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百色市靖西市特产 百色靖西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百色市靖西市特产 百色靖西特色小吃更新时间:2022-04-01 15:15:15

一.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黄牛

隆林黄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牛 黄牛是隆林的传统良种牲畜之,其躯体高大、肌肉发达,力大耐劳,抗病力强,粗放饲养,适应性好,是牛产性能和产肉性能较高的优良品种,闻名广西。1982年被评为广西的3个优良地方黄牛品种之一,载入《广西畜禽品种凋查汇编》中。

黄牛额部微凹,鼻镜多为肉色和黑色,角形不一,颈厚薄适中,内垂发达,公牛肩峰明显,后肢内靠,母牛十字部略高,乳房发育中等,0大小如食指,毛色以黄色为多,棕色次之,黑、灰及杂色较少。其役用效率均高于一般黄牛,据测定,成年牛每天六小时计。每头可犁翻地4.5亩,旱地2. 77亩,耙用5亩。县内以德峨、常么、猪场、克长、蛇场、岩茶、沙梨、者保等乡村的壮、苗、汉、彝、仡佬族都有饲养。

地域范围

隆林黄牛产于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的德峨镇、猪场乡、克长乡、蛇场乡、介廷乡、岩茶乡、隆或乡、金钟山乡、革步乡、天生桥镇、者浪乡、桠杈镇、者保乡、平班镇、沙梨乡、新州镇等16个乡镇,其中主产区是德峨镇、猪场乡、蛇场乡、克长乡等。地理标志为:东经104°47′~105°41′,北纬24°22′~24°59′,海拔380m~1950m,保护总面积3552.96k㎡,年饲养量5.7万余头。

二. 广西 百色 西林 西林水牛

西林水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边缘的结合部,有着“一肩挑三省”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古句町国都城所在地。清康熙五年(1666)设西林县,清末民初年,西林出了一门三位总督。西林水牛饲养历史悠久,早在几百年前西林县就已饲养西林水牛。据宋代田西县志记载:“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殷实遗嫁并胜,以使婢女、牛、马……”。古老县志《西隆州志》——自清康熙五年,即有关马、牛、牛、猪、鸡、鸭等物产的记载。西林水牛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逐步形成。自1980年起,西林县持续地开展西林水牛种牛展评活动,激励了西林水牛优良种牛的不断发展。1981年,广西区畜牧局组织开展对西林水牛进行调查、测定,1987年将西林水牛列入广西地方品种,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1991年起广西区畜牧部门实施西林水牛保种选育课题三年;2002年西林水牛载入《中国畜牧业名优产品荟萃》,2011列入广西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2年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地:主产于我区西林、隆林、四林等县。

外貌特征:西林水牛属高原山地类型水牛,体躯较高,脸短、鼻镜宽,髻甲显露,肩强而有力,后躯发育较好,四肢粗壮。毛色:多为灰黑色,小数为白色;灰黑色的水牛,在咽喉和颈部有1~2条白带;有的在两眼内角及下腭两侧有白斑;四肢及下腹部毛色较浅,蹄与角是灰黑色;白色水牛的皮肤较浅,蹄与角是灰黑色;白色水牛的皮肤和蹄、角均呈肉色,个别白牛的角尖呈蜡黄色。

显著特性:

1、役用性能好;

2、繁殖性能好。发情周期20~25天之间,平均21.04天。母牛终年发情,无季节限制。

3、与摩拉水牛杂交三代平均泌乳期产量2389±700.2公斤,最高日量15.3公斤,平均乳脂率7.9%.

