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顺普定特产 正宗安顺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顺普定特产 正宗安顺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4:55:12

一.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上关六月李

上关六月李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关岭自治县上关六月李种植协会申报的“上关六月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通过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的审查、公告,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至此,安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加到5件。

“上关六月李”是关岭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具备特殊的土壤条件和光照条件,形态美艳,入口脆爽,味道甘甜,具有清热润肺、解毒、止消渴等独特功效,是典型的无公害绿色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关岭县委、政府、县工商局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指导和帮助上关镇成立上关六月李种植协会,积极引导“上关六月李”等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品牌铸造。2010年11月,关岭自治县工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精心筹划和收集整理“上关六月李”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了“上关六月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2011年11月通过了初审。

目前,“上关六月李”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平均每亩产量达4000斤,按每斤10元的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每亩产值可达4万元。“上关六月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获得,将有效地保护关岭自治县特色农产品资源,进一步扩大国内和国际市场,为果农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关岭果业大发展迈出关键的一步。

二. 贵州省 安顺 西秀区 葛花解酒茶

葛根,是国家卫生部认定的药食两用植物。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块,它性平味甘,是国家重点中药保护品种。葛根含有大量的有机黄酮、氨基酸、维生素及人体所需要的钙、锌、铁、铜、磷、钾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清热祛火解毒、生津止渴解酒。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根PA4、PA5、PH2、PH3等散热原具有明显解热作用,并随剂量增大,其作用增强。葛根总黄酮可使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大,改善心脑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葛根黄酮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高血压患者脑血流正常化。葛根总黄酮还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胆固醇、甘油三脂及B-脂蛋白在血管沉积,从而起到降脂降压、软化血管的作用。葛根黄酮有效成份S86019能使癌细胞发生明显改变,使其增殖能力丧失,对胃癌抑制率达77.75,对肺癌抑制率达55.56%,并对癌细胞的周期转移呈G期阻断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唯有葛例外。它是一种人人都能食用的纯天然、无激素、无毒副作用的植物。最佳体现了21世纪“返朴归真、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

贵州葛根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从事葛根种植、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公司,拥有万亩葛根种植基地,并拥有加工基地和科研基地。

种植基地位于云贵高原的贵州安顺山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没有污染,处于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美境。管理过程中,不施农药和化肥,使产品源于自然,更优于自然,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

现公司已开发出野生葛粉、野生葛片、葛丁黄酮茶、葛花解酒茶等系列产品。由于产品功效神奇,品质上乘,畅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

葛根的功效,在我国古代医学名著《神农本草经》、《养生论》、《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及《中药大辞典》中已有权威性著述。葛根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热解毒、解酒护肝、女性美容、防治癌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特殊功能,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品是采用纯天然野生葛根精制提炼而成的系列产品。葛根中特有的葛根黄酮类和葛根素等活性物质,不但是有效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肿瘤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还具有清热解火、生津去燥、解酒护肝、治疗口臭、调理肠胃、利大小便以及治疗痤疮等功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记忆力和提高免疫力,另对女性具有排毒养颜,调经活血,祛痘消斑,延缓衰老等作用。

三. 贵州省 安顺 镇宁县 镇宁六马狗肉

镇宁六马狗肉是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六马乡的特色美食。镇宁六马狗肉讲究“杀、烫、烧、顿、切、吃”,剔骨煮醮而食,早已驰名中外。

镇宁六马狗肉源于山青水秀的六马布依之乡,用六马清澈的河水炖煮而成,加进灵芝、党参、桔梗等中草药为佐料,用炭火熏烤而成,上桌后配上狗灌肠、狗肺、狗肝和六马朝天椒醮水,融色、香、味于一锅。

镇宁六马狗肉2004年被评为贵州名菜名点风味小吃之一。

四.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王家院水晶葡萄

水晶葡萄系多年生藤本植物,果品成熟时呈略带黄色半透明状,果实表皮有银灰色果霜,色泽鲜亮,能散发出水晶葡萄特有的果香味,总糖含量14.7%左右,具有质地香甜、口感好,无污染的特点,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着极大种植前景和市场开发潜力。高峰镇王家院村气候土地适合种植水晶葡萄。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抓住新农村建设,以种植水晶葡萄为突破口,采取典型示范。科技培训,举办评选水晶葡萄王“大赛”,举办水晶葡萄节等多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乡水晶葡萄的大发展。

