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文山砚山的特产 文山州砚山县有什么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文山砚山的特产 文山州砚山县有什么特色小吃更新时间:2022-04-02 14:28:40

一.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高峰黄牛

广南高峰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高峰牛为亚热带山地黄牛,属华南型文山牛的一个代表品种,具有体格紧凑,行动敏捷,身驱高大,水旱地皆能耕作,耐粗饲、耐湿热、抗焦虫病、含有瘤牛血液等特点。成年公牛、母牛体重分别为288.9公斤和220.8公斤,屠宰率为47%,一般一年一胎或三年二胎。全县各地均有分布,传统产区为八宝、南屏和黑支果等地。( 广南县)

广南高峰黄牛

广南县谷多高峰黄牛养殖协会

13980576

牛肉

二. 云南省 文山州 文山市 平坝荞酥

平坝荞酥是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平坝镇的。荞酥甜而不腻、酥香可口,是一种常见的休闲小食品,也是文山人民走街访友的必备佳品。

荞酥在平坝有上百年的历史,至今在文山城区的大街小巷还可以看到小贩叫卖平坝荞酥的身影。荞酥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精选平坝本地苦荞,筛出最细的一层荞面,配以白砂糖、蜂蜜等原料,在传统的烤炉之中,高温烘烤,直至外皮焦黄。荞酥入口即化,满口留香,具有消食、化积、清热等功效,深受文山人民的喜爱。

三.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马关草果

马关草果栽培历史悠久,据文山州志记载,马关草果始种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马关草果具有果大、肉厚籽多、味清香等特点,是州外销土品之一,2001年文山州马关县被誉为“中国草果之乡”。 近年来,文山州委、政府为进一步加快马关县草果产业的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因势利导,重点培育,集中连片”的原则,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把马关草果产业作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使马关草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马关草果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长,由以前的自种自食转向出口、食品加工和深加工,马关草果现已销往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诸多省份,出口至东南亚各国。目前,文山州马关县人民政府已专门成立了“马关县草果研究所”,按照“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协会”的发展模式,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提高草果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云南省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地域宽广,出产多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草果就是其中的一种。草果形似龙眼,但略长呈长圆形,壳蚋如石榴瓣,成熟时经采摘加工干燥后使用,品质以干爽、个大、均匀饱满、色褐红、味辛辣、把短者为佳草果性辛温,有特殊香气,是上好的调料品,被称为五香之一;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驱风、健胃、消食顺气的功效,用于消酒毒,去口臭亦佳

云南省种植草果有三百多年历史,解放后生产有较大发展,但目前产量还不能满足内外销的需要。云南省红河、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州均产草果.( 文山)

马关草果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马关草果产地涉及云南省文山壮苗自治州的马关、文山、麻栗坡、西畴一市三县共32个乡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2′至106°20′,北纬23°10′至24°10′,地域保护范围东西横距101.25公里,南北纵距81公里,总面积2209.27平方公里。种植总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0.3万吨(干果)。分布在马关县13个乡镇:马白镇、坡脚镇、八寨镇、古林箐乡、木厂镇、小坝子镇、金厂镇、南捞乡、大栗树乡、仁和镇、夹寒箐镇、都龙镇、篾厂乡;文山市2个乡镇:新街乡、小街镇;麻栗坡县11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镇、猛硐乡、下金厂乡、八布乡、六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西畴县有6个乡镇:柏林乡、法斗乡、鸡街乡、蚌谷乡、新马街乡、兴街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干果呈纺锤形,果皮为棕褐色,果长2-4.3cm,平均单果重为3克左右,果皮坚韧,有明显的竖形皱纹,基部有果柄,内含有多粒多面形种子。种子集结成团,气芳香,味辛、辣。 (2)内在品质指标:马关草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果实中内含醇溶抽提物≥4.05%、挥发油≥1.13%及微量元素。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n),1,8-桉叶素(1,8-cineole),ρ-聚伞花烃(ρ-cymene),芳樟醇(linaloolo),α-松油醇(α-terpineol)。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类》(NY5323—2006)的规定,马关草果质量标准按照《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类》(NY5323—2006)执行。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五.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西枫斗

