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钦州钦北区十大特产 钦州最好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钦州钦北区十大特产 钦州最好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8:30:00

一. 天津市 河北区 大梨糕

大梨糕,是儿童喜食的一种甜食。作法是:用糖、起子加水,放在小钢锅里上火熬制,发起后则成凸状,中间有蜂眼,放凉后食用,又香又脆。

二.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螺丝粉

新兴街、白沙街、人民路、二马路等地的螺丝粉都很好吃,味美实惠,一般5元就能买一大碗。

三.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钦州对虾

对虾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品之一,本地主要品种有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引进品种有班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 对虾肉质鲜美, 营养价值高。目前钦州对虾养殖面积有53万亩,年产对虾8000多吨。( 钦州)

钦州丰富的海产品中,大蚝、对虾、石斑鱼以及青蟹被称为“钦州四大名产”。

钦州这里的对虾体长而侧扁,甲壳薄而肉多,光滑透明,呈青蓝色或棕黄色,额剑上下缘都有锯齿,尾节末端很尖。钦州生产的对虾历史悠久,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在明代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美其名曰“中国大明虾”。其特点是肉味清香鲜美,肉质嫩滑可口,食而不腻,是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的滋补优质的水产品,为宴席上的高级佳肴。目前钦州对虾养殖有10万亩,年产对虾3万多吨。钦州本地主要产品有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引进产品有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

四.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钦州海虾

钦州常见的虾有河虾、海虾,其中以天然海虾最贵,养殖海虾次之,河虾第三。海虾以大虾(对虾为主),其他的有斑节虾、虾勾搭(濑尿虾)等等,河虾以黄屋屯江产野生江虾也比较昂贵。虾类的食用一般来说大个头的以白灼为主,中等的有用盐焗、偏小的一般有用来炒苦瓜。

五.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花花

花花是青海回族妇女们最拿手的面食,其外形美观,像极了美丽的花瓣,图案考究,样式纷繁,有石榴、莲花、菊花形状的,也有辣椒、茄子、蒜瓣、刀豆状的,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鸡蛋、蜂蜜、枣泥、红糖等,先将各种食材按其颜色的不同分别混入面中,做成一张张面饼,然后叠在一起,撮成五厘米直径的长条后,切成薄片入锅炸透即成,还有各种树木、花草、鸟兽状的。技法有塑、挽、切等,再经炸制。此食外形美观,入口香脆,是茶余饭后不可多得的小点心,也是回族朋友最常制作的美食之一。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六. 广西 钦州 钦北区 钦州泥丁

泥丁生长在沿海滩涂海泥之中,外形类似蚯蚓,真正的外观很黑,,观感较差,因此捕捉上来的泥丁往往被里外翻过来,一来可以洗净其肚子里面的泥二来品相也好看很多,泥丁主要用来做汤(如冬瓜泥丁汤)、炒菜(如泥丁炒韭黄、泥丁炒萝卜丝)。

七. 广西 柳州 柳北区 牛鲜子

牛鲜子是柳州风味小吃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清真(回民)小吃品。建国成立前会曾由沙街(今柳江路)的马记清真馆经营,或街头巷尾叫卖。制作讲究,层次分明,香酥、韧滑,油而不腻。( 柳州)

这个有趣的怪名小吃,据说为融安人发明,继而成为融安之一,后来在柳州也普遍出现在国营小吃店里,该品种用糯米粉、豆粉、芝麻、黄糖粉制成,状如汤圆。食用时在黄豆粉中滚几滚即可,热而嫩滑,香味可口。

八. 广西 钦州 浦北 黑叶荔

浦北县栽培黑叶荔始于清朝后期。主产区是北通、白石水、乐民等镇,近年来浦北黑叶荔种植已遍及全县,1999年全县荔枝面积326528亩,其中黑叶荔占总面积的85%。黑叶荔6月中旬成熟,肉质厚实,口感爽脆,味甜且带蜜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浦北黑叶荔尤以北通镇清湖村出产的品质最为纯正。近年来,浦北荔枝妃子笑、糯米滋、鸡嘴荔等品种的生产也形成规模。(浦北)

