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汶川绵虒西羌红土特产 汶川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汶川绵虒西羌红土特产 汶川特产有哪些值得买更新时间:2022-04-16 15:30:36

一. 广西 河池 宜州 龙捧·红豆腐

龙捧(bóng)·红豆腐

在壮乡,不论是猪、牛、羊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畜的鲜血都被视为美味佳肴,备受人们青睐。

宜州人自古以来对血不直呼其名,而称“红”,如牛红、猪红,鸡红、鸭红。民间还有传说:“‘红’可以‘绞灰尘’。从事灰尘作业的人必需经常吃它,帮‘绞’肚里的灰尘。”这种祖传的“食疗法”,更增加了人们对动物血的兴趣,促使了它的身价倍增。

宜州人吃动物血的吃法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有“红豆腐”。杀猪宰牛时,用盆子盛少量水,加入少许食盐,将屠宰的猪、羊之血接入水中搅匀。由于水中有盐,不久鲜血就会凝结,用刀划为手掌大的血块,放入砂眼水里“胆”(宜州方言,借用汉字.即烫一烫)一下,血块即成豆腐般的软块,再用刀划为手指大的小块,用辣椒、番茄、葱、蒜、芹菜加少许酸醋、肉松在锅里翻炒片刻,仅熟过心即可。这样的血块滑嫩柔软,爽嘴好吃;如果炒、煮太久,血块“老”了,硬而粗糙,很难吃,所以要炒到恰到火候即可。冬天,亦可作为下“火锅”的菜,仅用筷条夹着,在汤锅里烫几烫,蘸上酸辣的盐碟汁,酸辣嫩滑,令人胃口大开,其味比豆腐胜十倍。因为它有似豆腐的外形,宜州人除了叫它为牛红、猪红之外,俗称为红豆腐。

壮家人最普遍最爱吃的血制品当数龙捧(“捧”为壮语,译读bóng)。在乡间,不管哪家杀猪,都要灌龙捧:用煮熟的糯饭、葱、蒜、姜丝一起加入生猪血中,拌匀,用漏斗(宜州人叫“灌筒”)把它们一起灌人猪小肠内,用禾草扎紧两头.则得一条直径约一寸多的长“蛇”,盘起放人汤锅里煮熟,即可切为三四寸长小截用手拿吃。龙捧不是桌上菜,只是老人小孩吃玩耍的零食。壮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论哪家杀猪,要灌龙捧,并将煮好的龙捧分成小段给上门来玩的老人小孩吃,还分发到左邻右舍、亲友的家中。如果谁家不舍得灌龙捧分给亲友邻舍,则被视为“利未”鬼(宜州方言即吝啬鬼),不懂人情世故。一截短短的龙捧,在壮乡里却蕴藏着壮家人朴实的深情厚意。

更有趣的是龙头、拉浪、白土(今属河池)的山里壮家人,喜欢吃“水龙捧”。制作拌猪血的不是糯饭,而是稀稀的米浆,灌人猪小肠后把它截断为一掐长一段,用禾草扎紧两端,煮熟后不是硬心的龙捧,而似一支支软管包装的“血浆饮料”。吃时必须非常小心,咬紧一端,一手抓稳“软管”,另一手细心的解开嘴边的草结,一口气把管中的血浆吸完。否则,血浆就会溢溅嘴脸衣服,异常狼狈,引起哄堂大笑。此“水龙捧”味道比龙捧鲜美,但在别的乡村并不见吃,可能是不便携带,吃时不小心还容易出丑闹笑话。

宜州的壮家人中,还有吃生猪血的习惯。最为常见的是猪毛刮光后,开膛破肚时,人们用锑瓢直接舀取猪心窝处还冒热气的鲜血,趁热喝下。他们都说味道鲜美,很甜。不吃过的人无不瞠目。这是近乎“野蛮”的吃法,较为文明的吃生猪血的制作是:盆里装清水,不加盐,把血接人水里之后,用筷不断地搅动,不让它凝结,一直搅到血浆表面全是泡沫。另外的人把猪肺、气管、舌、肾、油碴、少量肉松放人锅中炒、煮,再加姜丝、蒜白、火麻仁、花生油,炒到全都熟了,装入一只只碗再用瓢子舀生血入碗,拌匀即可吃。菜是熟的.血是生的,食者满嘴鲜红.令人望而生畏,其时,吃者无不赞叹不绝,吃得津津有味。

千百年来,各种动物鲜血与宜州壮家人结下不解之缘,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壮乡饮食文化”。

