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辽宁桓仁特产蒲公英茶 东北蒲公英根茶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辽宁桓仁特产蒲公英茶 东北蒲公英根茶图片更新时间:2022-04-15 13:53:44

一. 香港 港式茶餐

港式茶餐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起源于香港。在最近的 20年内,香港逐渐形成了一种在一个餐厅内既有纯西式又有纯 中式快餐业的餐厅。在茶饮方式上保留了红茶、咖啡以及中式 茶饮,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将茶叶用水冲开后,加上淡奶和糖的 奶茶,颇受中西人士的一致欢迎
( 香港)

二. 青海省 黄南 雪莲茶

雪莲花采自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是一种名贵的青海土品。本品是以雪莲花为主,配以红茶等原料,采用科学工艺提取浓缩精制而成,无任何毒副作用,饮用方便,其特点:科学提取雪莲花的有效成分,较常规食用更易于人体吸收,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适用妇女经期饮用,风湿关节患者。用于闭经、痛经、解留、除寒、除湿、0、咳嗽等症。

三. 云南省 保山 昌宁 尼诺茶

尼诺茶,因产于保山地区的昌宁县尼诺山而得名。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安东尼奥迪到昌宁考察时,饮此茶后赞不绝口。1988年,斯里兰卡茶叶专家戈林到昌宁,品尝后称之为"茶中精品"。尼诺茶"外形条索紧卷,毫锋显露,色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清香鲜爽,叶底嫩匀明亮。"

相传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昌宁县境碧云寺的僧尼就种植茶叶,品质良好,人称"碧云仙茶"。明、清时期又有发展,现存尼诺山附近温泉乡有株古茶树,其栽培年代距今有200余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民开始成片种茶,但由于交通不便,工艺落后,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挥全县70%地区的宜茶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至199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1余万亩,1983年昌宁县被推荐加入全国七省、市茶叶技术推广网络,1985年被列为与浙江富阳、福建安溪、安徽岳西齐名的全国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

尼诺山地处低纬高原山地,空气清新,日光充足,山峦重叠,云雾多,雾期长,每当秋末春初雨水稀少季节,尼诺山周围坝区河谷地带多被白雾笼罩;这里土地肥沃,沙质黄壤,结构松散,通风透水,从而形成尼诺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尼诺茶就是以尼诺山一带出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

尼诺茶是精选春茶"一芽二叶"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分筛、拣剔、等各道工序精工制成。据鉴定,尼诺茶的氨基酸含量382.9毫克/克,比同等大叶茶含量高40%左右,水浸出物48.41%,儿茶素为145.8毫克/克。饮用尼诺茶能生津止渴,兴奋提神,调节血压,能促进脂肪消化,防止亚硝酸在人体内合成;能消食健胃,明目清心,被人们誉为"健身美容茶"。( 保山)

四. 辽宁省 本溪市 桓仁满族自治县 桓仁细辛

桓仁细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辽细辛为著名的东北道地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需求刚性强,原为野生,目前以家种为主。由于生长周期比较长,历史上又出现过百元的超高价位,所以关注的药商比较多,关注力较强。按照以前的统计,华细辛和辽细辛在八十年代的总用量在700吨,其中华细辛占60%,目前市场以辽细辛销售为主,新药典要求以根入药,当前,辽细辛根的年需要量大约在500吨左右。

桓仁细辛

桓仁满族自治县农副产品行业市场协会

10557909

细辛(中药材)

五. 广东省 清远 清新区 笔架茶

笔架茶饱含山川之灵气,品质特殊,为清远著名土中的一朵奇葩。笔架茶的特点是外表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带青,内质香气清长持久,汤色棕红尚亮,滋味爽口而滑,带甜甘味,冲泡上十次,甘味犹存,叶底匀整,有解暑、化痰、生津之功效。细细品尝,犹漫步于幽静的山林之境,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笔架茶渊源悠久,早在1200年前,陆羽《茶经》就有关于“岭南茶产于韶州”(今韶关)的记载,而韶关的“清远笔架茶”,在当时已经享有盛誉,据清远县志记载:“清远茶以笔架山为最,三伏炎热,经宿如故,其解暑消滞功无与比,若收藏年久,旧茶可以治病”。清远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全年无霜期320天,年平均降雨量2215.7毫米,温暖多雨。笔架山茶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群山青翠,郁郁葱葱,云雾缭绕,阳光漫射,土壤肥沃,表土疏松,酸度适宜,为茶叶形成良好自然品质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笔架茶主要产地在笔架后山坑口至坑尾的杨桃窿、坑口、企坑、毛坪等村。笔架茶原来的品种是灌木形细叶茶树,叶细,枝干幼小,但抗逆性强,不怕热、不怕冷,病虫害也较少。在品种上又有长细叶和蛋形细叶之分。采摘标准按半开面,采1芽2、3叶,采时要求新鲜均匀,整齐,无病虫叶、对夹叶等,从采摘时间上可分为社前茶(农历二月第一个戊日前采)、清明茶、谷雨茶、白露茶。

