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达州特产包装盒印刷 达州包装袋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达州特产包装盒印刷 达州包装袋图片更新时间:2022-05-07 15:09:57

一. 四川省 达州 开江县 绿香豆笋

绿香豆笋是集众家之长,采用优质大豆为原料,经过特殊加工、烘烤制作、真空包装而成的绿色食品,是开江县著名的地方,其营养丰富、香嫩绵软,口感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绿香豆制品厂一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年产豆笋150吨,产品远销国内外。2006年该产品获得达州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优秀奖,2007、2008年获得开江十佳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和开江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二. 四川省 达州市 渠县 渠县呷酒

呷酒与中华文明同步,起源于秦汉前,古都车骑城(现四川渠县土溪城坝村),宗贝人建立了宗贝国,发明、酿造了醇和怡畅的呷酒。公元前206年,呷酒是汉高祖刘邦御批的贡酒。呷酒的历史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是中华悠久酒文化的“活化石”。喝呷酒,你可以品时间之香味、远古之悠情,遥想先祖筚路蓝缕、启垦家园、男耕女织的原始田园风情;感谢前人拓疆开国、生火造字、传续文明之不易。

该产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呷酒基础上,以四川渠县本地的优质糯高粱为主要原料,经过营养学专家的配方,以党参、红花、何首乌、红枣等上百种名贵中药材,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心配制成的天然营养食品。呷酒既保持了浓厚的地方土的特色,又营养健身,更进一步弘扬了华夏民族古老的酒文化!同时,呷酒又不是简单的酒,它又将中华民族的酒文化融入到酒中。喝呷酒,既品味了酒的醇香,又领略了茶韵味。老少皆宜,四季饮用,因为呷酒跟传统的酒有很大的区别,度数特别低,又特别香醇,所以很受妇女儿童的喜爱!该产品荣获“四川省群众喜爱商品”的称号。

饮用方法:

揭开罐口,加入适量红糖或白糖,加入沸水,加盖浸泡3-5分钟,插入吸管即可饮用。喝干后又加沸水,可连续加9-10次。

三. 四川省 达州市 宣汉县 老君香菇

老君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东汉和帝8年置县,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巴人祖源,文化璀璨,物华天宝。宣汉县老君乡境内有一巨石,古称“老君石”,民间传说太上老君曾云游于此,点石为炉,老君乡因而得名。老君乡自清朝起就有香菇种植(《宣汉县志》记载),境内森林资源丰富,80年代开始大规模木屑袋栽香菇,丰富的青杠木资源为老君香菇的生产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生产的香菇菇型大、圆正,菌肉厚,柄短,肉质嫩脆,香味浓郁。 2007年以来,全县大范围推广老君香菇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注册了“老君姑”牌商标,先后创建了老君、滴水、方斗、尖包、义和等多个香菇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基地范围内推广应用袋料(青杠木屑+玉米芯)香菇栽培,并研发出老君香菇干品、罐头、菌酱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州等地,出口日本、韩国创汇约200万美元。2008年-2010年,组织产品参加北京、重庆、成都等地举办的农产品展览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获得了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畅销产品

地域范围

老君香菇地域保护范围为宣汉县境内老君乡、土主乡、普光镇、黄金镇、厂溪乡、新华镇、石铁乡、双河镇、大成镇、胡家镇、毛坝镇、柳池乡、君塘镇、红岭镇、明月乡、东乡镇、下八乡、芭蕉镇、南坝镇、峰城镇、桃花乡、天生镇、七里乡、柏树镇、土黄镇、华景镇、白马乡、五宝镇、天台乡、茶河乡、塔河乡、樊哙镇、三墩乡、漆树乡、渡口乡、庆云乡、马渡乡、隘口乡等54个乡镇497个村,地理坐标:东经107°22′30"~108°32′21",北纬 31°07′39"~31°49′03",保护面积427100公顷,年产鲜菇48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老君香菇其产品菇型大、圆正,菌肉厚,柄短,肉质嫩脆,香味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老君香菇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及微量硒元素,蛋白质含量≥3%。 (3)质量安全规定:菌种生产按NY/T 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执行,产地环境符合NY 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规定,栽培基质符合NY5099《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规定》,生产管理符合NY/T 5333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要求,产品质量符合NY 5095《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规定要求。

