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青山县特产 成都青白江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青山县特产 成都青白江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11:32:23

一. 云南省 红河 金平县 龙竹

金平龙竹是生于金平县海拔1000-1200m的厚毛龙竹。秆高达12-18cm,径10-15cm;梢头下垂;节间长30-40cm,被白色或棕色贴生小刺毛;节内与节下各具一圈白色至棕褐色绒;主枝1或有时主芽发育。秆箨早落,或于基部数节迟落,鲜时黄棕色至栗褐色,密被白色至淡棕色绒毛及黑褐色遂毛,箨舌高6-10mm,先端齿裂;箨叶卵状,外翻,稀近直立。材用观赏价值高。

二. 江西省 南昌 青山湖 萝卜饺

是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它的主料是白萝卜、薯粉、猪肉、鲜鱼。制作时,将白萝卜切成块状,煮至八成熟,捞起沥干剁成泥状,配以油、盐、酱油、辣椒粉、味精、葱花等佐料。入锅快速翻炒,待出味时,用淀粉勾芡,成半糊状时出锅。再将猪肉、鱼肉切成指甲大小的薄片,拌上酱油、味精。以调好的麻油、酱油、辣椒蘸食。饺皮透明滑润,馅肉香辣味鲜。

三.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荞麦精粉

荞麦精粉是以荞麦为原料,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研制而成。荞麦精粉是一种高钙、高蛋白、高芦丁、低糖、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联合国营养组织机构权威认定,其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是人们理想的全能营养食品,乃养生保健之佳品。

经常食用荞麦面不易引起肥胖症,因为荞麦含有营养价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内不易转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导致肥胖。另外荞麦中所含的食物纤维是面和米的8倍之多,具有良好的预防便秘作用,经常食用对预防大肠癌和肥胖症有益。

1999年10月第二届日本代替医疗学会发表文章认为:荞麦中含有丰富的PMP(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它能抑制血液中脂质上升。临床实验人们服用PMP一月后,血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酸有明显下降。另在大白鼠动物实验中,服用PMP二周后,其脑内神经传递物质有显著增加,据此推测其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大白鼠实验发现,只有荞麦中所含PMP有防治糖尿病效果,它能激活胰腺功能,促进胰岛分泌,降低血糖。

由于PMP能强化毛细血管的弹性,对动脉硬化,改善高血压症,预防脑血管意外也起到一定作用。

由此看来荞麦精粉确是一种十分优良的主食品,尤其适合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经常食用。

四.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长春太极饼

武汉长春太极饼;取料山药、红薯泥,分别制作八卦、太极圆粗坯,拍乾馒头细粒(或市售包糠),入锅炸 至金黄适应能力色摆盘,外圈以山楂片拼装,内圈用黄瓜丝、红绿樱桃造型

此菜采山药、红薯功能补肾、润肺、入脾胃之大全,粗料细作,吃口酥香软糯,外形古朴、道爱常存。( 武汉)

五. 云南省 临沧 双江县 滇红

云南红茶又称滇红,以滋味浓锐、香气馥郁为特色,畅销中外。主要产于临沧、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州。云南红茶有滇红功夫茶和红碎茶。滇红功夫茶的特点是:芽叶肥壮,金毫显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香气馥郁,滋味醇浓,条索均匀,外形美观。滇红碎茶是1964年按照国际品质规格的要求生产的碎型红茶,如在其中加上牛奶和糖料,乃是上等的营养饮品,目前畅销欧美、日本、中东等地。

六.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吹肝

吹肝是取新鮮豬肝,經過吹脹、腌制、天然風乾而成。其易於存放,可保存一年左右。吹肝經洗凈、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醬油、醋、蔥花和姜末等佐料涼拌吃,其味香鮮,食而不膩,涼爽開胃,是極好的涼菜。

