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兴山县收购药材土特产 50斤中药材批发利润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兴山县收购药材土特产 50斤中药材批发利润更新时间:2022-04-01 11:20:46

一.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钟山话梅

钟山话梅,是广西贺州的主要之一,创制于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钟山话梅分“盐渍水梅”和“黄糖渍梅”两种,前者以青梅晒制;后者将青梅经黄糖腌制而成。后来,盐渍水梅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话梅,话梅是在盐渍水梅的基础上增加了甘草和香草油等配料。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清嘉庆年间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1753年~1823年)在《晒书堂诗抄》中写了这样一句咏梅汤的诗。贺州人不仅用梅做汤,而且用梅入药、制酒:头痛时把梅干肉敷在肚脐眼上;还把青梅汁煮熟后装入瓶中,一旦肚痛,用筷子蘸点尝尝,就会止痛;用白酒浸泡青梅,需密封一个月,所制青梅酒香醇味美。据说常饮青梅酒,能缓解风湿筋骨痛,其依据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

据《广西通志》记载,梅原产西南地区,在广西种植有2000余年,兴安县曾发现成片的野生梅林。现在,广西梅主产区为贺州、南宁等地,分红梅、青梅、白梅3种,较优的是大肉梅,原产钟山县,有“梅中王”之称,其特点是果实大,肉厚核小,酸甜适度,汁多脆口。宾阳县也有梅及话梅出产并出口。

二.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京山县国宝桥米

桥米,是传统的名品,早在明嘉年间就被嘉靖皇帝定为贡米,这种米具有颗粒长,感观好,光洁透明,可口不腻,喷香扑鼻,能增加食欲,是宴请宾客的佳品。

三.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绿茶

灵山绿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兴山县 兴山石蛙

兴山石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兴山石蛙(石蛙,学名棘胸蛙),成蛙体长10-13厘米,体重125-200克;头扁而宽,吻端钝圆,突出于下颌,吻棱不显,眼睛突起;皮肤粗糙,背部皮肤暗灰色有疣状突起;四肢粗壮,肌肉发达;雄蛙胸部有棘状肉刺,腹部光滑呈淡黄色;雌蛙胸腹部光滑呈白色。蛙肉色白,细嫩柔滑有弹性,蛙汤甘香爽口,被誉为“百蛙之王”。

据了解,我县受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域内山中小溪沟众多,山泉水长流不息,水质清澈,年平均水温15.3℃,森林覆盖率达到82.1%以上,四面环山,山青水秀,为“兴山石蛙”提供了优越的生息环境。“兴山石蛙”在水月寺镇、高桥乡、榛子乡和黄粮镇等地常年栖居。

湖北

水月寺石蛙产业协会

兴山县所辖水月寺、高桥、榛子、黄粮共4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111°06′,北纬31°04′~31°34′

五.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香荔

灵山香荔

灵山香荔主产于灵山县,为该县,果实扁圆形,单果重20.4克。肉较厚,核小,可食率76%,汁多,肉质爽脆,甚甜,有香气,品质上等,6月下旬成熟。

六. 广西 梧州 蒙山县 蒙山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Li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七. 湖南省 邵阳市 绥宁 天然中草药材

天然中草药材

绥宁县有神奇的绿洲之称,使这块神奇的土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天然中草药品种繁多,蕴藏量大,可供药用的动植物1590余种,其中植物药109种547属1413种,动物药100科146属166种,野生重点品种207种。

八. 四川省 阿坝 马尔康 中藏药材

马尔康地区中藏药材非常丰富,有1300多种,包括羌活、灵芝、冬虫夏草、贝母,所以这个地区有“川西药山”的别称。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茎及茎。主产于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原植物喜生于河边1500米以上4500米以下的林缘及灌丛内。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稍耐荫。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归肾、膀胱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临床用名为羌活。

九. 陕西省 安康 石泉县 石泉药材

药 材: 据普查全区有植物1材1215种,动物1材57种,矿物1材27种,目前利用的药材有600多种, 数量较大,价值较高的植物1材有杜仲、黄连、党参、天麻、厚朴、当归、桔皮、大黄、五味子 黄柏、玄参、银花、独活、牛膝、吴茱萸、白术、贝母等;动物1材有麝香、蜈蚣、熊胆、獾油虎骨等。其中杜仲是我国的主产区之一,历史上常年产量在25万公斤左右。( 安康)

十. 湖北省 宜昌市 兴山县 兴山薄壳核桃

兴山薄壳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山,古称“邑”,是汉明妃王昭君故里,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长江西陵峡北岸。核桃是兴山名优土品,栽培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县志中就有“邑产颇多,桃米可以远贸”的记载。核桃产业曾在兴山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过重要贡献,深受农民喜爱。在省第二届林博会上,兴山薄壳核桃因外形美观、口味香甜而享誉武汉三镇,并荣获省第二届林博会金奖。近几年, 兴山核桃生产出现品种退化、产量下滑等问题。如何振兴兴山核桃产业,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一、发展概况

