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草塘镇的特产 草塘镇有什么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草塘镇的特产 草塘镇有什么好吃的更新时间:2022-03-31 05:51:48

一. 江西省 九江 湖口县 湖口草龙

旧时,湖口草龙多流行于流泗、张青、大垅等地。清雍正庚戌年(1730年),张青吴十一房村民,为祈求太平,驱邪除秽,保佑安康,编扎一条草龙,称“平安龙”,在全村1。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流泗周寿朋村村民周雍发编扎一条草龙,名“谷龙”,在村庙会上1。周雍发后将编扎草龙的技艺授于侄周云开,民国九年至三十四年(1920~1945年)间,周云开多次编扎草龙,颇具名气。1985年,流泗喻家圈村民喻芳泽从师周云开,传承草龙编扎手艺,并不断创新发展完善编制草龙的整套艺术,成为编扎湖口草龙的传承人。

湖口草龙的编扎工艺,要求选料精致优良,制作精细巧妙,采用编、插、织、嵌、镶、绕、缠、悬、挂、空、别、剔、镂、透等多种手工技巧,分别编织龙头、龙须、龙舌、龙牙、龙身、龙鳞、龙节、龙尾等部分,组成形态为狮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的整条草龙。

湖口草龙除编扎工艺考究外,其舞龙技艺也颇具特色。草龙像民间制作的其它布龙、纸龙、板龙、竹龙一样,常常出现在祭祀庙会、喜庆佳节等场面。而草龙出行,一般都配套稻、黍、稷、麦、豆“五谷灯”,甚至还配花、草、鱼、蛙、蝶等动植物型状的彩灯,烘衬配合草龙表演。舞龙队伍统一服饰,掌龙头者,身强体健,头脑灵活,把握节奏,还会“喝彩歌”;持龙尾者,玲珑滑稽,步履矫健,有的还画一丑角脸谱;其他人各执一节龙身。从头到尾,浑然一体。行进时,神鼓大锣开道,阵势磅礴,戏剧锣鼓殿后,有的配上萧笛,细吹细打,悦耳悠扬。龙队走“之”字型,宛如神龙蠕动。表演时,有龙头上下左右摇摆的、咬尾、穿窜、盘旋、跳跃、戏耍、逗乐、滚龙、绞龙、盘柱等各式花样;五谷彩灯则围绕龙周边穿花、扭步,变换队列、逗龙、扰龙、逐龙等。根据锣鼓点的变化,草龙或跑或跳、或卧或滚、或盘或转、时腾时跃、时窜时扑、或追逐五谷花灯、或穿行花草彩灯、或在引球后摇头摆尾,时而龙头钻龙尾,时而龙尾缠龙头等等,气氛热烈,妙趣横生,喜庆非凡。

1986年,湖口从民间收集、整理完整的资料,编扎成草龙,尔后多次送市、省展演。2006年6月湖口草龙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3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口草龙的文史资料、音像制品和草龙,全部馆藏。2008年,文化部授予湖口草龙艺人喻芳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09年,江西省政府选调湖口草龙参加澳门回归10周年庆典活动。

二. 云南省 昆明 东川区 火草褂子

东川一带的彝族小伙子中,盛行着一种习俗,这就是在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穿上一件能够显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的火草褂子。每年的夏秋之间,这里高高的山坡上和深深的箐沟里都会生长出一种植物,这就是火草,只要将它的叶片根部一层极为柔软的白色纤维毛轻轻地剥离下来,就能捻成细细的线,并用它织成布,最后缝制成一件色白而微黄,洗后晒在太阳下会闪耀光泽的褂子。这种褂子的特点是保温性能很好,穿起来柔软而舒服,而且十分牢固。要想缝制这样一件漂亮的火草褂子,必须为之付出巨大的劳动并花费无数的心血,单是去采集千万片火草的叶子就得跑遍“九山、十八箐”,更别说再将那白色柔软的纤维毛剥下来,然后再花无数个工把它纺成线,织成布了。从采集火草叶片到缝制成褂子,大约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难怪彝族青年们并不把它仅仅看作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把它视为表现自己勤劳品质和聪明智慧的象征。

三.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派潭凉粉草

派潭凉粉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城历来盛产凉粉草,与荔枝、丝苗米、乌榄并称为“增城四宝”。其中北部山区派潭镇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派潭凉粉草具有叶浓、枝幼,色黑而有光泽的特点,含粘胶质丰富。用它制作的“凉粉糕”,呈透明墨茶色,有特殊香味,拌上糖浆爽滑可口,是盛夏理想的清热解暑食品。凉粉草还可作药用,其性凉,味甘淡,能防治中暑、感冒、高血压,对骨节疼痛亦有一定的疗效。

派潭凉粉草早负盛名,种植广阔,每逢收获季节,各地商贾前往收购囤积,然后远销港澳地区及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派潭凉粉草历史悠久。据传是在 100多年前从广西引进的。据林纯煦、何庆功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增城县农业调查报告》记载,该县每年出口凉粉草5000担,主产于牛、贤、梅都,每担售价5~10元,可见当时凉粉草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1949年后凉粉草生产发展较快,1979年全社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超历史水平。平均亩产800斤左右,高产的达1600斤。2006年派潭镇凉粉草栽培面积达6000亩,产量一般在400公斤左右,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东莞、香港、澳门等周边城市及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派潭凉粉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东省增城市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中新镇、朱村街道办事处、荔城街道办事处、增江街道办事处7个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四. 新疆 伊犁 奎屯市 补血草

补血草

在奎屯野外山坡上,每到夏季的时候,远远望去,满山遍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这就是补血草。别名黄花矶松、金匙叶草据古医书记载,它还有要用价值,具有止痛,消炎,补血。用于神经痛,月经量少,耳鸣,乳汁不足,感冒;外用治牙痛及疮疖痈肿等症。

五. 山东省 临沂 临沭县 苍马山草鸡蛋

苍马山草鸡蛋,源于风光秀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临沭县苍马山,苍马山草鸡蛋产品全部选用优质鸡源,天然牧场的蛋源,经层层逐个筛选,采用国内首创保营养灭菌技术,奠定了苍马山草鸡蛋产品的优良品质,该产品得到了中国营养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等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

大山里自然散养,草鸡多食虫子、野草、蔬菜等天然食物,所产的草鸡蛋,无药残、无激素、无重金属,蛋黄大、自然香、无腥味。苍马山草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利,能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是您孝敬长辈、馈赠亲友、居家生活的理想选择!

六.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七.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八. 辽宁省 本溪 本溪满族自治县 草河口红松籽

草河口红松籽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松籽仁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内含丰富的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同时还具有其他植物中所没有的皮诺敛酸,具有抑制花粉症、降血糖和消除疲劳之功效。.‍辽宁本溪草河口境内人工培育红松林的历史悠久。早在3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日本落叶松,人工培育长白落叶松和红松。1931年春,在草河口西沟的荒沟栽植松苗2.2公顷。本溪解放后,于1949年春又栽植红松苗7公顷,使这片红松林成为全国第一个较大的人工红松林。“草河口红松籽”得益于这一独特的自然优势,也成为闻名的绿色食品。.‍
201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定“草河口红松籽”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2010年第138号).‍

产地范围

草河口红松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茳草村、草河口村、云盘村、祁家堡村、正沟村所辖行政区域。.‍

九.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