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中南郑县有什么特产 汉中的十大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中南郑县有什么特产 汉中的十大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2-03-30 09:05:14

一.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五彩米

黑、红、黄、绿、紫五彩稻米,产于全国黑米渊源地、世界珍禽朱鹮的栖息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这里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指标达到国家绿色无公害标准。二00二年获中国第三届特种稻新产品展评会金奖,同时申请国家注册了“朱鹮”商标。二00三年通过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二00四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

五彩稻米纯天然色泽,无污染、无公害,糙米营养成份保留完整,易糊化,口感好,食、医兼用,色香味俱佳。据国家认证单位测定,五彩稻米每公斤含钙137.56mg,铁79.74mg,锌18.48mg,还含有硒、黄酮、色素和多五彩稻米纯天然色泽,无污染、无公害,糙米营养成份保留完整,易糊化,口感好,食、医兼用,色香味俱佳。据国家认证单位测定,五彩稻米每公斤含钙137.56mg,铁79.74mg,锌18.48mg,还含有硒、黄酮、色素和多种维生素。现代科研论证,黑米、红米等有色米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①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益补心脏;②改善营养性贫血;③增强免疫力;④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⑤具有耐氧化,抗疲劳等应激功能;⑥镇静和改善睡眠,加强神经中枢的抑制,具有镇静作用,对睡眠较差的老年人有催眠效果等。因此,五彩稻米是少儿及中老年人食用的营养滋补佳品,也是酿造、食品加工和提取色素的优质原料。

红香米具有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胆固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其含钙、磷、铁较高,对老年补钙、儿-高长智有益,具有强筋壮骨、补血养颜之功能。

绿香粳糯米富含维生素K,脂肪和叶绿素、膳食纤维高,尤其是硒含量每百克高达23.2毫克,对癌症、心脏病、心血管病、肝炎、胃炎、支气管炎、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及不育症等40多种疾病都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黄米和紫米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具有益脾补气、养肝、减肥、美容之功效。

依据祖国医学药食同源基本理论,天然食物的颜色与功能相关,黑色补肾,白色润肺,红色补心,黄色益脾,紫色养肝,绿色防癌。因此五彩稻米是米中最珍奇的天然营养保健珍品。(整理自百度百科)

二.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吹豆豉

南郑县新集镇一带的农村里,不少人家的墙壁上,屋沿下的阴凉通风处,挂着一串串用稻草裹着熟食辣豆豉,它是主人招待亲朋好友时的一道名菜。

每年入冬后,家家户户都把煮好的豆子装在密封的器具里闷起来,半月后,豆子便形成整块,长出白毛,再启开器具拌入适量的辣子面、草果、大香,花椒油和包谷面及少许白酒,再密封十天即成。待到打春后,把辣豆豉捏成圆蛋蛋,选柔软细长的稻草,包裹起来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可持续一年之久不变味道,当地人叫它“吹豆豉”。

待客时,吹豆豉配上腊肉,用菜油爆炒,只翻上几下即可出锅,味道浓香纯正,六味俱全,豆身是金红色,腊肉闪闪发光,十分吊人胃口。(整理自百度百科)

三.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南郑食用菌

南郑县资源丰富,有年产50多万吨的农作物秸杆、活立木蓄积量达1008万立方米,年产20万吨木屑,可供生产食用菌  2亿袋。加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4.6,土壤湿润,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我县拥有一支 专门从事食用菌技术指导和推广的队伍,并建立了“南郑县食用菌技术指导站“,负责全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规划,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服务。

四.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郭家山柑橘

城固自古出“贡桔”,有“桔乡”美称,千百年来,几经浮沉,延绵不衰。“九五”期间,该县以这种独特的生态优势为依托,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柑桔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全县柑桔面积达10多万亩,产量45000多吨,年产只值近5000万元,且增长势头强劲,为该县支柱农业产业之一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柑桔跃升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北缘地区最大的柑桔基地,“升仙蜜桔”闻名遐迩,蜚声全国。城固桔柑具有甜中潜酸、口感爽劲的独特风味,优势明显。 成熟期早,比其他产区提前15--20天上市。果皮稍厚,不易腐烂,宜贮藏保鲜和长途调运

营销成本低廉。城固近靠西北诸省,北方客商到城固调运鲜果,运费比到南方产区每公斤低0.3到0.5元,且运输时间少,损耗小,易抢市。( 城固)

陕西省城固县桔园镇郭家山村充分发挥村域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柑桔产业,全村柑桔栽培总面积22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5.6%,从事柑桔生产的劳动力858人,占全村劳动人口总数的94.3%,柑桔年总产量达6000多吨,产值900余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78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4%。

该村先后被中省授予陕南生态柑桔科枝示范园、国家农业(柑桔)标准化示范村及国家一村一品柑桔产业示范村,2011年被农业部授予首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五.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新集油炸河鱼

油炸河鱼也算新集街的小饮食一绝。把河里网来的鱼儿剖出肚腹,晾晒半干,在制作时再清洗一遍,将清洗后的鱼儿倒入撒有盐巴,花椒的面糊中,像是给鱼儿穿一身薄薄的衣服,然后,将穿了衣服的小鱼儿放进六成热的油锅里煎炸,待鱼儿表面炸成焦黄,遂捞进漏筛里散晾,即可食用。

