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黔南州农特产品产销推介会 黔南农产品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黔南州农特产品产销推介会 黔南农产品交易平台更新时间:2022-04-05 04:40:29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福泉市 福泉核桃

福泉核桃是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的。福泉市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全面启动实施了福泉市万亩核桃产业带核桃建园工作。

福泉平均海拔1020米,年平均气温14.7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特别适合于核桃生长。为发展农村经济,国家根据福泉土壤及气候情况,以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福泉为核桃种植基地,规划建设面积20万亩。在国家政策支持下,2013年初已种植6万亩,预计2018年全市年产核桃干果将达8万吨以上。

二.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都匀酸菜

都匀酸菜是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的特色美食。都匀酸菜历史悠久,质量上乘,可与独山盐酸菜媲美。

都匀市酸菜分绵甜和脆甜两种,均采用青菜作主要原料。

绵甜的酸菜制作方法是:将青菜洗净晒干,放在搓衣板上搓揉成蔫叶,洗净晒至不再滴水,切成寸余长的叶片,然后拌和适量的蒜叶切片和甜酒、辣椒面、食盐、高度白酒,一起置入陶坛中,盖上坛盖,围上坛盘水,腌制一周即可舀出作调菜食用;脆甜的酸菜在加工青菜方面与前者一样,不同之处是,加工好的青菜切片仅拌和适量的蒜叶切片、食盐、高度白酒,即置入坛中腌制,直至酸菜可食用时才拌和甜酒和辣椒面。

酸菜生食酸甜可口、开胃,厌食者常吃可解除病灶;用于加工夏天的凉拌鲜黄瓜,入口清爽,可消暑解热;用于加工扣肉、五花肉的油汁被酸菜吸收后,肉香而不腻,酸菜亦由酸甜叶变成食而不厌的酸香。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盘江狗肉

盘江狗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当时局限,狗肉作为滋补,对身体虚弱、肾亏泛力、病后恢复、小儿尿床等有药理作用,没有形成市场化。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到1966年,军工厂矿落户盘江后,拉动了盘江狗肉的发展。七十年代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盘江狗肉逐渐形成产业化,又地处湘黔主干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生意十分红火。八十年代,盘江狗肉已名扬国内外,盘江街上一百多户人家,狗肉店已发展到50来户。后因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对盘江狗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到目前,盘江有狗肉餐馆29家,能一次性接待客人5300余人。

过去杀狗要烧毛,让其皮开肉绽,焦黑难看。现在是用沸水浸烫后扯去皮毛,洗刮干净,煮熟后再涂上菜油,使狗肉白嫩,冒出水珠,油光发亮;加之盘江生意人在佐料方面有新的配制,如在砂仁、木姜的基础上,再添上白扣、草果、山奈等佐料。所以色香味俱佳,省内外来往人氏多以在盘江吃上一餐狗肉为快。

日本《读卖新闻》曾有盘江狗肉一条街的报道,使盘江名闻遐迩,誉满天涯。在1990年11月3日的《参考消息》上曾转载了日本《每日新闻》中一篇由日本记者金子秀敏发表的题为《狗肉馆子一条街、冬来生意更兴隆》的报道,该报道介绍了金子秀敏在贵州盘江镇的见闻。多家国内外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如《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日本《朝日新闻》、法国《环球日报》、《中华美食》等也竞相报道,使盘江狗肉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名街名食。

盘江狗肉历史悠久。1982年,有一从关岭县花江来盘江入赘的刘老四杀狗开业,食客众多,生意兴隆。接着罗姓、何姓、申姓、刘姓、张姓等数十家都相继开起狗肉店。盘江狗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当时局限,狗肉作为滋补,对身体虚弱、肾亏泛力、病后恢复、小儿尿床等有药理作用,没有形成市场化。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到1966年,军工厂矿落户盘江后,拉动了盘江狗肉的发展。七十年代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盘江狗肉逐渐形成产业化,又地处湘黔主干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生意十分红火。八十年代,盘江狗肉已名扬国内外,盘江街上一百多户人家,狗肉店已发展到50来户。后因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对盘江狗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到目前,盘江有狗肉餐馆29家,能一次性接待客人5300余人。这些店家一方面注重花江狗肉烹饪的特点,另一方面进行新的创造。过去杀狗要烧毛,让其皮开肉绽,焦黑难看。现在是用沸水浸烫后扯去皮毛,洗刮干净,煮熟后再涂上菜油,使狗肉白嫩,冒出水珠,油光发亮;加之盘江生意人在佐料方面有新的配制,如在砂仁、木姜的基础上,再添上白扣、草果、山奈等佐料。所以色香味俱佳,省内外来往人氏多以在盘江吃上一餐狗肉为期待。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琥珀糕

