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康县梅园土特产有限公司 康县兴源土特产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康县梅园土特产有限公司 康县兴源土特产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更新时间:2022-04-20 05:55:52

一.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德昂族筒裙

德昂族妇女与许多南方少数民族妇女一样喜着筒裙,但不同的是她们的筒裙为彩条水波横纹长裙,它上遮乳房,下及踝骨,显得新颖大方,鲜艳夺目。根据民间传说反映,德昂族妇女筒裙的纹饰与其先民崇拜龙和大鸟的图腾关系密切。

不同支系的妇女筒裙的纹饰有明显的差异。自称“梁”支系的妇女筒裙上,横织红、绿、黄、黑等颜色的宽线条纹饰;自称“别列”支系的妇女的筒裙上,横织大红线条纹饰;自称“汝买”支系的妇女筒裙,则以黑线做底色,夹杂有红、白色细线条纹饰。因此,当地人们根据德昂族妇女筒裙上的线条纹饰颜色特征,分别称之为“花德昂”、“红德昂”和“黑德昂”。 这里还有个传说。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德昂族三姐妹一起杀牛,牛被杀伤倒地翻滚挣扎,牛尾染血乱甩,三姐妹的筒裙都溅上了不同程度的牛血。于是她们按照筒裙上牛血的位置和颜色织出新裙,就形成三种不同花色的筒裙,分别传给后代。

二.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高峰黄牛

镇康高峰黄牛是原始的地方品种,它的特点是抗逆性和适应性强,耐粗劣饲料和粗放管理,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役用性强,肉质好,而且尚未发现危害生产上的遗传性疾病,市场竞争力强,有较高的保存和开发价值。

三.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镇康澳洲坚果

镇康澳洲坚果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的。“世界坚果看中国,中国坚果看云南,云南坚果在临沧(镇康)”,目前全县共完成澳洲坚果种植7.8万亩。

澳洲坚果又名夏威夷果,属山龙眼科,四季常绿不落叶高大乔木,其寿命期可达80年以上。澳洲坚果有着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其果实中含70%以上的多种脂肪酸,能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心脏病、心肌梗塞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十分有益人体健康。其油油质清香,清亮透明,熔点低,是高级的天然色拉油,目前普遍被国际各大品牌化妆品用作养颜美容之元素。

镇康县种植澳洲坚果历史较早,依托“18生物工程”,便走上了澳洲坚果产业发展道路,2005年,成功引进云南省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落户镇康,并在南伞镇田坝村新建了澳洲坚果标准化高效示范种植基地5000亩。通过“市场引业主、业主拓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思路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了澳洲坚果产业发展。进入“十二五”,镇康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念“山字经”,走“特色路”,把澳洲坚果产业作为加快推进建设林业资源大县、林业产业强县的重要突破口加以推进。截 止2012年底,全县共引进344、788、246、660、741、508、O·C等优良品种7个,发展澳洲坚果面积达7.8万亩,已经开始挂果的约3万亩。先后在南伞镇田坝、哈里、热水河、南伞、红岩、户育村,凤尾镇凤尾村,勐捧镇岩子头、勐捧村,军赛乡军赛、岔路、忙吉利村共4个乡(镇)12个村建成万亩澳洲坚果示范基地。

四.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傣族牛撒撇

牛撒撇是傣族传统药膳佳肴。撒撇,傣语,指牛苦肠内一种消化液之类的苦汁,系牛撒撇菜的主要原料。牛撒撇菜,以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苦肠汁为原料加佐料制作而成。些佳肴风味的药膳价值在于有助消食,略带苦涩,但清脆可口,是傣族、佤族男女老少最为喜欢的好菜,并常以之待客。

五.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镇康咖啡

镇康咖啡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的。

镇康县域土壤肥沃,种植及发展咖啡产业的资源和优势得天独厚,适宜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云南省实施“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推动下,全县咖啡产业发展开始起步,截至2011年底,全县有咖啡种植面积2.5万亩,投产约1万亩,产量5400吨,有咖啡粗制加工厂2个,年加工处理咖啡鲜果达2万吨,产值4500万元。

六.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康县太平鸡

太平乡:“太平鸡”为优良品种

七.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鸡肉烂饭

佤族喜欢吃“鸡肉烂饭”,视之为上等佳肴。其做法是把刚开口叫的公鸡用竹签戳死后放在火上把毛烧光,拔去毛根,掏去内脏,然后切块,放入冷水里煮。等水沸后放入大米、五茄皮、酸笋、姜、芝麻、辣椒、花椒、木浆子、香芭草、盐、苏子等佐料,边煮边搅,米煮成稀粥便成鸡肉烂饭。佤族鸡肉烂饭选用本地土鸡,忌讳用白毛鸡煮制。拉祜族也把鸡肉烂饭视为上等佳肴。

