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无花果广东特产 广东适合哪种无花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无花果广东特产 广东适合哪种无花果更新时间:2022-05-09 13:24:32

一. 广东省 中山 中山麻鸭

中山麻鸭是蛋肉兼用型品种,被列为广东优良地方禽种之一。中山境内多属冲积沙田,过去地多人少,劳不足,耕作粗放;且易受台风和虫害影响,遗落在田间的谷粒很多,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利用鸭能喙食害虫和除草的习性,每年早晚两造饲养“中耕鸭”(即踏茜鸭),进行中耕除草、除虫。还饲养两造“埠鸭”,在收割后的稻田中采食遗落的谷粒,从而获得粮鸭兼收的目的。中山农民早在600年前,就已经采用了这种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山麻鸭就是在这样特定条件下逐步育成的。

中山麻鸭,体型大小适中,皮下脂肪较少,用以制做"冬瓜盅"和"陈皮鸭",是茶楼酒家的名菜。

中山麻鸭的外貌特征除公鸭头部和副翼羽、镜羽带绿色光泽外其余羽毛均呈褐麻色,有如麻雀毛色,故称麻鸭。

麻鸭的生长速度,据华南农学院饲养测定:养至30天龄的肉鸭体重259.2克,60天龄体重680.2克,90天龄体重1315克。

产蛋高峰期在开产后的第二、三年,一般每只母鸭产蛋160只至170只,最高者200只,每只蛋重50-80克左右。

90天龄的公母鸭屠宰率为83.37%。

中山麻鸭除本地饲养外,还分布于珠海、斗门、番禺、东莞、新会、南海、宝安等地。

二.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油角

虽然叫油角,做法好似炸饺子。但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饺子皮里。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每家的油角不一样,有的咬起来硬嘎嘎的声声作响,有的松脆爽爽,口感鲜香,前者是和面时没有放鸡蛋,后者不仅放了鸡蛋还放了适量的猪油。

三. 广东省 东莞 长安盆菜

长安盆菜始于长安乌沙陈屋。1278年4月,南宋朝廷败退到广东,杨太后与弟弟杨亮节携宋帝昰、昺到东莞、香港一带,6月再迁新会崖山,沿路居民纷纷前往勤王,盛情款待。乌沙李佳之母陈氏,为使儿子一心抗敌,而无后顾之忧,毅然投海自尽。乌沙杨侯古庙至今祭祀杨亮节。由于元朝时纪念陈氏的活动被禁,于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村民们假借天后诞之名来纪念陈氏,一直保存吃盆菜的村俗。

盆菜,各种美味汇于一盆,香、油、味、佐料渗透每一个菜,特别入味。盆菜虽然历史悠久,但烹制方法迄今仍无太大的变动。最早的盆菜分五层,由下而上是:“萝卜、菜头、浮皮、鱿鱼、鹅(或肉、白切鸡)”。盆菜通常由九层十层菜组成,寓意“长长久久”、“十全十美”,有白切鸡、烧鸭、南乳猪肉、鱿鱼、鳝鱼、冬菇、腐竹、萝卜、猪皮等。好的菜总是放在最上层,先是鸡鸭,中层是猪肉和鱼,下层是冬菇、腐竹、萝卜、猪皮等,蔬菜一般用作垫底。上层肉菜的汁渗到下层,使得下面的菜味道极佳。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极大好转,用料讲究,有白鳝、蚝豉、发菜、瑶柱、海参、白切鸡,林林总总,今非昔比。

过去吃盆菜不用台、凳,全是蹲在地上吃。而今有台有凳,但多数人仍舍台凳而在空地上蹲着、围着吃,这种风俗,长安镇村民叫做“围堑”,是纪念当年在战壕里吃饭的历史。

吃盆菜最大的乐趣不在吃而在“围”。人们围在一起,饮食说笑,全村人围在一处(过去多在祠堂、庙宇内),自由结合,热闹非凡。吃盆菜其实吃的是一种气氛,吃盆菜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全村同吃一盆菜,表示团圆和睦,象征团结、团圆。体现了人与人和谐共处、关爱体贴的亲情。盆子里的菜分层叠放,又有上下和睦、团结一心、不分彼此,上下同心协力的寓意。

