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格尔木特产有哪些 格尔木十大必吃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格尔木特产有哪些 格尔木十大必吃美食更新时间:2022-03-30 21:06:52

一. 青海省 海西州 格尔木市 格尔木蒙古羊

格尔木蒙古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蒙古族放牧的格尔木蒙古羊,是元朝时东台吉乃尔部落的一个分支,由于德天独厚的天然草场资源放牧,格尔木蒙古羊作为蒙古族“那达慕”或喜庆节日、祭敖中以全羊席,手抓羊肉等美食绝称,当地蒙古族民族文化独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蒙古羊”一词大约公元1206年左右,随着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北方各部落形成统一民族后,蒙古族饲养的绵羊随统称蒙古羊。随着历史上蒙古族的迁移而带来了生产和生活资料,其中也带来了脂尾型粗毛种格尔木蒙古羊。由于产区地处柴达木盆地特定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今天的格尔木蒙古羊适应恶劣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特性。格尔木蒙古族宰羊和分割羊肉主要讲究的是按照关节分解,保持每根骨头的完整性,这样既可以充分保留其营养和味道,还能保持其原汁原味。

格尔木蒙古羊是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的。格尔木市蒙古羊是经长期选育而成的优质肉脂兼有品种,肉质鲜嫩、蛋白质高、风味独特,有“绿色食品”的美誉,已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格尔木市乌图美仁卫拉特蒙古羊是17世纪时,从新疆迁移到青海地区的,在青藏高原经过三百年的发展繁育,在典型的草甸草原生态环境下,具有游走、采食、抓膘、贮脂、抗寒、抗风雪能力强和体大、肉多、脂尾肥厚、产肉率高、肉质鲜美的特点。这种羊肉水分含量低,富含钙、铁、磷等矿物质,肌原纤维和肌纤维间脂肪沉淀充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种。

多年来,由于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场资源游牧民放牧,乌图美仁卫拉特羊肉作为蒙古族“那达慕”或喜庆节日、祭敖中做全羊席,手抓羊肉、干肉等美食的主选材料,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我市乌图美仁乡那棱格勒村(原乌图美仁察汗乌苏牧委会)共有牧户53户,总人口156人,该牧业社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可利用草原总面积39.5万亩,围栏草场面积23.25万亩,牲畜共计8596头,畜用暖棚12座,基本实现了冬春季节牧民的定居放牧。

2013年,格尔木那棱格勒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申报的“格尔木蒙古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格尔木蒙古羊地理标志保护的范围是: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和郭勒木德镇。涉及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的那棱格勒、柴开、察汗乌苏、敖包图、哈夏图、乌兰美仁、白力其尔、俄日腾、巴勒格图和郭勒木德镇的拖拉海、阿拉尔、清水河、渔水河、秀沟等蒙古族牧业村共计14个。保护范围地域地理坐标为:东经90°4′40′′—95°40′10′′、北纬35°53′10′′—37°24′10′′,南北宽169公里,东西长442公里,保护规模为:3057101公顷。南与玉树州相邻,北与大柴旦、茫崖接壤,西至新疆和芒崖行委,东与都兰县相邻;区内海拨2790—6000多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二. 江苏省 淮安市 淮阴 “香格尔”牌码头汤羊肉

码头的汤羊肉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韩信故乡淮阴区码头镇的。汤羊肉具有汤肉并美、汤稠肉酥、口味鲜香、回味无穷等特点,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明代便已作为贡品,成为皇宫盛宴桌上菜,与北京的涮羊肉、新疆的烤羊肉、西安的羊肉泡馍一起,被世人称为“羊肉四绝”。“香格尔”牌的码头汤羊肉,遵循古老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取了现代最新食品科技,特聘码头汤羊肉的第七代正宗传人、烹调大师锁开兵制方掌勺,邀请伊斯兰教阿訇执刀宰杀,经真空包装、高温杀菌、精制而成。本品用料考究,配方独特,工艺精良,味道鲜美,滋阴壮阳,四季皆宜,是居家、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 配料:精羊肉,良姜,油,盐,五香 标准代号:Q/320821xew01--1997 准印证号:320821388 保质期: 六个月 地址:江苏省淮阴市码头镇 邮编:223345 电话:0517-4267018( 淮阴)