广南西枫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药典记载的石斛植物有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等5种。其中铁皮石斛(加工成品称铁皮枫斗)最为珍贵,是石斛中的极品,因其苛刻的生长环境要求和过度的采挖,资源已十分稀少。《本草图经》云:“石斛,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竹节,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据《广南府志》记载,从明朝起,广南黑节草就开始外销,民国时期本地商人将鲜黑节草运销沪、杭等地。黑节草加工成西枫斗是云南省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拥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同时也是提取物制成“脉络宁”的重要原料。

“黑节西枫斗”的原料是黑节草(兰科石斛属),附生草本植物,茎多节,呈绿褐色,有明显纵向沟条纹,丛生。生长在海泼1000~2000米多雾的山林地区,附生在麻栎树或追栗树上。《本草纲目》曰:“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干则白软。其茎叶生皆青色,干则黄色,开红花,节上自生根须。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不死,俗称为千年润。”春末夏初或秋季,采摘草质最佳,每株草一年采摘一次。因限于特定的环境气候,生长数量少,优质草更少。

二十世纪20年代初,广南人民充分利用本地石斛植物资源,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加工环节和技术,生产出天然药用饮品“铁皮枫斗”。产品远销国内外,至今仍是云南省独特的名贵饮品。西枫斗的饮用方法跟饮茶一样,但比茶叶耐泡,可以连续泡用两至3天。广南西枫斗分“黑节西枫斗”和“吊兰西枫斗”两个品种。按质量分三个等级:一等品用优质黑节草鲜品全茎加工而成,一株草的茎部恰好可加工成一粒两圈半的螺旋状成品,经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每粒成品均可伸展出龙头凤尾状;二等品经开水冲泡后,螺旋颗粒伸展呈有龙头凤尾或有凤尾无龙头状,因系草茎下半部或上半部加工而成;三等品系茎的中部加工而成,在开水中浸泡后,只伸展出龙身,无龙头凤尾。西枫斗具有清热解暑,滋喉润声,生津散结,消散肿瘤的独特功效,主要用于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种生物碱,如石斛碱、石斛次碱、石斛胺等,此外,还含有石斛多糖、总氨基酸等,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抗衰老、补五脏虚劳、改善糖尿病和萎缩性胃炎症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而名扬海内外。越南胡志明主席还与铁皮石斛有着亲密的缘分,在胡志明执政生涯中,曾经多次到过中国,与毛泽东、1等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胡志明晚年身体状况欠佳,我国领导人对他的健康极为关注,于1968年派出国内最高水平的医疗专家赶赴越南。当时,这个来自中国的专家医疗组一直守护在胡志明身旁,照顾胡志明的身体。1969年8月下旬,79岁高龄的胡志明病情恶化。尽管中国医疗组全力抢救,可是1总理仍然不放心,于8月24日和26日接连派出了第2个和第3个医疗组。8月31日,1又派出当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专家吴阶平教授乘专机到河内送急救药品。其中急救药品中就有铁皮石斛(拯救仙草),并进一步了解胡志明的病情。1亲自听取了吴阶平的汇报,同时召集有关专家研究讨论,前后用了5个小时。最后,决定再派吴阶平教授率第4个医疗组,携带部分专家和器械、药品,于9月2日清晨乘专机赶往河内抢救。遗憾的是,第4个医疗组的专机刚刚飞到广西上空,就得知胡志明已于当天上午9时47分停止了呼吸。结果,飞机不得不掉头返回北京。

广南西枫斗是国内外知名的天然药用名贵饮品,一直都是外贸出口物资,由当时的广南县外经贸公司组织外贸出口收购及调运工作。而广南加工西枫斗,已有90多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西枫斗远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到1961年,县外贸开始收购野生鲜草加工。据了解当时情况的陆永华老人说:“外贸公司成立了加工西枫斗的一个小组,有10多人,职工到公司领起收购来的野生黑节草,分散到每家每户进行加工,在规定的时限,上缴加工好的成品,而职工以加工多少记酬劳领工资。”这种方式从1961年一直持续到1985年结束。《广南县志》记载:1961~1965年收购加工的西枫斗211公斤;1966~1971年收购239公斤;1971~1975年收购280公斤;1976~1980年收购200公斤;1981~1985年收购148公斤;25年间共加工收购外调出口西枫斗1087公斤。广南的黑节草(西枫斗)草质最好,肉头厚实,年可零星收购鲜草1000公斤左右,全靠手工生产,加工细致而讲究技术,原料取舍按每株草的长短、粗细和质量取材,一般10公斤鲜草加工1公斤成品,优质草可达8:1。