琥珀糕,俗称合叶粑,又称搭梁粑,是罗甸布依族群喜食的传统食品。因其色、香、味、形独特,极富民族特色,故享誉省内外。合叶粑历史悠久,为何人创制,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每年“7 月半”节(农历14日),罗甸地区布依族家爱都必制作合叶粑。由于民族想到交融,本地汉族群众亦过“7月半”节,并制作合叶粑。

合叶粑因用芭蕉叶包裹(合叶)而得名。刚出笼的合叶粑很烫,人们在食手前将其搭放于竹杆上,故又名“搭梁粑”。

合叶粑色泽自然(紫红色),观之赏心悦目;闻之香气扑鼻,沁人肺腑;食之糯而不腻,不粘牙,味道可口奇特。

因紫叶,芭蕉叶仅产于热带、带热带地区,故合叶粑也只有居住在热带、亚热带的群众方能制作。由于色、香、味、形独特,富有民族特色,罗甸合叶粑名传省内外,四方佳宾到罗甸心品尝之;当地群众也常将其作为馈赠礼品送给居住在省城、省府等远方的亲朋好友。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酸肉

荔波酸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享有盛名。在荔波,几乎家家都有坛子,腌有酸肉,逢年过节,喜酒贺寿,亲朋好友相聚,餐桌上必备酸肉。特别是夏天,一小碟酸肉放桌上,荤食油腻之时夹一块放进嘴中,细细嚼之,顿感清酸,犹如一屡凉风掠过,使人精神大振,食欲增加。

腌制的酸肉:皮脆,肉鲜美,味香,酸度适中,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制法是将鲜肉(猪、牛、狗、野山羊肉均可)切成薄片,盛入盆中,再按比例加入食盐、花椒米、火硝、炒糯米(或粟米),拌匀。然后将一干净坛子以糯谷稻草燃烧烟熏三分钟许,当浓烟从坛内溢出散尽时,及时将调配好的肉片装入坛内,放一片压一片,全部压紧,将一颗烧红的木炭置上层,封坛口,并放坛盘水密封。注意经常向坛盘里加水(防止空气进入坛内)。一般夏季十天,冬天三个星期即腌“熟”了。“熟”了的腌肉,肥肉呈乳白色,瘦肉呈暗红色。腌酸肉取出便可食,若在食用时蘸一些干辣椒粉,其味更佳。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拉岜蜜柚

荔波县玉屏镇拉岜村以“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争创蜜柚特色产业示范村”为活动主题,以“三强三突破”为实践载体,充分发挥传帮带富作用,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产业,并成立了“拉岜蜜柚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荔波柚子集散中心。目前,全村果树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其中,蜜柚近4000亩,今年产量800余吨,直接经济收入160余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00多元。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福泉市 福泉魔芋

福泉魔芋是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的。魔芋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是一种上等的既饱口福、又治病健体的食品。

福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华中湿润区,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温度14.7度,平均降水量1033-1220毫米,全年平均海拔1020米,土壤疏松,土质酸性或微酸性,特别适宜魔芋的生长,本地居民有传统种植魔芋的习惯,多自种自食。

魔芋是我国传统保健食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长期食用有治癌降脂,促进血液循环之功效。魔芋的精加工产品魔芋精粉在食品、轻工、化工、医药、建筑、地质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作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添加剂、防腐保鲜等。魔芋系列食品开发前景广阔。福泉是魔芋种植的理想区域,大面积在山区发展魔芋种植基地,现福泉已建有年产500吨魔芋粉生产线。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干锅斑鸠

