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肇庆高要区十大特产 肇庆高要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肇庆高要区十大特产 肇庆高要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0 13:21:13

一. 广东省 肇庆 德庆县 巴戟酒

德庆巴戟天具有补肾壮阳、健筋活络之功效,何首乌具有补肾益肝、固肾益精、强筋骨,乌须发,延年益寿之功效。公司三个药字号产品:巴戟补酒、金樱首乌汁、首乌补肾酒,采用广东省德庆县南药巴戟天、何首乌为主要原料,配以金樱子、肉苁蓉、杜仲、淫羊藿、仙茅、覆盘子、枸杞子、圆肉等名贵中药精制而成。无比古方酒是在国准字号产品——巴戟补酒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改良配方和工艺,精选上等原料,严格按照药品生产的管理要求配伍与生产。据药效分析:无比古方酒、金樱首乌汁、首乌补肾酒和巴戟补酒都有益精血,补肝肾、乌须黑发、缓解动脉硬化、强筋健骨、延嗣益寿的功效。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公司拥有淡爽巴戟王、1.5倍浓缩型巴戟酒、无比凸酒等不同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二. 广东省 肇庆 怀集县 黄庆笋

黄庆笋是蓝钟的名优土品, 以其粗大、肉质鲜嫩、清脆爽口、色香味俱全而闻名,被喻为"笋中之王",其价格比普通笋高出两倍,产品十分畅销 ,地处蓝中镇下竹黄庆垌山后,土质独特,生产的笋竹以其色鲜、肉厚、质脆、滑嫩、爽口、食而不腻等优点而闻名,可鲜食、干制、罐制等。

目前鲜笋可售价1.4~1.8元/公斤,干笋60~70元/公斤。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黄庆笋竹是第一年种,第三年可收获,第五年进入盛产期,亩产高达1600公斤,年亩产值可达1320元。种植黄庆笋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周期长的致富项目。

三.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广佛手

广佛手:以高要县所产质好量大,故称。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

广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Noot.) Swingle成熟果实[6]。其性味辛、苦、酸、温,具有理气健胃、镇呕祛痰之功,治疗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咳嗽、痞满等症,是佛手中的一种,为我国传统中药。广佛手主产于高要乐城镇、德庆武垄、云浮、郁南等地,栽培历史悠久,为广东地道药材“十大广药”。广佛手不仅可沏茶、还可泡酒,具有健脾和胃、舒筋活血、理气化痰的功效,,因果实形似拳状或手指状,故名“佛手”,广东地区种植的佛手为“广佛手”,广佛手果成熟时果实金黄,味甘,健脾开胃,帮助消化,化痰镇咳,“金佛止痛丸”等中成药均以佛手入药。

四.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金渡镇花席

金渡镇位于高要市的中部偏北,与肇庆城区一河之隔,肇庆大桥、广肇高速公路穿镇而过。金渡花席既是日常的床上用品,又是传统工艺的精品。金渡花席原产地是高要的金渡镇,以手工编织而成。原材料是蒲草(即芏),因而又名蒲席,或名芏席。后改进工艺,将芏染上各种颜色,编织出来的蒲席称为“花席”。早在宋朝,金渡花席已是高要大宗外销的经济之一,几百年来,一直远销国内外。六十年代中期,国家主席-出访东南亚各国时,曾以工艺精湛的金渡花席作为特色礼品,馈赠外国友人。

花席的编织工序繁杂,是用种植3年多的蒲草收割后,经过晒黄、筛选、舂平、漂染等,再按样图经过编织,最后还要用坚硬滑石打磨平整,才算编织完成。一张细料(每寸15条芏以上)大床席,熟练的编织工都要花上5天时间,若编织复杂的图案,则要花上更多时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需求量日渐扩大,人们对花席的工艺提出更高要求,花席的品种和式样也越来越多,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时期,就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编织工人能够把北京天安门的图案、美丽的肇庆“七星岩”牌坊图案、“庆祝香港回归”、“振兴高要”等字样编织在花席上。在建国十周年之际,高要县人民政府曾以花席送北京展览,金渡花席轰动全国。一九九七年,值香港回归之际,金渡镇水边祥兴花席厂,为适应市场需求,大胆改革创新,在漂染和编织工艺上又有新的突破,改善了花席的性能,使花席不但适用于硬板床,而且也适用于当今人们普遍使用的弹簧床垫等软性床,解决了以往花席铺在弹簧床垫上容易在中间位置断裂的难题,花席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金渡花席的名声远播海内外,当时以每张一千元的价格被香港商人抢购一空,在花席史上添上浑煌的一笔。

金渡花席是高要的传统,观感好,手工精细,款式新颖,色泽鲜艳,图案清晰,花纹多样,手感好,柔软光滑,轻巧方便,可折叠,既美观,又耐磨,卫生舒适,冬暖夏凉,尤其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

