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玉林平南县有什么特产 平南县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去桂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玉林平南县有什么特产 平南县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去桂林更新时间:2022-04-11 13:03:59

一. 广西 玉林 容县 妃子红保健酒

“妃子红”酒,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杨贵妃故里盛产的一种黄酒,相传杨贵妃的父亲杨维惹怒官府中人,州官遂下令“限三天之内,熬出满河酒”而发难。杨父为应付州官,令其女把祖传陈酒运至州府,玉环以其聪颖说服州官。州官品酒后,念念不忘,待玉环身为贵妃之时,遂以“妃子红”而称谓。“妃子红”酒,它源自千年历史的熬练,秉承传统工艺技术,以农家特有的纯朴经典,形成酒香芬芳,醇厚绵甜,清爽细腻,回味无穷之风格。

二.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贵港莲藕

贵港市别名“荷城”,以荷花为市花,顾名思义,这肯定是一个盛产莲藕的好地方。清代光绪版《贵县志》所录地方旧传八景,有“莲塘夜雨”之名,八景诗也有“银塘夜雨长荷英”一句。而早在乾隆年间修辑的《桂平县志》,就已见“金莲夜雨”的记载。贵港莲藕写入文人墨客的诗词屡见不鲜。

莲藕作为一种热带草本植物,除了荷的专称外,尚有菡萏、芙蕖、芙蓉等别称,品种则有红、白两色,红者俗名九品莲。红莲胜在花多,白莲胜在藕多。莲藕在大江南北都有栽种。贵港现辖三区两县市,位处浔郁流域,平原地势低洼,湖沼星罗棋布,种植蓬藕的历史已异常悠久。桂平原来种植量也很多,白石山附近是著名的产藕区,老县城四周先时大小莲池极密集,种莲农户颇多,但其所产莲藕较之贵县却逊色不少。贵县莲藕之所以能名满岭南,究其原因是以其产量之多及质地之优而雄视同侪的。在广西甚至到广东大部,浔郁流域直至西江流域一带,说起莲藕,没有不叹服贵县莲藕的。三十多年前,贵县县城四周有众多的湖泊,著名者有井塘、新街、跳台、南涧、汶头、汕塘、曲颈、大塘、蒙塘、红泥、鹤木、书房、阿太、社面、金钗、景观、石头、龙眼、石柱、大门、阿丙等,每逢炎夏时节,近千亩池面上,碧荷如海,燕穿柳带,风景在壮观中极尽秀美。全城水系和空气也因此赖以净化,莲藕塘是贵港人当时的天然纯净水库,每年所产莲藕数量近百万斤,鱼虾不计其数,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佳丽之地。

贵港莲藕上品,质地松软清甜。俗话说“很粆”,用赤粆糖入口即化来比喻其质地,比起其它又硬又小的品种,自然占了绝大上风。贵港人吃莲藕,有净炒、蒸茸、煲汤、馅酿等法,无论子藕老藕,都可以薄切净炒,味道香滑细嫩。清凉爽口。或将藕段磨成茸团,放沸水中清蒸,是小儿喜爱无比的美食。大众吃法,最多的是将莲藕斩大方块,下猪瘦骨同煲。汤色明亮透红,口感清甜爽快。三五好友围成一桌,大口喝汤,大快朵颐,乡情野味最为浓郁亲和。逢年过节,将粗长的藕腿切成大片,中间夹釀猪肉葱花馅,蒸熟后粆、甜、香、软、滑、嫩诸味一应俱全,更是贵港人待客祭祖之喜用佳品。

三.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蒲塘卷粉

蒲塘卷粉,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其洁白、薄亮、嫩滑、柔韧、吸味力强、耐煮耐嚼等特色而誉满玉林。蒲塘湿卷粉用优质纯白粘米为料,充分泡浸后,经石磨磨成嫩滑的白米浆。根据当时的气温高低和制作时间的长短,先取10%的米浆用水冲熟或半熟,使与生米浆充分搅拌后待蒸。蒸制时忌用金属器具,常用两个以篾青织成的簸箕,轮流使用。蒸粉前,先在簸箕底部涂上薄油,再勾上适量米浆,荡匀,放蒸笼猛火蒸2分钟至3分钟,浆熟透即可取出。用另一簸箕盛米浆继续蒸,蒸出的粉稍凉后,涂上一层面油,即可从簸箕中撕出,挂上竹竿,散热后,折叠待用。