笔架茶的制作方法较为特殊,有点像小种红茶的制作方法。传统制法是采用铁镬炒青,明火熏干的方法。杀青、初揉后用松柴明火烟熏,吸入烟味,再在竹箩内用炭火焙干。制好的毛茶富含辛辣味,不能饮用,需在袋内放置1~2年,再进行复制,复制时将茶装入袋内,置于锅内隔水蒸几分钟后进行复揉,将外形条索理好,最后复焙。做好的茶谓之旧茶,饮之醇甜可口,回味无穷,极耐冲泡。成品茶规格分:1~3级叫香茶(一般称吊仔茶),4~5级叫乌蕊茶(也叫半乌半粗茶),级外叫粗茶。

六. 湖北省 荆门 钟祥 钟祥云雾茶

钟祥云雾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雾茶】产于大洪山南麓的娘娘寨。这里素有"荆州屋脊"之称,平均海拔750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阳光漫射,昼夜温差大,四季云雾缭绕,是天然宜茶之地,历来茶事繁盛。相传黄花天子的娘娘到此居住,品尝此茶,故取名娘娘寨云雾茶。该茶条索挺秀自然,白毫满披,色泽翠绿,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具典型的高山茶风格。曾被明嘉靖皇帝列为"贡茶"。1994年"娘娘碧簪"云雾茶荣获首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七. 辽宁省 本溪市 桓仁满族自治县 桓仁山核桃油

桓仁山核桃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桓仁满族自治县“山核桃油”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

与会专家对“桓仁山核桃油”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质量特色及其与当地自然、人文因素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审查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桓仁山核桃油”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

八. 江苏省 常州 金坛 茅山青峰茶

茅山青峰茶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的。茅山青峰茶叶外形扁平,挺直如剑,色泽绿润,平整光滑,内质香气高爽,鲜嫩高长,汤色绿明,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完整。

茅山青峰产于江苏金坛茅麓茶场、石马林茶场及茅山东部丘陵山区的扁形炒青绿茶。茅麓茶场前身” 茅麓公司”建于清光绪年间,以生产“旗枪”而驰名。1983年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形似青峰短剑的“茅山青锋”,谷雨前采摘一芽一叶,经摊放、杀青、整形、摊凉、辉锅、精制而成。

茅山青峰分特级、一级、二级。扁平光滑,挺秀显锋,香气高爽,汤色绿明,滋味鲜醇,叶底嫩匀。主销江苏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及香港,外销日本、新加坡。

1995年金坛被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茅山茶品种多、质量优,其中“茅山青峰”获国家金奖,“雨花”、“雀舌”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畅销国内外,金坛茅麓茶场还被定为国家级茶叶良种繁育场。

九. 广西 桂林 全州 东山云雾茶

东山云雾茶生长在海拨600—1000米高的云雾山中,天然纯洁、无污染。据权威机构鉴定,东山云雾茶汤色嫩绿、滋味醇和、香气浓郁,能解渴提神、醒脑,是日常饮料之佳品,并有清热降火、消炎解毒、美容保健之功效,极具药用和保健价值。曾获二000年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多次参加桂林市举办的农副产品交流交易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东山瑶族乡现有云雾茶面积3860亩,年产鲜茶77.3万公斤。云雾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高品味的保健品,它与当今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环保意识相适应,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君子戒烟莫戒茶,饮茶常饮云雾茶。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十.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茶

昭平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昭平植茶饮茶活动自古有之。据旧《昭平县志》记载:“象矶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颇佳。”“客之来访,奉之皋芦”。古人所谓“皋芦”即如今之“苦茶”。昭平名茶以象棋茶和藤宝茶的历史较悠久,两茶分别产自县内的象棋山和藤宝山。

旧版《昭平风物志》有这样一段颇为离奇的记载:传说,象棋山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很久以前众仙遨游名山大川时,路经象矶山,被周围的山光水色迷住了,便在此憩息观光,并摆出棋盘对弈,仙童将仙丹用山泉化为仙茶,侍奉神仙,众仙一边品茗,一边下棋,好不快活。也许是这里的泉水泡出来的茶味出神入化,越品越感到这茶味非同一般,众仙在离去之际,觉得应该留迹人间,惠及百姓,便命仙童将携来的仙丹撒向山野,然后飘然离去。从此之后,象矶山上的悬崖怪石间,到处都长出了茶叶苗,人们为了纪念之,便将象矶山称为象棋山,山上的茶亦称象棋茶。

