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西赣州特产肉丸 赣南正宗宁都肉丸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西赣州特产肉丸 赣南正宗宁都肉丸更新时间:2022-03-30 12:53:36

一. 江西省 赣州 于都县 岭背柿饼

江西于都岭背——素有“柿子之乡”之称, 柿饼,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较质状、柔软、清香、凉爽、甜美,食之口舌生津,有沁人心脾之感。

营养:柿饼性甘湿无毒、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新鲜的柿子里含有大量水分、葡萄糖和果糖等,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渗透到表皮,形成的葡萄糖结晶等,类似蜜饯外面的糖浆,堪称柿饼的精华。同时,这层“白霜”使得整个柿饼都是干燥的。柿饼经过加工熬制,可治疗便血和老年人咳嗽,对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适者如斯:一般人皆可食用。便血者、老年人咳嗽、肝炎病患者尤宜食用。体弱多病、产后、病后、外感风寒和贫血患者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禁食。每次1~2个足矣。

二. 江西省 赣州 上犹县 上犹绿茶

上犹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上犹县申报的“上犹绿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该县获批的首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上犹也成为全国少数拥有地理商标的县市之一。

上犹县是全省有名的“茶叶之乡”,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所产茶叶具有“香高、味醇、色翠、汤绿、形美”的独特风味。近年来,该县按照“三年搭框架,五年打基础,十年成体系”的发展战略构想,着力壮大“两茶一苗”产业(茶叶、油茶和桂花苗木)。经过多年的努力,茶叶在上犹县已形成了强劲的产业优势。目前,该县拥有茶园7.2万亩,年产茶叶达1500多吨。该商标的成功注册,将进一步提升上犹县茶叶品牌知名度,形成“上犹绿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广大茶农种茶积极性和增收增效。

三.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其营造出的和睦共处、团结协作氛围,使客家人深深留恋,即使在食品加工机器普遍采用的今天,黄元米馃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现多用软性杂交米。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灰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饭甑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十分喜爱的食品和送礼待客的上等佳品。年前年后,走亲访友,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为礼,意寓吉祥富贵。家中来了客人,从贮存缸中取出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皆宜,或用腊肉、冬笋、香菇、白菜条为佐料,润滑爽口,独具风味,食之回味无穷。而刚打出的黄元米馃,用手抓成团蘸点酱油或白糖,即可趁热而吃。

打黄元米馃,一般在每年腊月农闲时进行,其打制过程还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打黄元米馃,单家独户不行,一般都要几家人合伙。打黄元米馃的地方,往往也是小孩们喜欢聚集的场所。

四.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甜柚

南康市是全国闻名的“中国甜柚之乡”所产甜柚皮薄肉嫩,清心润肺,为历朝贡品,素有“天然罐头”美称。( 南康)

五.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兴国灰鹅

兴国灰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兴国灰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国灰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兴国灰鹅,其羽毛呈灰色.原产兴国而得名。初生时,仔鹅嘴尖有一点黄豆般大的黄白斑,脚青色。成年鹅青嘴,黄脚,背呈灰色,胸腹为灰白色,背翅羽毛形成波纹。公鹅额前有一明显肉瘤,似头戴一顶小帽。母鹅腹部有明显腹褶。兴国灰鹅不仅体型优美,风姿诱人,而且肉质细嫩,骨脆皮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独特的蛋白酶。八十年代初曾在广东外贸协会上被专家评为最佳鹅种,夺得鹅中王冠,饮誉国内外市场。 兴国灰鹅耐粗食,不管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青草、青菜都吃。喜群牧,抗逆性强,母性好,母鹅产前会主动拨公鹅交尾,每次产蛋10-12枚,自然抱窝,而且抱性好,有护理雏鹅本能。在冬春两季长速最快,冬鹅日增重普遍在55克以上,65日龄左右即可出笼,春鹅日增重在50克以上,70日龄左右即可出笼。一般可长到4公斤,大的有5公斤,兴国人民养鹅已有1700余年历史,素有“灰鹅之乡”美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养鹅积极性日益高涨。兴国县委、县政府不失时机地把发展养灰鹅当作全县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来抓。1995年全县灰鹅饲养量突破350万羽,实际出笼300万羽。“灰鹅之乡”硬是“灰鹅之乡”。在河边、在溪旁你会看到鹅群在戏波弄水,追逐嬉戏,在草坪,在山坡,你会看到鹅群在俯首觅食,引颈高歌……。这蔚伟壮观的千鹅图、万鹅阵使人激动、欣悦、惊叹!

