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临沂沂南土特产 山东沂南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临沂沂南土特产 山东沂南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0 10:50:31

一. 山东省 临沂 罗庄区 罗庄陶瓷

陶瓷系列

主要有“江泉”牌日用陶瓷,“银凤”日用瓷,“华星”骨质瓷系列产品,特点小、巧、便于携带,如:花瓶、茶壶、水杯、餐具等。

地点:罗庄陶瓷建筑商城地址:罗庄罗四路南段

二. 山东省 临沂 莒南县 莒南绿茶

莒南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莒南绿茶,山东省莒南县,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该县素有绿茶之乡的美誉。产品分为“大白银剑、大白春螺、翠芽、绿剑、毛峰、松针、雪莲”等七大系列。莒南绿茶经中国茶叶研究所认定具有“叶片厚,耐冲泡,香气高,滋味浓”等独特的优良品质。在国家、省、市茶叶评比0获得市以上名优茶奖116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50项,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山东产品”等称号,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莒南县茶叶种植多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区,以洙边、壮岗-、团林、朱芦等镇为主的山东省优质绿茶生产、生态园基地,产出的茶叶为芽形、针形、扁形、束形等系列产品。其外形紧细壮实,绿润多毫,栗香气高,滋味浓醇爽口,汤色翠绿明亮,叶底肥嫩成朵,黄绿明亮,嗅之心旷神怡,饮之具有提神顺气、生津止渴、明日益思、消食去腻、清热解毒等功效,有保健和延年益寿作用。1978年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评定具有“叶片厚、耐冲泡、香气高、滋味浓”的优质特征。-

荣誉认证

莒南绿茶1994年,在首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雪芽”荣获全省名优茶第一名;1995年,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二金三银,并代表山东名茶参加了第二十九届世界农业博览会;1997年,在中国第三届农业博览会上,“松针”茶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1998年,“九坊回春”茶获临沂市十大名茶第一名;1999年中国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荣获了3项一等奖和3项优质奖,其中“鲁南青”牌绿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玉芽”、“碧芽春”绿茶被认定为名牌产品。中国茶界知名人士程启坤先生在品尝莒南绿茶后,称之为“南有杭州龙井,北有沂蒙玉芽”。-2001年在山东省茶文化协会第一届名优茶评比新闻发布会上囊括所有金牌。-

产地环境

莒南县位于山东省风景秀丽的沂蒙山区东部,东临黄海,紧邻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日照港,南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毗邻,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7℃,无霜期198天,年平均光照时间为2458.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56.5毫米,空气洁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质清纯,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快速便捷的交通设施,为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南有杭州龙井,北有沂蒙玉芽”之说。

莒南绿茶产于山东省莒南县洙边镇、壮岗镇、团林镇、朱芦镇、坊前镇、文疃镇、坪上镇、涝坡镇、相沟乡、十字路镇、相邸镇、汀水镇、石莲子镇等13个乡镇。莒南县位于山东省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3′-119°11′,北纬35°06′-35°24′,南北长44㎞、东西宽50㎞。莒南县平均海拔高度200m,最高点是县境北部的马鬐山,海拔高度662.2m;最低点在壮岗镇陈家河村前,海拔高度19.9m。莒南绿茶主产地在县境南部和东南部的洙边镇、壮岗镇、团林镇、朱芦镇、坊前镇、文疃镇等乡镇,所在地海拔100m以上。莒南县东临日照市,南接江苏省赣榆县,西南连临沭县,西邻临沂市,西北依沂南县,北与莒县接壤。地势总特点是东高西低,东部是北高南低,并向东南和西南呈脊背状倾斜,以低山丘陵为主,系崂山--五莲山脉余脉,县境内海拔高度差异大,形成多种不同的小气候区域。现有植被以农作物为主,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6%,林木覆盖率在30%以上,土地面积1752平方千米。

