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阆中特产专卖店在哪里 四川省阆中市礼物专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阆中特产专卖店在哪里 四川省阆中市礼物专卖更新时间:2022-03-31 22:46:59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是四川阆中牛肉加工厂的传统美味之一,色、香、味俱佳,这种干牛肉早在40年代就获得成都工业协会优质产品银奖。因肉干而不硬,润而不软,外黑内红,故称“张飞牛肉”。剖其横格,轻撕切面,如银丝松针相联,细细咀嚼,其味无穷。1998年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

( 阆中)

二.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奉国大米

奉国大米因产自阆中市老观山区(古代奉国县)而得名。该区山青水秀,生态条件良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稻米以粒大、饱满、色泽好、口感佳而成为历代宫廷贡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曾出口欧美及东南亚,近年又获得多项殊荣,如西博会"金奖"、"南充知名品牌"、"民为天放心食品"、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等等,产品呈供不应求之势。

三.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油饟馍馍

油 饟

清代初年,随着回教传入阆中,甘肃河州的清真食品“油饟馍馍”也就在阆城安家落户了,由于其风味独特,所以深受百姓喜爱。

它是用面粉、白糖、鸡蛋、芝麻、菜油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做成的食品。其外形,下大上小,底部椭圆,长径约八厘米左右,高五厘米许,其上粘贴一些芝麻,似绽开的尖顶石榴。下锅用油炸成红黄色后,外脆,内酥,吃起来爽口舒心。

油饟是回族待客的神圣礼品,每逢婚、丧之宴,新年佳节,便可以看到它像一朵鲜花盛开在回族丰盛的筵席上。

四.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牛肉水饺

牛肉水饺

回民马春山制作,因他乳名叫神童子,所以大家又称“神童子水饺”。作法是将酥牛肉、葱、姜和冬菜剁细,再用自擀的面皮包成小饺子。

他的饺子之所以特别好吃,是因为还加一种鲜美的馅子汤,那是将做馅子剩下的筋筋牛肉切小加调料煨熟,再用嫩笋、杂菌等作成馅子汤,煮好的水饺盛在碗里后,加上佐料再冒上这种馅子汤,这水饺便浓香满口。

五.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折耳根

那是家乡川北农村极普通的一种野菜。但那又是家乡川北农村极不普通的一道风景。城里人叫它“鱼腥草”,家乡人偏叫它“折耳根。多几分亲切,多几分贴切。

“吃得苦中苦,嚼得菜根香。”小时候,每逢春天来临,屋后的青山万物复苏,日出山坳,林间溪水潺潺,百鸟啁啾,繁花似锦,在三月清新酥软的泥土里,伴着布谷鸟清脆的鸣叫,聆听着牛儿哞哞的浅唱,那折儿根便似极通人性的山精水灵雨后春笋一般纷纷钻出地面,撑开绛紫色的小伞,张开涟漪一般的笑脸,“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把这故乡的紫红的精灵们诗意地拥抱。

圆圆的紫红的叶片,细嫩而白胖的茎,匍匐着星星点点地长在杂草丛中,看上去状若满月小猪圆圆的猪鼻,正调皮地拱土而出,所以,故乡的农人更喜欢把“折耳根”亲昵地称作“猪鼻孔”。馋嘴的小孩哪儿经受得住一朵又一朵灵芝般鲜活水灵的折耳根的诱惑。扛上小锄,提上小篓,沿着沟渠一路赤脚寻去,照那绛紫的地方一锄头下去,一块新土翻到脚跟,便可以尽情收获泥土对根的情意。惟有辛勤的劳作和挥洒如雨的汗水的付出才会拥有收获,小时侯,出身贫寒家庭的我们,最早就是在泥土的摸爬滚打里懂得了这些哲学家后来写在书上的格言和警句。

