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柳林县特产广告词 山西特产广告语100条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柳林县特产广告词 山西特产广告语100条更新时间:2022-04-04 09:01:39

一. 广西 南宁 上林县 上林白切土鸡

上林白切土鸡最大的特点是皮脆肉鲜,所取的原材料是采用农家放养在山间野林中白天吃虫子、玉米、稻谷、土生土长的土鸡,煮鸡要求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即可。上林的气候温和,得天独厚,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生物的生长。

《徐霞客游记》之上林就有记载:“畜物无所不有。鸡豚俱食米饭,其肥异常。鸭大者重四斤而方。此邦鲫鱼甚艰,长仅逾寸,而「此地」独有长四五寸者。”,意思是:各种畜禽都有,鸡和猪都吃米饭,所以特别肥壮,一只鸭子重有四斤有余,别的地方的鲫鱼生长得很慢,长也仅仅有一寸,但这个地方的鲫鱼却有四五寸。

上好的土鸡皮色泽清黄,切开,白嫩的土鸡肉蘸着酱料吃,更体现鸡肉的鲜甜香嫩。配料用沙姜、蒜茸、花生油、香菜、酱油等调制而成。原汁原味,皮爽肉滑,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容易被人体的消化器官所吸收,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温中益气、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大筵小席皆宜,深受食家青睐!

信息来源:上林旅游网

二. 西藏 林芝 米林县 米林核桃

米林县地处藏东南,自然条件好,适合核桃树的生长,在米林县各乡镇都有大面积栽种核桃树。而且所产核桃仁饱满、多肉、营养丰富,据统计米林县核桃年产150吨左右。

核桃是西藏古老的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时自内地带入,繁衍至今。核桃树在米林境内广泛分布,许多核桃年龄古稀,仍然是技繁叶茂,生机盎然,核桃年产量近80吨左右。核桃是西藏古老的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时自内地带入,繁衍至今。核桃树在米林境内广泛分布,许多核桃年龄古稀,仍然是技繁叶茂,生机盎然,核桃年产量近80吨左右。

三. 山西省 吕梁 柳林县 黄河滩枣

黄河滩枣

山西柳林黄河滩枣已有2500年历史,驰名中外。黄河流域两岸地带培育的大红枣,俗称“滩枣”学名“木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山西柳林地处黄土高原,紧临黄河沿泮,阳光充足,气温适宜、枣体皮薄、肉厚、核小、天然营养。既可鲜食,又可熟食,其特点是颗粒硕大,色泽红润椭圆形,皮薄肉厚滋味甜,果肉甜软润香,纯天然,无公害,常食之,生津液,悦颜色,富含维生素C/D/P(芦丁)、糖份、果胶物质、铁、钙、磷、钾等成份。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名副其实的“果中皇后”此品乃真正的天然健康食品,是不可多得的馈赠佳品。是现代人理想的天然营养品,也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

食用方法:即食、煮粥、泡茶、煮牛奶、煲汤、做馅、炖肉等。

四. 山西省 吕梁 柳林县 柳林大红枣

柳林大红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柳林大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闻名海内外的柳林黄河滩枣生长在黄河岸边,已有2500年的栽培史。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温和清洁的空气为红枣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 红枣在这里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传说当年李闯王拴过战马的大枣树,至今犹存。在这里不乏历史的底蕴,而更多的是这里出产的枣子营养丰富,味道甜美。

柳林枣还是补脾益胃的滋补佳品,对高血压、冠心病、肝病有一定疗效。晒干后肉润如油,糖丝长亮,醇香沁心。 而进行加工过的枣有不同种类的形态与味道,可谓人间果品之王。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柳林红枣色鲜、肉厚、核小、糖分大、味甘美、耐储藏。鲜果脆而可口、甜中含酸,肉如油、糖丝长亮、醇香沁心。2.独特内含成分,每百克干枣中含总酸0.96%、维生素C 7.34mg、维生素B2 1.4mg、铁0.91 mg、钙58.1mg、镁37mg、钠6.38mg、磷61mg、18种氨基酸总量2014mg,发热量309大卡左右。

地域范围

柳林红枣生产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柳林现辖行政区域。包括王家沟乡、孟门镇、成家庄镇、贾家垣乡、石西乡、薛村镇、穆村镇、柳林镇、庄上镇、李家湾乡、陈家湾乡、高家沟乡、三交镇、金家庄乡、留誉镇8个镇7个乡共257个行政村。县境东西宽42.25公里,南北长54.75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0°39′45 ″-111°05′33″,北纬37°08'00″-37°37'28 ″之间。

五. 广西 南宁 上林县 大丰八角

大丰镇是上林县城所在地,主要农产品优质米享有盛名,盛产桑、茶,还有“八角之乡”之美誉。八角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果皮、种子、树叶等都含有丰富的芳香油,是优良的调味香料和医药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大丰镇位于大明山东麓,北回归线横穿城镇中心,是上林县城所在地,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32公里,桂中交通枢纽黎塘火车站70公里,均有二级公路连通,宾马公路横贯全镇。辖区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72个自然庄,24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居住着汉、壮、瑶等民族。全镇耕地面积2.47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是上林县三大优质米基地之一,经济作物有桑、蔬菜、糖蔗、玉米、黄豆等,山林面积45000多亩,盛产八角、杉木、竹子、鲜笋、香菇、木耳、茶叶,素有八角之乡的美誉。

八角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果皮、种子、树叶等都含有丰富的芳香油,是优良的调味香料和医药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明山区具有八角生长发育非常适宜的自然条件,生产出来的八角果肥大、饱满,加工后的八角干果色泽金黄,香味浓烈,长期以来上林县大明山产的优质八角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正常年景,全县年产八角干果达150—200万公斤,茴油产量10—15万公斤,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八角之乡。目前产地价格为:八角干果每公斤人民币10—16元,茴油每公斤人民币40—60元。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或引进资金,兴办八角林场,兴建八角产品加工厂,您的收益定是丰厚的。