干锅斑鸠

“干锅斑鸠”以青椒配以佐料爆炒而成,味道鲜美,是地道的贵州口味。

地道的风味使大家胃口顿觉大开,饭量大增。贵州的辣,连连称赞,当然解决的最好方法是喝酸汤解辣。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水晶

罗甸是全水晶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水晶故乡的美名。公元500多年前生活在红水河畔的布依族就把水晶叫做“土地的眼睛”,把它们作为珍贵的赠品送给亲朋好在。

天然水晶是一种古老的宝石品种,素有“水精”、“水玉”、“菩萨王”、“千年冰”、“放光石”等美称。现代科学证明,天然水晶具有“压电效应”和“焦电性”,当加压或摩擦时就产生高频电流,反之,当加电时,则产生高频振荡,并且都产生某种“场效应”。水晶经切削抛磨成工艺品,更加强了这种特性。长期佩戴水晶项链,对防治支气管炎、乳腺炎(癌),增强心动力等具有神奇功效。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二楼,两位全副武装的人民解放军日夜守护着一块被称为“水晶王”的特大水晶晶簇。这块水晶中的“王者”就出生在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

罗甸水晶主要分布在逢亭镇的床井及沟亭乡的拉感、拉麻,罗苏的过石寨,云干乡的摆细等地。品种的晶簇、单晶、絮纽扣、水晶眼睛以及其它水晶工艺的优质原料。

十.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奇石

1998年10月,从首都北京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在北京天坛公园举办的第3届全国名人奇石文化艺术节上,罗甸县奇石协会选送一块命名为“人与兽”的石头荣获金奖。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块命名为“母与子”的罗甸奇石获银奖。2001年,在山乐淄博首届奇石博览会上,一块命名为“0”的罗甸奇石荣获金奖。2002年,在贵州首届奇石博览会上,“母与子”又获奖……频频获奖,罗甸奇石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轰动国内,还引起海外的关注。

罗甸奇石主要分布在红水河蒙江河一带,红水河、蒙江河流域水位落差大,江水湍急,河谷狭窄,滚滚江流把上游峡谷沿途各支流的各种岩石裹入江中,九曲百折,数十万年间激流将各种岩石磨砺成造型生动,线长流畅的天然奇石,形成鬼斧神工的天然美。

如果从“形、色、质、纹”这四个赏石要素来分析,罗甸奇石具有以下特点:

㈠石体的造型和结构:罗甸奇石的形体经巧于变化见长。位于龙坪镇把坎、里冗、王汝一带的石形饱满圆润,体态简洁从容,线长柔畅,浑圆厚实,抽象夸张。罗甸奇石收藏家李泽华的诸多把坎石,不以惟妙惟悦人,而以简约储蓄著称。比如其中一块多次获奖的“母与子”整块石头分为两部份,上部稍长,作下俯曲状,下部体积小,似一幼儿正在吮吸母乳,造型极为简炼,石表平不滑,看似平平,实则体态完备,气韵悠长。把坎一带产出的“金涛”、“远航”、“丰碑”等获奖作品,都 因石形简洁明快而负盛名。

红水河流量大,险滩多,富含沙,两岸岩石质地坚韧,盛产奇石。红河石奇简洁浑朴,与兴盘江石同宗。红河石形以卵状居多,厚重、浑圆墩实。如取名“听泉”的灰褐色卵状石,石体的外轮廓近乎四根直线,中部左侧段有凹槽,将石体分割成三座山峰,一道白石英线布高于中部至底说,再没有更多的变化。一石商识宝,以数拾元购得,现已成名石,价值在人世币五位数以上。又如卵状石,变化起伏不大,然部下犹如丰富腴而富强的性的臀部,便以“出浴”命名,此抽象中显具像,品位之高自不待言。

边外游标项仿、立亭及八茂、凤亭一带石形则以“怪”称奇,其石形硬朗明清瘦,参差变幻多端。因石体欠厚实而善于变化,因石质混杂而别具情趣,这一带石头皱褶多、孔穴多、杈丫多,以怪异别致为特色。

