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恩施土特产干豆皮怎么煮吃好 恩施豆皮一斤米做多少豆皮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恩施土特产干豆皮怎么煮吃好 恩施豆皮一斤米做多少豆皮更新时间:2022-03-30 15:47:07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百鹤玉工艺品

百鹤玉为距今4.36亿年前形成 生物化石,主要生物结构有海百合茎、珊瑚等古生物,矿物成份主要有方解石、石英、长石等。质量优于各种大理石,该化石纹理清晰、新颖、别致,再现了浅海相生物的自然生态之美,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新品种。百鹤玉工艺品高雅古朴,集科学美与艺术美于一体,曾金奖参加广交会,1988年5月选送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倍受国内外客商及用户的欢迎和青睐。主要工艺品种有条石、方石、圆石、玉雕动物、玉镜、玉器等。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板党

板党是恩施州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性喜凉爽、潮湿条件,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之间,主产于恩施、建始、利川等县市,以恩施市板桥镇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故名“板党”。

板党以根入药,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肺气不足、体倦无力、心悸气短、肺虚等症。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鹤峰贝母

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主产于中国的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浙贝母主产于中国的浙江 、江苏 、安徽等地。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中成药: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萎散。
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食用方法
贝母梨
材料:梨3个,贝母15克,黑糖3大汤匙。
做法:
1、梨洗净后,在梨的上1/4处横着切开,上部分做盖,将梨核挖去,待用。
2、将贝母捣碎成粉未,分别放入3个梨中,上面撒上黑糖,盖上梨盖。
3、将贝母梨放入蒸锅,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梨汁和果实一齐食用。

贝母炖猪肺
制作方法 :
1、将猪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挤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块。
2、猪肺、雪梨与川贝母,一同放入沙锅内,加入冰糖及清水适量,文火煮3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神豆腐

在咸丰民间,每到炎夏季节,农家常用一种树叶来制作成“豆腐”食用。这种树叶作成的“豆腐”,乡下叫神豆腐或观音豆腐。传说是观音菩萨在灾荒之年点化穷人用这种树叶制作豆腐充饥度荒的。

能采叶制作神豆腐的小树是一种灌木,属马鞭草科植物,俗称“斑鸠柞”,杂生于沟边地旁的灌木荆棘丛中。其干如荆条,质脆而易折;枝桠互生,甚有规律;叶呈心形,碧绿细嫩。

乡间农妇常在劳作回家途中,连枝带叶信手撅回一束,摘下叶片洗净,放在盆中用手揉成糊浆,倒入铺上几层干净棕片的筲箕之中过滤,点入澄清了的适量草木灰水搅匀,片刻,便神奇般地成了一盆颤摇摇、绿幽幽的“豆腐”。而后,用菜刀横竖划成方块,浸入挑来的冰凉的山泉水里,待作上一碗拌有蒜泥、辣椒和其它佐料的蘸水,用漏瓢捞上一碗,就可以一块一块地蘸着吃了;也可以盛上一碗,淋上蘸水,用小匙舀着吃。

神豆腐细嫩,晶莹如玛瑙,带着斑鸠柞树叶特有的清香,吃起来煞是可口,可与粮食作成的凉粉媲美。据有关资料载,制作神豆腐的斑鸠柞叶片含果胶高达30%是其能制作“豆腐”的主要因素。因此,这种树叶是提取果胶的最理想的材料。这种树叶含蛋白21%左右,居目前已知高等植物叶蛋白量之前列;还含17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等含量最高,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原料。药性分析表明,斑鸠柞叶还能医治痢疾、毒蛇咬伤、无名肿块、酒后头痛等症,具有清热解毒、开胃生津,明目去火、强筋健骨的功能。

神豆腐制作方法简单,在小村民间,不少小孩都会作。夏季的集市上,时有村妇用桶挑着神豆腐卖,大人小孩多喜买来吃,还挺俏哩。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宣恩黄连

别名: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水豆豉

水豆豉是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以大豆(黄豆或黑豆)蒸煮发酵后加入姜丝、辣椒面等香辣料腌渍而成。保山各县市农家亦多腌渍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异,但其色其味却以施甸者为佳:那鲜淋淋、红彤彤的色相,那酸香回甜、滋味隽永的口感,的确惹人食欲。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恩施山地水牛

恩施山地水牛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水稻产区的主要役畜。因其分布地区山峦重叠,体型结构与平原湖区水牛稍有差异,故名山地水牛。

(一)产地与分布

恩施山地水牛分布于恩施、建始、巴东、利川、宣恩、咸丰、来凤、鹤峰8县市。分布区境内地势高耸,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溪河纵横,既有海拔1200米以上,侧坡陡峭而顶部宽旷平缓的山原,又有海拔8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平坝。绝大部分水田分布在山原平坝地区。水牛作为水田的主要役畜,与水田的分布密切相关

(二)品种的形成

恩施自治州饲养水牛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山区特定的生态条件和群众选种的结果,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山地水牛。

1.环境条件的影响

由于产区海拔高度不同,气温、降水量、无霜期、土壤植被、作物生长期不一样,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水牛体型、体态结构也略有差异。如来凤县低山平坝区平均气温17.5℃,最高41℃,最低-5℃,年降水量1380毫米,无霜期330天左右。由于气温高,雨量多,无霜期长,所以农作物产量较高,农副产品丰富,野生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较好,为水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饲养条件,所产的水牛体型大,结构匀称。利川市海拔1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4℃,最高26.5℃,最低-15℃,年降水量1743毫米,无霜期150-170天。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所以农作物产量较低,野生牧草生长期短,产量低,品质差,放牧期短,舍饲期长,补饲不够,水牛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体型较小,结构也欠匀称(表74)。由于产地生态条件的差异,故山地水牛在体型大小和体态结构上形成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平坝型和山原型。