三. 山东省 临沂 沂南县 沂蒙十足全蝎

坐落于沂蒙老区的蒙山国家一级森林公园,地域宽广、原始森林覆盖面大、无任何污染,被中科院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是各种野生动植物生长的理想家园。优美的自然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出产了珍贵的名优——蒙山十足全蝎。一般蝎子为六足加两爪,俗称“八足蝎”,十足全蝎是沂蒙老区蒙山特有的罕见品种,多产于蒙山北麓,其个大、体肥、色黑、毒盛、有效成份含量高,属蝎中之上品,享誉国内外。

四. 山东省 临沂 费县 费县西瓜

费县西瓜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费县西瓜栽培历史悠久,先后注册了“忘梅”、“双冠”品牌,2000年,费县被中国经济委员会授予“中国西瓜之乡”。

近年来,费县发挥传统优势,实行区域化种植、无公害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县西瓜生产快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左右,年产西瓜4亿公斤左右。早春、秋延迟西瓜填补了市场季节空白,栽培模式多样,以方城镇为主的早春大棚西瓜面积1.8万亩4月底至5月中旬上市;以上冶镇、大田庄乡为主三膜小拱棚西瓜,面积5万亩左右, 在5月底、6月初上市;以新庄镇、郝家村为主的“双瓜”(地瓜、西瓜)间作,面积2万亩,在7月底上市。另外,还有露地西瓜、秋延迟西瓜,一年四季都有西瓜上市。

费县西瓜先后注册了“忘梅”、“双冠”品牌,1996年以来,连续在全国西瓜评比大赛上获得瓜王奖冠军。2000年,费县被中国经济委员会授予“中国西瓜之乡”。

五. 山东省 临沂 临沭县 临沭花生

临沭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临沭县年种植花生面积120万亩以上,是鲁南花生第一大县。

临沭始终把花生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不断推广“优选品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农业实用技术,用科学理念武装头脑,定期聘请市县农业技术人员为种植户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花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凸显。今年,临沭街道花生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仅此一项农民增加收入7000多万元。

临沭花生

地域范围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鲁苏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是中国钻石之乡。“临沭花生”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临沭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6′-118°84′,北纬34°40′-35°06′。临沭县东、南方向与江苏省赣榆县、东海县搭界,西与临沂市河东区接壤, 北依莒南县,西南与郯城县毗邻。临沭县现辖10个乡镇(大兴镇、石门镇、店头镇、青云镇、蛟龙镇、朱仓乡、玉山镇、曹庄镇、南古镇、白旄镇)、2个街道办事处(临沭街道办事处、郑山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东西最大距离31千米,总面积1051平方千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临沭花生荚果网纹清晰,果形大而均匀,百果重235g左右,双仁果平均长度28~40mm之间;籽仁大而饱满,种皮红色或粉红色,色泽鲜艳;出仁率为71~75%。结果集中,荚果整齐,单株结果数18~36个,双仁果率90%以上。无不正常外来水分,荚果和籽仁具有本品种的基本特性。无霉变味及其他异味。花生油香味浓郁纯正。临沭花生质地香脆,有甜味,口感好。 2、内在品质指标:“临沭花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经检测含蛋白质22~26%、脂肪45~55%、油酸40~45%、亚油酸32~36%,每100克花生仁含钙65~75mg、磷430~470mg。 3、安全要求:临沭花生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花生”的卫生指标。执行NY5303-2005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六. 山东省 临沂 郯城县 郯城大葱

大葱:全县各乡镇均广泛种植,郯城、重坊、马头、新村、港上、花园、杨集、归昌等乡镇为主产区,年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在4000万斤。除当地销售外, 大部分销往全国各大城市,通过深加工出口日本、南韩等国。

七. 山东省 临沂 兰陵县 小郭泥塑

小郭泥塑相传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以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为代表,群众传统手工捏制的“小郭泥人”已有近200年历史,生动传神、异彩纷呈。多年来,继承了家传和师传的某些独特技法,深受现代艺术的熏陶,逐步发展成一种民间特色艺术,深受艺术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极盛时,销售区域遍及鲁南苏北、枣庄、临沂、徐州、连云港;等地,在冬闲季节,群众也带上制作工具到天津、南京、丹阳、开封、洛阳、河北等地就地取材捏制销售。