兴山核桃生产方式以粮果间作为主,连片栽植面积较少,但生产区域覆盖面大,现有总面积1.2万亩,树木27.5万株。全县8个乡镇都有核桃生产史,主要集中在海拔400-1200米的中高山地区。1949年全县核桃总产量5550公斤,1966年达到30.5万公斤,1978年核桃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34.76万公斤。20世纪80-90年代,核桃生产受挫,产量大幅下滑,至2002年,全县核桃总产量仅12.6万公斤。近几年通过引导和管理,2004年达到20万公斤。

兴山核桃优良品种主要为薄壳核桃,其代表品种有“7904”、“9922”等。其中“7904”,在1979年中国林科院召开的全国核桃良种和增产技术协作会上,被列为全国指定推广优良品种。“9922”,是1999年至2004年,县林科所与长江大学联合选育出来的国家级优良级优株,另筛选出国家一级优株20株,因外观感强、营养丰富、口感好,被省科技厅认定为2004年度重大科技成果。

兴山薄壳核桃市场销售供不应求,产量的80%满足县内,少量县外销售,且价格居高不下,今年达到了 20元/公斤以上。

二、近几年核桃产业建设情况

一是制定了总体规划。2004年,县林业局组织专班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兴山县薄壳核桃项目建设规划方案”,经县政府同意,县政府办公室以兴政办发[2004]22号文件印发全县。今年,核桃产业又纳入兴山“十一五”林业规划,确定了建设规模10万亩,建设期5年。二是结合退耕还林等项目建设促发展。2002-2004年,新增核桃面积1720亩,定植苗木9.5万株,涉及黄粮、高桥、峡口、古夫4个乡镇820多个农户,户平栽植2.1亩。三是建立了核桃示范基地。去冬今春,黄粮镇张家河流域建立了3000亩示范园,涉及店子垭、水磨溪、界牌垭、金家坝4个村700多农户。目前平均高50cm以上,成活率60%以上,建立了一块宣传薄壳核桃的永久性宣传牌。四是良种繁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与长江大学和房县核桃研究所紧密联系,开展技术合作,攻克了过去我县核桃嫁接成活难关,基本掌握了嫁接技术,完成育苗5亩,当年成活率达80%以上,预计今年底可出圃优良嫁接苗1.3万株。五是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和监测。在黄粮张家河流域建立了病虫害监测点,指导该区域4个村核桃病虫害的防治,使该地区的核桃产量比去年增加30%以上。六是抓科技培训。每年定期深入核桃产区举办病虫害防治和丰产栽培技术的培训宣传。今年共举办15次,培训农民达2500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5000多份。

三、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良种少,品种退化

兴山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优良单株,但其面积少、总体产量低,仅分别占全县的30%以上,导致全县核桃产品总体市场竟争力差、经济效益不高。

(二)管理粗放,产量低

核桃栽培沿用传统技术,农民在生产上投入少,“靠天收”思想严重,苗木品种、质量、整地方法、栽培技术都不能达到现代发展的要求,对核桃树不修剪、不防病治虫、不追肥、不除草,导致结果少,品质退化,产量时高时低。目前全县1.2万亩,产量20万公斤,亩产仅16.7公斤,比标准产量少233公斤。

(三)病虫害较严重

近几年的核桃病虫害防治,虽在局部地区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全县危害仍然较严重。主要病虫害有银杏大蚕蛾、核桃举枝蛾、核桃象鼻虫等。据调查统计,每年因病虫危害造成损失占总产量的30%以上。

(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核桃产业建设县级规划5万亩,其中改造1万亩,新建果园4万亩,总投资约1500万元。除群众投工投劳自筹一部分外,仍需资金近600万元(每亩需扶持苗木费150元),需县政府和县直各部门支持、帮助解决。近几年累计投资34万多元,包括:一是近几年退耕还林解决了一部分苗木费约8.6万元;二是林业局挤出近5万元资金扶持种苗生产;三是扶贫办扶持5万元资金,用于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农民自筹约15.4万元。除此而外,再没有其他资金投入,与核桃产业发展要求相差很远。

