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德保特产手工视频 德保土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德保特产手工视频 德保土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2-03-31 11:26:37

一.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正蓝旗 察哈尔手工艺品

察哈尔手工艺品有木雕、皮革、骨制艺术品等两百多种。这些玲珑可爱的手工艺品以无言的方式传承着察哈尔部落优秀文化及民俗风情。

小作坊里的工匠日复一日地耐心打磨着岁月与这些根调、木制品,执着地向人们展示着这祖上传下来的工艺。这不仅是艺术、游牧文化,更是一种信念。

二. 广西 百色 德保县 德保山楂

德保山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保山楂果大肉厚、肉质细腻、耐储性强、营养价值高,具有降血压血脂,防衰老、增强肌体免疫力等功效。常吃德保山楂制品能健胃消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延年益寿,被视为“长寿之果”,备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德保县依托区域优势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利用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山楂特色种植产业。该县以“山楂强县”为产业发展目标,提出了“三个一万”(即:“十三五”期间每年新种植山楂、脐橙、桑树各1万亩)工程,大力推进“德保山楂”特色片区建设。出台山楂产业扶持政策,免费向农户提供山楂苗、免费提供果间套种子和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扶持政策,以“一年大栽、二年大育、三年保收”发展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万棵千元山楂树”富农工程。把山楂产业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采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基地”模式,引导农户从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为种植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推动山楂产业的发展。

为提高德保山楂附加值,该县与广西实味食品有限公司、德保壮宝酒业等多家公司合作,延长山楂产业链。制成的山楂饮料、山楂颗粒冲剂、山楂酒、山楂醋、山楂糕、山楂饼等系列山楂农产品,通过参加全国各大农展会的宣传,知名度与日俱增,德保山楂制品远销各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德保山楂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现辖行政区域。

《德保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德保山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德政发〔2016〕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德保山楂》(草案)

三. 广西 百色 德保县 德保茴油

德保茴油,是广西百色市著名的之一,尤以百色市德保县的茴油最为出名,德保县也被誉为“八角茴油之乡”。

镇安古镇德保,地处桂西山区,云贵高原的余脉,地势崎岖,沟壑纵横,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合八角林的生长环境,八角树为耐阴性树种,多生于温暖阴湿山地林中,以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和沙壤为宜。木种适宜栽培于北纬23°~24°N,常年平均气温21~23℃的亚热带地区,属亚热带经济作物。德保“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在19°C左右,“入伏不觉伏,盛暑不显暑”, 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造就了八角林生长的气候条件。这种第一无二的气候,被人冠以“天然空调”之美誉,因而德保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茴油之乡。”

茴油是用茴制成的油,而平常所说的茴油,是用八角树的枝叶或种子以蒸馏的方法提取。德保八角、茴油林种植有上千年历史,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德保人就已栽培八角树,所产茴油具有凝固点高、茴香储量高的绝对优势,至光绪年间,天保(德保县旧称)茴油已远销法国,并有“法国香水没有天保茴油不香”之说。产品畅销国内外。

八角亦称大料,为八角树之果实,因辐射状的果呈八角形,故称八角。干燥八角果呈棕红色,八角果所含的主要成分为茴香脑类挥发油。八角有强烈的山楂花香气,味甜,性辛温,香和味兼具,药食兼用,具有温阳、散寒、理气作用,是应用于饮食烹调或食品加工的重要辛香调味料,因其香味醇厚而去腥膻,促进食欲,是烹制厚味菜肴的常用调料。

茴油是制造高级香料、香精的上等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可以用来配制甜酒、啤酒、香糖、香饼和菜肴的调味;在轻工业上可以用来制造高级香水、香皂、牙膏、化妆品等。

四. 四川省 广元 苍溪县 岳东手工挂面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黄庭坚《过土山寨》一诗中的“汤饼”,指的就是手工面,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面条。手工面起源于我们中华,且有四千多年的制作和食用历史。因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为世人所喜欢。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有“甚欲去为汤饼客”这样的诗句。可见,在大诗人的心里,“汤饼”与他的千古文章一样重要。

全国各地的特色面品种类繁多,我们苍溪自然有美上添美的好东西,其中翘楚者当属岳东手工挂面。

说起岳东手工挂面的制作历史,当地耆老都不知有几千年了。但一代女皇使岳东手工面名声大震却是有故事的。

相传媚娘未入宫前,有一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叫常剑峰。可圣命难为,两人不得不忍泪分别。临进宫前,他俩在一面店匆匆吃了一碗面话别。当日天气炎热,面条热烫,难以立即入口。媚娘灵机一动,用冷水将热面一激,再加调料,竟美味可口。媚娘入宫,常怀念与恋人临别时所吃之面。命御厨再作,味总不如从前。既为女皇,四处寻得原面店老父妻,乃利州岳东人士。老夫妻再作“冷淘”之面,其味如故。女皇潸然泪下。旋尔再问,方知岳东手工面制作独有配方,自不同于关中之法。女皇再命群臣品尝,无不交口称赞。从此,利州之地的岳东挂面与媚娘的凉面做法风行全国。

