肉面,轻压一下,接着装第二层,直至装完为止。最后一层盐应撒约5~8厘米厚一层,稍压实即可。③加盖封口:装毕肉后,用石板盖将缸口盖严,然后用绳在缸口中间轧几圈固定,以防缸体裂炸。整个加工过程完毕。

(2)油封法:①油浸:将猪的板油、五花油等油脂炸炼,除去油渣后,把油加热,控制在6~7成熟,将腌好晾凉的肉块逐块放入油锅内浸泡,炸至肉边起色时为度,捞出晾凉,直至炸完。②净油:将泡炸过的油,继续加温炼至水分耗净后,澄清,除去渣质,待用。③入缸:将油浸过的肉块逐块放入缸内,要求皮向向上,排列整齐,肥瘦相间,上层与下层肉块错位,左右留有空隙,层层装进,装至离缸口约25~30厘米时为宜。④油封:将除干水分的澄清油,油温降至40~50℃时,徐徐倒入缸内,淹过肉面5~10厘米时为止。⑤加盖封口:先将石板盖盖好,一边隔起空隙,待油冷却后盖严。即腌制加工完毕。

八.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闯府宴酒

闯府宴酒是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的。“闯府宴” 系列产品历三年而成, 具有色泽透明、 绵甜爽净、窖香浓郁、 余味悠长, 不干喉、 不上头等特点, 实为酒中之上品。

米脂古称 “银州”, 因 “米汁淅之如脂” 而得名。米脂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英才辈出。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西夏国创立者李继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抗日名将、 爱国人士杜聿明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米脂群英以闯王李自成最为著名,他是米脂人乃至整个陕北人的骄傲,其于1644年1月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 “大顺”。同年, 其侄李过返乡将原米脂马鞍山真武庙改扩建为行宫, 并将马鞍山改为盘龙山。据米脂县志载, 李自成曾两次返里,在此居住。闯王回故里, 聚父老大排筵宴,席间饮用以当地优质高粱、 小米和甘泉酿造的美酒。闯王和群臣与民同乐,为民称道,百姓常忆席间美酒, 回味无穷,久久不散,世人皆称之为闯府宴酒。

时光飞逝, 岁月如梭, 今天米脂闯府宏远酒业 (原陕西闯王酿酒总厂) 精选当地优良红高粱、 小米、 小麦、 玉米、 豌豆及深井泉水(矿物质水) 为原料, 继承470多年前延续下来的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古老酿酒工艺, 采用 “陈年老窖池固态发酵” 和 “双重窖藏”,“老五甑续渣” 高温蒸馏, 截头去尾, 分级摘酒, 长期贮藏、 精心酿制, 闯府宏远人利用陕北黄土高原得天独厚的土窑洞, 冬暖夏凉、 自然空调, 长期洞藏原浆酒。公司采取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工艺, 选用茅台、 泸州、 宜宾等地高档调味酒, 南北结合, 精心勾调制作。

“闯府宴” 以大西北土地为恢弘背景, 引来地下水为酿, 以原产陕北高粱为粮, 以闯王气概和英雄精神为魂, 着力打造陕系高品质浓香型白酒的旗舰品牌。经国家级专家组品鉴, 一致肯定了 “闯府宴” 系列酒的质量和品位一流, 认定 “闯府宴” 系列纯粮白酒是:“清亮透明, 芳香浓郁, 绵柔甘洌, 香味协调, 爽净余香, 回味悠长” 的优级浓香型白酒, 同时具有酒中上品 “不上头、不干喉” 的特色。

九.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毡绣

在气象万千、物阜民殷的榆林黄土高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头包羊肚手巾,手舞羊鞭,嘴里哼着信天游小调的牧民,大多穿着做工精致的毛毡背心,背心的当中绣着花色美丽的图案,这就是颇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榆林毡绣。

榆林毡绣,又名绒线毛毡绣花。它是一种古老的绒线毡绣工艺品。早在明代,榆林就已十分流行。李自成的义军将士身着的毛毡背心中央的“闯”字图案,就是这种传统的民间毡绣工艺。

榆林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毛毡质地结实,手感性好,制成的衣着耐穿舒适。榆林少女12岁左右即随成人学习毡绣,掌握毡绣技艺,成为榆林妇女的特长。一般以家织毛毡为底料,通过编织、穿针、贴补、缠绕等多种针法,将各色绒线纳绣成多种图案的工艺品。其产品多用于背心、桌围、椅靠、座垫、炕毡、挂屏、帐帘等用品。有古朴典雅,柔和素净的艺术效果。尤以摹绣山水花草,极得笔墨淋漓、气韵生动、维妙维肖之功。且规整板挺,针法多变,绒毛柔软,色泽艳丽,造型逼真,层次明晰,立体感强,质感真切,结实耐磨,不怕挤压。


十.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榆林大红枣

榆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之一。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平均单果重12.6克,大者达35克,鲜果含可溶性糖43.48%,还原性糖40.82%,蔗糖2.53%,核肉比为0.5:2.5,好果率达90%以上。在《中国枣树志》审定会上,榆林大红枣享有很高的评价。

榆林大红枣主产于陕北黄河、洛河沿岸的清涧、绥德、神木、吴堡、佳县等县。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榆林大红枣”的著名产区。据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道光年间的《吴堡县志》有“枣甚盛”和“枣为多,居民以此为业”的记载。《佳县志》记载:“唯黄河一带土壤肥沃,最适枣梨,居民种植因以为利”。境内泥河沟等村,有几百年树龄的枣树。据清代《清涧县志》记载,历史上自店房坪直抵黄河,百里都是枣林。该县老舍古乡王宿里村有一株古枣树,据测定是1000多年前的遗物,是著名的“红枣之乡”。目前,榆林大红枣栽植面积30万亩以上,年产枣1.5~2万吨,已成为陕西的大宗土特名产,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往朝鲜、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地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