二. 山西省 晋中 寿阳县 红烧饼

红烧饼

红烧饼是小麦面制成的空心食品,闻着香、吃着脆。它是用30%的发酵面和未发酵的白面和在一起,并掺以少许麻油、碱面,以擀槌擀开,内包以油心,外上搭涮,撤以芝麻,烧烤而成的。不仅人们平常爱吃,而且是看坐月子的上乘食品。

三. 四川省 阿坝 汶川县 三江牛

三江牛主要产于四川盆地西北边沿山区,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的三江、白石、水磨、漩口、白花和映秀等乡、镇,以里石河、溪河、二河三条溪江汇合处所产者较好,故名三江牛。现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理县、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及 温江地区北部山区均有分布。

据《太平寰宇记》载,主要产区早在一千多年前已开始养牛。现今的三江牛,是在当地优越的生态条件下,经羌、藏、回、汉等民族长期选育而成。

三江牛主要产区位于岷山、邛崃山交错的峡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产区有广阔的放牧地,有占总面积5.6%的草地和占总面积34%的疏林、灌木地;另有占总面积1.9%的耕地,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甘薯、大豆等作物。牛在配种、妊娠、哺乳期间,有精料补饲。此外,产区临近成都平原缺牛区,大邑、崇庆、灌县等地历来有向产区租牛使役的习惯,产区农民就以收取“牛租米”作为当地细粮的主要来源,更促进对役用体型特征和性能的选育。

四. 河北省 承德 兴隆 雾灵红

雾灵红,红果,山里红又名铁山楂,日本进口中国的红果指名要兴隆县境内的。该产品性微温,味酸甘,有消积、化滞、行淤之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胸腹痞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民间用叶代茶饮,治高血压。以雾灵红果为主要原料的产品有山楂果茶、山楂爽、山楂可乐、果丹皮、山楂酪、山楂酥、山楂汉堡、山楂饴、山楂卷、山楂糕等系列品牌,远销海内外。( 承德)

五.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星子红瓜子

红瓜子是连州的传统,唯星子红瓜子最为纯正。以其片大厚实、籽仁肥腴、色泽红润、鲜艳而深受人们喜欢。因其红艳,寓“洪福星临”之意;因其籽多,含“人丁兴旺”之意。是待友、宴席上的必备之物,也是馈送亲友的佳品。红瓜子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和多种维生素,含油率达55%左右,营养极为丰富,人们一般把它当消遣时间的小食品,有时把瓜子仁当成月饼的馅料之一。据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红瓜子含男性荷尔蒙和抗癌素等,更使红瓜子供不应求。在连州地区,过年过节,甚至结婚等好事,人们都喜欢送红瓜子给亲戚朋友。因其红艳,有喜气洋洋、红运降临之意。特别是结婚之时,主人喜欢取好意头,星子话的“瓜子”是“加子”的谐音,表示再生儿子,瓜子多,就有人丁兴旺之意(选自《清远之美食与》)

六. 四川省 阿坝 汶川县 汶川甜樱桃

汶川甜樱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汶川甜樱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优质优产的汶川甜樱桃让汶川县先后囊获“樱桃之乡”,“甜樱桃基地”称号,在四川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巡礼活动中,汶川甜樱桃还被评为“天府十宝”。在灾后农业产业恢复重建中,汶川县抓住机遇,围绕建设“岷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这一战略定位,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狠抓了甜樱桃产业的恢复建设,已全面恢复甜樱桃种植12000亩,全面挂果后预计产值将达6000万元,实现户均收入15000元以上。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汶川甜樱桃种植区域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甜樱桃生长发育最适宜区域。

汶川甜樱桃原产欧洲,性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由于对生态条件要求严格,适应区域狭小,全国种植面积不大,而汶川境内海拔高,日照强,温差大,与世界优质甜樱桃原产地-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地区的气候极为相似,为世界甜樱桃优质栽培区,汶川境内气候既可以满足甜樱桃对低温的要求,又无冻害之忧,且十分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和果实着色。

汶川甜樱桃因果大、色泽鲜艳、品质好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其果实肾形,果大,缝合线明显,果皮深红至紫红色,有光泽,果肉玫瑰红色,肥厚质脆,味甜,离核,品质极佳,且内含物丰富,其可溶性固形物14.5-17.5%,可溶性总糖≥13%,可食率≥82%,总酸(以柠檬酸计)≥6g/kg, Vc≥6.5mg/100mL。据全国专家研究表明,汶川县甜樱桃的质量位居全国第一,且果实成熟期早于北方甜樱桃产区15-20天,具有极强的品质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阿坝州于1987年开始引进试种甜樱桃,经多年试验和推广,目前全州甜樱桃种植面积为2.233万亩,基地主要分布在汶川、理县、茂县、九寨沟县、小金、金川等县,共有45个乡,119个村种植,进入结果期的面积约1万余亩。目前全州甜樱桃产量将达到2250余吨以上,平均销售价格40元/公斤,实现年销售收入9080万元以上。