岳东手工面的制作过程分磨面、和面、做条、下盆、发汗、出面、拉条、上柱、分杆、晾干等环节。其中和面最为关键。因为岳东挂面制作过程中要加适量的盐促使蛋白质与淀粉分子的结合,以此来影响面筋的形成。如果比例把握不好,自然只会做出次等的手工面。因此千百年来,岳东之地的做面老艺人至今尚不敢用机器和面。他们只相信他的双手与双眼,面、盐、水的调合粘度也就早已烂熟于他们心中。

正宗的岳东挂面下锅不腻,入口柔软有劲。故而既适合煮热汤面,也适合做女皇所创的“凉面”。如今的岳东手工面,更是品种繁多。以粗细论,有银丝面、龙须面、玉带面之分;以制作添加成分论,有鲜蛋面、玉米面、大葱面、蔬菜面之别等等。市价高达8元一斤的手工面,却一直供不应求,故而催生当地不少手工面的传人。以五代制面的岳东席氏手工面传人席月建为例,一家就能带动80余户400多人就业。他们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分户作业,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我们应该相信,不远的将来,岳东手工面肯定能走出蜀中,走向全国。(胡博/文)

五. 广西 百色 德保县 香血肠

香血肠

香血肠,将猪小肠洗净备用,先用温水将大米浸泡半个小时,捞起白米,加入猪血,与米搅匀,放入大石磨或打浆机磨成血米浆,再加入葱花、盐、已炼的猪网油渣、八角粉等拌匀,灌入已洗净的猪小肠中,结扎两端,放入锅内,慢火煮熟,注意火不能太猛,水不能烧开,要经常翻动,以免血肠破裂开,而前功尽弃,煮熟后捞起,即可切块食用,也可用菜锅加熟油煎后,用酱油、醋、味精配成的点料,更是味香可口,妙不可言。

六. 山东省 济南 市中区 潘氏手工老粗布

济阳县自公元 1129 年置县 870 多年来,传统的纺织品是土布(又名:老粗布),据《济阳县志》载:清朝光绪(1875-1908)年间,济阳所产的土布,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其中以“曲堤大布”最为著名。“曲堤大布”又以“花布”为尤。“花布”经十几道工序制成,色彩艳丽、图案工整优美、极富装饰性,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风格。潘氏手织粗布系久负盛名的“曲堤大布”的一个分支,生产历史悠久。

宋末元初,曲堤一带就生产土布,最初多系布幅较窄的条格布。至明代,曲堤土布发展到 100 多种,比较实用的主要有狭而短的扣布、花布、毛巾布等。到清代,曲堤土布花色增多。色泽艳丽,产销繁荣,此时的潘氏花布以图案工整、色彩艳丽、民族特色鲜明尤为突出。

七. 河北省 邢台 临西县 临西空心手工挂面

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空心手工挂面,空如竹、细如发、长如丝,直径均不超过1毫米,最细仅有0.1毫米,因其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铁、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而成为古代进宫和现代人们争宠的佳肴,也从而成为拉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

据该县长期从事空心手工挂面制作的京卫空心手工挂面老板王敬达介绍:“尖冢手工空心挂面,以‘大白芒’等优质小麦(2271,5.00,0.22%)为原料,配以精盐、鸡蛋、菜汁等天然原料,经过轧、切、拉等29道纯手工制作,是享誉周边县市的地方传统特色食品。”

近年来,该县为使尖冢空心手工挂面得以延续发展,为其申报了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注册了商标,鼓励当地农民依托传统手艺发展特色经济。如今,该县已形成了以投资500多万元的临西京卫手工空心贡面厂为代表的空心手工挂面加工企业作坊100余家,直接带动当地10多个村庄2000余人就业,产品远销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20多个大中城市,使人均增收600余元。同时,该县大力相关配套产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规模化生产场所

八. 吉林省 吉林市 舒兰市 吉林手工彩绘木雕

吉林手工彩绘木雕是采用木质细腻的桦木,经手工雕刻而成。主要以飞禽走兽为题材,具有较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深受欧美、东南亚、非洲和中国周边地区、国家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吉林)

九. 广西 百色 德保县 天保茴油

天保茴油

天保茴油,德保县。以八角树叶熬蒸而成,因民国年间,凡出售香港名埠均标"天保牌"(即原县名)商标而得名,曾有“法国香水没有天保茴油不香”之说。天保茴油具有凝固点高、折光性好、含脑率高、香味浓郁、纯正等特点,具有杀菌、健胃、驱风,祛痰、止咳、治疗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疥癣等疾病之作用,是生产40多种医疗药品和香料、食品、牙膏、化妆品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该产品出口量占全广西的90%,占全国的50%。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