拼上一盘晾至温热的小鱼儿下酒是最好的菜肴。一口鱼儿一口酒,嘴角处都能流出鲜咸的香味。没有污染的水散养的鱼儿,吃起来没有泥腥味,品嚼起来鲜香酥脆。

六.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盐菜

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演变出了独具特色的风味餐食,就像汉中的盐菜,背后演绎着历史文化的碰撞,也蕴含着劳动人民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而衍生出来的聪颖智慧。

味道:海纳百川食法多样

说起盐菜,几乎所有的汉中本土人都知道,那是一种独特的味道,咸而不涩,味道香浓,将蔬菜赋予了新的概念。这样一道简单的食品,却“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有常见的蔬菜制作的盐菜,如青菜、卷心菜,豇豆、洋芋、苦瓜、萝卜、青辣椒、豆角等;也有用山野菜制作的,如野生椿芽,鱼腥草、野葱。最为出名的算是香椿盐菜和鱼腥草盐菜了。

盐菜风味独特,南、北口感都能适宜,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吸纳南北风味,其口感近似川味,而淡于川味。盐菜是吃法也丰富多样,可即食,可用菜子油炒着吃,也可以用较肥的腊肉蒸,腊肉配着咸香的盐菜,味道好不奇妙。

文化:很重的移民文化

汉中盐菜的盛行和发扬,以南郑县的黄官盐菜最为著名。黄官镇居民先祖多为明代及清初的移民,加工盐菜为解决冬季菜食缺少之困难,那里的人们对饮食较为讲究,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南方人的生活习俗,几乎每个家里都自备有菜坛。黄官盐菜与黄官镇的地域密不可分,这里多浅山、河流,年降水量、空气湿度均大于周边区域,且水质极佳,因此造就了盐菜出现的前提,水资源丰富,自然植物也就茂盛繁多起来。

黄官的地域文化包含着很重的移民文化,这里的移民大多是从南方向北迁徙,生活需要新的适应性,为了解决冬季菜食问题,便开始对鲜菜在夏、秋季加工腌制,储存冬季食用。在当时,农家加工盐菜成为风尚,而且互相比看谁家的盐菜更香、更可口,在女儿出嫁时也要陪嫁盐菜。

做法:制作有长短之分

盐菜加工原理基本一致,不同的鲜菜加工程序不一样,配之作料也不一样,采用自然晒干,水分没了,但原汁与营养都还保留在盐菜里。加盐根据不同品种,分杀青、和腌制两次,既靠盐腌制保质,又要适当,不能太咸。

盐菜制作有长短之分,长盐菜不用刀切,保留蔬菜原样,如椿芽、青菜、豇豆用棕叶绑成小把,再用准备好的干荷叶包起来,入坛储存一个月后,开坛香味四溢,吃时滋味别样。

盐菜制作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清澈甘甜的清洗用水,二是要有老窖匠烧制的盐菜坛。菜坛的要求标准极严,不能透风,坛沿加水密封性好,坛内不能存水,以免变质。制作时,如遇雨天,可装入菜坛,待天晴后再掏出来晾晒。(转自华商报)

七.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黄官黄酒

黄官黄酒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黄官镇的。南郑黄官黄酒在陕南可谓家喻户晓,以糯米为料,经过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含量为20%以下,有20余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须的8种氨其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南郑黄官黄酒采用汉中药物黄酒工艺生产的高品质的产品;含有丰富氨基酸,经过多年份陈酿其芬芳清溢、怡雅柔和、品质金贵、回味悠长,其原汁、原味、原香的品质尽显天然风味!具有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活血祛寒、通经活络、美容抗衰老、促进食欲的作用,也是理想的药引子。

八.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定军茗眉

定军茗眉

勉县是著名的古战场,也是著名的茶乡,以“定军茗眉”为代表的“定军牌”系列名茶,带着醉人的馨香,走出秦岭,扬名天下。成其是80年代以来,勉县历届县委政政府把茶叶产业化列为农业发展项目的重中之重,在汉江源头海拔800-1380米的古战场定军山域建立了无污染的良种生态茶园,茶区常年雾气潦绕,气候湿润,漫射光,短日照,土壤肥沃,微酸,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茶叶品质。

“定军茗眉”以其“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色泽嫩绿,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茶叶完整”曾多次获奖,先后荣获中国西部名优茶评比第一、“陆羽杯”奖、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陕西名优茶金奖、汉中市优质产品奖,96年被中央办公厅选为国宴用茶。

九.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汉水银梭

汉水 银梭

汉水 银梭是陕西省南郑县近年来创制的名茶。于1986年通过技术和品质鉴定,1982年获农业部名茶称号。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似梭,翠绿披毫;内质香气嫩香持久并带龙香,汤色浅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柔嫩、肥壮、黄绿匀亮。由于产于汉水上游,形似扁梭,满披白毫,色亮如银,故名“汉-梭”。

