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周宁县土特产 周宁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周宁县土特产 周宁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3-31 06:50:41

一.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豆油

豆油

豆油是一种-高营养油脂,是食用油中的佼佼者,清醇、芬芳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亚油酸等多种成份。经甘肃省质检部门检验鉴定,宁县豆粕厂生产的豆油达到了国家一级食用油标准,市场信誉度极高。

二.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凉皮

凉皮,宁县方言亦称“酿(音rang)皮”,是宁县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它虽是小吃,但既可主食充饥解饿,也可作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凉皮的做法与面筋有相似处,先将面粉用凉水和成面团,然后在清水中反复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与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滗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地盘内上笼蒸熟,晾凉后切成韭叶宽的长条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或方块,随碗搭配。一碗晶莹透亮的凉皮,加上辣椒油、精盐、酱油、蒜泥、香醋等作料,色香味俱佳,吃起来软绵爽滑,口感细腻,回味无穷。盛夏酷暑,吃上一碗,不仅酸辣凉爽,柔韧开胃,而且解热消暑,有益健康。就在燥寒的冬季,吃一碗凉皮,犹如冰水灌肠,一凉到底,燥热顿平。

三.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中卫特产苦荞

中卫之苦荞,苦荞--七大营养素完全集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是亲兄弟,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出产于高寒山区,绿色天然,纯净无染。



特点:味道清苦,荞香浓溢



用途:可以用来泡茶,还可磨成面粉,做面类食品,如:面包、面条、面糊,苦荞还能用来做酒,做粉丝。



药用价值:清热降火、消食化瘀、凉血消肿,能起到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还可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四. 福建省 宁德 周宁 晚熟龙眼

晚熟龙眼宁德市的晚熟龙眼有800年种植史,粒大肉脆、汁多、味美,适于鲜食,制罐头及焙干,是滋补佳品。收成季节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宁德)

五.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琥珀罐头

宁县琥珀罐头具有清脆、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维生素含量是花生仁的5倍,食用后可增加记忆力,延年益寿,为中老年人和儿童滋补膳食佳品。宁县琥珀罐头,采用当地纸皮核桃,以先进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1989年获甘肃省"兴陇杯"铜奖,1992年获甘肃省首届丝绸之路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银奖。1998年获甘肃省优秀新产品奖。从1989年开始即出口前苏联等国。

六. 河北省 沧州 肃宁县 肃宁裘皮

肃宁裘皮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肃宁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面积525平方公里,辖6镇3乡,253个行政村,人口33万。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裘皮业是肃宁特色主导产业,先后被国家标准未确定为“国家级标准化特种动物养殖示范区”,被中国皮革协会命名为“中国裘皮基地”,被河北省政府认定为“省级裘皮服装加工出口基地”。2005年10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正式授予“中国裘皮之都”称号,围绕丰富“裘皮之都”内涵,肃宁全力打造并正初步形成全国的裘皮原料交易中心、裘皮产品生产中心、裘皮服装贸易中心、裘皮产品研发中心、裘皮产业信息中心和裘皮产品质检中心。

肃宁县皮毛业历史悠久,始于明末清初,是驰名中外的皮毛之乡。皮毛业主要分布在尚村镇,尚村镇规模硝染、制裘企业有35家,加工实力雄厚,硝鞣、染色、印花均居国内外先进水平。每年都承接养殖场及服装生产企业大量的鞣制硝染业务。熟皮、半成品褥子、毛领、毛条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

肃宁裘皮

河北省肃宁县现辖行政区域

《肃宁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肃宁裘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肃政函〔2014〕7号

华斯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NY01~3-2014《肃宁裘皮》

七. 山西省 临汾 乡宁县 乡宁核桃

乡宁核桃是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的。乡宁核桃壳圆、色清、壳纹浅少、壳皮薄,果肥大,肉色净白,仁饱满,黄白色,有核桃鲜香味,桃仁片大而完整。