当那每年青黄不接之时,那看似普通的野菜便成为了我们家中餐桌上最好的美味。采摘回家,舀上一盆清水,细细地洗净,掐去根须,放进碗中,浇上油盐,反复拌上几拌,吃在嘴里“卟哧卟哧”直响,有些淡淡的鱼腥味,一种清香的泥土气息深入我们的骨髓和血液。又麻又辣,又香又脆,确实是难得的美味。有时候,折耳根挑得多了,吃不完,我们便将其洗净了放进家里晾晒猪草的大篮盘里,晒上几个红花大太阳之后,藏进家中木柜,待到炎夏酷暑之时,取出当成健脾开胃清热解毒的茶饮。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如今,吃野菜的年月虽已过去,但我对折耳根却依旧怀有刻骨铭心难忘的深情。在那贫瘠的土地上,它们吸取着最贫血的营养,只在田边边地角角顽强地生长,它们也会开花,只是不在阳春三月,偏偏开在火热的盛夏。在烦躁的五月蝉声里,它们星星点点地绽放在绿油油的草丛中,默默装扮着山野的寂寞。永远的绛紫色,纤细又坚韧的干,花是洁白的小花,因为错过了花期,更显得朴素和淡雅。

草长为春。荷开为夏。寒露为秋。飞雪是冬。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使在看不见折耳根的最冷酷的寒冬里,我也依旧深深地把你想起。故乡的折耳根,那是深入我血液和骨髓的姐妹兄弟。养育在空调屋里花房里的花,哪儿有法和青绿山水间的灵秀的你相提并论坚韧和资历。没有清泉和肥料的滋养,没有农人的松土与浇灌。甚至没有人愿意多看一眼出身贫寒的你。但它们依旧不管,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和花房里享受着崇高待遇和上苍宠爱的花们一比高低。即使身处最艰苦的环境,即使身处最贫瘠最不公正的待遇,你也依旧不屈不挠顶严寒冒酷暑地自由地绽放生命的精彩。更绚烂,更辉煌,哪怕生命像绚烂的烟花一样,稍纵即逝,也只为知己者而憔悴,而追随。

每年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便携了妻儿一道去野外快乐地寻觅采撷折耳根,奔走在无垠的原野之中,这极普通平凡的川北乡村植物,这带着家乡浓浓泥土气息的川北凄美风景,人们常把他盛在华美的小碟子里,在吃罢山珍海味之后咀嚼入口,在芬芳馥郁的菜根香里,是它,滋养并强壮着我们那一代人健康而茁壮地成长,让我们历尽风雨沧桑而筋骨强健,教会了我们在困难面前绝不屈服,绝不低头的品质,更教会了我们真正读懂人生的意义和真谛!

故乡如诗如画的神奇山水,在我心深处,永不老去……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保宁醋

保宁醋厂生产的保宁牌醋是我国传统佐餐、调味品,系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因产地阆中为历史上保宁府所在地而得名。1915年保宁醋即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保宁醋以麸皮、大米、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古传秘方配置60多钟药材制曲发酵,取松华井泉水精酿而成,酸中有甘,风味独特,开胃健脾,有益健康。保宁醋香飘五大洲,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之说

( 阆中)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热卤烧腊

这种吃食是梁定远所创制,他1953年在北街开店,作法是先将鸡、鸭、鹅、兔及猪牛肉及内脏、加调料煮到七分熟,捞起后再放入卤汁锅内卤熟。吃时将各种肉食切成块片,盛在盘子里,再浇上少许热卤汁,饮酒而食,便觉卤食浓郁,百香汇口。

八.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奉皇米豆腐

阆中老观古镇,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这里山清水秀,百姓勤劳朴实,地产奉国大米文明遐迩。奉国大米因产自老观山区(古奉国县)而得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的稻米,以其饱满、色泽好、口感佳而成为历代宫廷贡米。解放后曾出口欧美及其东南亚,近年获得西博会"金奖"、"南充知名品牌"、"民为天放心食品"、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等多项殊荣。

奉皇米豆腐是以优质奉国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几千年来,一直是阆中百姓逢年过节善待亲朋的必备佳肴,因汉武帝刘彻对其情有独钟而被当地百姓称作“奉皇米豆腐”,它以精致环保、味美价廉、绿色健康的优势代代传承,属于阆中地域传统美食。