蒲塘卷粉的吃法多种多样:

1、卷馅粉。用叉烧、虾仁、肉粒、酥花生、香菇、大头菜、鲜笋等煮熟做馅在粉面上平摊,卷成筒状,再用剪刀整齐地剪成5厘米至6厘米的粉段,装盘,每盘装8段-16段不等。吃时洒上葱碎,浇以酱油、香油,滑润、酥香。

2、凉拌粉。夏秋季节,把粉切成细条,碗装,浇以陈醋、豉油汁、香油、辣椒等调料,还配以几片牛巴、熟肉,酸辣可口。

3、汤粉。将切成条的粉,以肉骨汤烫热加熟肉或与生肉料同煮,加进佐料。蒲塘人吃汤粉时,要加上几滴酒使汤粉发出酒香,称之为"肉酒"。

4、炒粉。把切细的粉配以鲜肉、蛋、鸡丝、鱼片、酥花生、芝麻、葱段和时鲜小菜等混炒,上盘时青、绿、白互衬,色香诱人。

四.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果蔗

玉林果蔗以黑皮蔗为主,具有皮薄肉松脆、清甜多汁、抗寒力强、耐贮、品质稳定、产量高等特点。一般亩产5~7吨,高的10吨以上。年种植面积约0.45万亩,产量3万吨。上市时间11月至次年1月,产地批发参考价500~700元/吨。 

五.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鑫香腊味

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是玉林较有名气的古镇,该镇船埠码头已有一千多年,商贾云集,并带来较闻名的饮食文化,较出名的有熟食和腊味。鑫香腊味就是古老特殊制作和现代生态技术制作的结晶。鑫香腊味场址建在六万山向东的1原上,秋冬季风力较大,借助干燥凉爽的北风,加上独特的制作方式,形成了鑫香腊味独特的风味。鑫香腊味由鑫香腊味公司生产,台湾绿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合作伙伴。台湾由绿盛公司在2010年打听到福绵熟食和腊味较有名气,于是派员考察,并于2011年开始和鑫坚种养公司合作建立鑫香腊味公司。经两公司合作,福绵腊味得以发扬光大,形成品质独特,浓香可口,回味无穷的腊味产品。

鑫香腊味在当地率先采用闭路电视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并配置先进热能烘干生产线,冷冻储存,有效保存产品的色、香、味。采用全天然风干,家养原料制作,腊肉腊肠瘦肉色泽暗红,肥肉呈半透明的白色,腊香浓郁,口感甜咸适中,香嫩爽口。产品销往两广及港澳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六.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紫衣香蒜

紫衣香蒜

玉林大蒜头,又称玉林紫衣香蒜,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被列为广西土品,销路广,出口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地集中在仁东、仁厚、福绵、大平山等地。

玉林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年冬种,次年春夏收。蒜农把收获的大蒜头连苗晾干,扎成小捆,挂在厨房中烟熏,使它能久贮、防虫、不变味。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多集散于福绵圩,由船埠运经北海,远销东南亚。

解放后,大蒜头种植有较大的发展。每年春夏,大蒜头收获后,多在仁东圩、玉林大市场和大北路农贸市场集散。50年代至70年代,由国营土产部门收购运销,在历年中南区和桂南物资交易会上为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1980年至1990年,年平均种植1.27万亩,产量5744.1吨。1990年种植1.32万亩,总产量6864吨。80年代以来,年均出口2430吨,最高年为4834吨,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之功效。大蒜头还是常用的调料,在煮瓜、菜、鱼、肉时,放入几瓣,芳香可口。

