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张掖特产一条街 张掖必买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张掖特产一条街 张掖必买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2 08:12:53

一. 甘肃省 张掖 张掖葡萄

张掖位于北纬38度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南依祁连山,北靠巴丹吉林沙漠,西汉时设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0万亩、森林面积696.2万亩、湿地面积315.6万亩、荒漠沙化土地1700多万亩。全市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128万人,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全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孕育了张掖这块戈壁沙漠中的绿洲。张掖区域位置独特、自然禀赋优越、资源物产丰富、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绿色生态城市”。独具特色的冷凉气候资源和北纬38度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使张掖获取了“中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中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殊荣。张掖市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据《甘州府志》记载,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葡萄首先在河西走廊种植和传播,随后发展到全国各地。公元609年,隋炀帝在张掖举办了“万国博览会”,张掖当地出产的葡萄美酒成为万众瞩目的稀世珍品。盛唐时期,张掖葡萄种植日益兴起。此后1300多年,葡萄种植在张掖大地兴衰交替,绵延不绝。张掖葡萄种植的历史实践表明,张掖适于种植葡萄的范围较广。经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我市适宜葡萄种植的最佳区域范围是:东经98°92′-100°86′,北纬38°60′-39°60′,东至甘州区与山丹县交界、西至肃南明花乡与酒泉金塔县交界、南至甘州区大满镇与花寨乡交界处、北至高台县罗城乡慕少梁,包括甘州区梁家墩、新墩、党寨、长安、碱滩、上秦、甘浚、明永、三闸、乌江、沙井、靖安、大满、小满等18个乡镇,临泽县沙河、板桥、新华、平川、蓼泉、倪家营和鸭暖7个乡镇,高台县南华、骆驼城、巷道、宣化、合黎、黑泉、罗城等8个乡镇,山丹县陈户、位奇、李桥、霍城等8个乡镇,民乐县三堡、-、顺化、南古和北滩等9个乡镇及肃南县白银、榆木桩乡等56个乡镇海拔在1300—2400米大片土地。这些地方,土壤大多以沙质土为主,土壤结构疏松,矿物质含量丰富,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浆果着色和成熟;营养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在15.2℃—18.2℃,日照时数在8.9小时—10.2小时,昼夜温差大(12.6℃~14.5℃),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在2200℃~3550℃之间,利于糖分积累和风味保持;干燥清洁的空气、纯洁甘甜的祁连山冰雪融水、仅次于西藏拉萨的太阳辐射强度、加之稀少的降水,为生产有机、绿色优质葡萄提供了优越的气候自然资源基础和条件。至目前,张掖市所辖的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县1区,根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海拔梯度,种植不同品种的各类优质葡萄面积达5.08万亩.(其中:设施葡萄1.05万亩;酿酒葡萄2.34万亩;露地鲜食葡萄1.69万亩,带动种植农户38000多户),产量达6.918万吨,产值达4亿元。近年来,我市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战略定位,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以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为目标,用新理念、新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在探索发展以节水、高效、安全为特征的绿洲现代农业上,我们立足实际,找准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发展设施葡萄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为背景持续快速发展设施葡萄的路子我市于1995年开始引种红提葡萄,2000年开展设施延后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2005年进行规模推广。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设施葡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做出加快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把发展设施葡萄产业纳入全市“十大工程”之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造地、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围绕沿山冷凉带、荒漠边缘带和城镇郊区圈“两带一圈”,科学规划布局,制定优惠政策,规范标准生产,推广配套技术,带动规模扩展,加速“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开发,培育名优品牌,全市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经邀请全国葡萄界知名专家及部分果品营销商,实地考察我市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基地,专家一致认为:张掖市气候冷凉,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大,是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的最佳区域,张掖市在设施葡萄延后栽培中,技术成熟、配套,且能生产出元旦至春节成熟上市的高档有机葡萄,市场潜力大,利用不同的海报梯度,可实现鲜食葡萄的周年供应。2008年至今,连续多年,张掖市委、市政府制定各类扶持办法,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各县区也先继配套出台适合了适合本县区实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政策、办法,全力扶持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在全市海拔1300—2400米的大片土地,大面积连片推广,种植以金张掖红提为主栽品种的设施延后优质红提葡萄。发展设施葡萄栽培技术成熟,农民增收效益明显,实现了当年定植,第二年挂果,第三年丰产的目标,亩均收入达1.8万元左右,单方水产值可达100元以上。经过短短3年,发展设施葡萄1.05万亩,设施延后金张掖红提葡萄种植农户户均年纯收入达1万多元,已逐渐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根据我市葡萄发展现状,特别是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我市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2万亩,到2020年,争取达到5万亩左右。