编织凉席的主要原材料有灯心草、蒲草、马蔺草三大类。灯草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南等,马蔺草主要产于台湾、福建等地,而蒲草则以广东高要为佳。高要人编著织的凉席都用蒲草。高要金渡人种植的蒲草,细长,光洁,柔韧。《岭南杂记》有载:“蒲草出端州,细滑胜于他处,名赛龙须,皆此物也。”

蒲草又称芏(音土)。种芏之田以能排灌水的山坑田最适宜,种植时间为两年半。收获季节以中秋过后为最好。芏身有腊质,坚韧性强,每条芏有1.5至2公斤的拉力,具有“白果头、青针尾、刺死蛤”的特点。即芏头如白果,芏屐如青色银针,芏尾之坚能刺死青蛙。蒲草又分为划和朗草两大类,前者细长用来编织花席,后者短粗多用于编织蒲席。蒲草以“把”为计算单位,以编织凉席子12张、花席6张或驳草花席3张为1把,根据这个标准定出每种规格草把的规围大小,俗语称“芏斗”,为高要特有的计量方面军法。

高要金渡人最初时是手蒲划编织蒲包、芏袋等简单用品,后来发现用芏草具有夏凉冬暖的特征,于是这些带原来芏色的青席便产生了,这是高要花席的前身。当时编织青席的主要以金渡村的妇女为主,以后发展周边乡镇,逐步形成家庭手工业。

“白席”的由来。据说很久以前,高要金渡有间专门贩运青席、蒗包的商号,经常用木船运输草席往南海、顺德等地出售。有一次,船行至沙浦桃溪附近,商到-,大风吹翻了货船,船上的草席、蒲包全都翻沉到西江河中。船主将水中的一批青席、蒲包打捞上,摊开放在沙滩上晒晾,经过一、二个昼夜,说也奇怪,青席变为白色或金黄色,比原来漂亮多了,货主返村后,将这次偶然的收获加以研究,逐步摸索出一条晒芏制作的工艺,经过旺制加工后的芏织成的席子豢色金黄,质地软滑,质量比青席大有提高。这是金渡花席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花席的出现。十九世纪末,高要金渡有一个在外洋轮船上打工的人,有一次,他从海外买了一些“洋红”、“洋绿”的颗粒产羰料回来,教村人用这些产料把织席的芏染成红、绿色,编席时争草与白相间,形成各种色彩的图案,称为“花席”。这种草席一上市,就受群众欢迎,争相购买。这是金渡花席史上的第二次改革。

花席与文字的结合。解放初期,金镇沙头有间名叫“永寿庵”的尼姑庵,庵内有个心灵手巧的中年尼姑,人们都叫她做尼姑念,略识文字,织花席是她的拿手本领。她独出心载,编织出一张有“和平万岁”四个美术字的席子,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仿效。从尼姑念开始出现图案与字体的结合,成为花高史上的第三次改革。

五.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南岸鸡煲蟹

南岸鸡煲蟹

高要临近西江,河鲜丰富。将西江的毛蟹与乡下的走地鸡、猪月争肉、红枣、玉竹、枸杞、党参等共冶一炉,其中的鲜香味美,尝过了就能体会得到,食过会返寻味。南岸“鸡煲蟹”,真正是西江的美食。将蟹与鸡放在一起煮已经是特色,2至3小时的文火煲后,鸡肉与蟹肉互相融合,汤味醇厚香浓,妙不可言,回味无穷,无愧“水产三珍”之誉。

六. 广东省 肇庆 封开县 贺江大米

贺江大米是封开县江口镇曙光粮食加工厂近年推出的优质配方米产品,2009年成功注册“贺江”牌商标。该产品系采用不同稻米品种(主要是丝苗米、百香139等)经科学配方组合研制而成。产品2007年通过食品“QS”认证。其煮出的米饭松软适中,油而不粘,香气腹郁,隔夜如鲜。深受消费者喜爱,更有“煮饭状元贡,食饭唔使餸”的美誉。

封开县古称广信,是广府首府、粤语发源地、岭南文化发祥地,孕育一大批历史名人,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就是其中一位。封开有着第一品牌‘状元’,也有青山绿水,故贺江大米就以贺江状元贡米而命名。

贺江大米采用不同稻米品种(主要是丝苗米、百香139等)经科学配方组合研制而成。该厂选用河儿口、金装、莲都、南丰等地种植的原生态优质水稻,稻谷后期加工方式科学而严谨,使用全自动流水线生产,大米各项营养物质保留充分,米粒大小均匀,无杂质。优质的“状元贡米”经过精心的包装,一亮相立即受到市场的欢迎,上门购买小包装大米的顾客络绎不绝,并远销肇庆、中山、广州等地,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该厂除对大米生产、加工、包装及储藏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执行外,还在进一步完善产品包装上下功夫,深受消费者欢迎。

七. 广东省 肇庆 端州区 肇庆裹蒸粽

肇庆裹蒸粽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逢年过节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习。肇庆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种。用料包制特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约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或加以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益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肇庆)