四. 四川省 达州 万源 小煎仔鸡

小煎仔鸡

用料:嫩鸡脯肉350克,青笋净100克,芹黄25克,化猪油150克,酱油10克,白糖10克,醋10克,味精2克,盐5克,料酒15克,泡辣椒15克,姜片15克,蒜片15克,葱15克,水豆粉50克,清汤适量。

制作方法:

1、鸡脯肉剞十字花刀,切成4厘米长、1厘米粗的条,装碗用料酒、盐码味,加水豆粉拌匀。

2、青笋去皮,切成约2.6厘米长、0.7厘米粗的条。芹黄切成马耳朵形。

3、碗内放入酱油、白糖、醋、味精、汤、水豆粉,对成芡汁。

4、锅内猪油烧至七成热,放入鸡肉炒散,烹料酒,下泡辣椒、姜、葱、青笋条,炒匀,下芹黄,再炒几下,烹入汁芡,翻炒均匀,装盘妈成。

注意:

鸡条要切均匀。煎炒火力要旺,油温要高,动作要快。

特点:

成菜色泽金黄,鸡肉细嫩,咸鲜微辣,稍带酸甜,醇香味美。

五. 四川省 达州市 开江县 开江豆笋

开江豆笋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的。开江豆笋,适宜多种烹调方式,炒、烧、炖均可,而且久炖不散,口感嫩滑、细腻,味道醇香、鲜美。2009年5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豆笋的传统制作技艺,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的新宁镇、普安镇和甘棠镇。据《开江县志》记载:清代初年,四川因战乱人口锐减,于是清政府在大半个中国推行移民填川政策,这次事件被历史学家和民间命名为“湖广填四川”。所谓“湖广”,是指湖北、湖南两地。在明清时期,湖南、湖北合称“湖广省”。这些外来的“异乡人”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纵情舞蹈,他们从故乡带来新的物种、新的食品制作技术、地方戏、习俗、方言,然后在这个新的竞技场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时,开江盛产大豆,由于用大豆作原料加工制作的豆笋含有高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和钙、铁、锌、硒及多种维生素,营养极其丰富,长期食用有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可延缓人体的衰老,深受人们的喜爱,于是,豆笋传统制作技艺从此开始。

开江豆笋传统制作技艺非常讲究。第一步:筛选——豆笋注重选料,一般选用开江本地出产的“六月黄”或“八月黄”大豆,并由人工清除豆子中的杂物。第二步:浸泡——把选好的豆子倒入大黄桶中,用清水浸泡,豆子计量单位为“桌”,一“桌”大约四升(升子是旧时量谷物的器具,一升子即为一升)。第三步:磨浆——将浸泡好的豆子连同水一起用木水瓢舀到石磨中,开始磨浆,石磨转动的速度要适中,以磨出的浆较为细滑、无明显颗粒为宜,磨出的浆直接用木桶盛好。第四步:过浆——在摇架下方套一块过滤布,把磨好的浆舀入滤布中,摇动摇架,从滤布中能流下去的就是可以制作豆笋的豆浆了,滤布上面留下的是豆渣。第五步:烧——把滤好的豆浆倒入大铁锅中,用文火烧开,烧开后即全部舀出,用木桶盛好。第六步:提取成型——将烧制好的豆浆重新倒入锅中,以文火加热,用蒲扇扇动锅中的豆浆,使其表面凝成一层膜状皮,然后用准备好的竹签把皮裹起来,这样,豆笋就成型了,再把裹好的豆笋放在搁箱上,如此反复,直至把锅中的浆提取完为止。竹签上裹的层数视制作的豆笋大小而定,大豆笋至少要裹10层以上,小豆笋裹3层就可以了。第七步:烘干——把搁满豆笋的搁箱抬到室外晾晒,一般以阳光照晒为主,必要时,也可以等提取成型后用灶内的碳渣余火进行烘烤,其目的是把制作出来的豆笋烘干。

豆笋传统制作技艺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独特的制作流程,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保证其制品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食用标准。其传统制作技艺十分独特,全程手工操作,选料精细,制作流程别具一格。开江豆笋传统制作技艺所需的器具,将多种制作工艺(如石磨制作、黄桶制作、摇架制作等)融为一体,具有极强的综合制作技艺价值。