汉代有一宰相名曰谯隆,奉国县(今阆中老观镇)人,深受汉武帝刘彻的青睐。奉国县山青水秀,自然生态良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稻米,粒大、饱满、色泽好、口感佳,作为汉代宫廷贡米,故称奉国大米。谯隆进谏,诏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进京修订历法,终采纳其浑天说理论,启用《太初历》,创立春节文化并沿袭至今两千余年。在汉代第一个春节时,谯隆将家乡以奉国大米为原料,用手工方法做成的又糯又香的米豆腐献给汉武帝刘彻,皇上食之大悦,并高度赞赏。此消息很快传遍了家乡,奉国百姓将此米豆腐称为“奉皇米豆腐”,沿用至今。从此逢年过节,奉国百姓以奉皇米豆腐为上等佳肴善待亲朋。奉皇米豆腐,又称作奉皇“米豆福”,取其幸福吉祥之寓,与春节文化融为一体。

九.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酸菜面

听到“酸菜”2字,外地人可能就想到那北酸菜:酸溜溜的,泫(xudn,水点下垂)水扯起多长!非也。请先看看它的作法吧!

酸菜面是以酸菜豆花作臊子和鲜面条做成的。酸菜用上好青菜做成。经过多次淘洗,切成细丝,加菜油、椒面、生姜、胡椒粉煎炒,然后加上点豆花的水,用文火煨炖,再放上豆花,做成臊子。实际上,酸菜只保持了青菜的清香味了,煮出的汤呈白色,所以有人误以为是鸡汤。酸菜面的酸味,实际上也是经过特别熬制过的保宁醋香味。点豆花也不用卤水,而是用酸菜的酸水,所以豆花细嫩清香。吃时,还要放芫荽、蒜苗、椿芽、红油等。一碗真正的酸菜面所花工本,比肉臊子还贵得多哩!酸菜面的特点是清香爽口。特别是吃多了油腻,或消化不佳的人,吃碗酸菜面,那才叫安逸呵!

酸菜面成为一种美食,如同成都“夫妻肺片”一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清代末年,下新街有家姓丧的,做卖酸菜的小生意。下新街靠近嘉陵江码头,丧家就试着用廉价的酸菜做臊子,做成酸菜面出售给那些出不起钱的下力人吃。传到第四代丧文喜,他在酸菜臊子的制作上下功夫,用酸菜水点豆花,用豆花水煮酸菜,用佐料熬保宁醋,不断试作、改进,渐渐地,把贫民化的酸菜面,做成一种酸辣爽口、清香解腻、别具风味的名小食了。就食者,也就不是一般贫民,而是城市那些商贾(gu,坐商)官家了。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外地人跑到阆中来,他们吃惯了酸菜面,有时在乡下去躲日寇飞机轰炸,每天请人专程进城端酸菜面。这一来,由于做酸菜臊于费工费料,成本高,分量也就少了,原先那些顾客,便以店主“丧”氏的谐音,取了一个“伤心面”的绰号。逐渐地,丧文喜的酸菜面,就被“伤心面”的名字取代了!

因为酸菜面制工复杂、原料稀缺,目前专卖酸菜面的食店稀少。酸菜面的出现,也只有在大餐馆筵席中间作为一个小插曲,品个味儿罢了!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川明参

阆中川明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阆中川明参自2009年获得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后,在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阆中市农业局致力于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川明参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生力军。9月27日,由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组成的地理标志调研小组莅阆,在省农业厅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处处长盛松华带领专家实地考察了阆中市五马乡川明参良种繁育基地、四川木兰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部分产品,对阆中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据悉,为推进阆中川明参之一标志产品的发展,该市农业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逐步形成了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地域特色更加突出的川明参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带。同时,严格按照《川明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集中建设以千佛、五马等乡镇为核心的川明参示范片,建立了1.2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辐射周边乡镇20个,2010年全市川明参种植面积达4万亩,标准化生产、地域特色更加突出。还通过加强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关系,致力于川明参品种选育、深加工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

