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宜春土特产推荐 宜春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宜春土特产推荐 宜春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04-03 01:46:49

一. 江西省 宜春 奉新县 酿饭坨

酿饭坨是奉新的传统小吃,它主要原料为糯米,成品酿饭坨色泽金黄,口感香脆,是奉新人民过年过节的必备吃食,如今它的制作技艺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步骤如下:

1.将糯米洗净,放入水中过夜浸泡,使糯米完全膨胀至颜色通透;

2.将浸泡后的糯米用大火蒸四十分钟左右,待糯米呈晶莹透明状改用小火慢蒸保温;

3.将煮熟的糯米按压成碗口大小,然后点上代表吉祥如意的红印;

4.把成形的米饼放在太阳下晾晒,直至其中的水分完全蒸发;

5.把油烧热,将米饼一片一片的放入油锅中,炸制的过程中,不时用筷子轻轻点压米饼中央,米饼会迅速膨胀开来,待其成金黄色时捞出,把油沥干,成品酿饭坨就出炉了;酿饭坨炸制好后,一般会放入封闭的瓦罐中储存,以保证其口感的香脆可口。

二. 江西省 宜春 万载县 夏布

万载夏布生产历史悠久,起源何时,已无从考据。新中国成立前万载县有十几家夏布行庄。1950年全县产夏布3.27万匹;1953年9.79万匹,为解放后最高年产;1978年产夏布1.27万匹。0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政府采取了鼓励和扶助等措施,夏布生产得到了回升和发展。1995年后,由于市场萎缩,生产量下降。2000年国际市场销量增加,夏布产量近年一直稳定在2万匹左右。万载县夏布素以“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之美称,远销粤、苏、皖、浙、上海及南洋、朝鲜等地,历年都有一批外地客商亲临万载订货。万载夏布系地方之一,也是江西三大之一。

生产万载夏布多在农家生产加工,属手工型和分散型制作的产品,保持着三大传统工序:手工绩纱,人力浆纱,土机织布。

1986年,县外贸为扩建出口夏布厂,由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贷款12万元,对1954年创办的大桥乡夏布厂,进行厂房、车间扩改和漂、织布设备更新,改建为全县第一个“双桥出口夏布厂”,并在1987年4月,由县政府向省、地申报:双桥出口夏布厂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1988年,该厂能生产纯手工夏布、半手工夏布和漂白夏布,年产能力达1万匹。

1988年,全县夏布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当年出口供货夏布169万米,折合70416匹,在全省出口夏布总量中,万载夏布所占比率达46.5%。

1993年首次采用现代新工艺对夏布深度加工,进行蜡染和电脑绣花,制成床罩、床垫系列产品出口,至1994年两年出口供货3016条,供货额达4.98万元。

万载夏布生产回升主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从价格政策、原料基地、奖励生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鼓励和扶助,先后办起了潭埠新开、陂田、马步的黄村、双桥的大桥村、白良的廖杭村等5家村办夏布厂,乡办有双桥夏布厂、白良夏布厂,1988年全县生产夏布96059匹,生产工人有500人,织机近400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南亚市场均销600扣~1000扣漂白细纱夏布为主,农民从事夏布生产织工增多。1990年从事夏布生产织工1129人,生产细纱夏布35042匹。1994年全县从事夏布生产工人1500余人,有织机1200余台,生产夏布10.7万匹。1995年全县生产夏布425万米,(1万米为 454.5匹)。此后销售市场萎缩,生产量大幅下降,2000年来全县生产夏布15万米。2000年以后,国际市场销量倍增,夏布产量持回升之势。马步乡带塘村、新民村、宝石村、王村相继新办夏布厂。2004年全乡有夏布厂8家,织机120台,从事夏布织作1000余人。2004年末,生产夏布25000匹。全县夏布产量4万余匹。品种有:双色布、门帘布,全手工布,半手工布。规格有:0.6米、0.45米、0.3米等。2004年末年产量2000匹以上的夏布厂4家:元一麻织厂 厂址设马步乡黄村,2001年建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法人代表章元生(南昌人)。织机30台,工人45人;双志夏布厂 厂址设马步乡黄村,2003年建厂,占地1000平方米,法人代表宋志元。织机25台,工人35人;鹏辉织布厂 厂址设马步乡黄村,1996年5月建厂,占地2000平方米,法人代表辛洪初,织机25台,工人35人;万载县全鹏织布厂 厂址设马步乡新民村客人路,占地7000平方米,织机40台,工人65人。