小郭泥塑的原料是就地取材,又是一家一户即可成批生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它的造型完整统一,夸张而又情真,简洁而不粗俗。它的彩绘过程是:先在泥模的外型上涂白粉作底色,再根据需要涂以胶水调出的大红、桃红、翠绿、黄、紫等品色颜料,最后用墨来“提神”。经过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我国彩绘艺术的特点。泥人的底部和背部大都微露几点泥土的本色,乍看似不经心,其实颇具匠心。那泥土的褐石色做为红绿的中间色出现,更显得瑰丽中见古朴,跳跃中显稳定,不仅产生出一种色彩的装饰效果,而且特别突出了泥人的质感。另外,不论是泥人还是飞禽走兽的泥玩具,背后或底部大都装有芦哨,轻轻一吹,就会发出“唔唔”的音响,深受儿童们的喜爱。有的卖者用牛头泥哨还能吹出几个简单而有节奏的音阶,令人听着那“多来米,米来多,多来米来米来多”曲调,的确是饶有情趣。卖者用这种方法招徕生意,也可谓别开生面。

小郭泥塑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戏曲故事、神话故事等,如“杨家将”、“孙悟空与猪八戒”、“白蛇传”、“牛郎织女”、“梁祝”、“七品芝麻官”、“三国演义”、“财神”、“观音菩萨”、“罗汉”、“寿星”等;有仕女、娃娃;娃娃又有多种多样,如 髻娃娃、抱鸡娃娃、抱鱼娃娃、响娃娃(带哨音的)等;有动物,如老虎、对狮、猴子、鸡、狗、牛、马、羊、青娃等;还有人和动物在一起的,如骑马人、武松打虎、麒麟送子等。这些题材造型概括夸张,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观之令人赞叹不已。

小郭泥塑之所以能够畅销各地,经久不衰,是与艺人们的苦心钻研,并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创新、提高分不开的。老艺人常说“做戏剧人物,要看戏台上生旦净末丑的形象和穿戴;做动物,要注意鸡、狗、牛、马的神气”。并说:“泥人是给孩子玩的,只要花梢好看就行,不能太真”。因此作品并不酷似实物,而是有所美化,有所夸张。但这种美化和夸张又都有一定限度,总离不了大谱。例如各种娃娃,往往要夸大头部,做成“肥头大耳”,这不仅表示健康幸福,而且也是儿童笔下的人物特征。他们做的“ 髻娃娃”,头几乎和身子等高,一派天真无邪的稚气。但为了再现武生和刀马旦的英姿,就没有把“杨宗保和穆桂英”的身躯缩得太短。这些表现手法,也就是传统艺人特别重视的“不似之似”。新一代的泥玩艺人,他们不仅继承着家传和师传的某些独特技法,而且深受现代戏剧、电影、年画、工艺美术的熏陶,在表现手法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他们不囿于固定的形式,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创作,无论在题材上,或在形式上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使作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富有变化,逐步发展成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比较成熟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小郭泥塑,作为家传祖技,塑制技法日趋娴熟,以它质朴无华,平凡自然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民间艺术,小郭泥塑心神所至,捏出了人生千滋百味,塑尽了人间万种风情,是浓缩的生命。

八. 山东省 临沂 沂水县 沂水大姜

沂水大姜栽培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院东头乡、姚店子镇、许家湖镇,主栽品种为沂水大姜和小姜两个品种。沂水大姜外形美观,块大,肉淡黄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味道纯正,耐贮运。全县大姜种植面积25000亩,产量6000万公斤。小姜属当地农家品种,姜球小而多,肉质细密,辛辣味浓,生食做料均受人们的欢迎。小姜栽培面积5000亩,总产1000万公斤。沂水生姜分为春季和夏季栽培,随着栽培方式的改革,夏季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为了创造更好的生产效益,全县贮藏窖已发展到2万多个,贮存能力达0.8亿公斤,贮存3年不变质。并建洗姜厂19处,日加工鲜姜300多吨,客户随到随加工,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一年四季为客户提供足够的货源,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