十. 四川省 宜宾市 叙州区 合什手工面

合什手工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什手工挂面其面条细如发丝,营养丰富,健脾和胃,圆润滑爽,风味独特,食之柔滑,美味可口,回锅如新是面食中的精品。

宜宾县合什镇地处长江源头风景优美的越溪河畔,这是一个曾是驿站的古镇,但令这里声名大震的是一种民间绝技:合什手工面。它在1986年曾获得世博会银奖,现在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宜宾合什手工面必须选用北方特制精粉,取合什地下泉水,加入土鸡蛋、植物油、食用盐等辅料,由手工精心配制而成,从面粉到成品历经36个小时,大大小小24道工艺,其间除包装封口外毫无任何机械程序,没有加一点点碱性物质,其面条细如发丝,营养丰富,健脾和胃,圆润滑爽,风味独特,食之柔滑,美味可口,回锅如新是面食中的精品。

合什手工面从面粉到成品要历经24道工序,其中主要的13道工序如下:

1、和面,将面粉和辅料调配好后将面和均匀。一个盆至少要两个人操作,不停地翻揉,最起码得一个半小时以上。和好面后,在上面撒一层干面粉,使其不与木盆粘连,和好的面团放在盆里,盖上盖子后放几个小时发酵。

2、切条。面团放置几小时像馒头一样光滑以后,将大面团分割切成小面团。

3、揉大条。把切开的小面团揉成直径小于10厘米的条状,放进木盆里(这一步完成后又要等三个小时左右才进行下一步)。

4、弹中条。把放在木盆里3小时后的大条揉成跟矿泉水瓶盖差不多大小的条状,一边揉,一边不停地案板上弹打。在弹中条的过程中,要把所有的大条接起来,使弹出的中条是一整根,然后把它盘在簸箕里,放一两个小时左右再进行下一步。

5、弹小条。把簸箕里的中条弹成手指般大小,然后又将它绕回木盆里,中间放个瓶子(主要是起到中心轴的作用)。这盆小条差不多一千多米长,其间没有一处接头,是一整根。小条弹好以后放在盆子里要六个小时后才进行下一步。

6、挽竹。把盆里的小条搓成麻花状Z字型,缠绕在两根竹棍上,这一步一般是在凌晨十二点钟左右开始。

7、沉槽。把绕好的小条搭在一个槽上(这一步和上一步是同时完成的,这一步过了又要等一个小时左右才进行下一步)。

8、扑粉。把沉槽后的面条铺上干面粉拉长,使其不粘连。

9、这一步也叫沉槽。把扑好粉的面条又放进槽里。做完这一步差不多就是凌晨5点过了,这个时候面师们又可以睡一小会,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

10、拉面。把一根手指粗五十厘米长的面条拉到九米长如丝般细。拉面首先是把面条从槽里拿出来挂在拉面架子上然后由一个师傅控制上面,不让它松动,一个师傅在下面拉,先把它拉到四米左右,然后拉的师傅又将竹棍递给上面那位师傅,上面的那位师傅又将竹棍挂在架子上,下面的师傅又会拿两根竹棍放在中间,继续又拉。

11、晾晒、收面。手工面是靠天吃饭,如果天下雨,就生产不出来,现在的很多手工面都是用烘房烘干,烘干的面很脆,煮的时候很容易断掉,而且口感不好,晒制的合什面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12、切面。选好尺寸,用刀在上面划一条线,然后把它切断。

13、成品包装。

合什手工面由于是手工制作,面粉的成分没有被破坏,具有细而空心、营养丰富、圆润爽滑、鲜香味美、耐煮不粘、不断条、不浑汤等原汁原味的特点,这种独特的风味是面食中的王者,美名远扬而成为川南独一无二的传统产品。

合什手工面真正美名远播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生产厂家在保留了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的包装,申请注册商标,并向外隆重推出了越华、香果等多个品牌。2003年,合什手工面在获省级无公害食品认证,并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在2002年西部“农博会”和2003、2004年举办的“西洽会”、“厦博会”上,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合什镇有宜宾县合什镇越华手工面厂、宜宾县合什镇香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手工面生产厂家7家,手工面制作师傅23人,除4人为青壮年外,其余19人均为60岁以上年老者。因制作技术都是手把手传授,且懂制作工艺者多为年老者,面临着严重的技术后继无人的状态,急需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让这项流传多年的传统工艺代代流传下去。

合什手工面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宜宾县合什镇、古罗镇、柳嘉镇、观音镇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宜宾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我县合什镇手工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函》,宜县府函〔2015〕133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500/T55-2015

《合什手工面加工技术规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