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水特产顺口溜 天水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水特产顺口溜 天水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4-04 05:05:05

一.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天水浆水面

 浆水面是浆水作汤,加上葱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秦州城乡人民十分喜欢吃浆水面。 浆水面有清热解暑、治疗疾病之功效,可单独作饮料。在炎热的盛夏,喝上一碗浆水,会使人感到清凉爽快,又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常食用浆水面还能治一些疾病,有高血压的病患者经常吃些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疗效。有的医院用浆水配合药物医治烧伤,可大大减轻患者疼痛,取得显著疗效。

    浆水制作很简单,一般选用鲜嫩的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菜或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叶为原料,切成细条,煮熟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瓷罐内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将浆水烧开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即成浆水面。

二.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脊兽

甘谷脊兽

脊兽是古老的民间工艺,是中国古建筑外部屋顶的造型艺术,是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组成部分。它象征着建筑等级。甘谷脊兽历史悠久,盛名远播,享誉西北。

明清以来,甘谷脊兽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渭河北岸的永安村(俗称土桥子)是主要的生产基地,生产宗教脊兽的历史悠久。县内有“土桥子的瓦碴,双碾子的泥,史家坪的秀才多如鱼”的民谣。永安村主要生产宗教建筑脊兽和民用砖瓦,多半农户有生产作坊,而被称为“张大兽”的张海家族最为知名。

张海(1874—1956年),字子寿,自幼学习脊兽艺术,一生捏制脊兽,闻名陇上,人尊其为“张大兽”。早年渭源、陇西、宝鸡等地拜师学艺,与陕西张德高、北京王勤等名师切磋技艺,取多家之长,生产的脊兽庄重典雅,捏制的龙、凤、狮、马、狻猊、鱼、瞅儿、虎、鹤、鹰、鸽等脊兽,莲、梅等植物花卉,千姿百态,妙肖有生意。其制作的脊兽广饰于甘肃境内以及邻境的名山寺观及乡绅名宦大户人家屋宇,艺名远扬陇上。1932年,次子张全盛捏烧的脊兽用于陇西首阳山伯夷叔齐殿顶,品奇艺高,颇得民众称道,有名士书匾“巧成天然”。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宗教自由和对传统古建筑文化的重视,脊兽行业,勃然兴盛,张大兽的子孙仍操祖业,用画幅、卡片上的图形作蓝本,捏制的脊兽形式更为多样,形象更为生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工艺技术上有所创新。l984年,张大兽的三世孙仁义、高义、西来及四世孙云中、启云从河南引进琉璃挂釉技术,使甘谷脊兽在工艺创新上更上一层楼。张大兽的族孙新灵捏制的狮盖熏炉竹节笔筒、花瓶、非常雅致;花卉、鱼蟾活灵活现;弥勒佛坐像大腹便便、笑口哈哈,净水观音站像玉体飘洒,形神兼备。1989年8月仁义、云中的作品参加了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首届天水民间艺术展览,9月入选北京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民间美术展出,并获荣誉证书。

三.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肉加馍

肉加馍

肉加馍又称肉夹子、卷子肉。制作时,选用新鲜猪肉和传统醋汁,配以花椒、大香、鲜姜、八角、茴香、肉桂等传统煮炖佐料,经过独特烹调工艺煮成腊肉,其肉质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色泽金黄。后用快刀将蒸熟的热馒头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肉片,猪肚切成肉丝,把肉片、肚丝夹入热馒头,形成四夹六夹。不论春夏秋冬食之,都很适口,甘谷人很喜欢吃。在甘谷肉夹馍中,尤以卷子肉而著称。其软馍选择精制面粉,发酵成起面以独特的手工蒸成,既软又柔,俗称“刀把子”。肉为大卤肉,以肋条肉为最佳。将肉切成片状夹入馍内,撒盐少许食之,柔软可口,味美醇香。县内一些著名的老字号实行“一条龙”作业,蒸馍、选猪、宰杀、配料分工明确,严把质量关。炖煮卤肉采用多种原料,按比例加上陈年老汤秘制而成,“薄如纸,细如丝”是他们切肉时基本刀功的真实写照。