吹肝:天下一绝——鹤庆白族人的特色食品

吹肝是鹤庆的特色食品,一到十月周(农历10月初10)过后,大多数白族人家,就忙着杀年猪。天还没有亮,就听到从村子里传来猪的叫声。这叫声里,有的只是喜气。听到叫声,村里的很多人,都可以去宰猪的人家里,痛痛快快地搓上一顿,这时你可以尽情地一饱口福,胃福和肚福。

可最好吃的,是鹤庆人自己做的吹肝。

宰好了猪,将猪开膛破肚,趁着还有些热乎气,就将猪肝从猪的胸膛里取出来,然后除去猪胆。妇女们已经将前一天准备的作料摆好了:有自家园子里种出来,红彤彤香脆脆,手工冲出来的新辣椒面;有纯天然本地产的小香葱;有鹤庆东山红花椒面,还有本地传统醋厂生产的老陈醋。更值得一提的是,鹤庆人自己酿造的酒,据说是用明清时候的老土配方酿就的,是乾隆下江南时封的名酒———鹤庆乾酒,就连冲洗猪肝的水,也是用从玉龙雪山上淌下来的纯自然雪水。

性急的宰猪匠,已经用打气筒对着那副猪肝的气管,趁着猪肝的热气,将那猪肝打得鼓鼓的,把事先准备好了的辣子面、花椒面、切细的香葱和着乾酒,往猪肝气孔通道里填塞,直到填塞得差不多后,在外面涂上一些精盐,用根细麻绳子,将那个展翅欲飞,有些像雄鸡似的吹猪肝,挂在屋檐下面,经过冬天风霜的吹打,到春节或者有亲朋好友自远方来之时,只要在水里煮上几分钟,做成拼盘凉拌,那味道之纯美,绝对是天下一绝。

吹肝 - 藏族吹肺、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

制法:

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特点:

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七. 江西省 南昌 青山湖 梨瓜

江西梨瓜江西省的“梨瓜”,是我国甜瓜中的珍品。瓜色洁白,外形象梨。吃起来水灵、香甜。每只瓜重一至二斤。

八.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青山麻烘糕

闻名长江中下游的传统糕点湖北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格。麻烘糕选料讲究,它采用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及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吃起来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

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传麻烘糕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当时在清朝皇室供职的各地翰林,每年春节后,按照惯例都将本地的土带至京城,互相馈赠品尝。由于麻烘糕用料考究,色香味形俱佳,倍受翰林和皇室达官贵人的青睐。至于当时的麻烘糕由何人何时制作,无从稽考。辛亥革命以后,这种兼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麻烘糕厂店,在青山至黄石沿江一带竞相出现。当时,青山镇就有蒋利记、万星恒、薛合仁、张义茂、张朗如、合记等六七家厂店生产经营麻烘糕。以蒋利记为最早,有四个师傅掌作,生意比较兴隆。万星恒为最大,他从阳逻请了陈名清、朱婆苕、张幼庭、吕易太等师傅专门做麻烘糕。因蒋利记和万星恒都抽大烟,到抗战前这两家店铺相继倒闭。1938年,日本入侵武汉后,汉口“五路财神”合资开办了生产麻烘糕的福兴作坊,便由张朗如掌管经营,人员有苏昆成、汤义昌、骆长发、苏益占。抗战胜利后,张朗如以三万块银元买下了福星作坊,改名为鸿兴杂货店,聘请王开鹏、荣忠良两位师傅掌作,工人有郑明喜、曹复元、胡定国等。这之后,张朗如的侄儿张凤鸣继承掌管鸿兴杂货店,并与张荣堂、张益兴合股经营,易名为鸿兴食品厂,以期扩大再生产。在此期间,其他几家生产经营麻烘糕的厂店因本小利薄、生意不佳而倒闭,只有鸿兴的资本较大,生产也稍有扩展。1949年5月武汉解放,其他厂店先后歇业转行,唯独鸿兴食品厂生存下来维持少量生产。1954年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鸿兴食品厂不但没有倒闭,反而发展到有20余名职工的企业,既做麻烘糕,又做饼子点心,麻烘糕也逐步打入国际市场,每天生产40-50箱(每箱50盒),通过香港销往东南亚国家。至此,麻烘糕形成定性产品,为名扬国内外的湖北之一。