汶川甜樱桃四川省汶川县经济林木技术推广站汶川甜樱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威州镇、雁门乡、克枯乡、龙溪乡、绵虒镇、草坡乡、银杏乡等7个乡镇62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1′46″-103°44′37″,北纬30°45′37″-31°43′10″。

七. 广东省 清远 连州 连州红葱

红葱是连州市独具一格的特色产品,并被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地认证、认定,红葱产业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连州市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促进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指导思想,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星子、大路边、龙坪等乡镇紫色土壤富含钾素和丘陵山区昼夜温差大的得天独厚有利条件,以具有优良特性的地方品种资源,规模化发展红葱生产。红葱已由传统产业向特色优势产业转变,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去年,星子、大路边、龙坪等3个镇种植红葱面积达5万多亩,总产量1.8万吨,总产值0.96亿元,占当地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0%以上。红葱不仅销售到广州珠三角,而且出口远销到港澳台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连州市成为广东省红葱生产与出口的基地。红葱产业大大促进了当地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于2007年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红葱之乡”称号。

八.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鹫红工夫红茶

鹫红工夫红茶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屏南红茶是小种红茶,统称之“鹫红工夫”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黑油润,汤色艳红,香味醇厚,或带桂香,或带柏香,入口清爽回甘,是小种红茶中的上品。

屏南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麓。屏南县资源丰富,物产众多,境内山峦起伏,地势高峻,树木苍青,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春夏之际,雾凝深谷,云锁高岗,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造成屏南茶叶优良的自然品质。

早在唐、宋屏南区域就有茶事活动,“鹫红工夫”红茶的制造始于清初,至清末民初“鹫红工夫”红茶的生产、制造、销售达到鼎盛,成为屏南县最大宗的经济产品。

清初屏南出产的红茶就被称为“外山小种”;在所发现的清末民初双溪周氏“六合春”的众多茶行印章里有“新山小种”等小种红茶的文物;屏南红茶主要采用当地的小叶种菜茶为原料。因此,屏南红茶是小种红茶,统称之“鹫红工夫”红茶。

鹫红工夫红茶采自屏南高山云雾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制茶后,再经过三个流程六道工序制作分级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细均直,色泽乌润,具有独特的高山韵为主要特征的工夫红茶,成为鹫红工夫红茶基本依据。鹫红工夫红茶等级根据其采摘季节进行分级为:御茗、尊茗、礼茗、一级、二级、三级。下面分别从“季节”“外形”,“香气与滋味”,“水色”,“叶底”等特征上进行区分。

“鹫红工夫”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黑油润,汤色艳红,香味醇厚,或带桂香,或带柏香,入口清爽回甘,是小种红茶中的上品,也是具高山茶品质特征的一种条形红茶。

九. 新疆 阿克苏 温宿县 温宿红

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广袤的乡村大地,它在给农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事实上的遗憾。比如,一些传统的优良作物品种,在被排斥在规模化推广范围之外以后,有可能在不为人知的山野静静消逝——如同很多口耳相传的故事与诗歌,如今,我们只能回忆那些曾经存在的吉光片羽。

距离温宿城区6公里,阿温公路的中段,这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就座落在阿温公路旁边,与公路距离20米。院子里,像大多数的南疆维吾尔族农家大院一样,有果园、葡萄架、小毛驴、拖拉机。男主人憨厚淳朴,言语间透出风趣;女主人勤劳能干,腼腆里不乏热情。

但是,与所有农家大院不同的是,这个院落里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正房前,那看似普普通通的葡萄,正是一种面临消逝命运的稀世品种。这种葡萄,温宿县园艺站把它命名为“温宿红”。现有的资料表明,这种葡萄原先仅仅分布在温宿。目前,除了温宿县园艺站存有部分之外,只有这座普通的农家大院里尚有孑遗。

男主人名叫吐尔逊·买木提孜。他说,“温宿红”只有1.4亩。

野史·正史

吐尔逊·买木提孜今年59岁,他所在的村子是托乎拉乡库如力村六组。在他的口中,除了觉得自家的葡萄特别脆甜之外,并不觉得“温宿红”有什么特异之处。唯一让他感到有点惊讶的是,最近五六年,在他走过的所有葡萄园里,他都很少发现跟自家院子里一样的葡萄品种。