2.选种的影响

山区饲养水牛主要是为了役用,农民群众对选择好役用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牛时,要求体格健壮,结实紧凑,行动敏捷。“前选胸膛宽,后选0齐”,“前身高一寸,力气使不尽”。对各部位的要求是“四宽、六大”,即头面宽、角门宽、胸膛宽、腰角宽;眼大、鼻孔大、蹄大、角根大、嘴筒大、尾根大。四肢要求“前肢似箭,后肢如弓”。被毛要求“铁毛牯,青毛s 。”皮要有弹性。由于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无论是山原型还是平坝型,从整个体型结构看,均表现为体躯结构紧凑,前躯深宽,四肢强健,蹄质坚实,肌肉结实的役用体形。

(二)体形外貌

山地水牛各部位的特征是:头大小适中,额宽而平;鼻镜宽,鼻孔大。平坝型水牛角长,角根粗,弧度大;山原型水牛较细、短。公牛多为“龙门”角,粗长、向上,弧度大;母牛多为“茶盘”角,细短、后仰,弧度较小。耳小眼大,颈长短适中,肩颈结合紧凑。公牛颈较粗短,母牛稍细长。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尻略倾斜;前肢正直,后肢弯曲内靠,肌腱明显,蹄圆正、坚实;尾毛密长至飞节。母牛乳房发育欠佳,0较短。皮厚毛粗,毛色以青色为主,芦毛次之,白色甚少。四肢下端毛色淡而呈灰白色,均有明显的颈纹。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鼓楼茶馓

淮安茶馓是淮安土之一,是用上白精面,拉出象麻线一样的细面丝绕成四寸多长、一寸多宽的套环,环环相连,呈梳状、菊花形等网壮图案,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相传淮安茶馓于清朝晚期就生产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咸丰五年(1885年),镇淮楼旁的茶馓名师岳文广,改进了茶馓制法,生产出文明中外的鼓楼茶馓,亦称岳家茶馓。宣统元年(1909年),参加江苏省物品展览会,获得 奖励。1930年又参加国际巴拿马比赛会,获得银质奖章。在北京食品会上获得优质奖。茶馓制作,分开条、搓条、盘炸等几道工序
( 淮安)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宜红茶

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西晋时,《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以峡州上”。

1.1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茶区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无霜期283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8天,有效活动积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无霜期280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7天,有效活动积温5171℃。常德在北纬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1.2土壤、地势

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积大,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间。

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如五峰的采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1.3品种

宜红茶区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如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2宜红茶的诞生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红茶源于17世纪中叶。宜红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呢?笔者1953年开始在宜红茶区收集资料,作过访问。1982年笔者曾撰文“宜红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宁县志》记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清代《宁乡县志》(1867年)记有:“广人贩红茶,按谷雨来乡,不利雨而利晴,不须焙而须曝,乡园获小济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分析:“当时(指19世纪)湖南有了红茶,湖北和湖南邻近,这个时期红茶制法可能已传人湖北”。《湖北茶业贸易志》记:“19世纪以后,大批广东商人到鄂南采制出口红茶,进一步促进了鄂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羊楼洞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边销茶区,而且成为著名的出口红茶产区。在鄂南茶叶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19世纪以后,我省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口红茶贸易也随之兴旺起来,清代道光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

《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记:“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笔者于1962年5月,访问老茶人、宜昌县茶叶公司太平溪茶站评茶师宫美珊先生,他说:“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广东香山县客商芦次伦先在鹤峰开矿,失利。见鹤峰一带产茶甚多,因此开设茶号,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头一年做有红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五峰县采花乡发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商“宝顺和”茶庄招牌,说明那时五峰各地已在做红茶。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宜红茶区老茶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宜红茶的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

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3宜红茶的新生和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坝漆

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赞誉利川毛坝的生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的确,用过利川毛坝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涂料。其漆酚含量高,膘度特别厚,亮光好、燥性好、浓度大,这是一般的人工合成漆无法比拟的。产于毛坝的生漆不仅是优良的漆料,其树还是传统的经济林,其漆木合一的特点曾经给漆农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坝漆分家培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类,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坝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84年。据史料记载,清代改土归流时,现在的利川市毛坝乡隶属于当时的咸丰唐崖土司,因毛坝集镇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的必经之地,因此毛坝便成了生漆的集散地,坝漆也因此而名。光绪二年,江西漆商邝二川首到利川经营生漆,并在毛坝设立了收购点,收漆的商号多达几十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解放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田彦文来此考察后这样称赞坝漆:“白云转红云,酸香味奇特。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

建国后,我国更加注重坝漆的发展。195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题写奖旗:“坝漆名冠全球”。坝漆从此海内外扬名。据记载,仅利川毛坝,1951年的产量就达5000多担。后受极左路线影响产量一度下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毛坝乡实行恢复性生产,1981年的产量达到了1064多担,成为当时我州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中的佼佼者。当地还将坝漆编成民歌进行传唱:“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渐渐的,坝漆成为了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毛坝人民将生漆加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广泛用于高级红木家具、工艺品、药用、啤酒桶等以及化工工业、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纺织印染工业。随着生漆加工业的发展和生漆产品的畅销,“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的民歌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渐渐地,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科技兴漆,将坝漆打造成毛坝的支柱产业,成为毛坝乡乃至利川市历届领导的决心与共识。1997年,这里专门建起了坝漆中学,设置了坝漆培植、加工、研制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1000多名适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利川市还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开始了坝漆的工业化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利川市供销社还利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生漆》科教片,拨出专款请漆农观看,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该市还通过生漆研究会等形式,培养出了150多名坝漆科研人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