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县的五种特产 临县十大特产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县的五种特产 临县十大特产美食更新时间:2022-03-31 00:04:17

一.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蓖麻油

蓖麻油 临县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出口居全区、全省前列,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其榨制品蓖麻油、中国一号油是高级工业用油。

二.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粉皮

临县粉皮薄如纸,明如镜,既可凉拌下酒,又能与肉煮炒,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三.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豆腐

临县豆腐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颜色纯白、质地精细、软而不脆等特点誉满晋西。

临县豆腐是山西第一家有正规工艺标准的豆腐。经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批准,《临县卤水豆腐标准》成为我省首个豆腐工艺标准。在临县,最正宗的豆腐是麻峪豆腐。麻峪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豆腐村,村里一多半的人家都是做豆腐的。临县县城人吃豆腐只认麻峪豆腐,在离石、太原等地,提起麻峪豆腐也是赫赫有名。

临县豆腐一直有“马尾提豆腐”、“秤钩钩豆腐”的美称。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四.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大烩菜

大烩菜:分荤、素两种,素烩菜以大白菜、南瓜、西葫芦、豆角、土豆、胡萝卜、豆腐、粉条等为原料,肉烩菜加羊肉或猪肉。做法是先将锅加热,倒入少许油,放入盐、大葱、大蒜、香菜、大料(猪肉烩菜)、花椒(羊肉烩菜)等佐料,再将上述原料翻炒后加水炖熟为止。大杂烩是当地老百姓最为普遍的一种吃法,味道非常可口,当地人用这样的话形容其好吃:香塌脑瓜盖哩!

五.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驴

【主产区与分布】 山西西部沿黄河一带的丛罗峪、小甲头、克虎、八堡、开化、兔板、雷家驮、水草沟、石白头、曹峪坪等12个公社

【形成历史】 临县的养驴历史悠久,临县驴的来源系由陕北引起,与佳米驴有血缘关系。在当地生态条件下经群众的长期培育选择下形成了临县驴的地方品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①良好的草料条件②重视选择培育③精心的饲养管理

六.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红枣

临县红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县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临县红枣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临县红枣其特点是: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临县红枣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临县枣树种植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临县黄河沿岸就有大片枣园。唐宋后,因为枣树耐旱,被誉为“铁杆庄稼”,被人们移植到湫水河东岸而使全县大部分地方都有了成片的枣林。红枣产业已成为临县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沿黄河的红枣林面积不断增加,红枣产量大幅增长,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临县红枣非常驰名,品种有:木枣、大姆枣、园林枣、大密枣(个大、色好、肉厚)、骏枣、晋枣、梨枣(鲜食)。其中以本地木枣为主。

临县红枣其特点是: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经中国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所鉴定,开阳红枣含有18种氨基酸、10种维生素和14种维量元素。特别是富含抗癌保健作用的环磷腺肝和硒元素,被誉为果中之王,滋补佳品。

历经1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3年的转换期磨砺,从去年以来就开始的临县有机红枣生产基地认证申请,取得根本性突破,3万亩有机红枣生产基地通过全部计70多项国家新编指标严格检验,获得中国认证中心全国红枣首家认证。

2013年,临县黄河红枣协会申报的“临县红枣”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申请人:

临县黄河红枣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临县所辖克虎镇、兔坂镇、八堡乡、雷家碛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安家庄乡、刘家会镇、林家坪镇、丛罗峪镇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9'47″~110°56'51″,北纬37°37'20″~38°12'13″。

临县红枣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木枣、骏枣、牙枣。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673.6m至1923m,土壤类型为沙土、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土层厚度≥40cm,pH值5.5至8.2,总含盐量≤0.3%。

三、栽培管理

1. 苗木繁育:采用根蘖和酸枣为砧木嫁接繁殖。

2.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100株/667㎡(亩)。

3. 施肥:腐熟有机肥≥1000㎏/667㎡(亩),落叶前后至次年萌芽前一次性施入。

4. 整形修剪:以小冠疏层形、单轴主干形树形为主,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相结合。

5. 提高坐果率措施:采用枣头摘心和枣园放蜂等措施。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0月中旬,果实全红,完熟期采收。

五、制干

自然风干或烘干。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核小、皮薄、肉厚饱满,大小均匀、完整,质细味甘,酸甜适口,手握互不粘连。

2.理化指标:总糖(葡萄糖计)≥60%,含水率≤25%,可食率≥80%,环磷酸腺苷≥10mg/100g,钙≥60mg/100g,硒≥2ug/100g,钾≥620mg/100g。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地域范围

我县生产红枣地域范围:东经110°29'47"—110°56'51",北纬37°37'20"—38°12'13"之间,南北长64公里,东西长40公里,总面积118479.8公顷。包括克虎镇、兔坂镇、八堡乡、雷家碛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安家庄乡、刘家会镇、林家坪镇、丛罗峪镇10个(乡)镇,红枣全年总产量200000吨,地貌属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海拔高度670-1100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临县八堡大枣颜色深红、个大、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掰开拉丝长达60cm左右,鲜枣皮薄肉厚、质地酥脆、味甜多汁、清香怡人。2.内在品质指标每百克干枣中含氨基酸≥2.87克、总糖≥56.6克、脂肪≥0.4毫克、维生素C≥ 149.1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抗坏血酸≥12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2毫克、粗纤维≥3.1克、无机酸≥1.4克、铁1.44≥毫克、钙101≥毫克、磷54≥毫克、热量≥309千焦。3.安全要求:符合红枣卫生新标准要求。

七.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八.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辣油碗脱

由荞面精制而成,辅之以辣油、芝麻酱、老陈醋为佐料

临县碗脱则是临县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也是佐酒佳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碗脱为清光绪初年,临县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付所创,距今已有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0年(即光绪26年),慈禧太后一行避祸西安,路经临县时,食用了董宣的碗脱,赞不绝口,并赐予重赏。传说,从此碗脱被封为御膳,于是碗脱名声大震...

九.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无鳞。头扁口大,有须两对。肉味美,为一优良的食用鱼类。鳔滋补,可入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