七.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北流陶瓷

北流陶瓷是北流五宝之一,始于夏商,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壮大于近几年。尤其是建设广西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后,发展迅猛,已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这些年来,北流市大力实施"内强外引"发展策略,对内扶强扶优,做强做大日用陶瓷产业;对外大力引进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和美术陶瓷产业,实现陶瓷产业多元化发展。全市现有陶瓷企业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年产白瓷能力10亿多件。全行业有固定资产10亿元,从业人员6万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2007年,全市生产日用陶瓷11.35亿件,实现工业产值20.6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6亿元,实现税金1.24亿元,自营出口创汇9148万美元。 日用陶瓷生产经营标准化、国际化。产品主要有日用细瓷、炻瓷、高档瓷三大类,包括中餐具、西餐具、茶具、咖啡具、航空瓷具、酒店瓷具、旅游礼品瓷具、艺术瓷具、微波餐具九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主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流市日用陶瓷产量占广西的26.3%,出口量占广西的86%,成为我国新兴陶瓷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是我国日用陶瓷四大产区之一。

北流陶瓷--岭垌窑出土 北流陶瓷--岭垌窑出土

北流陶瓷,最早起源于夏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岭南一带便出现原始陶器是不成问题。北流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新圩“六马村石器文化”,除石铲、石斧等器物,却没有陶制品。 夏朝至商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出现萌芽,地处南方僻壤的北流河流域,出现了私有制陶作坊,但北流境内没有当时器物出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试这类陶器,发现氧化铝的含量较高,在较高的温度中烧成,具备了某些原始瓷的性能。在北流境内,已有这类陶器出土,现藏市博物馆的一件“米字纹陶罐”,口径22.8厘米,高28.3厘米,足径16.3厘米,惜口沿边缺一小口,有裂痕。便是当时的器物,也是目前为止北流发现最早的陶器制品。由此可断定出,印纹陶在当时的北流是普遍存在的。

北宋中期,制瓷窑炉已遍布广西各地,北流河流域的影青窑炉更是星罗其布,沿河顺流而下,较大规模的有:北流的岭垌村、仓田村、碗窑村,容县的城关、大化,岑溪的南渡,藤县的中和,瓷窑两百座之多。古陶瓷专家韦仁义考证,地处北流河源头的岭垌窑,为北流河流域制瓷业之最。丰富的陶瓷土资源,林产资源和水动力资源造就了其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如今岭垌依旧有“九十九条窑”的传说。可以想象,那时岭垌,大小涧溪之中,至少有以粉碎瓷石、制作瓷土、釉果的水轮车1000余部、水碾800余支。当车轮旋转,水碾翻滚之时,便是“重1碾夹河开,未雨殷传数声雷”之景象,蔚为壮观。 此外,与江西景德镇等瓷业的交流日益频繁,李鸿庆在《广西出土的陶瓷器》中介绍:“北流河流域宋代生产的影青瓷器可以景德镇的影青瓷媲美,有青出于蓝之誉,可以说北流河流域的瓷窑群是中国号称瓷都的景德镇的陪都。”因而达到其鼎盛期也不足为怪了。

北流制瓷业在宋末仍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加之元兵南下,大量北方制瓷艺人涌入两广,北流岭垌、仓田,碗窑村等瓷窑博取众家之长,虽然产量未递增,但产品质量更精,燃造出大批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瓷器,且造型各异、风格独特。

北流的影青瓷,在风格上更接近景德镇的瓷器,据《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说“影青瓷是在江西景德镇宋代烧造的,也在安徽、福建以及潮州等地宋代瓷窑烧造,但都比不广西北流河流域中和窑和岭垌窑的品种美好”。北流出土的“南宋嘉定元年李五都制造”、“绍兴二年壬戍岁梁二郎号记”的瓷器印花模,相当精美。中科院文物院的李德金也认为,岭垌古窑挖掘的大量青白瓷器,为广西之最,全国罕见。无论从质量、品种、规模来说,均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在岭垌出土的宋未残缺器物中,有些印模花纹为阴纹,即莲、菊、飞鸟等纹,边作回纹带,饰纹较简朴粗放,与这种饰纹同时出现的采用了迭烧法。如“淳熙二年款缠枝大花叶纹碗印模”、“影青菊花纹瓷盏”,显示了南宋未年制瓷业兴盛中重于追求质量的衰落迹象。