西林水牛现状:目前在主产地建有保种场一个,在广西主要作为杂交母本使用,与外来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使从原来的役肉兼用向奶肉兼用方向发展。

西林水牛

地域范围

西林水牛产于西林县境内的那劳乡、普合乡、足别乡、那佐乡、西平乡、八达镇、古障镇、马蚌乡镇等8个乡镇,其中主产区是八达、普合、那劳、那佐、足别等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105°36′,北纬24°1′-24°44′。保护面积3020平方公里,年饲养量5.6万余头。

三. 广西 百色 田林 猪肉鸡蛋卷

居住在田林县的高山汉族群众,每到重要节日,除了杀鸡宰鸭外,还要做一碟香喷喷的猪肉鸡蛋卷。猪肉鸡蛋卷吃而不腻,特别是小孩子尤其喜欢,是难得的美味佳肴。田林高山汉族群众制作猪肉鸡蛋卷的做法是:

把新鲜的瘦猪肉砍碎,加适量的葱、姜、盐、五香粉、酒料搅拌馅放在碗里。做蛋卷要选择农家自养的土鸡鸡蛋打破放碗里搅匀,放入洗净的铁锅内慢火煎制成薄蛋片(每片用一个或两个鸡蛋),蛋卷干熟后小心取出锅里,待蛋卷冷却后加上肉馅,直接卷成卷.,卷好后用蛋液封住口即可。蛋卷封好后,放在锅里用水蒸,水蒸时火不要烧得太大,一般蒸十五分钟就可以了。蒸好后,稍稍晾一下,直接切成段摆盘就可以吃了。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四. 广西 百色 平果 平果珍珠豆

平果珍珠豆

五.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或糍粑

周末,笔者在隆或乡看到一亲戚家正在忙碌加工糍粑,热心的左邻右舍都来帮忙,让人感觉到有一股充满喜气的氛围在屋内荡漾,帮忙的人们有说有笑,在手掌中搓捏糍粑的过程中一边拉儿女婚嫁的家常,不谙世事的童男童女吃着糍粑在屋内屋外跑来跑去,给小巧的四合院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据女主人介绍,这些糍粑,是给孙子明天提亲用的,要送到女方家去,由女方分发给亲戚,好让亲戚知道有这样一桩亲事,以便今后互相来往,这是隆或汉族的风俗习惯。如果男方来不及在家做糍粑,也可以折算成钱让女方买等量的饼干之类的来代替。家族大的,有时要做1000多个,一般的也要做500到600个,今天我们要做1200多个呢。

这种糍粑,用新鲜质量好的糯米制成,通过蒸、机器碾(也有用碓舂的)、捏、摆放、凉干等步骤,糍粑中间可加馅,隆或的糍粑馅一般是米豆(也叫饭豆)煮烂熟后加油盐姜用猛火炒干,炒干后捏成大小一致的小团,这项工作得提前完成。在捏制糍粑时,又要将热乎乎的粑粑捏成大小均匀的球形,个儿与人的拳头差不多。再将球形粑粑在桌上捏扁捏平,在扁平的粑粑上放上饭豆团,慢慢拉合,揉成美观大方的形状,摆放在铺有干净薄膜的大竹席上或干净的桌面上凉干即大功告成。也有不加馅的,直接蘸蜂蜜或炒南瓜子粉吃。

这种糍粑,加馅的要及时吃掉,最多可以保鲜72小时,过了这个时段就会变馊,最好不要吃了。不加馅的,则保鲜时间要长一些。所以一般隆或汉族在制作这种糍粑送亲时,时间是安排得恰当的,保证了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人的健康。

在隆或街上,大凡是遇到街天,你不仅能看到吃到这种具有隆或特色的糍粑,而且能吃到另一种油炸后粘上红糖的“绞子粑”,放在嘴里,越嚼越香甜。不少或远或近来赶街的男女老少,当肚子“咕咕”叫时,那秀色可餐的特色糍粑或“绞子粑”就成了他(她)们的首选。

六.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桐油

桐油 油桐树主要品种有三年桐和一年桐两种,性喜阳光和温暖,种子可榨取桐油。桐油是一种最好的干性油.在工业上的用途达850多种,是中国出口物资。隆林是盛产桐油县之一.县境内都有生产,以德蛾、猪场、金钟山、革步、介廷、岩茶、桠权等乡镇为最,在20世纪70 ——80年代丰年可收桐仁6000吨以上,90年代后有所减少,现降到年产3000吨桐仁(2000吨油脂)。由于盛产桐仁,70年代县办国有榨油厂产品全部出口。80年代后,由于桐果减收,国有榨油厂已倒闭,只有民营小油厂经营,年产桐油1500吨.产品仍畅销国内外。

