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藏琼结县有什么特产 西藏哪个县的特产最多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藏琼结县有什么特产 西藏哪个县的特产最多更新时间:2022-04-05 14:36:56

一. 西藏 林芝 墨脱县 切玛尔

切玛尔

在-新年的时候,藏族人民家家户户供“切玛尔”,人人都尝“切玛尔”。这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民族风俗习惯。

“切玛尔”装在特制的“钵”中。“钵”是用木板特制的一种长方形的盒子,中间用木板隔开。在“钵”板上刻有多种多样的花和象牙、宝石等图样,有的还刻有月亮和星星。

“钵”的一头盒装有拌好的酥油糌粑,另一头盒装满小麦,都垒成金字塔型,两头顶上插有几根麦子以及青穗,中间插上一朵花或酥油制的“字珠”(美丽的花)。

-新年,当你走进藏族群众家时,老阿妈首先向你献“切玛尔”,人就从堆放在“钵”中的“切玛尔”里拿出一点来,并说“扎西德勒”(意思是吉祥如意)。而后再往自己的嘴里放进一点,预祝新春如意,身体健康。

二. 西藏 西藏鼻烟壶

在西藏生活,会常常看到有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吸食鼻烟,关于鼻烟在中国的起源,清代的赵之谦在《勇卢闲话》记载道:“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万历九年,利玛窦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裹为小囊藏鼻烟。”而在西藏,吸鼻烟早已成为藏族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生活习俗,随着这一习俗的流传,鼻烟的容器——鼻烟壶,也渐渐演绎出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器物文化。据专家介绍,鼻烟壶最开始是从游牧民的生活中开始流传的,古时候,由于游牧民过着经常迁移的生活,从而养成了把日常生活用具,如针线盒、火镰、腰刀等佩带在身上作为装饰品的习惯,鼻烟壶就是其中之一。其后才渐渐发展到整个藏族地区。

现在,很多古董店里,都有着各种不同的鼻烟壶收藏,据说藏族的鼻烟壶在收藏品市场中是一种很热门的收藏品。很多人都喜欢从鼻烟壶中寻找古代藏族同胞们的生活轨迹。而由此也衍生了人们对鼻烟壶历史及文化的研究。据专家介绍,鼻烟壶按其质地来分,大体可分为四种,即角质、皮质、木质、镶珠宝类等。角质的鼻烟壶多为早期产生,牛角、公黄牛角、公犏牛角、羊角、岩羊角、鹿角等都可以做鼻烟壶;皮质鼻烟壶,材料大都取自獐皮的颈部至颈下端的皮,这种鼻烟壶可以让烟末与袋内粗糙的表面磨合得更细。很多藏族人还会在烟袋上穿一条皮绳,并系上小铜铃,当鼻烟壶在拇指上敲击的时候会发出悦耳的铃音,让吸烟者乐在其中;木制鼻烟壶,一般取材于优质的木材,其造型有空心圆形,也有上下合盖形;珠宝类鼻烟壶,这种鼻烟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当西-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时,人们的审美观也不断提高,对鼻烟壶的质地和造型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珠宝类鼻烟壶一般选用珊瑚、翡翠、绿松石、象牙、细瓷、玉石、青金石、玛瑙、水晶等材质。

西藏的鼻烟壶文化并不是单独发展出来的,它的发展受到了相邻区域、民族、国家之间的影响。比如清朝时期,中原王朝盛行的鼻烟壶大多造型细腻、精致、小巧,形状多为扁圆形。流传到西藏后,影响了西藏鼻烟壶的发展,形成了粗中带细、刚柔并济的特点。正是因为人们对鼻烟壶文化的热捧,使它渐渐成为藏族人的身份象征,同时在送礼馈赠、争奇斗富乃至官场贿赂方面也有了它的身影。据一位鼻烟壶的收藏家介绍,西藏的大多数鼻烟壶皆出自民间作坊,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与创新方面,有着民间特有的朴实美,而这种风格也正是藏民族的性格在器物中的表现,了解了鼻烟壶,也算是了解了一部分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了。

三. 西藏 林芝 察隅县 藏式木碗

藏式木碗

藏式木碗的制作应和自然的纹理,保持着树木的芳香,木碗的大小高低,适应着不同人的需要。粗矿而显笨拙的是男人碗,西腻而成弯曲线条的是女人的碗,线条干净利落调和的是-使用的碗。

四.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林芝蜂蜜

林芝蜂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林芝蜂蜜

林芝蜂蜜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县、波密县、米林县、墨脱县现辖行政区域。

《林芝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林芝蜂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林政发〔2016〕32号

五. 西藏 昌都 贡觉县 雪莲

昌都名土品主要有膀香、虫草、贝母、知母、雪莲、核桃、藏刀花鱼、编鱼及高原畜产品等.( 昌都)
雪莲在我国分布于西北部的高寒山地。是一种高疗效药用植物。由于过度采挖,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生长缓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将有灭绝的危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5(-35)厘米;根状茎粗,黑褐色,基部残存多数棕褐色枯叶柄纤维;茎单生,直立,中空,直径2-4厘米,无毛。叶密集,近革质,绿色,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14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下延,边缘有稀疏小锯齿,具乳头状腺毛,最上部苞叶13一17,膜质透明,淡黄色,边缘具整齐的疏齿,稍被腺毛,先端钝尖,基部收缩,常超出花序2倍。头状花序10-30,聚集于茎端呈球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近膜质,披针形,急尖,边缘黑色,彼毛;小花紫色,长约14毫米。瘦果长圆形,具纵肋;冠毛2层,外层短,糙毛状,内层长,羽毛状。