(五)示范户(基地)培育难度大

由于农民的传统小农经济意识形成的自身短期行为,不按技术要求及时管理、抚育,加上资金投入不足,无激励政策等原因,导致今年的示范户(基地)建设效果不明显。

四、发展的必要性

核桃产业必将成为全县半高山以上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低山形成了以柑桔、高山形成了以烟叶、蔬菜为主的农业致富产业,中山和半高山还没有形成主导的致富干果产业。为此,核桃的发展必然是这一地区首选的致富产业。2004年黄粮镇店子垭村产核桃1万公斤,该村韩定国、郑光发等10多名农户,户平产核桃350公斤以上,收入4500多元。发展核桃优于其它果类和其它产业:一是耐贮藏,仓储可达1-3年;二是价格稳定,一般10-20元左右/公斤;三是产量、收入稳定。只要管理良好和集约化经营,优良的嫁接苗木定植当年部分就可挂果,第5年即进入丰产期,每亩可生产核桃250公斤,具有早实、丰产、稳产的特点,丰产期长,可达50年以上。四是投入低,成本少,亩平投资300元左右;五是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可实行林药、林粮、林草等多项种植模式,效益倍增。如峡口镇黄家河村,2004年度退耕营造的核桃林下种药(前胡),今年7月份通过调查,仅药材一项收入亩平就可达1000元以上。

五、发展有利条件

第一,兴山发展核桃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兴山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1680小时,年均气温17。5度,年降水量980mm,无霜期272天,气候环境非常适宜核桃生产。全县海拔400-1200米的中、高山地带,适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

第二,发展基础较好。全县现有核桃保存面积1万多亩,有一定数量的优良品种,农民发展的积极性高。

第三,核桃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今年县林科所核桃室内嫁接成活率技术达到了80%以上,今年可提供优质苗木1.2万株。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保证,全县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5人,其中高级1人,中级14人,初级120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区群众也积累了一套育苗、建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四,交通便利。全县水陆交通方便,且核桃生产主产区村村通公路,为基地建设和今后的产供销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六、措施与建议

结合核桃产业发展实际,为认真落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兴山县薄壳核桃项目建设规划方案的通知》(兴政办发[2004]22号文件)精神,到2009年,使薄壳核桃面积达到10万亩, 单产达到250公斤,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使其成为兴山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明确机构,组建专班

一是成立县核桃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分管书记或县长任组长,财政局、计划发改局、科技局、扶贫办、林业局、老促会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统一领导协调全县核桃产业生产,要定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核桃生产,要象抓柑桔、烟叶一样强化领导,狠抓督办落实。

二是组建工作专班即全县核桃产业建设办公室。要明确人员、工作经费、办公场所和工作职责。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全县核桃生产,负责规划设计、检查验收、技术服务、政策兑现等。对工作专班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三是项目建设重点乡镇,也要相应成立薄壳核桃生产领导小组和落实具体办事人员。

(二)明确必要的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

建议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左右用于发展核桃生产。主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建设办公室每年的工作经费,包括规划设计费、技术指导费、差旅费、检查验收费等,建议从县财政中解决,每年10万元。

二是政策扶持资金。主要是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要象发展柑桔一样,每亩地给予一定扶持,支持、激励农户发展,每亩50元左右,以验收合格面积为准,每年大约15万元。

三是科技资金。包括优良种树保护,建立采穗圃基地、种苗繁育温室(基地),加强技术培训等,建议从县财政中解决,每年投入20万元。

四是病虫害防治资金。实行联防联治,解决器械和部分农药物,建议每年解决5万元。

另外,要把多种资金捆绑使用。即扶贫开发资金、财政农业切块资金、其它各方面争取的有关专项资金,科学安排,捆绑部分投入核桃建设。

(三)加强良种苗木繁殖基地建设。

要发展以本地的薄壳核桃为主,代表有“9922”等20多株优良株系,立足本地现有育苗技术和场地,大力繁育嫁接苗木,确保品种纯正优良。一是对现有的优质薄壳核桃母树及种子资源实行保护。现有的优树是我县与原省农学院选育出来的,共有20多株,已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认定,分布黄粮、古夫等乡镇。要与农户签订保护、利用合同,对优树挂牌保护,实行高于市场价格30%收购种子和接穗。为培养采穗圃和嫁接苗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县林科所为中心,建立育苗基地50亩,其中建采穗圃15亩,嫁接育苗35亩,每年产嫁接苗14万株,基本满足县内需要。

(四)抓好示范基地

集中资金、集中技术进一步抓好张家河流域优质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除推广本地优良品系外,适当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如云南泡核桃、“中林”、“鲁光”、“香林”等。走科研所+基地+农户的建设路子,建立林+草(药)+畜+沼+肥,定期指导培训,密切与科研所的合作,要与长江大学、市林科所、房县核桃研究所建立长期协作关系,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重点培养示范带头户,培出效益、培出成果和经验,以此辐射带动全县。

(五)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要以已出台的总体规划为蓝本,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科学推进。根据总体《规划》编制详细的年度实施方案,详规要到村、到户、到田块,科学布局、突出重点,确保产业建设任务目标的如期实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