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上海大丰收大米特产 大丰收大米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上海大丰收大米特产 大丰收大米图片更新时间:2022-03-31 19:10:50

一. 上海市 浦东新区 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奶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白兔奶糖是中国著名食品,曾两次荣获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1979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批准注册“大白兔”商标。商标是一只跳跃状的白兔,形象深入民心。大白兔奶糖是白色、有嚼劲的圆柱形奶糖,质感类似西方的鸟结糖,长约3厘米、直径约1厘米,每颗用可吃的米纸包着,再用包装纸包好。每颗糖果热量20卡路里(84千焦耳)。

1959年,“大白兔”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而诞生。当时工厂只有一条生产大白兔奶糖的流水线,每天产量800公斤,许多生产环节还要手工操作来完成,年销量只有几千万元人民币。但在经济短缺年代,大白兔奶糖是上海的骄傲,“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作为营养食品伴随一代人成长。同时,“大白兔奶糖”还是为数不多的目前世界上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中国本土品牌,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新加坡等地,大白兔奶糖都是糖果市场上经久不衰的宠儿。1972年,-总理曾将大白兔奶糖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该糖果品牌虽然已经有一定历史,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城市和农村均对大白兔糖果的需求有增无减,尤其在农历新年期间,不少家庭的全盒里都可以找到大白兔奶糖的踪影。

大白兔奶糖的口味和包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料指刚发售时,白兔图案是卧着的;其后修改成今日的跳跃状。另外除了传统的牛奶口味外,也添加了咖啡、拖肥、花生鸟结、鲜果、红豆等口味,更加入富中国特色的“奶油话梅味”等。今日的奶糖经过多次改良后,主要成分包括砂糖、明胶、炼乳、奶油、奶粉等。

2002年大白兔奶糖荣获“2001年度中国十大最高认知率商标”称号,其朴素亲切的形象广为人知。此后,大白兔奶糖将以新配方和新包装与广大消费者见面。这次改造是为了让大白兔奶糖更适合现代消费群体的喜好,比如低糖份、包装精美等等。在品质上,全新的大白兔奶糖的鲜奶含量还要增加10%以上,奶香更为浓郁;同时不含香精和色素,弹性更足、更滑软。在包装上,大白兔奶糖将改变为站立式包装,并采用不易皱折的高档材料,凸现精品感觉。

二.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恩平大米

恩平大米--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 上海市 杨浦区 上海顾绣

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顾绣因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而得名。顾名世曾筑园于今九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今露香园路,即为纪念此园得名)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



明代后期,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顾绣,为高雅的刺绣艺术,对后世影响很深,清代四大名绣皆得益于顾绣。明代顾绣秘笈主要在于作者的文化艺术涵养、题材高雅、画绣合一、用材精细、针法灵活创新、择日刺绣与锲而不舍的精神等六要素。以韩希孟为代表的顾绣传世实物,文化艺术内涵颇深,皆是文物珍品,被各大博物馆所收藏。

四. 广东省 河源 龙川 龙川大米

龙川大米--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五.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宁化大米

宁化大米地域特色鲜明、历史影响深远。其中,河龙贡米尤为有名。河龙贡米因产自宁化县河龙乡而闻名,米粒长,色泽洁白,透明润泽,清香营养,宋朝时被列为贡米。这次入选的宁化大米,被推荐为生产单位的是宁化县河龙贡米米业有限公司。

六. 辽宁省 大连 庄河 庄河大米

庄河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庄河大米是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的。庄河大米晶莹剔透、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庄河大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庄河水稻占大连水稻总产量的3/4。种植历史悠久、水源清澈、土壤肥沃,使得庄河水稻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良种”加上适宜的种植条件、特别是“盐碱土壤”,使这里出产的大米晶莹剔透、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2004年,阳光农业的万亩稻田被列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冬一”牌阳光大米成为辽宁省著名商标。目前,阳光农业生产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大米加工厂引进了日本最先进的两条生产线,采用全封闭式管理,年加工能力5万吨。

2014年,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庄河大米”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生产地域分布图绘制规范》及庄河大米独特品质形成的产地环境,适宜庄河大米栽培区域主要地处在南起北纬39°27′52″,北至40°12′10″,西起东经122°29′10″,东至123°31′24″的范围之内。其界定的边界为东至栗子房镇砬腰村火石岭屯,西至明阳镇永胜村沙包屯,南至城关街道海洋村,北至塔岭镇隈子村隈子屯。生产面积20万亩,产量8万吨。涉及到沿海和中部地区的14个乡镇,122个村。