三.地域范围

张掖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地处东经97°12′—102°20′,北纬37°28′—39°57′,东靠武威、金昌,西至嘉玉关、酒泉,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有耕地380万亩,人口128万,是甘肃西部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更是全国重要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张掖葡萄是张掖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张掖葡萄”生产地域范围处于东经97°12′—102o20′,北纬37o28′—39o57′之间,按行政区划确定,具体包括:甘州区梁家墩镇、新墩镇、党寨镇、长安乡、碱滩镇、上秦镇、甘浚镇、明永乡、三闸镇、乌江镇、沙井镇、靖安乡、大满镇、小满镇、龙渠乡、安阳乡、花寨乡、东大山林场、西城驿林场等19个乡镇、林场,临泽县沙河镇、板桥镇、新华镇、平川镇、蓼泉镇、倪家营乡和鸭暖乡等7个乡镇,高台县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宣化镇、合黎乡、黑泉乡、罗城乡、新坝乡等8个乡镇,山丹县清泉镇、陈户乡、位奇镇、李桥乡、霍城镇、大-乡、东乐乡、机械林场、山丹农场、山丹马场等10个乡镇、农林场,民乐县洪水镇、新天镇、六坝镇、永固镇、三堡镇、-乡、顺化乡、丰乐乡、南古镇、开发区、东滩苗圃等11个乡镇、开发区、苗圃,肃南县红湾寺镇、白银乡、康乐乡等3个乡镇,共计58个乡镇、林(农)场、苗圃,海拔在1350—2450米之间。基地总面积达到3500公顷,年产张掖葡萄5.25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张掖葡萄”果实色泽艳丽,呈鲜红色或紫红色;果穗松紧适度,平均纵径26厘米,横径18厘米,穗重750-1000g,果粒近圆形、大小均匀,无干缩果、无小青粒,果梗、果蒂鲜绿,平均单果重12g,最大单果重18g,固形物含量15g/100g以上,总糖13g/100g以上,适口性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张掖葡萄感官要求等级划分标准见表(表略)2.采摘的葡萄按感官要求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由果穗、果粒、色泽、成熟度、采摘期、破碎率与日烧率、病虫果七个指标确定。以果穗为第一判断标准。3.内在品质特性:葡萄理化标准见表2。(表略)(3)卫生要求:葡萄卫生要求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和表4。(表略)

二.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米黄儿

米黄儿

用黄料或小米制做,以黄米制作尤佳。先将磨细的米粉加适量的水搅成糊状,再将平底砂锅置火上加热、抹油,待油热香溢时将米糊糊均匀地摊在锅里,在文火上烙片刻即可进食。撒糖食用,黄亮,松软,香中透甜,老幼皆喜,如今已成稀罕之物。

三.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张掖民间刺绣

张掖的民间刺绣,几乎遍及城市和农村的各个家庭。自古至今,刺绣为妇女的必修针工,一生不辍,日相传习。旧时,张掖民间曾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民歌?quot;十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了绣房绣牡丹,百花百鸟都绣上,男人穿上做新郎,姑娘穿上做新娘。"

张掖的刺绣花样别致,种类繁多。有枕头、披肩、香袋、绣帽、绣鞋、袜垫、针包、肚兜、桌裙、口袋、门帘、被单、床罩、围裙、围巾、旗袍、寿衣等。

刺绣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吉祥文字、人物肖像、山川河流、亭台楼阁、民间传奇、佛祖菩萨、天宫神仙等无所不绣。技艺娴熟,心灵手巧的妇女,还绣"二十四孝图"、"红楼梦人物"、"水浒传人物"、"西游记人物"、"三国演义人物"、"封神演义人物"、"八仙过海人物"等,其技法采取平绣、锁绣、排绣、穿插绣、挑绣、套绣、网绣等。为使绣制品鲜艳美观,光彩照人,往往有剪绒、锁边、圈金、刺银、钉线、打眼等一些辅助工序。