四.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清水麻鞋

清水麻鞋:产于清水县,系用大麻纺绳编织成鞋。早在唐代即已流行。其工艺精巧,式样新颖,古朴独特,风格别致,兼具工艺美与自然美,经济实惠,结实耐穿。

五.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天水麻食

天水麻食 用麦粉和成软面团,每次掐一小点,用大拇指搓片后卷成一个个小海螺状,在开水中煮熟,捞入碗中,浇上臊子,调入佐料即可食用。特点是入味、滑爽、易消化。还可做成炒麻食、烩麻食等。

六.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石雕

甘谷具有丰富的优质石材资源,民间石雕具有优良传统。手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代不乏其人。石雕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中可以见到西坪青莲寺石造像塔、汉代画像砖等,其雕刻精细、造型优美为陇上所罕见。明、清时期鼎胜一时。石雕使用广泛,尤以名胜景点、寺庙、祠堂、坟墓居多,宫殿、宾馆亦使用,其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花卉、博古等。

甘谷石雕内容古朴,图像清秀,雕刻线条精细。涉及各种石雕工艺品,尤以墓碑、寺庙功德碑、石狮、石龟、花鸟见长,其雕刻的石雕工艺品,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造诣。石雕人物、神像想象丰富,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各种书体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使冷硬的石头放射出生命的光彩。雕刻的石柱“腾龙”,有腾云驾雾,上凌太空之势;“龟背游蛇”,似蛇在龟背,蜿蜒而动;“丹凤朝阳”,丽日彩凤,寓吉祥兆瑞之意;“雄风石狮”、“蹲坐石狮”等,无不表现出石狮威武雄壮、蓄势待发的英姿。

七. 甘肃省 天水 武山县 天水面皮

提到天水不得不提天水的面皮、呱呱和凉粉等特色食品,特别是面皮,几乎每一个在天水生活或者说只呆过几天的人都会爱上这种别有风味的小吃,十几种美味调料和金黄的面皮搅拌在一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八.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韭菜

武山县韭菜种植面积由1978年3600亩发展到2005年的8万亩,其中塑料大棚韭菜6万亩,露地种植2万亩,种植区域已由原来渭河流域6乡镇发展到全县五河流域12乡镇203村,年总产量达1.47亿公斤,总产值达1.2亿元。建成了以洛门和山丹为中心的两个万亩无公害韭菜基地,建成冷藏运输韭菜、韭苔的冷冻库有8个,贮藏能力3000多吨。2003年我县韭菜通过环境考察和产品检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首家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2005年4月向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委员会提出了申请,申报“中国韭菜之乡”。6月20至22日,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刘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主任王西玉,中国农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玉玺,中国农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任轲,对我县韭菜生产状况进行了考察,并对我县在韭菜生产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5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文化节上,“中国韭菜之乡——甘肃武山”被正式授牌。
    为更好地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强化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武山县工商局城关个私分会引导农民为武山县特色蔬菜韭菜进行商标注册。
    韭菜注册商标为“周庄盘龙”,“周庄”是村名,“盘龙”是关于该地的一段古老传说。武山县工商局通过引导农民对蔬菜的商标注册,使农民对品牌农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利于进行规模种植,进一步做大做强韭菜产业。

九. 甘肃省 天水 麦积区 天水漆器

天水漆器:小陇山一带产优质天然漆与制作漆器的木材(冬瓜杨、泡桐)为原料,采用彩石、玉石、玛瑙等贵重材料,雕刻装配成人物、花鸟、鱼虫、文物等图案,运用20余种雕刻技法,下刀干净利落,线条婉转流畅,飞白苍劲有力,充分体现原作的画意。其彩绘工艺光亮柔和,色彩协调,用笔细腻,线条流畅,有较高艺术价值。主要产品有各式花瓶、圆方盘、套盘、文烟茶酒具及各种箱柜、茶几等200余种。每件产品耗时4个月至1年以上。

十.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油糕

秦安油糕

秦安油糕,四面八方的人无人不晓,它主要因口感酥美、味微甜而颇受人们的青睐,每逢节会或庙会等重大庆典活动,当地人总习惯于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戏聊天,谈笑风生,一边品尝油糕,谈古论今。油糕的制作是在蒸熟的小麦面粉内按一定比例加上芝麻、冰糖、红、白糖、绿、红丝,大枣、花生、蜂蜜和青油等佐料制成糕馅,再将糕馅放入事先揉制好的面团内擀成契圆形状,盛于油锅煎至2-3分钟,出锅后将油糕切成条块,上面撒少许白糖,这样,外表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脆可口的油糕拼盘便宣布大功告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