收购与销售 夏布的收购主要由县供销社土产公司以及各乡镇供销社收购点统一收购。出口夏布则由县外贸公司土业务部收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私营商号活跃,夏布收购由私营商号收购后直运外地。1986年以来,夏布在国际市场上行情上扬,销路增多,万载县外贸公司为开拓货源,扩大出口,采取新的购销方式,一是改变公司原来的坐店收为上户收,派出外贸人员走村入户,一家家一匹匹直接收上来,1988年上户达300多人次,直收6000多匹,保证了当年出口夏布货源,全县出口供货夏布169万米,折合70416匹,供货额达838.64万元。二是对夏布购销实行奖励,凡交售一匹夏布可换购计划物资进口尿素2.5公斤,1987年用于奖售的化肥达11.2吨,调动了夏布生产销售积极性。三是广设收购网点,建立夏布生产专业户、收购专营点,县内有16个,周边县、乡9个,如宜春三阳、宜丰石市、分宜双林等,均与县外贸直接建立购销关系。 夏布销售,除了少量通过集市交易外,百分之八十的夏布由县外贸公司、县土产公司统一收购销售,销往广东、上海、辽宁、芜湖、汉口,出口日本、朝鲜、南朝鲜等国家。1986年销售夏布3025匹,其0口量2760匹。1988年销售夏布96059匹,比1986年增长131%。1986年首次开辟了外省口岸提供夏布出口,向北京口岸直接提供夏布供货额23.07万元,1987年又向上海、深圳口岸提供夏布出口,4年内直接提供夏布货源金额达408.96万元。1989年至1992年还通过湖南、福建、广州等省市,多渠道出口夏布供货额为352.04万元。为准确辨别夏布的扣门、纱质、铁线、内斑、色泽等,县外贸改进夏布验收技术,研制“简易手摇验布机”,对20多米长的整匹夏布布面能平稳打开和卷拢,更加方便自如,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验质效率,使夏布残次品率下降23.4%。1991年香港百新贸易公司董事长,两次来万载双桥出口夏布厂洽谈,当场验货夏布成交,韩国客商也多次来县洽谈,县外贸与30多家夏布客户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1993年至1994年县外贸自营销售平板纯麻夏布81.6万米,折合3.4万匹,麻类纺织品系列3个货柜,出口供货额389.7万元。全县1986年至1995年夏布出口供货总量578.21万米,折合24.1万匹,平均每年出口供货57.82万米,比1985年时增8.6%。

1996年起,县外贸夏布经营落入低谷,当年仅为10.31万米,比1985年下减77%,与最高年1988年比,减少15倍多。1997年以后,县外贸停止了夏布营销,出口供货为零。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是价格大落,1996年上半年收购价300余元一匹,比1986年的80元,上涨2.8倍,至下半年外销价180~200元人民币一匹,比进货价还低40%,县外贸形成越销售越增亏的局面;二是1996年开始上级外贸部门对夏布实行设限出口,县外贸未争到夏布出口配额,既无主动配额也无计划外配额,对区域性招标配额也未参与,尽管万载有客户有货源也不能营销;三是县外贸专营夏布的公司因高亏停业,少数专营夏布的业务员下岗后,带走了夏布老客户,错失商机,以致县外贸自营夏布全部丧失国际市场的份额。

1997年起万载夏布的营销已全部转入个人私营业主,由他们直接向县外提供夏布货源,在外地进行夏布转口贸易,如湖南、广西等省及本省外县的出口企业,为他人增创了外汇。2000年全县销量为15万米(均等6818匹)。