旧时姑娘出嫁,多有自己绣制的绣花裙、绣花鞋、绣花巾、绣花把披肩、绣花枕头、绣花床罩等花样别致的绣制品伴随。出嫁之日,将这些嫁妆摆于院内,让亲友和来宾们观展,以显示姑娘刺绣技艺水平。

每年端阳节,是张掖民间刺绣艺术自发性的展示比赛日,这一天,小孩童各个身上系挂刺绣品,有挂小狮子、小老虎、小白兔者,有挂小龙、小蛇、小青蛙、小猴子、小豹子者,也有持小象、小鹿、牛、马、羊、骆驼者等;还有挂仙桃、苹果、金瓜、银豆等动物和植物荷包者等。这天还有三五结队的成、老年妇女带上自己精心制做的作品,上街兜售。在老人贺寿时,常见到刺绣的寿幛。有的寿幛上刺?quot;南极仙翁"、有的刺绣大"寿"字,并用福(蝙蝠)、禄(鹿)、寿(桃)、禧(喜鹊)组成图样,绣工精细,层次分明。

张掖境内,除汉族妇女刺绣外,蒙古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妇女,在自己的衣袍上、花帽上、或帐房边沿上、地毯上、也刺绣出许多色彩艳丽的云头纹等花样,显示了高原民族的刚健、朴实、勇敢、大度的风格。

1979年以来,张掖各县(市)文化馆开始收藏民间刺绣珍品,总计收集到500多件。其中最早的有清代的枕头、"三寸金莲"等,现代绣品占绝大多数,但都保持着传统的图样和绣技。

四.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粉皮面筋

在张掖农村,农民秋收后,家家户户,要晒粉皮面筋迎亲接友,逢年过节或是喜庆之时,粉皮面筋是不可缺少的临时性招待食品。产妇坐月子时也由娘家赠送一篮粉皮面筋。现在农村晒粉皮面筋之风也还在流行。 张掖驰名的粉皮面筋有“马面筋”,每日清晨挑两桶摆摊出售,不到两个小时出售完毕。因为驰名,除经常来吃的 人们外,慕名而来者也不少。

五.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张掖油菜籽

山丹军马场及周边的山丹、民乐为张掖油菜主产区,年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7000万公斤左右。张掖油菜属矮杆油菜,生长期短、出油率高,油质清澈,香味纯正,为区内主要食用油。在满足本地市场的同时,大量销往全国各地。

张掖油菜种植虽有较长历史,但在改革开放以前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流通的不断加强,油菜生产迅速发展,面积大增,成为产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 甘肃省 张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马鹿鹿茸

肃南马鹿鹿茸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本品为鹿科(Cervidae)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习称“马鹿茸”。

较梅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两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皱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肃南县申报的“肃南马鹿鹿茸”农产品地理标志顺利通过了2014年第六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答辩,并于1月7日在农业部官网进行发证前公示。

据悉,“肃南马鹿鹿茸”已是肃南县进行登记认证的第三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肃南马鹿鹿茸畜牧(肉类产品)

地域范围

肃南马鹿鹿茸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皇城镇、马蹄乡、康乐乡、大河乡等四个乡镇的13个村。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北坡,地理坐标为东径90°20′—102°13′,北纬37°28′—39°49′之间,地形呈狭长地带,全县除明花乡属沙漠外,其余7个乡镇均系山地。与青海和甘肃的15个县(市)接壤,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带状起伏,整个地貌分走廊山前倾斜平原区和祁连山中高山区两个形态单元。海拔1327—5564米,相对高差4327米。至目前,全县存栏肃南马鹿8000头,出栏2000头,鹿肉300吨,鹿茸产量12吨,鹿血产量50吨。