宋代的制瓷业到宋末之际逐渐衰落,但其毕竟达到封建社会北流甚至岭南制瓷业的巅峰,为中国南方陶瓷史创造了最为辉煌最为瑰奇壮丽的一页。从民国开始,北流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但仍相当兴盛,产品在两广享有盛名。据民国22年《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北流瓷器出口约一万五千余件,陶瓷约十五万一千余件”,但此时由于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陶瓷业也难逃厄运。而北流历来属作坊经营,手工操作,技术老一套,花色品种几千年以来一个模式,自抗战开始一直到解放前夕,北流的陶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总体来说,北流的陶瓷业经历代兴衰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矗于中国陶瓷发展史之林,她虽然制瓷史和兴盛晚于耀州、景德镇等先进地区的一些窑址,但她却创造了岭南甚至中国南方陶瓷发展史最瑰丽壮丽的一页;对南方历史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八.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夏黑无核提子

夏黑无核提子,树势强健,抗病力强,果实性状优良,鲜食口感好,无核,含糖量高,肉质硬脆有香味。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及果糖,容易被人体吸收,能迅速转化为热量。再者,果肉中含有特殊胺基酸。该品种香甜可口,微微发酸,皮紧沾果肉,可不吐皮,是中国市场上最为好吃的葡萄品种之一。

陆川县的土壤、气候对种植夏黑无核提子很有利,特别是气候。夏黑无核提子在陆川县种植平均穗重750克、最大1550克,单粒重7-11克。五月底、六月初可上市,比南宁地区提早上市一个星期左右,比桂林地区提早上市20多天。这样对葡萄的销售很有利。夏黑无核提子可以做到一年两造果,不但增加了产量和收益,而且延长葡萄采摘时间,为农业观光旅游提供很好的条件。

九.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两广小花猪

两广小花猪是一款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因性早熟易肥,母性好等特点而闻名,但因生长慢,凹背,饲料利用率较低故而推广度偏低。

两广小花猪分布地区

分布于广东和广西相邻的月江、西江流域的南部,它的中心产区在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两广小花猪具有早熟易肥、母性好等优点,但背凹,腹大拖地,生长发育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体型外貌

两广小花猪体型较小,以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额较宽,有“〈〉”形或菱形皱纹,中间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

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6月龄母猪体重38公斤,体长79厘米,胸围75厘米。成年母猪体重112公斤,体长125厘米,胸围1.13厘米。

2、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卯日龄有精子,小母猪4~5月龄体重不到30公斤即开始发情,多在6~7月龄、体重40公斤时初配,初产平均产仔8头,三产以上平均产仔10头。

3、肥育性能:据广西资料,月巴育猪自11公斤~87公斤,日增重309克,每公斤增重消耗混合料4.22公斤、青料3.42公斤。体重75公斤屠宰,屠宰率67.72%,胴体中肉占37.2%,脂占45.2%,皮占10.5%,骨占7.1%。

杂交利用

两广小花猪做母本,与引进的瘦肉型品种进行杂交。最后就是新的一个品种了。以长白、大约克、巴克夏等猪种为父本与该品种杂交,0一代在日增.重等方面均有提高,其0一代肥育猪日增重均达510克以上.。

十. 广西 玉林 博白 博白黄瓜皮

博白生晒黄瓜皮被列为博白客家“十大小吃”之一,是传统天然食品,其口感脆嫩、咸淡可调、食法多样、原瓜香味、清爽可口开胃,是博白客家美食的一绝,深受区内外食客的青睐。黄瓜皮制作工艺简单,只使用生盐一种配料,利用传统的配料秘方、腌制手法和生晒技巧,一般的加工工序是以本地产的黄瓜作为原料,先用清水将生黄瓜洗净,然后对半剖切,生晒半日至柔软后,置入桶内用生盐腌制,用盐比例为50公斤黄瓜配2公斤盐,并用巨石压一个晚上,之后摆在楼顶或地面晾晒半天,最后成品的黄瓜皮只有生黄瓜的3-6成。以博白本地黄瓜加工出的生晒黄瓜皮享誉区内外,成为各地客商争相抢购的“咸菜宠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