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有什么特产 梧州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有什么特产 梧州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3-30 12:17:54

一.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大福饼

大福饼是梧州市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相传大福饼最早见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原为从广东移居梧州城郊的一位老太太创制。故取名为“婆婆饼”。后来梧州城一位落第穷秀才为了生计,拜老太太为师学艺。老太太见穷秀才为人忠厚,又聪明勤学,便把“婆婆饼”的技艺传授给他。老太太谢世后,穷秀才觉得“婆婆饼”名不雅致,便易名为“大福饼”。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到了民国时期,“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流传开来,当时梧州城已有四五家饼铺生产,影响也随之扩大,成为梧州人有口皆碑的著名糕点。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有的老师傅去世,有的退休或改业,“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濒临失传。1956年梧州市饼食社(现百乐食品厂的前身)为了抢救这一传统技艺,广泛收集了解放前各家饼铺“大福饼”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加以综合研究,取其精华,恢复了这一著名糕点的生产。目前,梧州市百乐食品厂生产的“大福饼”,由于配方合理,工艺精湛,产品松软细腻,营养丰富,老幼皆宜,1983年荣获广西优质食品奖,1985年荣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大福饼的制作工艺如下:
(原料)精面粉50公斤,优质白糖25公斤,鲜鸡蛋5公斤,发酵剂适量。
(工艺)先把面粉筛一两遍,使其松散并充分混入空气;把白糖加适量水熬煮成稀稠适度的嫩糖浆待用;将面粉、糖浆、蛋液等混合拌匀,调成软面团,再经推、揉、拉、磨等工艺处理,制作熟面团,然后分块提出,做成饼坯,成型后送入烤炉烘烤。炉温掌握在摄氏180~200度之间,成熟后取出,经冷却、包装即成。
(特色)饼形端圆,品质细腻,松软,富有弹性,香甜可口,无硬、干、实现象。

二. 广西 梧州 苍梧县 茂圣六堡茶

茂圣六堡茶5619生态笠包装美观、大方,方便携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色泽黑褐油润,具有槟榔香味,滋味甘醇爽滑。六堡茶易于久藏,越陈越好,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长期饮用健胃养生,可防衰老。故民间谚语云:常年喝六堡,胃好身体好。

三.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堡茶

具有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是中国名茶之一,年产量约100多吨。该茶出口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 梧州)

四. 广西 梧州 蒙山县 蒙山红肉蜜柚

蒙山县引进种植蜜柚已有20多年,目前全县红肉蜜柚种植面积近6000亩,产量1500多吨,其中广西惠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我县新圩镇屯巴山连片开发创建了万亩红肉蜜柚生产基地,目前已开发种植5000多亩,并于2012年获得了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红肉蜜柚在蒙山种植,成熟期9月上中旬至10月上旬,果实皮色金黄,皮薄无核,囊皮粉红色,汁胞红色,果汁丰富,肉脆化渣,风味酸甜可口,品质上等。果肉为淡紫红色,果汁率59%,果汁含总糖8.5-9%,总酸0.5-0.8%,可食率75-80%,可溶性固形物11.5-12.5%。汁胞呈色色素为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是琯溪蜜柚的55倍和46.8倍。适应性强,高产,商品性佳,因此被称为“柚中之冠”。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五.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古典鸡

岑溪古典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典鸡是广西的历史名鸡,是广西目前唯一没有引进任何外来血缘的优质地方土鸡,是岑溪市主要长寿食品之一。古典鸡的商品肉鸡全部由农民放到山林、果园实行无公害标准化轮牧放养,使每一群鸡都表现出“进山入林撒野去,返璞归真聚味回”的古典鸡生产特征,每一群鸡都具有体型小巧、外貌华丽、爱啄好动、肉质细嫩、味鲜而醇香、皮薄骨细、皮下脂肪适度、鸡肉味特别浓郁等古典鸡特色。

古典鸡于2003年被评为“广西优质产品”,2005年起连续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2008年在“梧州市十个最好吃的美食”评选中排名第一,2010年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和首届中国地方鸡(土鸡)美食文化节“金牌名鸡”,2011年被评为“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品”,在第二届中国优质鸡(土鸡)美食文化节嘉年华暨第十届优质鸡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大陆、台湾、香港)上被评为“中华名鸡”。

岑溪古典鸡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现辖行政区域,包括岑城镇、马路镇、南渡镇、水汶镇、大隆镇、梨木镇、大业镇、归义镇、筋竹镇、诚谏镇、糯垌镇、安平镇、三堡镇、波塘镇。

《岑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岑溪古典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岑政办发〔2014〕74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岑溪古典鸡》

六.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三蛇酒

用广西的三种蛇泡制而成的药酒,专治同湿瘫痪、面部和脚部浮肿,以及中风伤湿、半身不遂等疾病,是去病强身的上乘药酒。

七. 广西 梧州 藤县 藤县古龙大红八角


八角,又名“茴香”、“大茴香”,北方人称之为“大料”。八角树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常绿乔木,果实形状奇特,呈齿轮形,每只由七至九个果荚组成,多数为八个,故名“八角”。八角,果实香气甚浓,可调味,可提制香料、茴油,在药用上可制阴性荷尔蒙已烷雌酚。同时八角的功效:具有开胃、下气、散寒、驱虫、消滞振食、驱风、兴奋神经、催乳等的功效。据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八角对大小便闭,腰重刺胀,小腹气坠,膀胱疝痛等均有疗效。八角香精,广泛用于配制香皂、化妆品、牙膏、甜香酒、糖果等。可见八角无论是在食品、工业还是在制药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市场开发潜力具大。