七. 上海市 松江区 “老来青”大米

“老来青”大米,种植于黄浦江上游水质保护区沿岸,生长在水净、地净、空气净的“三净”环境中,它以我国老一辈水稻专家陈永康培育的水稻品种“老来青”为商标,经过苏、松两地多年合作培育而成,其米香味浓郁诱人,营养丰富,做成米饭晶莹如玉,粘而不腻,熬粥更是凝头十足。再加以现代的包装,实为米中之王。



保存: 常温下90天



食用方法:淘洗后,加入1:1.3比例的水烧熟食用。

八. 吉林省 松原 扶余 扶余大米

扶余大米--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九. 上海市 金山区 上海阳春面

上海阳春面

阳春面,又称“清汤光面”,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说来话长。这话“长”要长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却不知道秦始皇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春。这十月和阳春的关系,後来被引用到了上海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过去这种面,每碗卖十文钱,乃是贩夫走卒之食,因为光面不好听,於是用价钱代面名,便成了“阳春面”。另外有种说法是从“阳春白雪”而来,这面光光什么都没有,这雪白白也是什么都没有,於是成了面名。

阳春面之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四大金刚”一样,乃是深深与上海人的生活维系在一起的。阳春面,是面中最便宜的东西,可依然保持著苏沪菜点的风格,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显现出来,以至於有位旅居美国十一年的朋友,回沪後非要在路边的小店寻到了阳春面,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这阳春面到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呢?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说它什么也没有,的确不为过,这碗光面,只是白白的面条,加上几点葱花而已,青青白白,煞是好看,因此,也有人美其名曰“青龙白虎面”;说它有,它不但用的是高汤,有著各式物件的精华,透气一份清香,透著一份醇鲜,同有著上海这个特殊开放口岸百多年来的精华,透著一份矜持的怀旧,透是一份自赏的孤芳。

这阳春面是“清汤光面”,却万万不是“清水光面”。这阳春面,最早也的确是清水的,後来经过老半斋等名店的改进,使用了鸡和鱼混炖的高汤,才使得阳春面“换了一种意思”。

说到这高汤,可是大有讲究,我经常收到网友的信,问我这高汤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高汤,就是冻起来会成膏的汤。”高汤是烹调必不可少的东西,大抵是可以用水的地方,若用高汤代替,这菜做出来,就会鲜美许多。比如那烤麸,要用到水煮,若是用高汤去煮,这鲜味就会渗透到烤麸里去;而那鱼翅、鲍鱼之类,本身并不怎么鲜,就更要用高汤来把鲜味引出来,叫做“吊鲜”。高汤的制作,民间各不相同,最好的可能要数老鸡、甲鱼两样混炖的;差一点的,用鸡壳子、肉骨头混炖。最不济的,也是民间饭店用得最多的,是用猪下水和猪血混炖,据说味道相当鲜,但我总想那种鲜法乃是“虎狼之鲜”,就像给极虚之人用极补之药,为法所不取。

炖高汤的时候,要用冷水,盖过里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荤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葱姜等物,以防和菜夺味,把水烧沸以後,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烂,方才可以。焐高汤,一定要用水火,火大则汤不清,光是如此,还不够,等到炖好了,要把汤水泌出,再用布滤过杂质,冷却後,刮去上层的冻油。然後把汤重新烧沸,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时候,要一边倒入一边搅拌汤水,那样蛋清会裹住汤里的混浊之物,等到蛋清烧老,撩起弃去。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汤,这种高汤,才能当做水用。这汤清的学问,一般人不知道,只是拿个鸡煮煮,烧菜的时候,从里面舀上一勺加加,这种高汤,不清且油,还是不放的好。而且,也不是什么菜都可以用高汤的,比如豆腐衣,就不能用高汤,取其纯清之故;再比如烧海鲜,宜用鸡汤不能用肉汤;这里面的讲究,多著呢。烧好的高汤,可以装入塑料袋冷冻起来,随用随取,如果下班没有时间做汤,只要拿出一包来,加热後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汤。高汤,是烹调的基本,因此,哪怕是净素的菜,也用素高汤一说。素高汤,多用胡萝卜、黄豆芽、芹菜和香菇根炖成;我曾经做过只用香菇和蘑菇两样的素高汤,果真鲜美异常,而且那香味较之荤汤,更有一种高雅的品味。