在此基础上,着力培育状大龙头企业,与四川木兰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阆中川明参地理标志使用协议,扶持企业建设了一条现代化的无硫加工生产线和一座1500立方米的冷藏库,2010年企业在基地乡镇全面兑现“订单”收购川明参鲜品,充分发挥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领头羊”作用,产业化向纵深推进。

阆中川明参特点:

甘、微苦,平。归肺、脾经。润肺化痰,和中养胃。用于肺燥咳嗽,咯痰不爽,病后体虚,食少口干。常用量10g~15g。

附注:以往各医药书籍,均将四川产的川明参,误作明党参加以记载,应纠正。

功用:归肺、脾经。润肺化痰,和中养胃。用于肺燥咳嗽,咯痰不爽,病后体虚,食少口干。常用量10g~15g。

性味:甘、微苦,平

地域范围

阆中川明参(别名沙参)产于四川省阆中市境内的千佛、鹤峰、望垭、三庙、峰占、老观、龙泉、西山、金子、二龙、解元、石滩、凉水、思依、木兰、桥楼、河楼、北门、枣碧、东兴、清泉、彭城、五马、沙溪等24个乡镇(办事处)。阆中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低山、丘陵区,南充市北部、嘉陵江中游。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1′-31°51′之间,东接巴中、仪陇,西连剑阁,南临南部,北靠苍溪。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阆中市境内山丘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分为四种地貌:低山窄谷地貌、高丘中谷地貌、中丘宽谷地貌、浅丘带坝地貌。土壤共分为四个土类、六个亚类,十个土属,三十八个土种。土壤pH值在6.5-7.5。土壤肥力状况中等,以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含量约为1.55%。

(2)水文情况:阆中市年均降水19.2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99.6万立方米,人均有水2356立方米,过境水丰富。全市有“一江四河”和169条小溪河,共占地9080公顷,嘉陵江全长45千米,东河、西河、白溪浩、构溪河,全长149.35千米。仅嘉陵江、东河、白溪浩过境水,流量达240.3亿立方米。

地下水藏量较丰富,全市总蕴藏量5833万立方米,可开发的有2672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1.38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40.9立方米。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给阆中川明参规模化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3)气候情况:阆中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宜耕,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较温暖,垂直分带差异明显,年平均总积温6277.8℃,平均日温17.1℃,无霜期289天;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96.1mm;日照较好,年均日照1413.4小时。蒸发小于降水,空气较为湿润,年均相对湿度75%,是阆中川明参生长的特殊环境。

(4)人文历史情况:阆中历史悠久,位置独特,人杰地灵,名胜众多。据考古工作者在城北兰家坝挖掘的古代遗址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从事渔猎、农业等生产活动。阆中战国时为巴国国都,自公元314年秦惠王置阆中县起,迄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是由秦入蜀的交通要塞,他东忱巴山余脉,西倚剑门雄关,嘉陵江纵贯南北,上至广元、碧口,下连重庆、上海,历代王朝视阆中为统治四川和西南的重镇,曾在这里设置县、郡、州、路、军、道、府等重要行政军事机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阆中川明参习惯称沙参,又名土人参,为伞形科草本植物,疗效与保健功能与野生人参相似,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仅在四川、湖北两地生长。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云顶山慈云寺开山祖师云华长老献此药于皇帝朱元璋,食后有明目、神明、精力饱满之功效,遂赐名“明参”。川明参既是大宗中药材,又是高级营养保健品,曾是古代宫廷御用贡品,其价值古代药典《本草纲目》有记载。据《阆中县医药志》记载,阆中川明参已有上百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经世代栽培、繁殖,性状优良稳定,但由于其数量稀少,且活性成分尚不明了,仅有《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录入其药材性状。

阆中市委、市政府为做大做强川明参特色产业,已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资源与种植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并突破“分户经营”的模式,积极推行“公司+科研+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农户)”的运作模式,组

建了中药材专业协会服务产业,严格执行“阆中川明参生产基地管理制度”和“阆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川明参)”,“川明参标准化技术栽培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也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并且阆中川明参特殊的加工方法申报了国家专利,使阆中川明参的生产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四川省政府已明确阆中作为全省三大重点中药材基地县建设。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