罗妥乡一带的地理石造型堪称一绝,足令人间能工巧匠汗颜。其形嵌空宛转,纵横连棉,石窟佛洞,透风漏月,是通透多姿和浑厚饱满的结合体。

(二)石色以黑色著称。“细皮黑”墨石多产于把坎、广里、里冗、王汝等地,红水河、边外河时有发现。这种石头深黑如漆,通体无一丝杂色。若凝神久赏,会觉得这润黑之中涌动着一种生命、一种神秘,绝非任何一种人工黑色可比。这种墨石又称“黑珍珠”,全国仅有罗甸一些乡镇及红水河一带产出。红河石中的色彩石和罗妥花斑玉,其色多老道苍古,幽深凝重,有一种历史积淀感,为众多石玩者尤其是艺术型人士所珍爱。

巧色石,即石头有两种颜色,两色比例悬殊,其中比例小的颜色巧妙地“落笔”于石头的指定部位,该石便不同凡响,身价百倍。如有一石,灰褐色,形似鱼,普通象形石,并不稀罕,但鱼眼处竟凸起为黑色,灰色的鱼身,黑色的眼睛,得以高价售出。另一块取名为“婷婷玉立”的巧色石,石身灰绿色,头部为黑色,尚小件石品,在贵州奇石博览会上以五位数人民币友情出售。

(三)石质因化学成分不同而硬度不同。罗甸奇石以石灰岩为主,因含有少量硅质灰岩而胜于普通石灰岩,多产于广里、把坎、里冗、王汝、扁盘一带。其质地细腻紧密,硬中带绵,坚而不脆,硬度达7度上下。若将这种石头击破,可见细密如婴儿肌肤,光亮可鉴,深受欢迎。

红河石种类较多,有的富含硅质,质地致密,皮若彩釉,类似广西的彩陶石,有的绵中带硬,不易侵蚀,但质坚皮润。如李泽华收藏的一块形似飞行器的硅质墨石,石质细密,石皮通体如玻璃一样光滑,手感极佳,有人疑为人工研磨,经仔细鉴别后确认纯属天然石皮,感叹不已。

边外河顶访、立亭一带所产玛瑙石,富含硅质和石英,玉化感强,质坚但硬中带脆。其石皮可比玉,似彩釉,若凝腊,加之石体表面多有麻坑,皱褶变化,显得品位不凡。

好的山石,也出精品。山石又分地埋石和地表石。地表石多有风化,石质不如地埋石。地埋石又分埋于古河床被水冲过的和成岩时埋于土中的。罗妥的地埋石细腻坚朗,近似水石,董王、木引、八茂、干送等地均产较好的石种,石质均属优良。罗妥的花斑玉石硅化程度极高,硬度当居罗甸奇石之首,这种石质富丽华贵,宝气十足,是奇石中的“贵族”。

(四)石纹:罗甸八茂至凤亭一带产一种罕见的纹理石,有一块石头,饱满的石体上,凸出手指般粗细的线条,线条分成若干组,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汇聚于石体上的两个集中点,集中点又有一线条圆圈居于中央。线条的布局乱中有序,构思独特,禅味甚浓。把坎产一种彩色条纹石,多为暖色调,由深浅不同的条状颜色组成,也有由冷暖色线构成纹理状的,条纹多变,很是好看。红水河、边外河、罗妥都产纹理石,有的由颜色因素形成,有的由蚀刻因素构成,风格各异。

关于奇石鉴赏,石代有“瘦、皱、漏、透”的说法。“瘦”可体现奇石的阳风之美,露骨裸筋不臃肿,刚硬苗条,骨架坚实而又娴娜多姿,轮廓清晰明了,气势棱角毕现。“皱”是指石体表现凹凸不平,纹路密布,纡回峭折,起伏松驰。“漏”是石身含洞眼,能通视线,能走水通烟。“透”是说奇石空灵剔透,玲珑可人,以有大小不等的穿洞为标志,能显出背景的无垠,令人假想。这四个字正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