他种这些葡萄有18年了。他说,园子里的这些葡萄原先是他爷爷种的,他小的时候,有些人家的院子里种得有这种葡萄,不过不太多,一般就是四五棵。后来,种这种葡萄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周围村子里他也没见过,这个村子里就他这里有。

这些描述从一个侧面说明,“温宿红”应该是具有百年、数百年或者上千年历史的一种土生葡萄品种。或许,穿越汉唐时代的烽烟,以“温宿红”为原料酿造的葡萄美酒,曾经出现在西域各国君王的玉杯中,或者是汉唐戍边将士庆功时的金爵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葡萄美酒可能正是出自“温宿红”。

温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根据他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温宿红”除了这里,在全县基本绝迹。为了保护这一品种,温宿县园艺站存有标本,并且已经开始向外推广这一品种。

而在一本残旧的温宿民间故事集里,我们发现了一则关于“红玉葡萄”的传说,是这样的:

西汉年间,姑墨(注:即今温宿)国王身边有位善于打猎的仆人伯克里,十四岁那年就被征召跟随君王年少的九个王子、一个公主练习马术、射箭和打猎。天长日久,伯克里赢得了君王唯一的宝贝女儿那孜古丽公主的爱恋。不久,国王得知两人的恋情,大为震怒,强行将伯克里抓捕入狱,并且准备将那孜古丽公主尽快嫁人。

但是,坚贞不屈的那孜古丽公主伤心欲绝,宁死不另嫁。为了让公主断绝与伯克里之间的爱恋,国王下了命令,在王宫的白玉葡萄园里,伯克里被秘密处死,血染葡萄架。公主得知后,在葡萄架下安放了自己的床,每天用眼泪浇灌犹如白玉石一样的葡萄,十年过后,白玉葡萄园所产的葡萄,皮渐渐变成了鲜红色,果肉白中透着淡淡的黄色,内有两枚小小的果核,恰似两人跪地而坐葡萄中,葡萄香气扑鼻,吃在口中甜脆无比。

那孜古丽公主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俩的坚贞爱情,偷偷地从王宫葡萄园里移栽出了那株被公主的眼泪浇灌的葡萄藤。一时间,姑墨“红玉葡萄”名扬西域三十六国……。

这则传说,疑似“温宿红”之起源,或称野史。

而在温宿县园艺站有关资料里,对“温宿红”是这样描述的:温宿红,欧亚种,是当地农户庭院葡萄中选育出的一个晚熟葡萄品种,其亲本组合不详……,果粒圆形,平均粒重9克,果粒大小整齐一致,果皮粉红色或深红色,果肉硬脆味甜,在新疆温宿地区4月5日萌芽,5月29日开花,8月中旬果实上色,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从萌芽到果实成熟约需160天左右,晚熟品种。丰产性好。耐贮藏运输,在-1℃条件下可贮存到第二年4月份……

这段描述,虽不如野史传说那样动人,但是却有着科学的理性,可称正史。

红提·温宿红

就果肉品质而言,“温宿红”与当今风靡世界的“红提”完全有一拼。甚至就多数品尝者的的观点来看,“温宿红”的口感应远胜于“红提”。但是,如今的现实是“红提”的名气远大于“温宿红”,两者之距犹如天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前者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规模化种植技术与模式更加成熟,从而能够保证种植者能在相同的投入情况下获得更大的产出。这些因素,注定了“红提”与“温宿红”有着不同的命运。

实际上,这正是一些作物品种得到推广、而另外一些作物品种只能消失的原因之一。假设植物有知,那么那些正在面临消逝的品种,也许正在诅咒人类社会的偏见和功利——正如王小波在小说《白银时代》中所揭示的主题那样,植物们也会认为,世界的同质化正在抹杀个性,这对它们的生活而言也是一场灾难……

抛开这些复杂的话题不谈,现在让我们看看“温宿红”与“红提”的不同。

我们来到这里,正当金秋十月,如上所言:“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热情的吐尔逊·买木提孜搬来高凳,剪下了最红的一串递给我们。

一掬清水里,清洗过的“温宿红”颗颗如珠玉,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夺目。取出细看,每颗葡萄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果皮从粉红到深红过渡自然,在阳光的直射下呈现出半透明的色泽,令人垂涎。

放入口中,轻轻一咬,薄薄的皮质便即绽开,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果香;慢慢咀嚼,脆甜的果肉在齿间经久徘徊,能够让人充分领略到新鲜水果里那种阳光的味道,正所谓齿颊留芳。奇妙的是,果肉的硬脆与糯软似乎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在尖牙利齿的轻易切割下,细心的人能够感觉到,果肉没有像别的葡萄那样成为迅速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依旧是彼此独立的一片片的个体。这种硬脆与糯软相统一的个性,正是“温宿红”独立于葡萄之林的品质之一。