因产品少而功效奇,价格昂贵,多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大多销往港、澳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为上流社会中高层人士享用,或为国内外一些著名歌唱家、京剧表演艺术家保嗓润喉的良药,一般市场上很难见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广交会上与外商的成交价为每公斤上品3600美元,曾以每公斤兑换12吨小麦,从国外换回一批粮食。上个世纪80年代初,1元帅、杨成武上将曾先后通过有关部门指名购买广南西枫斗,从广南买去一、二、三等品各1公两。当时省委书记安平生曾专程到广南视察西枫斗的生产加工情况,并作了发展生产的指示。1983年6月,县林业部门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首次在广南六郎城后山人工栽植黑节草试管苗5688株。通过一个生长期后的调查,成活率为14.47%,为后来的人工栽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002年,广南县组建了鑫茂民族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合并整合为广南云大石斛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1月由云南金九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南县中医院共同出资成立云南南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完成了500亩铁皮石斛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前期基础设施工作,规范种植大棚200亩,并按科学化、规模化种植铁皮石斛组培苗40余亩,成活率达到98%以上。云南金九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收集到了大量的石斛种质资源,年可育苗120万瓶,约6000万株,年产值1200余万元。如今,0广南县委、县人民政府把铁皮石斛列为该县的重点产业规范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种植奖励政策。并决定打造为铁皮枫斗药物经济园区,带动该地区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的短、平、快项目。

广南西枫斗

广南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12756237

西枫斗

六.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七.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八.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云岭白花山茶油

云岭白花山茶油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的。云岭白花山茶油色清明亮、味香可口。

“云岭白花”茶油 ,是由广南县云岭山茶油有限公司生产的“云岭白花”茶油完成了各项质量检测认证成功上市,成为该县2008年以来粮油市场新产品开发上市的第一个新产品。色清明亮、味香可口,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且不含芥酸、山俞酸和黄曲霉素,解决了茶籽油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及冬化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产品成品质量经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均已达到出口标准,2009年共生产精炼茶油100吨,开发外观系列包装品种6个,实现产值500万元,利润30万元。“云岭白花”商标已于2006年4月25日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获国家专利保护,该产品在2008年文山国际三七博览会上获金奖荣誉。

九.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马关茶叶

茶叶喜生长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马关县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适宜茶叶生长。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茶叶研究所对云南茶树资源进行考察,在老君山、古林箐等地发现不少古茶树,属茶树新品种,经鉴定,命名为“马关茶”。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为1.6万亩,主要分布在南捞乡、八寨镇、篾厂乡、仁和镇等地。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现全县共建有茶叶初制加工厂9个,年加工能力400吨。

近年来,马关县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引入茶叶种植大户9户,带动600余户2500余人发展茶叶种植1.62万亩。引导业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投资80余万元对2000余亩老茶园进行改造,引进“云抗—10号”、“福云6号”、“云瑰”等高产优质品种,使现有优质茶园达到0.5万亩;农科部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茶农加强茶园管理,提升种植水平。探索茶叶生产新模式,组建茶叶协会2个,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即:由茶叶加工业主出资,农户出土地,出劳力种植管理茶叶,扩大种植规模。鼓励、支持茶叶加工企业走品牌之路,创出“盘古王”等茶叶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万亩茶园投产,年可生产茶叶20万千克,实现产值近700万元;茶农实现收入500余万元,茶农户均实现收入8000余元。

十. 云南省 文山州 西畴县 小杂豆

西畴县具有悠久的小杂豆栽培史。优质小杂豆由于食味好、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是加工粉丝和休闲食品的好料,因而倍受当地群众及外地客商青睐。县内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十分有利于优质小杂豆生长。

优质小杂豆与玉米间、套种是主栽区的一项种植制度,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品种主要有中粒白芸豆、泥巴豆、花生豆、四环素豆等,年产量800万公斤。到2010年,县内将建成12万亩优质小杂豆生产基地,可生产出优质小杂豆1200万公斤。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我县订货收购或投资兴办加工企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