九. 山东省 临沂 费县 费县核桃

费县核桃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费县核桃主要品种有元丰、香玲、丰辉、鲁光等。其共同特点是:个大,皮薄,出仁率高,表面有美观朴雅的褐色大花纹。

核桃属于木本油料果树、耐脊薄,耐干旱,适宜在青石山区生长,费县以芍药山乡为主的南部青石山区立地条件尤其适宜其发展生产,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还存有明清时期的核桃树。群众有着栽植核桃的传统和丰富经验。目前,已发展到4万余亩,300万株的规模,其主要品种有元丰、香玲、丰辉、鲁光等。其共同特点是:个大,皮薄,出仁率高,表面有美观朴雅的褐色大花纹。

核桃营养丰富,据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分析,核桃100g可食用部分含总糖2.55g、蛋白质16.51g、脂肪68.70g,含磷319.9mg、钾377.6mg、钙101.4mg、铁2.38mg、锌2.70mg,并含有17种氨基酸。核仁的氨基酸总量高于大豆和花生,核仁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一斤核桃仁的营养约可抵上0.5公斤鸡蛋和2.3公斤牛肉及4.7公斤牛奶的营养。中国药典记载,核桃仁温肺、定喘、补肾、固精,用于虚寒、喘嗽、膝酸软、遗精、阳痿;核桃仁有健脑及利于长寿的功能。《本草纲目》中记有核桃能“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二焦,温肺肠”,被人们称为进补的三大干果(核桃、红枣、龙眼)之一。

核桃被称为木本油料树种。核桃仁出油率约65%,核桃仁油(25C)比重0.9235,折光率1.475、碘值161.7、酸值5.1、皂化值194.5、非皂化物0.5%。核桃油脂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为主,其总量大于90%,其中对人体有益的亚油酸约占70%以上。因此,核桃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

芍药山核桃树的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微,伸缩性小,抗击力强,不翘不裂,不受虫蛀,光泽美观,可用来制作高级胶合板和军需品。它的树皮、叶和果实青皮等可提取鞣酸和烤胶。树根可制褐色颜料。外果皮可以烧灰取碱,磷酸钾含量占60%以上,为化工、医药、轻工原料。树叶煮水加肥皂液可作防治虫害的农药,果壳还可烘制供防毒用的活性炭。

芍药山核桃树是一种较粗放管理的乔木果树,抗旱耐涝,产量稳定。20多年的树一般可年产50公斤左右,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名干果。

目前,费县以芍药山为核心,大力发展核桃生产,形成了包括马庄、探沂、新庄、费城等乡镇在内的青石山区10万亩核桃生产基地。

十. 山东省 临沂 沂南县 沂蒙冰枣

位于临沂市北部的连绵群山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枣树,结出的枣子皮色光亮,晶莹剔透,远处看去闪闪发光,仿佛天上掉下的钻石。这个地方高山林立、云烟环绕的仙境,此处生长的枣子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光华,传说在早上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天上的仙女会随着早上的第一缕阳光驾临本地来食用此处的枣子,俗称仙枣(此处后来成为冰枣培育生产基地)。后来经过山下的村民老李师傅多年的精心培育与呵护下生产出的枣子更上一层楼,挂在树上一串一串的,就像仙女脖子里的珍珠项链。隔着很远就飘香四溢。看起来冰清玉洁,吃起来,脆,甜、香、清爽可口,美其名曰“冰枣”。枣,富含维生素铁、钙、磷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为上等补品。据《神农本草》、《本草纲目》记载:枣有健脾养胃、益血壮神之功效。

民间流传谚语:“五谷加小枣,赛过灵芝草”,“一天三个枣,青春永不老”。可见枣被人们视为极好的滋补营养品,每日适量食用枣子数枚,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调节人体内外环境平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