五.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篮球鸽蛋

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盖世闻名的菌中珍品——竹荪。在游览贵州旖旎风光之余,品尝一下用贵州竹苏烹制的佳肴,将会使游兴倍增,乐趣无穷。 竹荪,又名“竹参”,亦称僧竺覃,是野生于深山竹林中的一种隐花菌类植物,其顶部为钟状菌盖,盖下长着白色菌网,十分美观。由于它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同时具有清心明目、滋阴补肾、润肺益气之特效,和保持菜肴数日不腐不馊之奇功,历来被视为名贵馔品,素有“山珍之王”和“真菌之花”等美称,旧时皇宫御膳多用之。以竹荪为原料,可以烹制多种菜肴和汤类,而其中最佳者,应首推篮球鸽蛋。将干竹荪的网部发透洗净,每个荪网内装入一个去壳的鸽蛋和火腿、鸡片、冬菇、玉兰片等配料,用韭菜叶锁紧网口,艺术性地逐个排列在窝盘或大碗中,加高汤蒸透,即成形状玲珑剔透、滋味鲜香甜嫩的黔味佳肴。由于鸽蛋在竹荪网内,恰似篮球运动健儿随身携带的篮球,故名篮球鸽蛋。 需要一提的是,有人认为这道黔菜确实名贵高雅,就是菜名有点俗气,这话似有一定道理。可是,一个从几十年前沿用至今的名字,要改也难啊!如果要改的话,那就请有心的文人雅士们在细细品味之后,赐给它一个雅号吧!( 安顺)

六. 贵州省 安顺 西秀区 安顺“三刀”

特点:刀身端正,刀刃锋利,使用方便;样式美观、镶钢均匀,刃口锋利,经久耐用

安顺的“三刀”——菜刀、剪刀、皮刀

相传在咸丰年间,安顺有户姓余的人家。这家人兄弟三个,在安顺以打铁为生。三兄弟中的老三,天资聪颖,智慧过人,不仅打铁技术娴熟,读书也颇用功。许多人都专程赶到安顺请小兄弟打造名剑。

后来,小兄弟准备进京赶考。他并没有要家里的盘缠,而是带着自家打造的菜刀、剪刀就上路了。一路上风餐露宿,小兄弟以变卖菜刀等充作盘缠。考试结束了,小兄弟因为出身低贱而没能中榜。落榜的他万念俱灰,决心再也不入仕途,并决定“以刀代笔”,要在铁器行中挣出一个“状元”来。

回家后的他在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铁汉磨穿铁链”,下联是“匠人煞费匠心”,横批“百炼生精”。有了强大的决心与恒心的支持,小兄弟终于自成一家,在锻造行业中名声斐然,而由他打造的剪刀、菜刀等也就十分出名。

七.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关岭达尔粑

关岭达尔粑

关岭达尔粑,又叫“尔块粑”,是关岭人民的传统年品佳食,其特色是洁白柔韧,切细不断,柔和爽口,经煮不烂,“下锅有煮头,进嘴有嚼头”。每年冬腊月,销往省内外的达尔粑达万公斤以上。

达尔粑用山毛米、硬米,加上关岭特有的水质制作而成。旧时用碓舂米法制作,花工大,产量低。90年代,人们把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既保持原产品的特质,又快速简便、产量高。

达尔粑有烧、烤、煮、炸、炒等几种吃法。烧、烤是将粑粑切成片,放在炭火上或炉盘上烧、烤吃,味美香脆。煮,是将粑粑切成细条,在锅里放入甜酒加糖或油盐加嫩菜煮熟吃。炒,是将粑粑切成细条,配上香肠、腊肉或鲜瘦肉、菜苔、碗豆尖、酸辣椒或筒筒辣椒,用猪油猛火炒熟,加葱、蒜、姜、酱油、味精等佐料吃,味道鲜美。炸,是将粑粑切成薄块或细条,用菜油炸成嫩黄色,蘸苏麻粉或水豆豉吃。

尔块粑,用冬腊月的水来浸泡,可保存四个月左右。切成细条晒干,放置通风干燥处,可保存1年以上,吃前用水泡软即可制作。现粮油加工厂制作成真空达尔粑,一年四季均可尝到新鲜的达尔粑。

八. 贵州省 安顺 镇宁县 贵州蜡染

贵州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品。所谓蜡染就是蜡画和染色两种工艺的简称。蜡染的方法较为简便,即用铜片制成的专用“蜡刀”,蘸上蜡液,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地绘成各种花草、鸟兽、虫鱼等图案。然后放进蓝靛缸里浸染若干次,捞出后放在锅里用开水煮去蜡质,再用水清洗,把浮色洗掉,即呈现出各种白色图案。贵州安顺生产的蜡染最著名,安顺蜡染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色彩常用红、黄、棕等多色套染,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成批生产的蜡染花布,可制作妇女服装、裙子、童装、雨伞、提包、窗帘、台布、坐垫以及工艺品包装等。

