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北最可爱的特产 河北土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北最可爱的特产 河北土特产大全更新时间:2022-04-03 15:31:17

一. 河北省 承德 兴隆 兴隆核桃

兴隆核桃是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核桃是兴隆传统栽培果树,境内各地均有栽培,西南部乡镇较多。兴隆核桃品种较多,其特点是皮薄、仁满、色泽金黄,含油量达60%左右。

兴隆核桃经济价值极高,核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A、B、C等。除生食外,可做糕点、糖果的原料,还可用来榨油。核桃仁性甘温,是及佳的保健食品。据《本草纲目》记载,它可“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是兴隆人馈赠亲友的时尚礼品。2011年全县核桃总产量4442吨。

二. 河北省 承德 丰宁 黄旗小米

黄旗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旗小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旗小米”又称“康熙贡米”产地位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乐园乡及连桂乡,地理位置为北纬42度,北京正北230公里,坐拥潮河源,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温凉,雨量适中,十分适宜谷物生长,全产业链有机种植,不用任何化农药(因为用化肥农药农民连种植的本钱都不够)黄旗镇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下短、寒暑悬殊、每年中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全年无霜期110-140天、避免了谷子能量损失、这里日照充足、生长周期长、一年只收一季、周期高达2700小时日照,昼夜温差大,利于谷子中干物质的积累与保存,使小米营养丰富,颗粒饱满。平均深度达2米的沃土,为小米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和不可复制的自然条件。

康熙贡米的由来

清朝上黄旗(现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坐落于北京正北200公里丰宁城北30公里处,属清代四旗厅四大集镇之一,属深山区,拥潮河源,土质肥沃,气候温凉,雨量适中,十分适宜谷物生长。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满洲正黄旗遣六姓十户垦荒于此,相继垦荒400余公顷。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8月31日(农历七月已卯)康熙帝与祖母吉尔布持氏,王公大臣抒军由噶拜谷口主上都河巡视,守猎途径黄旗打间,康熙到一农家吃小米饭,觉得味香似茶,口感如肉,回朝后确定黄旗小米为朝廷贡米。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改由内务府管领的皇庄。清廷宫中年食小米七千又七十石,其中上黄旗皇庄贡米占绝大多数,自此故有“康熙贡米”之称。

黄旗小米产地范围为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内黄旗镇、大阁镇、土城镇、凤山镇、黑山嘴镇、波罗诺镇、天桥镇、王营乡、选将营乡、南关蒙古族乡、北头营乡、五道营乡、小坝子乡、窟窿山乡、杨木栅子乡、西官营乡、苏家店乡、汤河乡、胡麻营乡、石人沟乡等20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划。

黄旗小米种植生产技术规程HQXM01-2015

《黄旗小米种植、生产技术规程》

三. 河北省 张家口 康保 河北马宝

产于河北康保。其外形呈卵圆形。球形或扁圆形,大小不一;蛋青色或油褐色、灰白色,光滑有光泽,常附有杂乱细条纹;剖面灰白色,有同心层纹,无臭,嚼之可成细末。以坚实、个大、质重、灰白色、光滑、剖之有层次者为佳。含碳酸钙、磷酸镁、碳酸镁等。味甘咸,性寒,微苦。有镇静化痰、清热解毒和安神之功效。主治癫狂、恶疮肿毒等症。

四.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五. 河北省 保定 唐县 碗肉

碗肉

做法

1.选材。一般是选五花肉,根据个人喜好选瘦肥的程度。豆片要选比较劲道的。

2.将肉切成15cm左右的块,方便后续操作

3.紧肉。就是用开水焯肉,取出肉中的血。记得要撇沫。

3.过油。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但好像是不能炸太熟。

4.上色。色(shai)就是用红糖熬出来的。为了好看。

5.切片。切成大学5mm左右的片。

6.码碗。先将切好的肉片码入碗中,基本也就是10来片。然后是豆片,随后就是将葱,豆豉,姜丝放入。当然还有香油味精盐适量。

7.开蒸。小火慢蒸。千万不要蒸的太过,要不吃的时候不好夹,肉易碎。基本要三个小时左右吧。

六. 河北省 承德 丰宁 苦菜

苦菜

七. 河北省 张家口 桥西区 河北接黑枣

产于河北行唐。

按接穗不同,可分为:牛奶黑枣、大羊奶黑枣、老鸦嘴、蜜黑枣。牛奶墨枣又名无核黑枣、接枣,呈长椭圆形,个中等,肉厚味甘,种子极少,熟时由黄色变为蓝黑色,外有白粉,属上等品质。果汁少,适宜生食,亦可加工成枣面、黑枣酒、黑枣醋等。果实入药,有消渴、除烦热之功效,种仁可榨油制肥皂。

八.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九. 河北省 保定 望都 河北辣椒

河北盛产辣椒,其中以望都辣椒和鸡泽辣椒最为有名。望都辣椒色泽红紫油亮,皮薄肉厚,味辣而芳香。由于其形如羊角,又有“羊角椒”之称。鸡泽辣椒颜色深红,长约15厘米,尖上带钩,椒粉香辣可口,性热,有驱寒、提神作用。清代时,鸡泽辣椒曾作为“御膳房”的调料供皇室享用。

十.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