过去的麻烘糕生产全部是手工制作,原材料要求严格,虽设备简陋,但制糕师傅一丝不苟,认真选料,精心制作,讲求质量。主要原料都选定产地,以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和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生产一百斤麻烘糕,配料比例是:糯米40%,棉白糖40%,油、黑芝麻、桂花、红(绿)丝共20%。下料后,经过合(把原料反复拌合)、打(打实装进盘子的糕粉)、炖(将装有糕粉的盘子放在热水上面走过,起加温紧密的作用)、切(用刀子按规格切成薄片)、烘(用炭火掌握火候烘烤)等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麻烘糕,色白味甜、松酥爽口。

1955年,国家决定选择青山作为武钢的基地,为了支援武钢建设,1957年由长江食品厂派来的28人在蒋家墩(现红钢城)建立一个分厂,次年5月1日投产。1959年经上级批准,将青山分厂交给青山区,同时与公私合营鸿兴食品厂合并,成立武汉市地方国营青山食品厂。新厂充分利用鸿兴食品厂过去的人力和技术,继承和发扬麻烘糕的生产工艺,还生产蛋糕、面包、糖果、饼干等产品。但因形式变化和原材料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产品时断时续,只有麻烘糕一直坚持生产,并不断发展。1965年,还增添了压糕机、切糕机,结束了麻烘糕手工成型和手工切片的历史。1967年,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改造生产工艺,变炭烤为电烤,初步形成切、烘、收配套生产小型连续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保持原有配方、形态的前提下,1978年通过技术革新建立麻烘糕生产线,使麻烘糕生产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道路,产值、产量大幅度上升,平均日产由过去100多箱增加到400多箱。青山麻烘糕原来一直是市场畅销糕点,它不仅享誉省内外,而且年年都有出口任务。1962年和1982年两度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2006年,青山麻烘糕与老通城豆皮、武汉煨汤、武汉“过早”、蔡林记热干面、武汉面窝等13项“传统手工技艺”同时入选为武汉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环江香粳

环江香粳

环江香粳是我县五香物产之一,产于我县东北部五个乡镇,其米质优质,营养丰富,味道特香,有“一家煮饭十家香”之称。图为刚收获的环江香粳。

环江香粳米主产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东兴镇、龙岩乡、驯乐乡的高寒山区和洛阳镇的文雅村。据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清朝初期种植环江香粳米,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环江香粳米”曾与“长北香糯”、“环江香猪”同为贡品,进贡朝廷。据民国时期的《宜北县志》和《思恩县志》产业篇物产和农产记载:“环江香粳米归谷类,种类有红粳、小红粳、香粳、白粳四种,粳谷在立夏前后二三日播种,白露前后收获,到九月收谷进仓储藏,本县气候寒冷每年种农作物只能一造”。因该品种米质特好,群众一直保持原种种植至今。

环江香粳分有红、白两种,颗粒细长,红粳脱壳后,米粒呈粉红色,白粳脱壳后呈雪白色,无论是红粳还是白粳,米质都特好,淀粉和氨基酸含量高,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以及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营养丰富,香软可口,当煮香粳时,在20米以内可闻到扑鼻的香味,具有“一家煮饭四邻香”的美称,是米中极品、是九万大山高寒山区独特自然环境的恩赐。

环江香粳是珍贵和稀少的谷类作物,因种植保持原种和种植所用肥料唯有猪、牛粪和草灰绿肥,不施其他化学肥料,加上气候寒冷,故产量极低,亩产在150到300公斤之间。为了发展该项珍贵产业,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产业前景十分看好。目前环江香粳的市场价是12-15元/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同比普通大米价格高9-11元/公斤,直接带动农户每亩增收1100-1300元。