六. 四川省 达州 渠县 三汇特醋

“三汇牌”三汇特醋是省传统名品,始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于用料考究,工艺独特,质量稳定有靠,产品以酸、香、醇、甜享有盛誉。

一九三二年在赋学的三汇人李佰伦毕业后弃官返乡,从事酿造研究,对三汇特醋的酿造工艺进行改造,选用大米、糯米、大麦、小麦、黄豆、碌豆、夫皮等作原料,用160多味中药材制曲,自然发酵,经过40多道工序精酿而成,品质进一步提高。在川东一带畅销。

一九三七年在成都花会展览,获省政府奖屏。当时,除一般散装醋外,也生产了一些瓦罐(土陶)的罐装醋,用即有“三汇特醋”字样的彩纸缠绕,红纸封口,比较别致。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和人们过年过节的必购商品。

过去,三汇地区产品外运有两条路,一条是陆上人力肩挑过万源市出泰岭到西安,所谓“挑羊线”,一条是水上木船运输经重庆到汉口、宜昌,所谓“下河川”。通过这两条路,三汇特醋曾销往陕西并达华北地区、湖北及华南地区。

七. 四川省 达州市 宣汉县 宣汉牛肉

宣汉牛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宣汉牛肉系列,由载入<<世界牛种名称>>的达州宣汉黄牛肉为原料,宣汉依托大巴山良好的自然生态,草丰水美,牛羊肥壮,宣汉黄牛素有"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的美誉,以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闻名中外。

四川省宣汉县现辖行政区域

《宣汉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宣汉牛肉地理标志产品建议保护区域的报告》,宣县府〔2014〕30号

四川佳肴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JY0001S-2012《宣汉牛肉生产技术规程》

八. 四川省 达州 宣汉县 庙安脆红李

庙安乡是宣汉县脆红李的发源地,又名“中秋红李”,果实在8月中下旬-9月初成熟,丰产,高抗细菌性穿孔病。果实正圆球型,果面色泽紫红,果肉橙黄色,平均单果重20-25克,果面光滑,粉质厚,皮薄,果肉脆爽,甘甜,核小,全离核,独具玫瑰香味,汁多如密,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风味特佳,且耐贮耐运性能好,2-3.5℃下更可存放2-3个月之久,果实不软化。看山乡李海,品野簌山珍;品庙安脆红李,游美丽花果山。让游客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充分依托庙安脆红李产业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与市场共同助推促脆红李产业结构升级,一箭双雕,多管齐下,把庙安乡真正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九. 四川省 达州市 通川区 酸菜鱼

酸菜鱼

用料:活鲤鱼1尾(约重900克),泡红辣椒100克,泡生姜35克,蒜50克,酸菜200克,野山椒25克,鲜汤500克,精盐5克,胡椒粉1.5克,味精3克,料酒50克,姜葱少许,混合油75克,香油15克。

制法:

1.鲤鱼初加工取下头。脊骨,然后将两片带刺肉切成瓦楞小块,用姜、葱、料酒、盐码味15分钟,待用。

2.泡红辣椒、泡姜、蒜和野山椒一起切成米粒状,酸菜改成小片待用。

3.锅置火上,下混合油烧热,将切细的泡红辣椒、泡姜、蒜和野山椒一起放入楠香炒红,再放酸菜炒出香味,加入鲜汤,并放入鱼头、脊骨一起熬15分钟以上,加入盐、料酒、胡椒粉、味精及鱼块烧煮3-5分钟至鱼肉刚熟,淋入香油,盛碗即成。

特点:

色泽红亮,咸鲜香辣,质嫩爽口。

十. 四川省 达州市 达川区 尖椒肥肠

达县赵家镇利民街的刘肥肠餐饮小吃店以其招牌菜品尖椒肥肠成为了达县十大名特地方小吃之一,在烹制的过程中需放入少许油加以姜葱爆香,然后加以优质肥肠进行翻炒并且加入了自制的辅料制作而成,出锅后的的尖椒肥肠香脆鲜嫩,微辣爽口,色、香、味俱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