三. 青海省 海西州 格尔木市 枸杞

枸杞(lycium barbarum)属茄科植物,主要产于海西州的德令哈、格尔木、都兰、乌兰,以各农场种植的品质最佳,其他各州及东部农业区亦有野生和种植,年产量约近百吨。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在凉晒时不宜翻动,以免变黑。驰名中外的青海枸杞,沐塞北之寒露,润天地之精气,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干果色泽红润,皮薄肉厚,籽少味甘,营养极为丰富。枸杞性平,味甘,早在汉代就以其滋阴补肾,健脑养血、明目益神、延缓衰老等神奇功效而享誉天下。经专家鉴定:其中所含锗、锂元素独具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助于开发儿童智力;所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铁、磷、钙等营养成份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具有抗癌、保肝、养颜之奇效,是最佳天然保健物,用于治目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糖尿病等症。( 德令哈)

四.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和林格尔县 和林羊肉暖锅

和林羊肉暖锅

原料:羊肉500克,洋葱半个,土豆1个,西红柿1个,大蒜2瓣,四季豆200克。

调味料:西红柿酱、西班牙辣椒粉、盐、糖、鸡精、料酒各适量。

做法:

1、

洋葱切块,土豆切块,西红柿切花瓣,大蒜切片。

2、

羊肉切块后焯水洗净浮沫。

3、

锅内热油,六成热时,放入洋葱、大蒜煸出香味。

4、

放入羊肉煸炒变色后,倒入料酒。

5、

放入西红柿酱与西班牙辣椒粉。

6、

加开水没过肉,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焖四十分钟(这个时间要视你选用的羊肉的部位而定)。

7、

加入土豆和四季豆,加盐、糖、鸡精调味烧至软烂。

8、

加入西红柿,烧两分钟即成。

五.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和林格尔县 豆面

豆面

和林的豆面薄如纸,似银丝,光滑透亮,深受人们喜爱。农民操办红、白喜事,招待客人,常把豆面视为优质白面。豆面中放上粘合剂——蒿籽,用水和起来,把它擀成比面案大一点儿的薄皮,几经折叠,一双灵巧的手再把它切成二三尺长的细条,长长的豆面便做成了。目睹这一高超的手工制品,谁都会食欲大增,交口称赞。每逢盛事,或亲朋相聚,或宾客临门,农民总要欢欢喜喜地让他们吃一顿极为稀罕的油糕、豆面饭。吃油糕、豆面的时候,先把豆面煮熟盛在碗中,舀进肉臊子或土豆菜汤,再把油糕放到盘中。一边吃热气腾腾的豆面,一边吃香脆可口、皮脆里软的油炸糕。饭毕,还觉得口边留有余香。制作豆面的豌豆,是一种高植物蛋白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7~40%,相当于等量的大黄鱼、瘦猪肉、牛肉、鸡蛋所含蛋白质的两倍多。豌豆蛋白有其独到之外:富含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须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因含有皂草甙,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对于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和心脏病的人,豆面是一种疗效食品。对患神经衰弱和体质虚弱的人民,食用豆面也大有益处。

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和林格尔县 内蒙成吉思汗铁板烧

内蒙成吉思汗铁板烧

八.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和林格尔县 和林格尔马铃薯

和林格尔马铃薯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

和林格尔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化生产,积极扶持基地建设。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25万亩左右,占到农作物总播面积的25%,成为全县第二大主栽作物,五个山丘区基地乡镇年均播种马铃薯17万亩以上,成为龙头企业稳定的原料基地。全县还引进应用地膜覆盖、机械作业、中棚种植、膜下滴灌等技术,使马铃薯亩产量成倍增长,农民种植效益显著提高。农民仅种植马铃薯一项,每年人均获利1000元以上。

九.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十. 青海省 海西州 格尔木市 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要食品。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成细面便是待食的糌粑了。这与我国北方的炒面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藏族吃糌粑,大都是先把少量酥油茶倒进碗里,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只到能捏成团为止,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成团叫"粑",送嘴而食。也有一种吃法是烧稀的,里面放些肉、野菜之类,叫做"土巴"。    糌粑比冬小麦营养丰富,又携带方便,出门只要怀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决一点茶水就行了,用不着生火做饭。( 德令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