特性

雪莲通常生长在高山雪线以下。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最高月平均温3--5℃,最低月平均温-l9---21℃,年降水量约800毫米,无霜期仅有50天左右。土壤以高山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为8.5--11%,含氮量4.5--10%。由于环境条件恶劣,一般植物难以生长,只有少数耐寒、耐低温的苔草属 Carex spp.,嵩草属 Kobresia spp.和各种高山多年生草本植物与之伴生。雪莲在这种高山严酷条件下,生长缓慢,至少4--5年后才能开花结果。但是,由于生长期短,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花期7月,果期8月。

保护价值

雪莲是一种高山稀有的名贵药用植物,因此保护雪莲种质资源,无论在科学上或医药学上都有重要意义。

六. 西藏 拉萨 拉萨风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十三世01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

1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在时间上,拉萨在雪顿节后放飞,日喀则必须由东头宗的俗官先行放飞。风筝的形制与使用有年龄的规定,如六轴、八轴、十轴风筝,必须按年龄大小分开选择。藏族风筝形态较为单一,多为菱形平面,但讲究彩绘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钉头或黑头)、“米洛”(瞪眼)、“其瓦”(龇牙)、“帮典”(围裙)、“嘎林”(腿骨号)六种。因色彩艳丽,放飞时天空一片斑斓。平时这些风筝悬挂在墙,视为升腾运气的圣物。

拉萨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空中的争斗玩耍。放线与收线的微妙变化,可以使风筝在空中迅速地升降、旋转、左右打滚。最大的特点是“打架斗殴”,最后断线飘走者为败。各种打斗技巧最后都集中在“绞线”上,线的质量至关重要,故在制作时有一道工序即上“那”。“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加入一种粘性较好的植物“旺拉”,调上捣碎的大米、白糖和水搅拌煎熬。等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将“那”放在手心,将风筝的线从指间穿过,使粘上粗细不等的“那”如同锯齿。拉萨风筝的制作具有季节性。每年秋季在拉萨、日喀则等城镇有人专门做风筝出售。日喀则的拉达卡其和拉萨的次仁等家族风筝制作技术精湛、特色鲜明,颇有影响。但现在一批有造诣的风筝艺人相继去世或年迈古稀,技艺面临失传。

七. 西藏 山南 桑日县 贝母

贝母为西藏地道的药材,为百合科植物,西藏系为藏贝母和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生于海拔3200-4200米的林下、灌丛、草地、河滩等处。产于山南、那曲、日喀则等地。

贝母种类繁多,有甘肃贝母、棱砂贝母、松贝母等。甘肃贝母鳞茎圆锥形,直径约1厘米,茎高20厘米-40厘米。单花顶生,稀为2花,俯垂,外轮花被片黄色,散生紫色或黑紫色斑点。棱砂贝母鳞茎较大,直径1.5厘米-2厘米,叶互生,长卵圆形,药单生于茎顶,黄绿色,具紫色斑 。松贝母植株较矮小,通常不超过30厘米,药下的苞片1枚,与上部叶的先端均不卷曲,药被片暗紫色,无斑点,及方格状的网纹,花丝有明显乳突。
每年7月至9月是采挖贝母的好季节,将带泥的鲜贝母摊在烈日下曝晒,随时用竹、木器制的工具翻动,当晒到贝母表面现粉白色时,筛去泥土,装入麻袋,轻轻撞去附土及老皮,过筛后再晒干。

贝母性微寒,味苦、甘、润肺止咳,化瘀散结,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痛,乳痛。

八. 西藏 那曲 索县 酥油桶

酥油桶

酥油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酥油桶分两种:一种是从奶中提取酥油的桶,叫做“雪董”,这种桶较大,高约1.3米,口径近0.33米,是牧区经常见到的生产酥油桶;一种是家庭日用的酥油桶,藏语叫“雪董”,这种桶较“雪董”小,高1米左右,直径约16厘米。有的酥油桶很小,只有30多厘米高,宜出门时用。

酥油桶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桶筒;一部分是搅拌器,叫做“甲罗”。酥油桶的制作十分讲究,桶部用木板围成,上下口径一般大,外围用钢皮箍,上下两端用铜做花边,可以打出各种花纹,显得精美、大方。“甲罗”制作比较简单。先做一块比桶口稍小的圆木板,木板上凿4个小孔,以便在桶内搅拌时,液汁和气体可以通过孔上下流动。圆板的中心安上一根比桶长30厘米的本柄,木柄同样用铜箍在把手部分,作为酥油桶的装饰。

做酥油桶的木料,一般用红桦木或红松,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的红桦本,更是做酥油桶的好材料。

九. 西藏 阿里 普兰县 西藏面具

西藏的面具是从宗教里派生出来的一种工艺品,藏语称为“巴”。一般分为“跳神面具”、“悬挂面具”和“藏戏面具”三种。跳神面具的图案有鬼怪、护法神、仙人、动物图腾等,主要在寺庙逢重大节日举行的跳神仪式上使用。



悬挂面具则主要是各种神的具象,如护法神、吉祥天女、马头明王等。藏戏面具在民间较多,分蓝面具和白面具,根据藏戏剧情有各种人物脸谱,如国王、公主、仙人和妖怪等。


十. 西藏 林芝 墨脱县 乌木筷子

乌木筷子

石窝和一把乌木筷子,这是墨脱县唯一能生产加工的商品了

身处大山深处的墨脱人至今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仍然沿用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维持生计,过着贫穷的日子。用皂石打制的石锅和乌木制成的筷子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运出大山的物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