三. 江西省 宜春 宜丰县 腐虾

腐虾:宜丰特有传统名菜,流传普遍,具有制作精巧,清醇多味,滑润爽口,易于消化等特点。用,猪精肉50克,虾米5克,鸡蛋1个、生粉50克,香菇5克,猪油5克,以适量盐、白糖、酸醋、辣椒粉、味精、姜、葱为原辅材料。将猪精肉、香菇、冬笋切成小丁、加上虾米,先放入鲜汤内煮沸,把搅散的鸡蛋和酱油倒入,再把冷水拌匀的生粉、味精、盐倒入锅内,煮成糊状起锅,最后撒上生姜。

四. 江西省 宜春 袁州区 宜春苎麻

宜春苎麻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麻纺行业协会授予我市“中国苎麻历史名城”称号,使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同时,我市江西井竹实业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苎麻袜生产基地”和“中国苎麻文化博物馆”称号。

苎麻俗称“中国草”,其纤维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纤维。苎麻纺织品具有导汗、透湿、快干、抗菌、穿着凉爽舒适等特点。宜春苎麻的种植和生产有2600多年的历史,袁州区的夏布(以苎麻为主要原料)以“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饮誉海内外,是全国著名的“夏布之乡”。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苎麻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苎麻种植面积达5万亩,有苎麻加工企业51家,行业从业人员20余万人。“中国苎麻历史名城”这一金字招牌,对进一步推动我市苎麻产业种植基地化、生产规模化、产品高端化、市场多元化,提高农民收入、打响苎麻品牌具有积极作用。

宜春苎麻种植(棉麻蚕桑)

地域范围

宜春西与萍乡市交界,北与湖南浏阳接壤,南与吉安市的安福县相邻。宜春苎麻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袁州区的金瑞镇、三阳镇、慈化镇、天台镇、洪塘镇、渥江镇、竹亭镇、水江镇、楠木乡、辽市镇、寨下镇、芦村镇、柏木乡、湖田镇、新田镇、西村镇、新坊镇、南庙镇、彬江镇、洪江乡、温汤镇、飞剑潭乡18个镇4个乡;万载县的株潭镇、黄茅镇、潭埠镇、双桥镇、高村镇、罗城镇 、三兴镇、鹅峰乡、马步乡、高城镇、赤兴乡、岭东乡、白水乡、仙源乡、白良镇、茭湖乡9镇7乡;上高县的田心镇、翰堂镇、泗溪镇、徐家渡镇、新界埠镇、蒙山镇、南港镇、芦洲乡、锦江镇、野市乡、塔下乡、镇渡乡、敖山镇、墨山乡9镇5乡;以及宜丰县的石市镇等共53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3°53′04〞—115°02′14〞,北纬27°48′38〞—28°06′03〞之间。保护面积5000公顷,年产量1125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宜春苎麻属多年生、丛生型、株高150㎝-250㎝、茎粗0.8㎝-1.30㎝、鲜皮厚0.75㎜-0.90㎜;茎杆有绒毛、富弹性、抗倒性强、工艺成熟期茎杆黄褐色,麻骨绿白色;叶片近圆形,绿色,叶背有白色毡毛。鲜麻淡清香、果绿色。原麻刮制质量上乘,青白色,手感柔软且富有弹性,不皱不缩,斑疵少,锈脚短,无麻骨麻壳附着。 2、内在品质指标:原麻纤维支数1900m/g-2450m/g,单纤维强力28cN-30cN, 含胶率26%-32%。 3、质量安全要求:产品质量符合GB/T7699《苎麻》的规定要求。

五.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宜春脱胎漆器

中国漆器历史久远,早在2000多年前,漆器的制作已达到惊人的高超技艺。由日本奈良招提寺长老森本孝顺等一行僧侣护送回中国探亲的鉴真和尚造像,就是用脱胎漆制成的。宜春漆器创始于东汉时期,距今至少也有1700多年历史。

宜春位于江西省西部,自古以来以盛产夏布、花爆、漆器而闻名。宜春脱胎漆器造 型美观,轻巧玲珑,色泽明丽,光亮如镜,不怕水浸;耐温、耐酸、耐碱、耐腐蚀;使用时间愈久,光泽愈发光亮。清代,宜春漆器曾在“南洋赛会”荣获一等奖。