肇庆裹蒸产地范围为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3个区市现辖行政区域。

肇庆人制裹蒸非常讲究,一要选用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冬叶作裹蒸的外皮;二要选用上好糯米和当年绿豆; 三是做馅的猪肉以肥瘦相间的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调料,以使馅味醇香、肥而不腻。将浸泡过的糯米和绿豆沙、猪肉馅等用模具包出有棱角的裹蒸来;之后把裹蒸放到桶里用明火煲煮十个小时以上,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为止,吃起来香糯醇厚,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粽了。

现在肇庆,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粽,除用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市面上的肇庆裹蒸品牌有“豪居香”、“裹香皇”、“皇中皇”有“肥仔伟”之称等,价格由3-12元不等。

肇庆的裹蒸行业的创奇人物--钟八先生,之前是裹香皇的创始人,现在东山再起,于2009年创立了“豪居香”,在他的实力驱使下,“豪居香”一跃成为肇庆裹蒸行业4大品牌之一。

不少中外游客都闻名而来,不仅购买裹蒸粽作为旅游的礼物,还有意了解裹蒸粽的制作过程及历史。裹蒸粽作为肇庆的一张名片,名不虚传。

八. 广东省 肇庆 广宁县 广宁竹

广宁县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享有这一盛誉的县份。广宁地处粤西北部,绥江中游,属南亚热带北缘,环境气候非常适宜竹类植物的生长和繁衍。

据有关专家对在广宁境内挖掘出土的文物(战国晚期墓葬群中的青铜竹刀及竹织盛器)的考古鉴定,广宁已有2000年以上的竹子栽培和利用历史。

广宁县竹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据1988年广东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调查,全县竹林面积94.11万亩,为全国平均每个县(市)2.7万亩的35倍,占广东省(含海南)竹林面积338万亩的36%。全县境内均有竹子种植,水平颁从绥江河畔至西北部山地,其分布中心区以绥工沿岸为主轴,称“绥江竹子走廊”。古水、洲仔、南街、横山、石涧、排沙、宾亨、五和等8个镇和坑口镇南商是竹子主产区,其它乡镇的河流沿岸及大部分山地都有连片的竹林。垂直颁从海拔35米的县城至县境最北部罗壳山(海拔1339米)群山之一------海拔879米的锅笃顶,均有竹子生长。1934年,德国林业专家阿普罗到广宁考察后写的《广东省广宁县森林调查报告》中道:“沿江(河)上游之冲积地,为稠密之竹林代田矣。又渐上游,则竹之种植益向山巅扩张,而与马尾松、荷木树混交,林木密度渐浓,各种树木亦皆繁茂。”可见广宁境内竹子生长之广泛,不愧“竹子之乡”美称。

广宁竹子种类较多。清道光四年(1824)《广宁县志》中记载,竹类品种有:筋(簕)竹、观音竹、青皮竹、撑篙竹、苦竹、铁篱竹、佛肚竹、文笋竹、搓(茶)杆竹、大头竹等。据1988年林业部门调查,全县竹子种类有14属55种(其中新发现12种),约占世界现有竹种72属1000多种的19.4%和5.5%,占中国现有竹种42属400多种的33.3%和13.7%,为广东省现竹种21属132种的66.6%和41.6%。青皮竹是广宁最主要竹种,占全县竹林面积的84.4%,也是全国青皮竹中心产区,故又称“广宁竹”。

广宁竹类从用途上主要分为五大类(有些竹类有多种用途):(一)用材竹。有青皮竹、崖洲竹、毛竹(楠竹、茅竹)、撑篙竹、泥竹、茶杆竹、青篱竹、吊丝竹、木竹、麻竹、簕竹、皱耳石竹、硬头黄竹、车简竹、大眼竹、箬叶竹、伞柄竹、托竹、硬颈黄竹等。(二)蔑用竹。有青皮竹、崖洲竹、粉单竹、泡竹等。(三)笋用竹。有大头典竹、蒲竹、癫仔竹、麻竹、文笋竹、簕竹、淡竹、甜笋竹、吊丝竹、车简竹、苦竹、黄麻竹(四季竹)等。(四)藩篱竹(护岸、围园)。有小簕竹、油簕竹、棱枝篱竹、甜笋竹、尖头青竹、沙竹、满山跑、望杉竹、癫仔竹、伞柄竹、水竹仔、托竹、篱竹等。(五)观赏竹。有观音竹、吊丝竹、粉单竹、佛肚竹、孝顺竹、紫竹、紫斑镰序竹等。

九.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红妃木瓜

蚬岗蔬菜产业协会位于蚬岗镇彭贵塱,占地2.2万亩,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远离污染,非常适合瓜果类蔬菜种植。

红妃木瓜为常绿软木性乔木,是台湾农友种苗公司选育成的一个木瓜品种,植株粗壮,生长势强,茎干绿色,结果期特早,结果时株形低矮。结第一个果时,株高仅60~80cm,结果力强,一季单株最高可结果30个以上,产量高,果形大,单果重15~2kg,最高达3kg以上。雌株果实长球形至椭圆形,两性株果实长形。果皮光滑美观,果实肉厚汁多,肉色红美,肉质细嫩,气味芳香,含糖量高,品质优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