兴国人逢年过节,或宴请宾客都会用鹅肉作一道主菜。在酒家、宾馆更是必不可少的佳肴。鹅肉无论是炒、是焖、是卤,都很可口。油烧、白斩、味道照样鲜美。兴国老表还擅于用米粉拌鹅肉,佐以辣椒酱、葱末、姜丝、然后用笼床蒸熟,吃起来别有一种风味。那香味扑鼻的鹅头、鹅翅、鹅掌,……许多人喜欢用以下酒,那鹅杂用酸菜、蒜子、辣椒拌炒,也特别令人爱吃。鹅肉、鹅杂虽然好吃,却也有人嫌杀鹅“拨毛麻烦”,于是菜市场上一排排光鹅案应运而生。鹅屠把杀好拔干羽毛的灰鹅摆其案上,随你买多买少,实肉买杂大受顾客欢迎,现已成为兴国菜市一特色,灰鹅不但能食用,鹅绒、鹅毛也是好东西,用其制成的羽绒衣、羽绒被是御寒佳物。那种孔明不离手的鹅毛扇,如今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哩! 饲养灰鹅是兴国人民的一条生财之道,人们常说:“家要发,要有一个好老婆,一头好猪婆,一群好鹅婆。”兴国人对灰鹅情有独钟,因而也留下了不少兴国灰鹅的故事。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1700多年前,天上瑶池的一群仙鹤偷偷飞下凡来游玩,它们看到兴国山光水色瑰丽绝伦,秀媚的潋江波光潋艳,于是一齐降落江中戏水弄波,有只年轻漂亮的雌鹤,见岸边一蓬杜鹃开得格外娇艳,便飞游过去品赏,那知花后隐藏着一只正垂涎欲滴的癞1精啊!癞1张开大口,恶狠狠地向仙鹤扑了过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骁勇无比的雄鹅飞速游了过去,救了仙鹤,那只仙鹤深受感动,心甘情愿地留在凡间与雄鹅结为夫妻,繁衍后代。

千百年的精心选育,兴国灰鹅始成地方优良鹅种。为了保存兴国灰鹅的优良基因,县政府1986年兴办了兴国灰鹅原种场,对兴国灰鹅进行选育和系列开发,并于当年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1988年又列为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经过鹅种纯繁,精心选育,提高了兴国灰鹅的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经过江西省农业厅两次验收和复检鉴定,兴国灰鹅原种场被评为全省迄今为止唯一的地方原种鹅场。该场现易名为兴国灰鹅发展总公司。

兴国灰鹅在国内外市场声望日降,价格连年上升。供不应求,为了加快养鹅事业,县政府提倡利用冬闲田种草养鹅,一亩冬闲田种植意大利黑麦草,可养鹅120羽,增加纯收入1000元以上。“兴国灰鹅饲养量在2000年将达到1000万羽,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计划。

地域范围

兴国灰鹅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是分布于江西省兴国县辖区范围内各乡镇。中心产区为该县的潋江、长冈、埠头、高兴、古龙岗、龙口、永丰、江背、鼎龙、城岗、兴莲、方太、崇贤、隆坪、东村、均村等16个乡镇。农户家庭饲养区域遍布25个乡镇304个村。兴国县位于罗霄山脉以东,武夷山脉以西的雩山山区,江西省南部,赣州市北部。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 01′ - 115° 51′,北纬26° 03′ - 26° 41′ 之间,东倚宁都,东南邻于都,南连赣县,西邻万安,西北界泰和,北毗永丰、吉安相连。东西长84公里,南北宽71.5公里,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距赣州市82公里,距省会南昌346公里。兴国是赣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全国扶贫重点县。生产规模540万羽,年产量32400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六.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南康柚子

南康柚子种类较多,主要有南康村头柚、南康狮头柚、南康江坎柚、南康三江柚、南康蔡家柚等。今在全市扩大栽培面积。其特点:皮橙黄或暗黄色,果项平圆、蒂部平,表皮皱缩有沟纹,果重约867克,果肉碧绿,汁多味甜、质脆爽口、果大耐贮藏。含可溶性固形物13.2%,糖量10.5%,酸量0.81%,为水果精品。( 赣州)

七. 江西省 赣州 信丰县 信丰荸荠

荸荠俗称马荠。信丰荸荠,果皮薄,汁多,味甜,无渣,可生食,也可熟食,还可加工制作罐头。

荸荠适应于阳光充足,排灌方便,中等肥力的水田种植。7月上旬育苗,下旬移栽,12月开始收获。全县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产800多万斤。除本地内销外,大量销往广东、福建、上海、南昌等地,制作的荸荠罐头特别爽口,味道好极了。