宜春脱胎漆器的生产纯属手工操作,先制成模型,再以棉布、绸布、夏布裱在模型 上,涂上调配好的液漆,待阴干后脱下内胎,然后填灰、上漆,再进行打磨、推光、装饰,前后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制成。现在,宜春市漆器厂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工 艺的基础上,将漆器、瓷器、铜器、银器、玉器、景泰蓝等制作工艺熔于一炉,并 采用金银镶嵌、刻漆、雕填、彩金花、磨漆画、“赤宝沙”、“绿宝沙”等多种加工技法,生产出的脱胎漆器各呈异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清代,宜春漆器曾在“南洋赛会”荣获一等奖。

六. 江西省 宜春 丰城市 丰城麻鸭

丰城麻鸭

江西省丰城市全境

麻雀羽鸭在中国习称“麻鸭”。麻雀羽鸭为家鸭的主要品种,而白、黑两种羽色皆为其变种。中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品种繁多的一种家鸭。母鸭羽毛都呈麻褐色而带黑斑纹,故名。

七. 江西省 宜春 高安市 高安腐竹

高安腐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安腐竹,江西省高安市,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安县腐竹生产历史悠久,得益于该县优良的大豆原料和锦河特殊的水质条件,高安腐竹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多次荣誉国家、省市产品荣誉,产品销售20多个省市,并打入了国际市场,部分产品已销往美国、科威特等国家。

高安腐竹是以优质黄豆为原料,用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豆制品,主产.地江西省高安市,以产地而得其名。高安腐竹生产加工历史悠久,是腐竹品牌中的极品,产品外观油亮光泽,呈淡黄色,支条均匀,条内空心,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无异味、韧性好、有嚼头吸水膨胀后不糊,在同类产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显其长。具有较丰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高达50%,脂肪达30%。高安腐竹别具一格,风味独特,行销二十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高安市生产的高安腐竹与其他地区生产的腐竹从感观、风味、理化指标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感观不同。高安腐竹外表油亮光泽,呈淡黄色(与黄豆色泽相吻合)、支条匀称、条内空心;而其他地方生产的腐竹缺少油亮光泽,色泽与黄豆本色有偏差,有的偏白、或偏黑,腐竹成型不均匀。二是风味不同。高安腐竹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毋需加工煮熟即可闻到自然的豆香滋味,而其他地方生产的腐竹则缺乏这种感觉或不明显。用清水作浸泡试验,高安腐竹吸水膨胀后,腐竹变软又保持较好的韧性,水质清澈、不吐浆、不粘糊,而其他腐竹吸水后则出现吐浆现象,腐竹变形,水质混蚀。再经加工煮沸试验,高安腐竹的豆香味浓郁,久煮不糊,回锅回炉加热形状不变;而其他腐竹则香味不纯、久煮昀糊、有的回锅回炉后便变成糊状物。三是理化指标有区别。高安腐竹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一般要比其他腐竹高出5至10个百分点,对人体的营养性就显而易见。.

生产条件

地理环境

高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锦河下游。位于东径115。00′12″至115Ο34′56″,北纬28。38′29″至28。38′29″之间,市内山川秀美,素有“农业大县”之称。高安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284天,年平均气温17.7℃,最冷月平均气温5.3℃,年平均降水量1560mm,境内最大的河流锦河,由西向东穿中而过,在境内流程近70公里,流经12个乡镇(街办),将整个区域分成南北两块。境内地形北高南低,中间舒缓平坦,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习惯称为“四山一水三水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理的气候因素为大豆的生产和腐竹的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原料基础

高安市全市耕地面积为101万亩,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宜南方种植的多种作物生长,高安农民喜爱种植大豆,自古以来,大豆就成了主要的食物源之一。全市可适宜种植大豆的旱地及高岸水田就达到30万亩。据《高安县志》记载,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年间,高安大豆每年的播种、收获面积为3-5万亩之间。解放以后,历史最高年的播种面达到10.45万亩,平均亩产113公斤,总产为1.18万吨。大豆品种以种植当地的“六月爆”、“矮脚草”、“六月白”、“湘春2号”、“浙春2号”、“赣豆3号”“矮脚春”等优良品种为主。由于高安土壤以中性偏酸、弱酸性为主,土层较深,有机质丰富,雨量充沛,生产的大豆表皮光滑,色泽鲜明,品质优良。是加工腐竹、豆腐、豆豉等豆制品的上等原料,使用当地大豆加工腐竹,其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一般要比外地大豆高出3-5个百分点。.