今县境内栽培黑叶荔始于清朝后期,民国时期今北通、乐民、白石水等地较早发展黑叶荔山坡种植。1982年以来有了较大发展,个体或联合体承包山地种植黑叶荔,有的种几亩、几十亩乃至几百亩,遍及全县各乡镇。主要产区是北通、白石水、乐民等乡。该荔枝成熟于6月下旬,熟时皮色深红,采摘后变为黑褐色;肉较厚,核中等,间有小核的;肉质充实,口感爽脆,味甜且带些许蜜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品质属中上,此种果树产量高,正常年景,全县黑叶荔产量在120万公斤左右;1990年,全县黑叶荔种植面积约1.2万亩,产量达150万公斤。1991年,全县黑叶荔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过去一般是供销部门收购调运外地,1985~1990年是内外地个体客商直接到果园旁收购鲜果调运湖北、上海等地,或是县罐头厂收购制成荔枝罐头、荔枝果汁等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市场。

九.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钦州文蛤

文蛤(Meretrix meretrix),又名花蛤、黄蛤、海蛤,本地俗称车螺、飞螺,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

钦州帘蛤科、文蛤属。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其长度略大于高度,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两壳顶紧接,并向腹面微弯。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盾面长卵圆形。韧带短粗,褐色,突出壳面。贝壳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轮脉清晰,由壳顶开始有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肋。壳内面灰白色,后部边缘呈紫色。文蛤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质海滩。

文蛤肉嫩味鲜,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9克、脂肪0.8克,还含有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钙、钾、镁、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唐代时曾为皇宫海珍贡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干品和罐头食品。活文蛤和冻鲜文蛤肉均是出口创汇的产品。

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称它能治“疮、疖肿毒,消积块,解酒毒”等病。近代研究又表明,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等病也有明显疗效。食用文哈,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

钦州湾沿海盛产文蛤,全年均有生产。

十.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奶水牛

灵山县始终把奶水牛业作为一项特色优势产业来发展,坚持相应政策扶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提高服务。2006年,全县奶水牛存栏达13782头,外销奶水牛14977头,鲜水牛奶产量1984吨,水牛奶业产值达8242.4万元。仅养殖奶水牛一项,养殖户人均纯收入4933元,占奶农人均纯收入的67%,从肉牛和牛奶加工过程中产生税收412万元。该县继2003年荣获全国唯一“中国奶水牛之乡”荣誉称号后,2006年6月,该县奶水牛业又获全区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发展二等奖。

品改先行掀起奶水牛业开发热潮

1996年、1999年,灵山县相继承担《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国际级中国—欧盟水牛开发项目》,该县经杂交改良繁育出来的奶水牛呈现体型大、役力强、产肉多、奶量高等优点,出现了杂交水牛畅销广西区内外、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该县以水牛品种改良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奶水牛养殖,先后引进摩拉、尼里纯种公牛115头,建设人工授牛精站35个,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配种网络,并通过人工授精和本交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牛的品种改良工作。2006年全县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达55.8%,走在全区各县市前列。1999年以来,灵山县共杂交配种母水牛13万头,繁殖杂交水牛9.4万头,为灵山乃至广西奶水牛发展提供了牛源保障。

协会引路确保奶水牛产销渠道畅通

为进一步引导奶水牛业加快发展,灵山县政府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管理原则,2001年引导扶持文利镇成立了奶水牛养殖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协会已发展会员192人,建立收奶站1个、培训中心1个,固定资产36万元。协会引导和鼓励农民与龙头企业对接,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协会为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的奶源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依靠品牌、信息优势和销售渠道为协会和农民提供服务。协会同时凭借自身在技术、服务、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为奶水牛户开展原料奶收购、销售、储运、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社会化服务。在协会的组织指导下,2006年文利镇奶水牛养殖户发展到1653户,杂交水牛存栏4621头、产奶1086吨、出栏杂交水牛5687头,全计收入3207.2万元,养牛户户均收入1.9万元,其中丁宣宝、袁叶中、吴锡爱、丁大新等养牛大户,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以上。2004年文利镇奶水牛养殖协会获“广西农村经合组织之星”、“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级农村经济协会。

民企互动实现民企双赢

灵山县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百强水牛奶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奶水牛养殖、水牛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倾力引奶农加盟百强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民企双方签订鲜奶收购合同,形成订单生产,双方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现在,奶农每天把牛奶送到收奶站,公司则按月将奶款直接拨付给农村信用社各奶牛养殖户专门的户头上,奶水牛养殖户每月到信用社领取奶款,奶农从每头奶水牛养殖中获得的纯收益由2000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2006年的3700元,增长近1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