当然,当一片片果肉与果皮最终消逝在齿间,它也会如同别的葡萄那样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但是请注意,除了两枚小小的果核,你的口中不会留下一点果渣。包括果皮在内,都已经融化成了鲜甜的葡萄汁——有经验的美食家都知道,食后是否留渣,正是区分新鲜果品肉质是否纯粹、品质是否优良的极为重要的特征。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我们目力可及的范围内,“温宿红”的品质不低于任何一种葡萄,包括“红提”在内。

但是,“温宿红”葡萄的衰亡依旧是事实。这种并非自身原因而导致的衰亡,令人深感惋惜。

90后的生活

在爷爷过世后,吐尔逊·买木提孜开始独立管理家中的葡萄园。他说,这种葡萄,原先在村子里种的就不多。1988年以前还经常能看到,1989年搞起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村子里的人都改种水稻,院子里的葡萄品种也换成了产量更高,更能抗病虫害的品种。

吐尔逊·买木提孜现在已经知道这个品种很稀少,需要好好保护。这个村子传统是种水稻的,对吐尔逊·买木提孜来说,他现在最发愁的是水太多了,土地太湿。原先这里水稻种得少,基本上是沙土地,很适合种葡萄。但是经过多年的改造,土壤状况现在变化很大。由于土地太湿,吐尔逊·买木提孜这1.4亩葡萄园一年只能产3吨左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株数的不断缩减,如今的“温宿红”只能偏处一隅,深藏民间人未识,成为吐尔逊·买木提孜家中一道不为人知的风景。吐尔逊·买木提孜说,种这个葡萄很麻烦,它比较娇气,雨水多了不座果,地太湿了容易烂根,两三天就需要开开沟翻晒土地,并且添加干土;要结出好葡萄,还有很多技术活,村里的人都不会,所以慢慢地就没人种了。

每公斤售价两到三元,这1.4亩葡萄园每年给吐尔逊·买木提孜带来4000多元的净收入。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葡萄,只是觉得很好吃。他在巴扎上卖葡萄的时候,也是别人先尝着好吃了才买。

十八年就这样过去了。所幸的是,由于吐尔逊·买木提孜的辛勤劳动,这1.4亩的“温宿红”终于在这里存活和繁衍,而且成为受到园艺部门特殊保护的品种。近两年,村子周边包括县城的人们渐渐知道了这里的“温宿红”。每年十月初,吐尔逊·买木提孜的“温宿红”就开始上士。我们到这里的那一天是10月12日,正是肉孜节前一天,吐尔逊·买木提孜说,肉孜节一过,他这里的葡萄就全部卖光了。

……,正当初秋时节,明亮温暖的阳光一如千百年来一样照耀着大地。关于“温宿红”的前世今生,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信息。但是那些与它有关的人们的生活,依旧应该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如果我们用心灵去体察,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那些故事都将带给我们一次感动和思索。

十.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红米酒

顺德红米酒选用大米与小量赤米一起精心酿造而成,成品酒是突显米香为主、偏于清淡可口的白酒,酒体较丰满、甘滑、圆润。

宋代岭南地区因“地远”,有“烟瘴”,且瘴毒对民众危害甚大,故宋官方对岭南实行优惠政策,允许民间酿酒,从而导致岭南酿酒成风。另岭南地区盛产稻米,而米酒的制作工艺简易,酿造时间较短,并其清淡可口的味道深受当地人喜爱。在众多米酒当中,红米酒因其突显米香、偏于清淡可口的豉香在岭南酒文化中有着不可取替的地位,而顺德则是广府红米酒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宋程大昌《演繁露·赤米》描述“赤米,今有之,俗称红霞米,田之高卬者,乃以种之,以其早熟且耐旱也……”。早在清代,顺德就有种植赤米的记载,据(《顺德县志》第四章农业种植)记载:“清末,本县水稻品种主要有新兴白、红头赤、夏至白、金风雪、金边赤等”。由于赤米口感差,顺德当地人不愿食用,又因粮食短缺,故顺德酿酒作坊的师傅只好就地取材,搭配当地人自家种植的赤米用于酿酒。将大米搭配少量赤米和传统酒饼等原材料进行发酵,再以陈肉酝浸,酿造出有独特风味且适合顺德当地人口味的米酒。因赤米呈微红色,含有特殊的微量成份和较高的维生素、矿物质等,酿造出的米酒突显米香、清雅绵甜,且赤为红,故当地人将此法酿造且大受顺德当地人喜爱的米酒取名为顺德红米酒。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