六. 广西 南宁 上林县 上林大米

上林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上林大米产区自然条件十分优厚,境内受大明山脉西南对大气阻滞作用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上林大米以色泽光洁清亮、滋味清香、蒸煮品质柔软可口、营养丰富的特点,享誉广西区内外,畅销全国各地。

上林县盛产优质大米的历史悠久,上林大米产区自然条件十分优厚,境内受大明山脉西南对大气阻滞作用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上林大米以色泽光洁清亮、滋味清香、蒸煮品质柔软可口、营养丰富的特点,享誉广西区内外,畅销全国各地。上林县把发展大米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出台多项政策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推广种植优质稻谷,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快大米生产加工业的发展。

上林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广西首个列入地理标志保护的大米产品,这将进一步提升上林大米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其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更好地促进地方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现辖行政区域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上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告》,上府字〔2012〕2号 广西穗达米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DMY 01—2011《上林大米》

一、品种

油占8号、桂丝占、泰国丝苗、Y两优1号等优质早、晚稻品种。

二、立地条件

潴育性水稻土、淹育性水稻土和潜育性水稻土。有机质含量≥2%。

三、栽培管理

1.育秧:育苗方式为秧盘育秧、半水育秧。

2. 播种量: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杂交稻150 g至200g,常规稻350 g至400g。

3.移植抛秧:早稻在4月上旬前完成,晚稻在8月上旬前完成。抛秧密度为:早稻田每公顷22至36万穴,晚稻田每公顷30至37万穴。

4.施肥:根据土壤肥力配方施肥,每公顷施有机肥1800kg至3000kg;施化肥300kg至450kg:纯氮(N)120kg至190kg,磷(P2O5)60kg至75kg,钾(K2O)120kg至190kg。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完熟期后收割,及时干燥,宜阴干、风干或间歇晒谷,可实行机械干燥,不宜在强烈阳光下高温曝晒。

五、加工

1.加工流程:去石→砻谷→谷糙分离→碾米→色选。

2.储存:应满足干燥、清洁、无阳光直射的要求,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气)、潮湿、易生虫、易污染的物品混放。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形状:米粒呈长椭圆型,米粒长度5.0 mm至6.6mm,米粒长宽比为3.8至3.1。

(2)色泽:色泽清白,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米粒大小均匀、丰满光滑。

(3)滋味:具有正常的清香味,无其他异味。生米品嚼味佳,微甜。

(4)手感:手感光滑,有凉爽感,无涩感及易碎感。

(5)食用口感:米饭香甜、松软可口、凉后不硬。

2.理化指标:垩白粒率≤20%,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4%至24%,胶稠度≥85㎜,粗蛋白质≥7%;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七. 台湾省 云林县 炒蚵仔面线

蚵仔面线是一道颇具本土风味的乡土小吃,经过勾芡煮成香浓黏滑的面线里,点缀着几颗硕大的蚵仔,让人不禁垂涎欲滴。在台湾产蚵的大本营—云林,却有另一种不同的吃法,就是炒蚵仔面线。炒蚵仔面线是将面线先以滚水烫熟后,加以爆香过的草菇、葱、蒜等佐料以及鲜蚵一起热炒,起锅后香气四溢,炒过的面线柔滑却不黏糊,极为爽口。因为鲜蚵都是本地养殖,现采现用,所以颗颗肥美多汁,层层叠叠放在面线里,用料非常实在,让食客大呼过瘾。想要品尝这道物美价廉的小吃,在口湖一带的沿海餐饮店里,都可以吃到。( 云林县)

八. 广西 南宁 上林县 上林粉蒸肉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为中国传统的待客名菜。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食性温和。以主料带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成菜时以老藕垫底,色泽粉红,粉糯而清香,更为添色。

历史渊源

清初明末崇祯皇帝微服南巡,到了郑韩,在一次郊游时,来到名岭(封后岭),天色已晚,加至腹中饥渴,天黑店远,无法回店,于是便投宿在一姓丁的农夫小店,善良的丁氏夫妇,非常好客,把家中准备过年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来,经过加工送于崇祯进食。崇祯食后大悦,当丁氏夫妇告诉他这是他们祖传的粉蒸肉时,更是留恋刚才的味道,甜中带咸;肥而不腻,回味无穷。第二天,天亮走时崇祯对丁厨说到:“食之粉肉也,妙哉;来到郑韩城不来封后岭是一大遗憾也!不食丁氏粉蒸肉又是一大遗憾也!”随后,崇祯告诉他们了自己的身份,并奉丁厨为御厨,和他一起进宫,从此丁氏粉蒸肉一直流传之今。到现在你去新郑仍能听到这段传奇故事。

信息来源:上林旅游网

九. 台湾省 云林县 麻油

清朝时期北港附近盛产胡麻,由附近的“麻园寮”这样的地名便可知晓。北港麻油的生产乃因油车业发达所致,现在仍有多家老油行维持古法炼制,故能保持麻油特有的芳香。( 云林县)

十. 台湾省 云林县 鼠肉专卖店

人们避之不及的老鼠,居然有人以此为美味!这里烹调的可是生长于山林野地的田鼠,运动量足,吃的又是野果野味,不但肠胃清洁,且皮嫩肉滑,质感不输任何山珍,田鼠的烹调以三杯风味最佳,首先将姜、辣椒、蒜头爆香,再放入鼠肉热炒,起锅前再加入些香菜,便成为一道可口的“三杯田鼠”,而喜欢清淡口味的食客,也可选择“鼠肉面线”。( 云林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