七.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壮锦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的实用型工艺品,靖西市所产的壮锦在解放前已享有盛名。壮锦以原色棉纱为经,染色丝绒为纬,用本地木制的土织机手工精制而成,质地结实耐用,图案配色别致,花纹精美,传统图案有:框边回字形饰纹、莲花、牡丹、蝴蝶纹、云纹、葫芦纹、水纹、“卍”字形、双喜等。解放前为民间个人手工编织,产品单纯,仅有被面、背带心两种。解放后,由于国家实行民族政策,提倡发掘民间民族工艺品,1956年组成绣织社,1960年改称壮锦厂后,逐渐引进半自动纺织机,招工培训,品种增加了床单、台布、坐垫、壁挂、背带、头巾、披巾、挂包等10多种,花式图案也增加了玫瑰、蝴蝶、熊猫翠竹和民族花边等几十种。多次参加全国、全区举办的民族工艺品展览,产品远销港澳、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青睐,1976年靖西壮锦厂生产的民族织锦获自治区质量第一名,1989年壮锦系列产品被评为广西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2006年靖西壮族织绵技艺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壮锦系列挂包产量11315个、披肩2088张、壁挂168张。2010年壮锦系列挂包产量28900个、披肩6830张、壁挂120张。

八. 广西 百色 平果 竹筒煨饭

竹筒煨饭

民间野炊食品。砍青竹一节,两头的节留住,一头凿口,将肉、油、水、盐和淘净的糯米等装入竹筒,封好后用文火煨熟,风味尤佳。

九. 广西 百色 右江区 右江鹅

右江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小型肉用鹅种。主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的右江两岸。目前,该区田东县建有右江种鹅场。

外貌特征:背、胸宽广,成年公母鹅头部肉瘤较小而平,无咽袋,腹部下垂,羽色有白色与灰色。白鹅喙橘红色,喙豆肉色,虹彩浅蓝色,全身羽毛洁白,皮肤肉色,胫、蹼橘红色,趾肉色。灰鹅喙黑色,虹彩黄褐色。体型与白鹅相同,仅毛色不同。头部皮肤和肉瘤交界处有一小圈白毛,头部和颈部的背面羽毛呈棕色,颈两侧与下方直至胸部和腹部都生白羽,背羽灰色镶琥珀边。主翼羽前两根为白色,后8根为深灰色镶白边。尾羽浅灰色镶白边。胫、蹼橙黄色。胫羽灰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90日龄2500克;120日龄3300克;180日龄公鹅4000克,母鹅3600克;240日龄公鹅4500克,母鹅400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4.48%,母鹅81.13%;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4.71%,母鹅72.76%。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鹅平均开产日龄315天。年产蛋3窝,每窝产蛋8-15枚,高者可达20枚。平均年产蛋40枚,平均蛋重160克。蛋壳多为白色,少数青色。公母鹅配种比例1:(5-6)。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5%。母鹅有就巢性,每产完1窝就巢1次。公母种鹅利用年限一般在3年以上。

十.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林、隆林、那坡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等县。分布于广西河池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以及云南省文山的广南、富宁、马关等县。

【形成历史】

百色养马的历史,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地区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以上史实和文物艺术均说明百色地区养马历史悠久。百色山区牧地广阔,牧草丰富,全年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马匹在无棚舍条件下,放牧于高山峡谷之中,任其自由采食和繁殖,需要役用时,将马牵回圈养。使役时补饲玉米2-3kg,或糠麸4-5kg以及青草5-10kg。产区交通不便,历史上百色地至南宁和贵州兴义的往返货物均靠马匹运输。人民世世代代养马用马,对马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百色马是在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精心培育而形成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