乡宁县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林地资源,特别是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栽培核桃。2010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核桃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把核桃产业确定为农业发展的第一大主导产业。两年间,全县累计投资2亿多元,建成密植核桃园8万亩,栽植苗木270多万株,原定4年栽植8万亩核桃任务提前2年完成。到目前,全县核桃种植5000亩以上的乡镇达7个、连片发展3000亩以上的村委2个、2000亩以上的村委6个、1000亩以上的村委11个、500亩以上的村委26个,核桃栽植总量超过10万亩。今年,该县再鼓干劲、再定目标,决定在现有10万亩的基础上,高标准栽植2万亩,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全县农业人口人均拥有1亩核桃经济林,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县采取了“四个坚持”原则,即在宣传上坚持基调。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巡回宣传车、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政府补贴政策和核桃的经济效益,引导群众转变转念,提高栽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规划上坚持高标准。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基地建设规划,有计划地确立核桃产业的重点区域,加快发展进度。同时,通过土地流转鼓励大户承包、组建核桃植专业合作社、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加快核桃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全县覆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1个-2个高标准连片种植区,建设有代表性的精品园区和样板工程。在栽管上坚持高成效。严格苗木购入关,确保苗木质量。不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川、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在挖坑、施肥、栽植、管护等关键环节,聘请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努力做到“栽一株活一棵,成一片富一方”。在政策上坚持高倾斜。该县采取“内留、外引、向上争”的思路,大力整合社会闲散资金,加大对核桃产业投入力度。同时,县财政拿出专款对核桃密植园区和地埂核桃基地建设给予扶持和补助。该县还设立了核桃产业化发展奖励专项资金,建立了核桃人才免费培训和核桃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在资金和机制上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黄甘桃

宁县黄甘桃,因产于宁县九龙川流域菩萨庙村,又名“菩萨庙黄甘桃”,品名远播,享誉西北。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1977年经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普查鉴定,筛选出17优良鲜食、加工品种,黄甘桃是其中鲜食类优质品种之一。黄甘桃果实饱满,单果平均重150g,最大果重200g,果面底色绿黄,阳面有暗红晕,果肉金黄色,近核处鲜红色,肉质细,纤维少,味蜜甜。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宁县是桃的原产地之一,九龙黄甘桃属千年种植、世代筛选、辈辈相传演化而来的一种地方品种群。因产于宁县九龙川流域菩萨庙村,又名“菩萨庙黄甘桃”,品名远播,享誉西北。

九.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酥饼

宁县酥饼属于宁县南区的一种特色点心,人们逢年过节必做,一般可以用于祭祀或者可以当做礼品馈赠亲朋的佳品。宁县地区的酥饼一般用猪油,白面粉,白砂糖等材料进行制作,通过加入适量花椒、桂皮等,然后焙烤而成。其特点色足味浓,层次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

宁县酥饼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分为三部分,首先拌以适量蒸好的面粉,加入适当的佐料进行搅拌,直至和匀为止,然后将面团移在面板上用力搓揉到有韧性时拉成长条,抹上清油,摘成重约65克的面剂100个,为防止粘连,每个面剂上可分别抹些油,再逐个搓成约12厘米的长条。其次是制饼,将搓成的长条压扁,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约5厘米宽的面片,逐片抹上7.5克油酥、撒上0.5克椒盐,右手拎起右边的面头,向外扯一扯,再按三折折起来,每折长约20厘米,然后由右向左卷,卷时要用右手指微微往长扯,左手两指撑面片两边往宽拔,边扯边卷成10余层,再将剩余面间扯长扯薄,抹上油酥,扭成蜗牛状(1个酥饼须扯约4米长)。最后的一步工序就是醅烤了,先将做好成型的面团,抹上香油(可以防止粘锅),然后放入铁皮制成的笼屉里进行醅烤。醅烤时的火力要分布均匀,不能散在周围,这样容易烤焦。大约10分钟后,要逐个按火0况调换位置,防止烤焦、等到火色焦黄均匀,宁县酥饼即可出笼,味美可口,老少皆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