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高平有哪些特产 高平特产礼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高平有哪些特产 高平特产礼品更新时间:2022-04-15 09:04:01

一.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猪头肉疙夹火烧

除了烧豆腐,猪头肉疙夹火烧,也是在高平人最常见的一种小吃。

猪头肉色泽红润,口感肥而不腻。猪头肉疙夹火烧,就是将做熟的猪头肉,加葱花、蒜汁等调味品放在烤好的火烧里,类似于北京的卤煮火烧,陕西风味的白吉馍。

正宗的猪头肉疙夹火烧。火烧,最好是用传统的铁制炭火烤箱烤制。将和好的面团上油,放在烤箱上面的铁板上。等到发黄以后,将火烧再贴到烤箱的壁上,在高温烘烤的作用下,火烧因内部水汽蒸发而会慢慢鼓起。

做猪头肉疙夹火烧,切猪头肉的刀工很讲究,猪头肉必须得切得薄厚均,才能吃出口感。高平人还会将猪耳朵、猪肝与猪头肉一起加到火烧里。猪耳朵的脆生与猪肝的香糯再加上猪头肉的肥而不腻,造就了猪头肉疙夹火烧这一独特的高平地方名吃。

这种传统的火烧制作工艺做出来的火烧,是做猪头肉疙夹火烧最好的搭档。

高平人生性豪爽,不拘小节。在吃肉上同样如此,猪头肉切成大片,蘸上蒜汁,夹在火烧中间,便成了高平人得以果腹的食物,同时也成为了高平的一个地方特色小吃。

二.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合子

合子

中国北方,尤其是在山西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属于馅饼类,圆形,两层薄皮内只有一层馅,需用饼铛烙制。

面要和得比较软,皮儿薄如纸且有弹性。馅,单层,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猪肉,以韭菜+鸡蛋、茴香+猪肉、韭菜+猪肉的组合最常见和最受欢迎。

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另外北方有风俗曰: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因此合子也含有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三. 山西省 阳泉 盂县 枣介糕

枣介糕,对于盂县人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美食。

每逢结婚这样的大事,每家每户的饭桌上,都缺少不了这一道美食!

枣介糕是用黄米面做的,做的好可以软精精的吃到底,而水少了就会一开始还凑和,越到底越硬,吃了对胃就不好了!

所以说想要做好枣介糕也是一门很深的技术。

其实,枣介糕和年糕相差并不大,而且都是粘粘的那种,只是主料不一样而已。

枣介糕是用黄米面做的,而年糕是用江米面(糯米面粉)做的。

不管是哪一种糕,对于本身就有胃病的人来说,都要尽量不要凉吃,会不好消化!

吃前一定要加热,才可放心食用哦!

四.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馔面

在泽州县大阳镇有一种流传很久的上品面食——“馔面”,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

“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配料讲究;制作好的“馔面”色泽光亮透明,风味独特,口感光滑如玉,吃一口回味无穷。

制作“馔面”最重要的一步是和面,面粉选高筋粉最好。先将碱面、食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勾兑,把面粉倒入水中,加入适量的豆面,用手将面打均匀。

制作“馔面”第二步是压面。将打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一根长2.5米的钢管,有节奏的弹压,这样弹压出来的面更劲道。

面团在木棍下,被压成平整的一层,但这时候的平整显然是相对的,上面明显有不均匀的面粉颗粒和气泡,好像一层棉被,把面叠起来,再压平,直到面团被压到光滑如丝绸般程度,才能算压好了。压好的面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块,再揉成面饼,上油,上好油的面饼在阳光的照射下成金黄色,把上好油的面饼放在面盆里,一个挨一个贴着边,放好一层再放一层,最后黄灿灿的面饼在面盆里摆出了花瓣一样的形状,密封好放着发酵。