八. 江西省 赣州 龙南县 龙南板栗

龙南板栗的特点是:个大,饱满,肉脆嫩,味香甜,营养价值高。据化验,每百克栗肉含淀粉60~70克,蛋白质5.7~10.7克,脂肪2~7.4克,并含有钙、磷、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C。是生熟食和烹调之上品,加碱粉可制作各种美味可口的糕点。具有补肝益脾、健胃生津的功能。栗花可治腹泻,根皮能治痔疮。树材质地坚实,纹理清晰,耐湿抗腐,是优良的建筑、家具用材。

价格:市场零售价80元/箱。在龙南县城各大超市及土商店均可买到。

九. 江西省 赣州 定南县 定南脐橙

产业概况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气候、山地和区位优势,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总体要求,脐橙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县拥有脐橙面积3.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6 万亩,2007年脐橙产量0.8万吨,预计今年将达到1.2万吨。2007年,我县农业人口人均脐橙收入256元,比2006年增加68元,先后有2万多人通过种脐橙脱贫奔小康。脐橙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产业产值达到5500多万元,占我县农业产值的28%,其中带动相关产业产值3000万元。脐橙产业已成为我县现代农业的先行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规模化开发

我县按“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挖塘、脚底穿靴(水保林)”的生态模式,对基地进行统一科学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实行人工开挖梯带,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做到高标准、生态化开发。坚持以农民开发为主体,引导农户联合开发,分户经营;加大脐橙开发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抓集中连片规模基地开发。脐橙面积以平均每年3500亩的速度递增,平均每年新增5个以上集中连片200亩以上基地。目前,我县拥有10亩以上脐橙种植户1500多户,集中连片200亩以上基地46个,占全县脐橙面积的45%;形成千亩以上脐橙产业村13个,万亩脐橙规模基地2个。

社会化服务

我县全面深入开展“农民知识化工程”,建立各级培训基地26个,加大脐橙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累计培训农民1.5万人,实地指导1万人次,发放各类资料4万份。通过大力引进来、主动走出去的方式,聘请县外专家举办技术专题讲座23次,组织果农外出学习考察15次。大力推广“七改”新技术、五项主推技术、靠砧技术等16项成熟新技术,示范辐射面积2万多亩。大力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建立省市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示范面积5000亩,带动农户216户。我县成功申报脐橙出口基地2个,面积1500亩;有机脐橙基地1个,面积1000亩;欧盟认证基地1个正在申报中。

组织化生产

我县按照“四有、三统、两公开”的模式,成立了各级果业合作经济组织28个,拥有成员1583人,其中果业专业合作社8个,拥有社员129人。加大了对果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服务力度,引导它们积极开展业务活动,边发展边规范再发展,重点抓好了4个示范性合作专业合作社建设。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资配送、技术培训与推广、市场开拓、果品销售、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通过合作社销售的脐橙达到总产量的30%,有效解决了果品小生产与销售大市场的矛盾。

品牌化营销

我县现有4家脐橙加工贮藏龙头企业,全部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可达2万吨以上,贮藏量1.4万吨。目前,全县60%的脐橙经过商品化处理后上市,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大力推广简易贮藏技术,全县已建简易贮藏库2万多m2,实现了春节前后及春节期间各销售1/3的目标。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在主攻城市设立直销窗口2个,建立了营销对接机制,发展了订单果业。通过组建信息灵、机制活、会经营、懂管理的脐橙销售专业队伍,确保我县脐橙销售和果农增收。积极组织、参加和举办各种形式的展销会、洽谈会及推介会,大力宣传“赣南脐橙”品牌,拓宽销售渠道。统一使用“赣南脐橙”品牌,做到“五统一、四区分、三不准”,共推广使用地理标志标识200万枚。

十.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南康汤皮

汤皮是一种用米浆做成的糕,晒干后可储藏,特好吃。汤皮有两种,一种是汤皮丝,它一丝一丝,绕成一团;另一种是汤皮片,可用来沙炒和油炸,十分香脆。现在客家人把汤皮糕当早点卖,把蒸熟的汤皮糕切成丝,配上大蒜、辣椒、酱油、生姜、盐等作料做成的引(囱)子,十分好吃。

做汤皮的工序很复杂,也很累人,因此,客家妇女一般都会互相帮助。头天要先将米放在水里浸泡一天一夜,然后用石磨碾成米浆,放上切得很碎的葱、蒜、姜之类的香料搅匀,浇在竹做的小簸箕中,再将小簸箕放于锅里烧开了的水面上蒸(不直接放入水中)不大一会儿功夫就拿起来。如此反复,一次次蒸成一张张薄薄的米糕,便成了可以吃的汤皮糕。如果要做成汤皮丝,便要用上好的刀工切成丝;绕成团去晒干。如做成汤皮片,便晾在竹竿上晒干,然后用剪刀剪成片。不管是汤皮丝还是汤皮片,都是一种上好的食品,也是客家人才特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