八角每年可采收两次,鲜果为粉绿色,烘干后呈棕红色。秋季采收的叫大红八角,果实肥壮,产量高,为上品。春季采收的叫四季果,产量少,品质次。没有适时采收的果实,老熟风干落下的叫干枝八角,商品质量低,但含油量高。八角色泽以棕红、鲜艳有光泽为好,粒大饱满,睁眼足
(荚边开裂缝较大,能看到荚内籽粒),八角完整不碎者为上。

八角树木质优良(不受虫蛀)是制作各种家具的好材料。因此八角可作为果材两用的经济树种来发展。八角的经营方式有三种:一是果用林、二是叶用林、三是叶果两用林。在八角产区农民一般采用叶果两用林种植。
八角的生长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般要求年均温度在18--26度,最冷月温不低于零下6度,最高月温40度都适宜八角生长。八角产区的海拔以500--1500米为好,雨量一般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2800毫米。再者八角的生长需要富含氮、磷、钾、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的土质,大容山的环境条件与土质,刚巧可满足这些要求,不伤地,因此八角林及八角果长势良好,粒大饱满,鲜艳有光泽,特称之为大红八角。
八角生长寿命长,一般有三百年以上的生命力。经济效益极高,30--40厘米直径的大株每年可产果2--3百斤,受益快,一般种植三年即可采枝叶蒸茴香油,6年左右结果,年年收入,占经济林之首位。

目前我国的八角茴香油的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而广西的生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居全国第一位。

八. 广西 梧州 苍梧县 苍梧京南米粉

京南米粉产于山清水秀的桂江河畔--京南镇,厂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厂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标准化厂房宽敞明亮,整洁卫生,拥有先进的米粉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烘干设备,是一家专业生产纯大米制品米粉的企业。生产出来的米粉质量上乘,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粤、港、澳等全国各地。京南米粉是采用当地优质无公害大米和高山泉水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工艺有机结合精制而成,米粉具有色泽光亮、柔韧耐煮、幼滑爽口、营养丰富的特点,其“柔韧耐煮、幼滑爽口”的特点更是区内外独此一家,闻名方圆百里。京南米粉色泽光亮、口感鲜美,且不含任何添加剂、无污染,是广大消费者理想的名优无公害食品,更是送礼之佳品。

苍梧县京南米粉厂连续多年被评为“十佳诚信个体工商户”和“诚信经营户” 称号,梧州市米粉行业首家获得国家质量安全QS生产许可证,率先纳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监控系统。多年来,京南米粉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农业成就展上荣获精品荣誉。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2年分别荣获梧州市、苍梧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梧州市特色产品称号,2013年荣获帼国科技示范基地和广西第三届名优农产品交易会银奖产品称号。

九.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纸包鸡

梧州纸包鸡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因气味芳香、鲜嫩甘美、制作工艺独特而蜚声海内外,1985年,梧州纸包鸡被选拍入《中国一绝》风情电视纪录片“纸包鸡”顾名思义,菜肴是以纸包裹主料炸制而成,这是隔纸炸的烹饪法,制作独特,菜肴可以保持鸡肉的鲜嫩,调料味浓,特有异香。梧州纸包鸡色泽金黄,香味诱人。吃起来,入口甘、滑、甜、软,食后齿颊留香。 原汁原味,肉嫩骨脆,香气四溢,鲜美适口。 采用纯正三黄鸡,切件调味后,以纸包裹,用花生油浸炸而成。因此气味芳香,鲜嫩甘美,制作工艺独特,名扬海内外。梧州纸包鸡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始创于民国初期的梧州官办酒楼环翠楼厨师官良之手。起初,纸包鸡仅限于款待达官贵人,后来名酒家粤西楼老板重金聘请了该厨师官良。府台宴请宾客的宴席上常用此菜,嫩滑脆口,赢得了宾客们的一片赞赏,从此,纸包鸡同它奇特的制法名闻暇迩。自此,纸包鸡佳肴遂为民间百姓所品尝,日渐扬名于桂粤港澳及东南亚各地。百年来,经过厨师们在选料、配料、烹制方法上不断发挥和改进,风味更美了。 据说粤军将领陈济棠为能吃上梧州纸包鸡,曾特派专机由穗来梧空运此佳肴回去品味。名菜纸包鸡经过代代师传,现已成为梧州市传统名菜。国内外游客、商人,凡到梧州,都以能品尝到纸包鸡为一大快事。1985年,梧州纸包鸡被选拍入《中国一绝》风情电视纪录片。

十.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米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是岑溪民间的传统节日——米粉节。



岑溪米粉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龙母的诞生地---岑溪大竹村的老百姓在龙母放归养大的五条小龙回大海时,用上好的大米,精心加工成雪白的米粉,沿河投进江里,让小龙品尝民间美食,此后历代沿袭,形成风俗。每年进入农历五月的第一天(即农历五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做米粉、吃米粉。久而久之,五月初一日就演变成岑溪米粉节。

岑溪米粉的制作非常讲究,关健在于其传统工艺及水质.首先,岑山溪水为制作米粉提供绝好的水质,樟木街的米粉之所以好吃,得天独厚是来源于大井水.次者就是选米,米首选晚禾,如是早禾蒸出的粉就大打折扣了.三就是其工艺,所谓三磨一汤是绝招.半夜三更起床,几十斤泡好的米,要经粗磨,细磨,精磨才能蒸粉,这样蒸出来的粉用手拿着扭抟都不会断.上好的米粉还要有上乘的佐料,这是绝招,佐料定必是猪骨熬制加上香料及不告他人的配料,和米粉一拌,使你吃起耒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岑溪人吃米粉一般都是在早餐吃,再配上烤鸭或者白斩狗,那就成美味佳肴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