制作“馔面”第三步是擀面。擀面的时候手法要到位,面要多换位置,这样擀出的面饼才薄厚均匀,擀好的面对着阳光看是透明的,且没有破损,这才称为上品。

制作“馔面”第四步是切面。切面靠的是功夫,将擀好的面皮,叠成长条,就开始切了,这样的面需要切280刀,切出面条如韭菜叶宽,每根长度都在80厘米以上。切好的面条放在专用的食盒内捂严实,不能透风。

浇馔面的菜是花菜,花菜是用豆角、蒜苔、海带、油豆腐、胡萝卜等材料切丝过水后,调制而成,鸡蛋饼是用来招待素食的客人。

把准备好的面条下到沸腾的水里,煮熟的面条在凉水中过两遍,捞出来放在碗里,面在碗里要搁浅一点,浇上用鸡肉、胡椒等调料熬制的高汤,再浇上花菜,一碗地道的“馔面”就可以享用了。

五. 山西省 临汾 霍州 霍州核桃

霍州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霍州核桃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较多,碳水化合物10克;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

山西

霍州市核桃产业协会

霍州市所辖陶唐峪乡、李曹镇、三教乡共3个乡镇7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3'~112°25',北纬36°01'~36°42'

AGI2017-02-2065

六.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山西小酥肉

晋式第二蒸,是山西小酥肉。酥肉是山西的传统名菜,用猪肋条肉切块,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名食掌故》记,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封其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府内侍女知赵王有喜食烤肉习惯,就选用上好猪肉先煮再蒸后炸,配大葱、面酱佐食,深得赞赏。因加入紫苏调料,称为“紫苏肉”。后传于民间,晋中一带唤作“香酥肉”,晋南民间宴席多称“小酥肉”,制法略有变化,将五花肉切小片,拌淀粉鸡蛋糊腌制,然后用油炸至金黄色,与炒好的木耳、玉兰片混合,放入蒸锅蒸制而成。

小酥肉在运城一带民间宴席多取羊肉制作。而晋城行菜则选用肥猪膘先煮再蒸后炸,称“紫酥刀背”,是上党地方传统菜肴,而其民间多选五花肉先炸再煮后蒸,称“胡卜肉”,是逢年过节、喜庆婚筵必上的菜肴。长治一带则改良创新有酥肉芥末粉皮汤,已为当地名吃。全晋会馆改良创新有王家小酥肉酸菜鱼唇菜,据传晋商灵石王家主人王谦曾参加康熙六十一年乾清宫“千叟宴”,受御赐龙头拐杖一把和鱼唇菜一道。王谦回乡后,命家人将鱼唇配以山西小酥肉、酸菜烹制,味道极美,成为王家家宴的头菜。东南亚王氏宗亲会客人在全晋会馆品尝此菜,赞不绝口,并留诗纪念“春风走马汾水边,丰年留客作清欢。几回梦里今非梦,王氏宗亲聚太原。”

七.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 “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八. 山西省 忻州 河曲 线麻

线麻

线麻,又名绳麻。桑科植物,一年一生草本。茎梢及中部呈方形,茎部圆形,皮粗糙有沟纹,掌状复叶,卵形瘦果。不耐旱,不耐涝,适宜于肥沃沙质土壤。

线麻纤维整齐,通顺而又细长,强度一般为三十八公斤,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弹性好,易于染色。可用来纺织麻布、帆布、搓强、编织渔网和造纸。种子称火麻仁,可榨油制作油漆和涂料,还可入药。

此麻罗田、英山、麻城各地都有种植。农家日常用线麻作绳索,衲鞋底。

九.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客的一碗碗独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铬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十大碗”有荤有素,素菜中最有代表性最好吃的当数“天河丹”之菜。

十.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油圪哚

油圪哚是一种面食,配上蒜、醋等调好的特制蘸料来吃,外皮酥脆、里面嫩滑爽口,有点吃肉的感觉,非常好吃!做法也很讲究,往往要制作多年的本地人才能拿捏好分寸,现在阳城能做好的人已经不多,街面上也不常见有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