十. 甘肃省 酒泉 瓜州县 瓜州甜瓜

瓜州甜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日前,由瓜州县农牧局积极申报的“瓜州甜瓜”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证书。至目前,瓜州县已有3个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证书。该证书的成功登记颁发,将更加有效地保护“瓜州蜜瓜”的品质和信誉,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地域知名度,推动我县蜜瓜产业走上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瓜州,种植蜜瓜已有3000多年历史。近年来,瓜州县按照“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原则,不断推进蜜瓜这个具有代表性优势产业的发展。2004年,瓜州县被中国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蜜瓜之乡”,2011年,“瓜州蜜瓜”、“瓜州西瓜”相继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证书。哈密瓜、西甜瓜等12个特色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和省农牧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建成了以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为主的5个无公害蜜瓜种植出口基地和7个千亩以上蜜瓜种植专业村。同时,全面推行蜜瓜的无公害标准栽培技术,认真落实建园示范引导发展措施,建成了市级蜜瓜科技示范园区1个、县级科技示范园区8个、百亩蜜瓜生产示范点23个;积极优选推广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性状表显稳定的新品种,形成了以黑蜜系列无籽西瓜、银蒂系列白兰瓜、金蜜、新蜜杂系列哈蜜瓜为主的三大系列30个多品种和早、中、晚分期供应基地,蜜瓜产业已成为瓜州最具代表性的农业产业,“乡有主导、村有特色、规模经营、品牌效应”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在蜜瓜产业发展中,瓜州县按照“县建园区、乡扩规模”的思路,引进农业高新技术,采取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典型示范、培育品牌等措施,促进蜜瓜产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蜜瓜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把蜜瓜基地建设列入重点建设项目,按照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制定《瓜州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在蜜瓜产业生产、营销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镇、部门以及农村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企业、专业大户进行扶持奖励;实行县领导包抓责任制,指导、协调、督促任务措施落实,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行蜜瓜产业技术承包责任制,“双膜双拱”、黄板诱杀蚜虫、新材料泡膜板垫瓜防虫防水、科学整枝标准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沼液喷洒防虫提质、蜜瓜套袋等10项蜜瓜栽培技术已经全面普及应用,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力度不断加大;扶持和规范蜜瓜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全县47家蜜瓜专业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合作社和会员、农户的利益机制,形成 “外地客商+合作社+农户”的种植营销模式;积极培育品牌,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在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础上,开展蜜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增强市场竞争力,做响做亮蜜瓜品牌,先后注册了“梦城”、“汉使张骞”牌蜜瓜商标;大力活跃流通,在瓜州县农业科技信息网、酒泉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发布蜜瓜供求信息,及时为客商和农户提供蜜瓜产销信息服务,在销售季节,开通“绿色通道”,规划修建保鲜库,为收购、储运和外销提供方便;不断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支持县内外龙头企业和运销大户与乡镇、协会和农户签订蜜瓜生产订单,提高防御市场风险能力,蜜瓜产品订单销售率连续4年达到85%以上,“瓜州蜜瓜”品牌在浙江、广东、安徽、等大中城市中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并开辟了韩国、越南、泰国等国际市场,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11年,瓜州县蜜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亩均收入达5000余元,纯收入达7060万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51.8%。蜜瓜产业已成为瓜州县名副其实的拳头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产业,“瓜”州已然名副其实。

地域范围

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介于北纬39°52′—41°53′,东经94°45′—97°00′之间。瓜州甜瓜种植区包括瓜州县行政区域内的瓜州乡、西湖乡、南岔镇、河东乡、三道沟镇、锁阳镇、腰站子、布隆吉乡8个乡镇45个行政村。从事瓜州甜瓜栽培的果农有1.4万户,栽培面积3400公顷,年产量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果实呈圆形、椭圆型,肉厚3.5厘米,单瓜重3.5公斤左右,含糖量14-17%。耐储运,无农药残留。无碰压伤、药害、日烧、病虫、伤等缺陷。 2.安全要求 瓜州甜瓜地理环境按照NY5110-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009-2005(无公害食品西甜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DB62/T1177-2004《A级绿色食品甜瓜栽培技术规程》,种植生产的产品按瓜州县甜瓜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农药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