水源条件

高安市水源发达,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比较丰富。地面经流归属锦河、肖江、潦河、袁河四流域。其中锦河是最大的河流。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在4亿立方米以上,水质良好。
锦河地下水水质偏软,非常适宜腐竹的生产加工。21世纪初,高安有18家腐竹生产加工企业,均分布在锦河沿线。这是因为: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和出品率。浸泡、磨浆是腐竹加工十分重要的工序,这两道工序都必须选用“软水”。首先是浸泡大豆过程中,使用“软水”或“硬水”差异十分明显,“软水”泡豆,豆浆中含蛋白质3.71%,豆腐得率45%;而硬水泡豆,豆浆中含蛋白质为2.49%,豆腐得率26.5%,其次是磨浆,一旦蛋白质含量过低,蛋白质胶粒间的碰撞机会减少,不易发生聚合,薄膜形成的机会就慢,甚至不能形成薄膜,就不能制成腐竹或降低其品质。所以,水质的软、硬是影响腐竹生产加工的重要因素。该市有的腐竹生产者曾尝试过“加工北移”,在松嫩平原(大豆产地)办厂,终因水资源不合无功而返。.

历史渊源

传说唐代有一位豆腐师傅从江西省抚州到高安县八景镇礼巷村,以制作豆腐谋生,在长年的加工实践中,他发现豆浆上面会结一层油皮,便用竹签将豆浆油皮串起来———这就是最初的腐竹雏形。据《中国江西地理标志产品指南》记载“锦河高邮对岸渡口是最早高安腐竹产地之一,吴国珍老人用平底锅烧稻草,日投黄豆十五斤,得腐竹十斤……”,又载“瑞州府排楼下由鞠炳坤等七位师傅办起了小型腐竹厂”。据高安史料记载,1919年高安生产腐竹,当时有名的店铺是兴隆腐竹坊。.

高安腐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江西省高安市《关于明确高安腐竹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建议》(高府[2005]3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高安市锦河沿线的筠阳街道办事处、瑞州街道办事处、田南镇、相城镇、灰埠镇、扬圩镇、龙潭镇、石脑镇、祥符镇、上湖镇、兰坊镇、大城镇等12个乡镇、街道办现辖行政区域。

八. 江西省 宜春 宜丰县 石市夏布

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夏布经过独特的汉族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是汉族传统的服装面料。

石市夏布纱质细软,经纬成宜,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起皱折、不变形。民国初年,石市“夏布岁出六千六百匹有奇”。民国25年《江西年鉴》载:石市年产夏布3.2万匹,销外县2.5万匹。

九. 江西省 宜春 樟树市 商州枳壳

商州枳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西樟树市(原清江县)古称“商州”,素有“枳壳之乡”的美誉,早在800多年以前,这里出产 的枳壳称为“商州枳壳”,享有盛名。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在他著的《本草纲目》 中说:“枳壳……以商州者为佳”。
桔壳是指芸香科植物酸橙、香圆和枳等的干燥成熟之果实。酸橙,常绿乔木。枝三 棱状,有棘刺。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叶翼较大,叶柄较长。果实圆形或扁 圆形,果皮粗厚,橙红色或黄褐色,果味酸。叶、花、果均有香气。
枳壳,性微寒,味苦酸,是中国传统的地道药材。它具有破气消积的功能,主治食 积、胸腹气滞、胀痛泻痢、大便秘结、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等病症。另外,枳壳还含有挥发油及黄酮类成分。
1964年,在全国中药材质量评比会上,清江枳壳荣获第一名。

十. 江西省 宜春 高安市 高安烧卖

高安风味小吃,用面粉皮包馅做成的一种点心。做法是:用面粉加水搓碾成薄皮,然后以剥骨肉剁成肉酱加白糖、芝麻为馅,用薄皮包馅,包好后状如石榴,皮似水晶,放入小圆笼中用强火蒸10分钟左右即熟。带热出笼,油亮诱人,食之满口流香,风味独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