七. 甘肃省 张掖 民乐 柳谷奇石

南古乡柳谷城村:柳谷奇石出名。

柳谷瑞石,又名柳谷涌石,柳谷异石或柳谷元石。

柳谷瑞石的由来

柳谷,地名,即今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镇的柳谷村,有“瑞石之乡”之称。

“开石文字”的传说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年以前,也就是在三国时期,张掖郡民乐县南古乡柳谷村发生过一桩震惊朝野的大事,就是柳谷坝出现了有裂缝的大石头,这石头在魏建安年间(196年一220年)出现,在魏黄初年间(220年一226年)形成,在魏太和年间(227年一232年)花纹图象就齐备。此奇石,方圆七寻(八尺为一寻),高达一仞(七、八尺为一仞),质地青蓝,有白色花纹,清楚地显着龙、马、鳞、鹿、凤凰、仙人等图象,民间传为预示着魏、晋兴盛的天象。到了晋泰始三年(267年),张掖郡太守焦胜发现石上图文发生变化,描慕图文呈于皇上:图中有五匹马,其中一匹,有一个执戟而乘;一匹既像马又不像马,字中有个“金”、“中”、“大司马”、“王”、“大吉”、“正”、“天寿”字样;还有一些字排成行,为“金当取之”。细校其意,指代金德的晋王朝将会取代魏王朝。

这就是“开石文字”,也就是“柳谷瑞石”的传说。

八. 甘肃省 张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牦牛

肃南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肃南牦牛是海拔2600米以上的寒山区特有的牛种,集中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高山草原区。肃南裕固族群众特别喜爱牦牛,这与裕固族中流传的一个历史传说有关。据说裕固族的祖先甘州回鹘政权被西夏攻灭后,甘州回鹘余部-西迁出嘉峪关,游牧于今敦煌和新疆哈密一带,至明初洪武年间,吐鲁番察哈台后王出兵攻占哈密,进而骚扰嘉峪关外明王朝所设七个卫所。甘州回鹘后裔时为七卫所辖。饱受战乱之苦,思念故土,请示内迁获准,在大规模内迁途经沙漠时,迷路断水,大队人马面临绝境,部落中一老人告诉首领:牦牛识途,遂让一头黑牦牛引路,大队人马走出沙漠,找到水源并在祁连山下安居乐业。因此牦牛被裕固族人视为神牛而备受尊崇。

肃南牦牛躯体较小,像貌粗野,头大而重,眼突有神,颈短,垂肉少,甲高耸,背低而平直,十字部隆起,胫骨开张,腹大腰长,尾短毛长,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胸腹下部及大腿毛长而密,名曰"白裙毛"。公牛有角,粗而上弯;母牛无角,乳长而小。毛色以黑居多,其它较少。牦牛吼声如猪,故又名"猪声牛"。肃南牦牛以驮运和产肉为主,产奶和产毛次之。数量每年保持在4.4万头、4.9万头,多为裕固、藏族牧民饲养,是牧民的主要驮力,也是优质肉源,在周边地区享有盛誉。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牦牛养殖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北坡,地理位置为东径90°20′—102°13′,北纬37°28′—39°49′之间,地形呈狭长地带,全县除明花乡属沙漠外,其余7个乡镇均系山地。与青海和甘肃的15个县(市)接壤,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带状起伏,整个地貌分走廊山前倾斜平原区和祁连山中高山区两个形态单元。海拔1327—5564米,相对高差4237米。 2013年6月末全县各类牲畜饲养量达到110.02万头(只),其中:牦牛6.38万头,年出栏牦牛2.5万头,年产牦牛肉5000吨。

九. 甘肃省 张掖 临泽 小枣粽子

小枣粽子

古历的五月,除了如火的榴花外,最惹眼的就是端午前后的粽子了。

端午节吃粽子,原本是因诗人屈原投江而生的,这是后来上学后才知道的。现在人们吃粽子,纪念诗人的本意早已淡化了,大多是想饱饱口福罢了。

喜欢吃粽子,特别喜欢吃奶奶包的小枣粽子,糯糯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极了。可是现在吃不到了,再也吃不到了,奶奶和奶奶包的粽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十.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山丹油果子

将和成的两张面皮中夹一层红糖,做成佛手状,入油炸熟,酥香甜脆 山丹油果子是将和成的两张面皮中夹一层红糖,做成佛手状,入油炸熟,酥香甜脆。油果子有点像烧饼也有点像河南那边的锅盔,在当地是人人爱吃的特色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