经过多年改变,盆菜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配料及味道更是讲究,吃盆菜亦演变为庆祝喜庆日子必不可少的宴请方式。盆菜象征一团和气、富贵团圆、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每逢元宵、开灯、天后诞、观音诞和男婚女嫁,盆菜依然大为盛行。

四.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粿汁

地方风味小食。米制品之一。注重辅助料的调配。

辅助料用久醇的猪肉卤汁、经腌制卤烂的五花肉和用油煎成金黄色的蒜头粒。

民间粿汁主料制法有两种:用米制粿条切成条状,和入米浆煮成稀糊;用米浆下鼎烙成薄片,然后剪成角形,和入米浆煮成稀糊。食用时,在热粿汁中披上几片卤烂的五花肉,撒上蒜头粒,再淋上热卤汁即可。不淡不腻,润滑清口。

五.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卤鹅

卤鹅

用料:狮头鹅-只,上等酱油二斤,白糖二两,盐二两,味精半两,香茅一条,桂皮六钱,川椒六钱,八角六钱,甘单三钱,丁香三钱,大蒜二条,南姜六两,肥猪肉一斤,清水以浸鹅为度。

将川椒炒至微香,肥肉切片,南姜打碎,加上酱油、白糖、八角、香茅、大蒜,加入清水,微火煮沸,制成卤汤。(川椒等香料要用纱布包成小包)

将鹅宰後去毛,清水洗净,吊起晾乾,用盐均匀地抹在鹅身的表皮和内腔,稍停片刻,放入已制好的卤汤中(卤汤以浸没鹅身、腹内灌满为度)。慢火煮约十分钟后,将鹅吊离汤面。稍凉後,放入卤汤中再慢火煮十分钟,又吊离汤面。此为使鹅身内外受热均匀,又使其容易着色,卤成後色泽光洁腊艳。最後,将鹅再放入卤汤中,熬煮约二小时左右,中间要将鹅身翻转数次。卤熟後,捞起晾凉,才可切块装盘,并匀上适量卤汤。如在鹅身还热时就切块,会因肌肉收缩难看。

近年来,生产发展,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卤鹅摊星罗棋布,食者甚众。每逢四时八节,市井常有代宰代卤的摊档,路旁摆满大锅大鼎,充满过节气氛;平时宴客,人们总喜欢端个盘子,到市场剁盘鹅肉,配上几条青翠的芫荽,调碟蒜泥醋,蘸着吃,其味无穷。

六.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纹鳝

纹鳝

顺德出产的大鳝身有回形暗纹,故又称风鳝。鳝形状如鳗,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肉食人参的美称。文、蒸、烘炒等制法均味美可口,三洪奇海、叠石海和容奇海是主要产地。江内河和大良碧鉴海所产的,叫做蓝鳝。

一般制法是把鳝切成4-6

厘米一段段,用大蒜头、叉烧肉等佐料文煮,味美浓郁香滑。至于酒楼制法款式更多,有所谓“豉汁盘龙鳝”、“碧绿串烧鳝”等等。

七.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云县 花果山云雾茶

花果山云雾茶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的。花果山云雾茶是绿茶类名茶,具有条索紧圆、形似眉状、锋苗挺秀、润绿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清明、叶底匀整的独特品格。

花果山云雾茶

花果山云雾茶的图片

花果山云雾茶历史悠久,始于宋,盛于清,已有900多年生产历史,曾被列为皇室贡品。为花果山主要名品,因长年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上,云雾缭绕之中,所以称其为“云雾茶”。由于日照不多,生长缓慢,历来产量不高,就更显珍贵。

云雾茶产于“四季好花常开,八节鲜果不绝”的花果山上,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云台山区,花果山茶树多分布在丛林密布、花果成片的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缓坡上。这里山势不高,濒临黄海,这里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绿荫葱茏,山峰含黛,特别的地理纬度造就了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叶片肥厚,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儿茶多酚类和咖啡碱含量均较高。