阳春面还要用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猪油。什么?猪油?!对,正是猪油。上海的阳春面,一定要用猪油来“点一下”,才会更有滑润的感觉,“润”之一字,便道尽了阳春面似有还无、似无还有的境界,靠的就是那一勺猪肉。记得十年前,上海的改革开放已经相当有成效,连猪油也不多食了;那时,一班人等到扬州去玩,记得在太平堂前的面摊上,要了几碗面,有一女生见空的碗里有块白色物体,问是什么,答曰“猪油”,我们那些女同学特地关照那老太太,说是不要放猪油,那老太太抬起头来,万分诧异地看著那几个女生,问道“荤油哎,也不要?”神情中流露出多少无奈与感慨,那老太太的眼睛,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猪油用肉膘或是板油来熬,前者出油少油渣多,後者出油多油渣少。熬猪油的时候,要加一点水熬,因为油沸以後易黄、易分解,不但影响香味和颜色,还会产生一些毒素,用了水,可以使温度保持在一百度,那样熬出来的油,才又香又白。猪油熬到最後,会有一层油渣浮在油面上,那可是样绝好的东西。小时候,最喜欢看祖母熬猪油,为的就是那一小碗油渣。油渣要趁热吃,那时没有糖粉,就撒上一些绵白糖,入口又松又脆,带著一股股的暖意,那种香甜,在如今久食鱼肉之後再不复得。

有了高汤、有了猪油,葱也有讲究。葱一定要上海的小香葱,极细的那种,这些细葱可不是从一大堆挺粗的葱里挑出来的,那是赝品。这小香葱,生来就是细细的,却也壮实,而且特别的绿,那是种赏心悦目的绿,看得让人著实地喜欢。切葱的时候,要把葱头切掉,只剩下全绿的葱杆,切成两三毫米长的葱末,也叫葱花。

於是,拿一个碗,舀上一匙猪油,再放点盐;一个灶上烧著清水,一个灶上烧著高汤,就等下面了。面要银丝细面,揉透赶透後再拉出来的,那样的面,才够精致,可以做到软而不烂,韧而不硬。下面,是件似易实难的工作,水要多,火要大,等水烧沸之後,放入面条,等到面条浮起来的时候,把面撩起,放到竹篱里,拿到水下冲洗至面条冷透,然後放到烧沸高汤锅,把已经熟了的冷面条放入,等面再次浮起,用长筷子撩起面条,举到至高,把面的底端先放入碗中,顺势折上几折,那面便整整齐齐的,很是好看。然後,再倒入高汤,高汤不宜太多,要让面稍稍高出汤一点点才好,撒上葱花,便可谓大功告成。

这便是所谓的精致,吃的精致,并不是北方人说的矫情(念作“嚼情”);吃的精致,有时是一种品味,有时只是一种习惯。

十.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上海清蒸大闸蟹

著名上海菜。大闸蟹为长江下游湖泽,是蟹中上品。清蒸大闸蟹主要突出螃蟹原形原味,色泽橙黄,蟹肉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蟹肉上席百味淡”之誉。原料:·淡水蟹2500克,·绵白糖150克,·葱花、姜末各50克,·香醋、酱油各100克,·香油20克。

烹饪方法:1、将蟹逐只洗净,放入水中养半天,使它排净腹中污物,然后用细绳将蟹钳、蟹脚扎牢;2、用葱花、姜末、醋、糖调和作蘸料,分装十只小碟;3、将蟹上蒸笼蒸熟后取出,解去细绳,整齐地放入盘内,连同小碟蘸料,专用餐具上席,由食者自己边掰边食用。九雌十雄:大闸蟹每只以250克左右为好,煮蟹时,应用细绳将蟹钳、蟹脚扎牢,以免在受热时蟹挣扎,蟹脚脱落,蟹黄、蟹油流出,影响口味和美观。

蟹的吃法有时令性,“九雌十雄”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十月要食雄蟹,这时雄蟹膏足肉坚。唐代诗人李白曾诗赞蟹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