秦岭以南,巴山脚下,汉水上游,是陕西古老茶区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变迁,茶树北移播于梁州(今南郑、汉中一带)。唐代已有梁州出名茶的记载,当时南郑县的千龙洞茶就是历史名茶之一。

南郑县茶区由于傍山依水,所处理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均甚优越。境内丘陵起伏,茶园垂直分布于海拔560—1300米范围内,鲜叶自然品质十分良好。

采制技术十分讲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与一芽一叶开展二个等级,经摊放、杀青、理条做形、提毫保苗、清风烘焙、拣剔包装六道工序制成。

汉1梭,属于新创半炒半烘型绿茶,是江北名茶之一,产于陕南汉中地区南郑县,茶叶因外形扁平似梭有白毫,产于汉水上游,故名。精选多毫的一芽一叶到一芽两叶制成,色泽绿、滋味醇、香高、汤色绿明、叶底绿明,以其“香高、味醇、色翠、形美”享誉市场,先后荣获国际、国内等17项大奖,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并被指定为国宴用茶。

产地

南郑县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县域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旺仓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公里、94.2公里、15.8公里;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公里、83公里;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79.3公里和39公里;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想望,边界长度为40公里,县界总长度围437公里。县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79公里,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

南郑县种茶历史悠久,可追溯于夏商时期,唐代已有“梁州出名茶”的记载。北宋“茶马贸易”的繁荣正是南郑茶业兴盛的写照。全县茶园总面积已达6.02万亩,茶叶总产1745吨,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成为陕西省六大茶叶优势产区之一。茶区地处秦岭以北,巴山南麓,汉水上游,为陕西古老茶区。境内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茶园垂直分布于海拔500-1300米处,鲜叶品质优异。中科院院士、茶学泰斗陈宗懋曾赞誉“南郑茶园的生态条件是中国最好的”。

品质

成品扁平似梭,翠绿批毫;

嫩香持久并带花香,汤色浅绿,清澈明亮,滋味鲜出、耐泡回甘;

叶底柔嫩、芽头肥壮、黄绿匀亮。汤色澄碧而清冽,气息馥郁而沁芳,数滴入喉,如兰的清香味充满齿颊。

初感有些微苦,徐徐啜饮,后味甘甜,怡情悦性。大口饮之,回肠荡气,顿觉置身翠绿深处,犹如回归自然,神清目朗。

冲泡

茶入滚烫的85度开水中,约二、三分钟,汉1梭开始纷纷舒展嫩绿的蕊芽,摇曳枝头、亭亭立玉在透明的杯底。汤色澄碧而清冽,气息馥郁而沁芳,数滴入喉,如兰的清香味充满齿颊。初感有些微苦,徐徐啜饮,后味甘甜,怡情悦性。大口饮之,回肠荡气,顿觉置身翠绿深处,犹如回归自然,神清目朗。

头汤淡黄。叶型不整。汤香淡,有青草气。仿佛新雨后走过草地。一水口感淡甜,香气不显。茶汤下咽后,有津。5分钟后有浅豆香。二水入口香气出,和午子仙毫香气接近。雅而长,幽而艳,香气愈浓,明显感觉到汉1梭的香气极盛,幽艳动人。

十.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棕箱

汉中棕箱是陕西传统名优品,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系以杉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作里衬,外用精选棕片包裹,最外层用头发丝或染色的棕丝细绳编织而成。

棕片是棕榈科常绿乔木的箨皮,即棕树叶簇的叶柄基部包围树干的红褐色纤维网鞘,也称包干纤维。它是棕树的主产品,纤维丰富,质地坚韧,拉力强,耐磨擦,耐水湿,抗腐性强。汉中地区地处北亚热带,盛产棕片、杉木、樟木。棕箱则用当地棕片,剪去棕板、棕毛,纯用网状棕布片和细棕丝编织于木箱外层的工艺实用晶。其生产工艺经选料、制木箱、捻棕丝绳或头发绳、包裹棕片,再以棕丝绳与发丝编织成各种图案等15道工序制成。其图文可随着顾客选择,以陕南秀丽的山水风光、花鸟虫鱼、英雄人物、书法名句等图案为主,并配以精美的电镀金属包角、包口、箱锁、箱扣、提环等。使产品更坚实耐用、古朴大方、古香古色,富于天然之美。具有防潮、防鼠咬、.防虫蛀等特点。适于贮存衣物、皮毛、丝绸麻布、及书籍文献,不长霉、不生虫、不掉毛、不回潮、不变质、不褪色。汉中棕箱始于清代,盛于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汉中地区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以手工编织生产,是汉中地区诸县农家重要副业。其规格较多,四大规格为一套。大者长达3尺,小者仅及尺余,亦有制成尺寸依次缩小装入一箱内的套箱,风格各异,携带轻便。

新中国成立后,汉中地区各县都建有棕制品厂。汉中棕箱发展为半机械化生产,产品质量大为提高。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扩大生产,使汉中棕箱这一传统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省市,还出口美国、日本、中东、西欧、港澳等国家与地区。在世界各国“回归大自然”和“反朴归真”的热潮中,汉中棕箱这一天然工艺品,深受外国朋友的欢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