花果山水帘洞西侧秃龙沟的茶田,最是得天独厚。此处位近峰顶,整年云遮雾掩,往往夜雾未散,晓云又升。这里的茶树,终日受云雾水气的滋润,总是茶尖早吐,芽叶纤细,成为花果山云雾茶中的上品。

近几年,云雾茶获得较大发展。全市已有茶园近2000亩,年产云雾茶近百担。云雾茶制作工艺科学规范,从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整形干燥,到泡制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1980年,在江苏省品茶会上,与南京雨花茶、苏州碧螺春并列为江苏省三大名茶。现销往各大城市,并出口日本、新加坡和欧美等国。

一、花果山云雾茶特色

云雾茶历史悠久,始于宋,存于清,产在黄海之滨的孙悟空故乡——花果山区,生长在云雾缭绕之中。

云雾茶的鲜叶细嫩、炒制工艺精巧,内含氨基酸、咖啡碱、蛋白质较高,以条索紧圆、形似眉状、峰苗挺秀、色汁绿润显毫、耐泡多汁滋味鲜浓、香高持久、汤色清明、饮后齿颊皇香、啜英嘴华、怡神健脑、清火明目、健心降压、去腻、消食,风格独特。

二、浸泡方法

先将茶叶(根据饮茶前所需浓度)放入杯中,用80℃左右白开水浸泡,量杯大小先浸1/3位置,相隔3~5分钟浸满即饮,这样浸泡耐泡多汁、香高持久,禁用沸开水浸泡,易烫熟茶叶,汤汁不下。

三、储存方法

应将茶叶放在阴凉、干燥处,不受潮,根据茶叶存放数量,必要时把石灰包放进茶叶中排潮,保证一年内不变质。

八.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剑花

鹤山雅瑶镇清溪乡是有名的剑花之乡。由于剑花有清热解暑、滋润的作用,可鲜食,可晒干,一般用来煲猪骨汤。每年七、八月是收花季节,大量供应上市

九. 广东省 东莞 虎门水鱼

虎门水鱼种源是来自于湖南、湖北三带的正宗优质纯正中华鳖,经过我镇多年来养殖、选育而成,主要养殖于虎门山乡水库边,水质较好,污染小,环境幽静,养出的水鱼不但生长快、色泽好,而且其“裙边”宽厚、肉质细嫩,抗病能力强,更具营养价值,在国内享有声誉。

十. 江西省 萍乡 上栗县 萍乡花果

萍乡花果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艺食品的典型代表。既具有食用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它是由柚子、桔子、辣椒、冬瓜、南瓜、萝卜、马铃薯、刀豆、藕、木瓜、地瓜、青菜梗、鹅明豆等四时果蔬的根、叶、茎、花、果实经过(选料、洗净、切叠、挤压、雕刻、编织、水浸、烫煮、保色、定形、糖腌、烘烤)十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

制作成的花果色泽鲜美、造型独特,口感甜脆,加工后不破坏原有的营养质素,特别是一些用橙腔、薄荷、紫苏等做的花果,还具有祛寒止咳、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治疗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保健食品.是大众休闲、馈赠亲友和招待客人的珍品。

就手工工艺而言,萍乡花果作为传统食品在全国是唯一的,人称“中国一绝”。其花型有的似剪纸,有的似镂空玉雕,但它比这一类艺术品更质朴、更粗犷,共可制作花型一百余种。

花果据说已有千年的历史,真正有史料依据的传承关系,是1914年欧阳子裁和他的子女们开设于萍乡城凤凰街月光塘的“日新德”花果店。所制作花果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外来客商来此成批购货销往外省地,有些甚至远销东南亚。据市志记载,1930年“日新德”花果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1984年萍乡市花果厂成立后生产的花果又多次参加国家、省、市评比获得奖励。其产品远销香港、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等地。花果曾两次作为对台宣传品空投到金门马祖台港岛。花果的生产工艺是难以为现代技术替代,它蕴涵着独特艺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传统工艺中实属罕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