九.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板当薏仁米

贵州省紫云自治县板当镇薏仁米种植历史悠久,粒大色白、饱满浑圆,具有糯、甘、稠等特点,并含丰富蛋白质,被誉为“珍珠米”,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

板当薏仁米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单户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就有100余户,以硐口村为中心的薏仁米年种植面积达20000亩以上。该镇现有加工户30户,高峰时期加工量可达8000吨以上,已成为促进该镇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板当薏仁米品质优良,粗加工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和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成宴席的名菜和保健食品中的重要原料。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相配套的产业格局,成为紫云自治县农业主要产业之一。

十.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紫云鸡八块

鸡八块也叫马料豆鸡。马料豆也叫秣食豆,饲用大豆,是栽培大豆的原始类型。马料豆之名,原于“送灶神”的习俗。相传灶神司人家衣食温饱,每到腊月二十五日将民间善恶上达天庭。于是民间有于二十四夜以纸、竹扎成桥、车马,于门前焚烧、杀鸡“送灶神”。为能粘住灶神之口,不方过失,免生是非,就以豆沙馅糯米团子“送灶团”和麦芽糖等制成的粘牙糖食“糖元宝”等供祀灶神,也用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亦有以米粉捏成缸坛,鸡窠等形祀社,以糖粘灶门。同时,还将稻草切成寸许长与黄豆撒向空中,作为灶神坐骑“神驹”的饲料,称之“马料豆”。在这次活动中,为了1奖赏,吃鸡肉住持将分成几份,以年龄大小和做事多小分配,演变而成。据说在天地初开时,造物主在正月一日造作了鸡,七日造作了人。董勋《问礼俗》日:“正月一日为鸡,……七日为人”。《周易纬通卦验》云:“鸡,阳鸟也,以为人候。”“鸡”是人类开始活动的象征,它象征着新的一天,新的时间的开始,它结束了混沌未分的黑夜,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格凸人,从整鸡到砍鸡,待客都有自的讲究。杀鸡待客,在最原始的紫云人的理念里是不是与这些有关,现在看来已经无法考究了。但在紫云人的理念里无鸡,即使有山珍海味便不成敬意。对于鸡八块的分发,苗族和布依族是不同的。其余煮鸡食之,谓之明目亮眼,补虚强体。

紫云“鸡八块”是紫云苗族、布依族招待客人的一道传统的民族风情菜。“鸡八块”也是苗族、布依族办红白喜事或平常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菜。苗族、布依族的鸡八块分法和礼仪理念是不一样的。

“鸡八块”是指鸡身上的八个主要部位,即:头、脚(又称大腿)、小腿(大腿的上节、称为“卦”)、爪、翅、尾、肠、肝。

紫云“鸡八块”的制作别致,其吃法也很讲究。苗族与布依大同小义。

如“头”:第一种说法是头给主人,称之为“头不出外”;第二种说法是给客人,表示尊敬;第三种说法是男女订婚时,吃头的人要把鸡脑先剥取出来给大家看,称之为“吃鸡还鸡”(因为一个完整的鸡脑就活像一只小鸡娃),“卦”两只,原则上是主、客人各一只,称之为主客平等,表示友好往来。苗族“鸡八块”,鸡头、脖、肠、肝、心,敬领头的大伯头,以示主人把心交给了客人,从此宾主肝胆相照、血肉相连,常(肠)来常(肠)往。

办红白喜事或是过年时,都要看“卦”,测算办的喜事是否吉祥,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称之为“吃鸡看卦”。看“卦”的内容多,道理也比较深奥。其余部位按对象依次分配,它的解释也较多,吃“鸡八块”时最为讲究的有两点:一是须由主人分配,得“头”的人号召后,方能开席。二是对好“卦”、吉祥“卦”,主人都将其放在自家神堂上。以示四季平安,吉祥如意。待客时,鸡八块盛在盘子里,鸡头向着坐在左上席最受尊敬的客人。喝酒时,传送鸡头以行酒令,鸡头传到谁面前,谁就要说四言八句,否则,就得喝酒。酒兴过后,开始吃鸡吃饭。哪个席位吃那块鸡,则有规定。鸡头由左上席尊者吃;左下席者吃左肋;右上席者吃右肋;右下席者吃鸡尾;右席者吃右翅右腿,左席者吃左翅左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