“模尼亚布绕”——鸡肉烂饭,是佤族家人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民族美食,它是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佤族家人最喜爱的食物,成为佤族家人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

佤家人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米饭,你把它当饭、当菜皆可,一般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一方面比普通米饭要软得多,比稀饭要干些,其主要特点就是“烂”;另一方面,它是饭和菜的结合物,主要原料还是大米。其色泽鲜艳,味道糯滑鲜嫩香浓,独具特色。逢年过节、讨媳妇、办丧事、接送亲戚好友、盖新房等等,鸡肉烂饭都是不可或缺的佳肴。鸡肉烂饭在广大佤族群众中盛行不衰,如今品种也越来越繁多起来了,就连拉祜族也把鸡肉烂饭视为上等佳肴。

鸡肉烂饭,其独特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取刚开口叫的公鸡处理好,和新谷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然后再放有入五茄皮、酸笋、姜、芝麻、辣椒、花椒、木浆子、香芭草、盐、苏子、茴香叶、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边煮边搅,米煮成稀粥便成鸡肉烂饭。佤族风俗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鸡肉烂饭使用本地土鸡,忌用白羽毛鸡煮制。

鸡肉烂饭以处理加工鸡肉的方式程序不同,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手撕鸡肉栏饭,另一种叫刀砍鸡肉栏饭,制作较为简单,二者味道一样,但以手撕最为讲究和精道。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为:将收拾好的鸡体在清水中煮熟,捞出鸡后将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鸡汤里煮,稍煮一阵放人一把酸笋,至大米煮烂,稠度在米饭与稀粥之间为止,端下盖好。这时,用手将煮熟的鸡肉撕碎成肉丝块,将备好的薄荷叶、茴香、香辣蓼等切细撤在鸡丝块上,再撤上花椒面、食盐、辣椒面,加以搅拌均匀倒入烂饭调匀即可上席使用。

相传,古代时候,有一对佤族夫妇生育的儿女很多,成了一个大家庭,这些儿女长大后,都结了婚另过了,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兄弟、姐妹互相邀约回来看望老人。父母没有办法给儿女吃好的东西,只有把自己养的唯—一只鸡杀了,和大米、冷水一块放进土锅里煮熟供大家食用。没想到用此方法做出的饭非常可口,由于是用鸡肉和大米混在一起随便做的,就被叫做,佤族鸡肉烂饭,并就此传了下来。

鸡肉烂饭,流传了百年以上,佤族人在生活中摸索出来的传统美食佳肴,看似平凡,吃起来却爽滑糯润、香浓可口,用料环抱,可以说是一种保健食品,独具民族风情。

八.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康县黑木耳

康县黑木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康县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康县木耳属毛木耳类,具有朵大肉厚、乌黑光润、质地柔软、滑而带爽、气味清香等特点,早在200多年前就闻名遐迩,行销国内外市场。

文化典故

我国采食、利用木耳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公元6世纪30年代,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净洮。又著酢浆水中洗出,细缕切讫。胡荽、葱白,少著。取香而已。下豉汁,酱清及酢,调和适口。下姜、椒末。甚滑美。”将木耳的生长及食用方法描述得非常细致。现在,木耳的用途比北魏时广泛得多,甘肃仅用康县木耳制作的菜肴就达上百种,是各种宴会上的常见珍馐。

康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康县阳坝镇、铜钱乡、两河镇、三河乡、白杨乡、岸门口镇、店子乡、豆坝乡、城关镇、迷坝乡、大南峪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县 太康肘子

太康肘子是享誉中原的风味名吃,用料为上等猪肘,辅以特制名贵材料和独特制作工序,特点“肥而不腻、色泽鲜亮、浓香怡人、酥烂可口。”被誉为“天下美味之大成”而驰名中原。太康肘子由太康籍人士---宋友华先生研制而成。宋先生原是1领导的专职厨师,于1986年转业到河南省太康宾馆,担任厨师长职务。宋先生先后到过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学习烹饪技术。他拜师求技,虚心好学,潜心钻研,经过多年探索,溶古今中外红烧、烹饪技术为一体,不断创新研制出了这道佳肴。因主料精选上等猪肘,加上首先诞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故名曰:“太康肘子”。2011年“宋记牌“-“太康肘子”“梅菜扣肉”“宋记酱猪蹄”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推荐特产