县境内的藤宝茶,产自距五将镇政府驻地6.5公里的藤宝山上。此山巅顶云雾缭绕,山间林密藤茂,有多种亚热带动植物,故尚有“万宝山”之称。山间所产藤宝茶,叶细长似竹针状,百姓称其为仙人茶。此茶色红味醇,素获茶客称道。

昭平象棋茶和藤宝茶具有清、甘、香、甜四大特点,开水泡后六、七天也不变质,饮用仍芳香宜人。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总要从几十里外到象棋山、藤宝山采茶,作为招待客人及逢年过节饮用。据民国23年付印的《昭平县志》载:“茶,此为我国出口大宗,如江南之碧螺春、浙江之龙井、福建之武彝、安徽之六保、云南之普耳皆久经驰名。昭平所种若雨水採者名雨前茶,清明前採者名未过清,气味清腴亦不让他。”

昭平处于西南地区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河溪纵横,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55%,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地形地貌呈北高南低趋势,气温的时差异十分明显,高寒山区与平坦洼地温度差达2℃至3℃,这种地形地貌与气温差异对茶叶的生长极为有利,尤其是藤宝山、象棋山、将军峰等高山生长的野生大茶极有开发价值。

宋淳熙年间,昭平境内先民已开始种植茶叶,但其规模很小。明代初期,明政府为加强南方的统治,再次整修桂江水路交通,使昭平镇、五将、马江等沿岸集市更加繁荣,市场上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五将藤宝山、文竹象棋山、庇江将军峰等周边村寨出现个体农户种植茶园,其生产规模是家庭手工作坊,种植的果种是当地野生绿茶,产品大多数是由商人收购外销。明成化年间,茶叶已成为昭平的传统出口土品,广东等地商人到采茶期都云集产茶地采购茶叶。其中,藤宝山、象棋山等产地生产的“未过清”茶深受客户青睐,远销海外,饮誉东南亚。明万历年间,昭平已有制茶技术和茶文化传统。仙回瑶族乡被誉为昭平的“茶调之乡”,木格乡至今还流行一种采茶戏,其舞蹈动作一般是以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为主。清朝初年,县内有村民从山上移植茶树到村前屋后,以方便日常采摘。此期间,境内桂江、思勤江两岸已开始小规模植茶。20世纪三十年代,昭平各地相继出现分散的小面积茶园,民间茶叶手工炒制作坊逐渐增加。在马江、砂子和昭平等集市有富商从云南引进大茶广为种植,使茶叶产量速增。据旧志载,三十年代全县年出口茶叶30.2吨。

解放后,茶叶加工由民间转为集体,茶业初成规模。六十年代,文竹公社的纸社,在县外贸局的支持下,开发象棋茶园,垦出梯地200余亩,扩大象棋茶树种植面积,使这一名贵得到发展,产量出口最多的年份达59.7吨。至1978年,全县茶园发展至7300亩,年产量150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全县的茶叶加工以茶厂为主。1983年县供销社在马江镇湾岛村建茶厂,并把当地茶场纳入厂辖,建成农、工、商联合经济实体。1987年,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个体企业,使昭平第一个较有规模的茶叶加工个体企业——象棋茶厂在文竹街边顺利建成。该厂技术、种苗和设备均由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始创初期年产茶2.5吨。1988年象棋茶厂生产的“绿茶2号”被誉为广西六大名茶之一。同年,又获得“陆羽杯”金奖,入选《中国茶经》等多种茶名录。九十年代末,昭平绿茶开始形成规模种植,逐渐成为地方特色产业。昭平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振兴昭平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建设茶业工程,培植出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的将军峰茶厂、大脑山茶厂、凝香翠茶厂、文竹象棋茶厂、古袍茶厂、香茗茶厂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九十年代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昭平县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农重茶质、企业重品牌的发展战略蔚然成风。从2004年至2007年本县先后举办了四届“茶王节”活动,茶王节逐渐成为广西著名的茶叶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窗口。昭平茶屡获殊荣,响誉全国。其中,“凝香翠茗”茶曾获1994年中国“陆羽杯”金奖和1995年全国新技术产品交易会金奖;“银杉”茶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二等奖;“云绿”茶荣获1997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名优茶称号;“大脑山毛尖”和“大脑山银毫”双双荣获1997年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在首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将军峰“浓香银杉”茶荣获特等奖,“碧翠香”茶获一等奖;“黄花针”茶在第四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象棋山高山石崖茶”1999年获亚洲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5月,昭平县将军峰“曲毫茶”、“毛尖茶”、“凝香翠茶”等品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授予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4月,昭平县茶叶生产基地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茶叶产地,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昭平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有历史悠久早已蜚声国内外的昭平“象棋茶”、“将军峰银杉”、“凝香翠茗”、“桂江碧玉春”、“大脑山毛尖”等十多个茶系列产品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将军峰”系列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将军峰茶厂成为国家农业部茶叶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点企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